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

熊掌大人


【文藏来答】宰相武元衡遭横不测,与当朝唐朝的藩镇割据乱象有关。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主张武力削弱藩镇割据,因此得罪了藩镇节度使。大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天未大亮,宰相武元衡被杀了,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裴度也遇刺深受重伤。

(网络配图)

先是元和九年(814年)九月,淮西节度使去世,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并举兵叛乱。从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一向各自割据,大都是半独立的状态。这次吴元济公然反叛,唐宪宗决定大力整治节度使们。

第二年(元和十年)五月,唐军战事失利,唐宪宗派当任御史中丞兼任刑部侍郎裴度,前往蔡州抚慰打仗的唐军。裴度幸不辱使命,回朝后,向唐宪宗分析了战况,并向唐宪宗举荐了一员大将。唐宪宗根据裴度的建议进行战略调整,唐军很快占据优势。

(网络配图)

因为朝廷的军队形势大好,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都坐不住了,他们知道一旦朝廷拿下淮西节度使,接着就要对其他不安分的节度使们下手了。王承宗和李师道上奏朝廷,替吴元济求情,但朝廷没有答应。

于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牙将到中书省,找宰相武元衡理论,因出言不逊,被武元衡大骂一顿赶出来。牙将是唐朝节度使的心腹将领,他们常以父子相称,这次武元衡拒绝了王承宗的奏请,且骂了他的牙将,于是王承宗非常恨武元衡。

(网络配图)

因此,王承宗与李师道合谋,派人火烧河阴仓库,把江、淮一带集中在这里的所有的粮食、布帛都烧毁了,切断唐军补给,并拆毁唐军进攻蔡州的桥梁。更狠的是,他们派出杀手,去刺杀朝廷的主战派领头人——宰相武元衡、御史大夫兼刑部侍郎裴度。

(网络配图)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天色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在夜色中乘车赶赴大明宫上朝。马车刚出靖安坊的东门,突然有刺客冲出,吹灭烛火,刺中武元衡肩膀。而后又有一波杀手冲入,杀散武元衡的侍从,然后拉着武元衡的坐骑,到隐秘的角落杀了武元衡,并砍下他的头颅扬长而去。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裴度刚出从通化门,也遭遇了刺客。刺客向裴度击刺三剑:头一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第二剑刺中他背部,幸好只划破内衣;第三剑因裴度带着毡帽,头部只受轻伤。裴度跌下马来,刺客又挥剑追杀。裴度的随从王义便抓住刺客急声呼救,随从王义被砍断一臂。裴度滚进沟里,刺客以为裴度已死,这才离开。当其他骑马乘车的官员陆陆续续走过靖安坊和通化里时,才发现被刺的是武元衡和裴度。

(网络配图)

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打击主战派的企图并未奏效。唐宪宗震怒,任命大难未死的以裴度继任武元衡的宰相之位,主持讨伐事宜。三年内,朝廷分别收回了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成德节度使、淄青节度使的领地。吴元济被斩;李师道被部将杀死;王承宗死后,其子在长安做人质。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


文藏


大唐宰相武元衡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的局面,被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藩镇割据是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所以极易造反,安史之乱以后,大量的藩镇出现,后来中央要割掉他们的权势,必然血雨腥风,这也是引起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