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人物——傅抱石國畫欣賞

1943年作 山陰圖

1944年作 換鵝圖

1944年作 李太白像

1944年作 三家對話圖

1944年作 折柳送別圖

1945年作 佈施圖

1945年作 山齋飲酒

1945年作 松蔭二老圖

1946年作 東山攜妓圖

1956年作 東山攜妓圖

東山攜妓

1957年作 九老圖

1959年作 圍棋圖

大滌草堂

高士牽馬圖

虎溪三笑

懷素蕉書

秋山行旅圖

人物

人物

人物

人物故事圖

三老圖

松林高士

松下問童子

傅抱石的人物畫,充分體現的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神精髓。

傅抱石人物線描很難以傳統歸類,但近於遊絲描和鐵線描。而他與傳統技法的最大不同是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破峰飛白線條的運用看似潦草荒率,事實上是為求傳達人物的動態與神韻,是高度的省略與概括。因為衣紋手足與衣飾只勾勒其動勢,不做確切的描繪,才能把觀者的全部注意力集中於頭面,眉眼與頭面的神采才能凸顯出來,這樣才能達到讓人專注體味詩意人物之美的效果。傅抱石的人物最使人勾魂攝魄處往往在於眉眼處所傳遞出的神情,這使傅抱石的人物畫技巧與山水畫中的“抱石皴”一樣,顯示出旋律與節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