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以后,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没有差距了?

春风化雨雨过无痕


养老金并轨: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那么疑问来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待遇一样吗?

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方法、缴费份额:个人缴费8%,单位交纳额20%。看似与企业相差无几,实际上缴费基数与工资上涨率不一样。公务员、事业单位会定期调整基本工资,但是企业就难说了。

尽管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但目前的情况是企退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差距过大。为什么?

一、统筹的办法不一样。

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假若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那统筹部分就没什么意义。相当于白白贡献出去了。

二、支付的渠道不一样。

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享受的标准不一样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公务员退休金可达到在岗时的80%以上。

养老金并轨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否则就会挫伤造成公职人员队伍的积极性。

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是必须的,基本工资提升,那么养老待遇也会同步提升,因此,养老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差距依然存在。


贵州中公教育


养老金并轨以后,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没有差距了?

不是的,目前来说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4年10月1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并轨。并轨以后,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虽然从基本养老保险的性质、缴费方式、计算方法上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仍然有不小的区别。这是因为:

一、缴费基数不同。虽然企业职工与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都是28%,其中单位缴20%、个人缴8%,可是大多数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为了单位利益,给员工选定的缴费基数都是60%的档位,只有部分效益好些的企业才可能给员工缴纳100%的档位。而事业单位则不同,他们的缴费基数都是100%的档位。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由于缴费基数的差异,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职工在相同工龄的情况下,退休时的养老金仍然会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差别。企业过去二十多年都实行了按实际缴费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建立个人账户之前是按照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而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开始一直使用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这样一来,在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上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人员自然就拉开了差距。

三、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不同。对于企业职工而言,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时单位都没有按照工资总额的100%来缴费,那么缴纳企业年金时更不可能会按照工资总额的100%来缴纳。事业单位无论单位还是个人,肯定仍然是按照工资总额的100%来缴费,由于缴费的差异,就必然导致了企业年金的差异。由此可见,尽管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并轨,在短时间内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然了,随着并轨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改革的深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最终使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达到一致。


叶公来帮忙


养老金并轨以后,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没有差距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29026553438279459, "vid": "c575c3e4ac78415092c92c63cf61d0e9\

社保分析师


不仅没有缩小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没并轨前每年只是企业退休职工涨退休金,公务员、事业退休人员不涨,并轨后公务员、事业退休人员也涨,因为公务员、事业人员工资基数高所以涨的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几倍,所以差距比以前更大了。


用户5014179932460


一、2014年10月,实行养老金并轨,差距仍然会存在,养老金并轨,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计发养老金方式方法统一。

决定养老金的额度高低,取决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额,工资额度不同,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同,决定差距仍然会有,但不仅仅是事业、企业单位间的差距,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

社会上流行的说法,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不可一概而论。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不似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养老保险缴费高、低额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额度是中规中矩的,养老金高也高不到哪去,只能是退休人员养老金略高,而且只限于极少数退休人员,限于事业单位高管、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经济效益极好的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高管及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三、企业单位中金融、电力、烟草、航空、石化、通信、IT等经济效益好的行业中,央企、国企、外企、民企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高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2~3倍,甚至更多。


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中,还有养老金更高的,外企、民企、央企、大国企的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薪是以几十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计的,养老金高低是由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的工资缴费基数决定的,养老金会低吗?不过不广为人知罢了。



四