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算是文学大师么?

诗风墨韵


李敖和金庸学的都是法律,又都热爱历史,但他们的理想都不是做学者。


他们的理想都住着一个旧式文人,他们要做的,是士大夫,是可以出将入相的栋梁。


但李敖困守台湾,终于不能施展抱负,金庸也做不成外交官,终于做了一堆报人,与今天的自媒体做了同行。


金庸的梦想,是成为纵横列国,纵横捭阖的外交家。



可惜阴差阳错,只能靠武侠小说撑起报纸流量,在香港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做一个商人,在耄耋之年还要奔走大陆香港两地。


当他们梦想破灭之后,唯一能计较的就是身后名了。


不理解这一点,你就不能理解李敖为什么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来大陆演讲。


你也同样不能理解,金庸为什么要一遍遍修改他的小说,为什么以86岁高龄还要读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


到底意难平,生前志不能遂愿,死后的冷猪头总要有的。


他们的失落,是时代的错误。


日寇踏破白山黑水,李敖由哈尔滨而北京辗转台湾。


日寇同样炸毁了袁花新伟查家花园,金庸由杭州而重庆而香港。


他们的理想依然都是上一代文人的理想。



尽管他们依然被叫做大师,但他们实际上都不是大师。


如果时代没有变,也许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历史学者,但时代已经放不下一个安静的书桌。


大师做不了了,一辈子也做不了了,不如就来点流量吧。


怎么说呢,用他们的同龄人的话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个人奋斗,要看考虑历史的行程。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关注下我的公众号:霍老爷(Id:ddz_233)


霍老爷


个人认为金庸先生绝对是大师。

国人眼中的大师样子大概如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等,不可否则他们的确是大师。但我们反问一下自己,读过这些大师作品的有几人?

金庸先生的作品包罗万象,涉及历史、政治、风俗、文化等多个层面,很多小说取材于中国古代真实事件,而又有自己的艺术加工,将小说中人物放逐在恢弘的历史画卷之中。其作品影响之广,有这样的说法,凡有华人处,皆读金庸小说。金庸先生的小说是很多人青少年时期的最初的世界观启蒙,书中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故事让人顿生豪气干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锄强扶弱,劫富济贫,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有其积极的社会教育意义。

武侠小说自古以来就不是文学的主流,被归类于通俗小说之流,做为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但其实有很多文学成就很高的武侠小说,如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文笔精妙,如行云流水,咀嚼生香,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个人认为《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是其最好的三部。所谓大师也应该有不同的类型,既有身处象牙塔,一心做学问,也能如金庸先生般以笔为刀。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放在文献中供人查阅,而是在一二百年后仍被人传阅。我想金庸先生做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金庸。

最后道一句:金庸先生,江湖再见!


魔法食光


毫无疑问,金庸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他把武侠这一传统题材的小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的读者分布范围之广,已经到了凡有华人居处,皆在读金庸的地步;

他的作品累计发行量逾3亿,放眼中国现当代文坛,谁与争锋?

他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数量和频次之多、之高,在两岸三地现当代作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上至国家政要、商界巨人、学界名流,下到工农兵学、家庭主妇、贩夫走卒,鲜有不知道金庸、未读(看)过金庸武侠(剧)的;

他塑造的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令人神往的武侠世界,其中的有些典型人物形象已如“阿Q”“祥林嫂”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被符号化,成为某一类人的代称,如“扫地僧”“韦小宝”等;

一个作家的离去,引起文学界的震动已属不易,金庸先生的仙逝,连半个娱乐圈甚至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轰动了,这样的人物,不是大师又是什么?

宗师音容宛在,泰斗光耀古今!

金庸先生千古!



我爱语文


一代武侠小说宗师: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舞!

雅俗共赏:奇葩。

……三百年后,也有人看……





九夏涛声


不妖自来。

金庸绝对不是普世价值观的文学大师。

既不会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般干瘪瘪,也不会如《百年孤独》般晦涩难懂。

金庸小说莫若说是由市井开去,飘向庙堂的一朵蔷薇,芬芳却带刺!

《笑傲江湖》里对独裁者的粉刺,《倚天屠龙记》

里对名门正派的鞭挞……

但在读者心里,金庸是无冕之王者。

他的小说陪伴我们成长,比思想品德课更能传播正能量。他的小说把人生说透,敢调侃夫子。

从小到老,一世金庸。

见江湖、见性情、见苍生.




白首太玄精


金庸算是文学大师么?

何谓大师?在我看来,在某一领域有着突出成就的人皆可称为大师,正如钓鱼界有垂钓大师,建筑界有建筑大师,书画界有书画大师等等一样。

金庸原名查良镛,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作品架构是以我国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十余年间创作出的小说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长篇和一部短篇《越女剑》,通过作品描画除了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全球图书总发行量3亿多,粗略统计被改变成的电影、电视剧有100多部,和邓丽君的歌声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被认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从这一点来看,金庸绝对算得上文学大师。

抛开作品的影响力,但从文学价值来看,金庸也是大师级别。笔者有幸读过几本金庸的武侠小说,无论是《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还是《天龙八部》、《鹿鼎记》……,每部小说的文字表达、语言表达、语法运用都非常的严谨华丽,而且涉猎广泛,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宗教哲学,也在书中有所体现,通篇读下来仿佛看到一部百科全书,我国壮丽的山河景象跃然眼前,文学价值显然可见。

金庸曾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写道:“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如此,对每个角色的刻画都是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从中仿佛能看到众生百态。

2018年10月30日,注定是许多武侠迷难忘的日子,金大侠的离开带走了他的武侠世界,不过江湖还是有人会续写。

——上弦月


行营老狼


此生有幸见过先生一面,并聆听其有关中原文化及佛教的一些见解!他在大乘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方丈室内,轻声细语坦承自己是佛教徒,但却是小乘佛教信徒……





13007620300


金庸走了,愿他的灵魂安宁!

金庸大家都熟悉,甚至于家喻户晓,其名远远大于一些著名的国学大师。什么钱钟书、季羡林,大慨现代的广大读者不知道王国维、鲁迅而知道金庸者甚多。这不奇怪因为金庸是通俗小说的作者,虽然在武打神化小说〈姑且称之〉方面出奇致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毕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国学艺术的主流。在历代的文学地位上一直都是被忽视乏低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小说受到了重视,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社会小说,作者用高超的笔法反映出时代社会的脉搏,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肯定。

金庸先生在武打小说独僻溪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但和红楼梦等历史巨著相比,我认为无论从笔法技巧上和社会意义上均无从比较,略逊一筹。一种是反映社会讽刺社会的,有其积极性。一种是更多的偏于娱乐消遣,猎奇而已,只是多了一些历史借鉴、附会以实证虚,並无实际上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金庸先生是个杰出的作家,不能称为国学大师。我同时也认为盲目的推崇社会消遣娱乐式的文学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哲理是当今社会文学文化的悲哀!


老朱称俊462


三方面谈这个问题,\r一,文学大师的定义,不一定非要被体制认可为文学大师,才有资格称之为文学大师。不是非要教书育人数十载再挂几个头衔,再写几本抨击丑恶,藿香正气的小说或书,然后被同行或者学者认可,这样才叫文学大师么?真正的文学大师是被社会和时代认可,是被后人敬仰的学者,才称之为大师。显然金庸做到了。\r二,谈文学内容,说金庸的小说娱乐消遣,猎奇而已,想必回答者只是看过电视剧,真正的小说正本,金庸先生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比如武当七侠的名字,远桥,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声谷。也许没经过推敲只认为是个人名,而仔细推敲意境画面老先生取名也是精雕细琢。\r三:当时背景下社会的历史意义,四大名著在当时背景下是为了抨击朝廷,鲁迅小说在当时背景下是为了抨击社会,金庸的时代背景意义就是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丰富了不同时代群众的生活,也丰富了不同时代群众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时代意义,并不是非要与政治挂钩的学者才能称之为大师!


天健远见


作为一名金庸迷,我很庆幸有金庸的小说陪伴,让我渡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也看到了冯其镛,严家炎,陈墨,倪匡,孔庆东为金庸小说写评书,也是这一班人的努力,使得金庸作品进入文学殿堂!在上世纪百部中文小说中,射雕和鹿鼎排名29和31,金庸也被评为当代作家第四位!其中射雕英雄传被评为中国人必读的50部名著之人!在上个世纪,金庸在我心中就是超越鲁郭茅老巴曹沈钱汪…等作家,只有他作品让人一读再读,在中国当代,也只有少数人作品有人研究,金庸就是其一!进入新世纪以后,大家普通认可了金庸大宗师地位,他的作品也被入选进高中课本,作品进入了中国50部文学名著,和曹雪芹等名字排到一起了!所以说金庸的逝世,既是武侠世界的落幕,又是上个世纪伟大作家群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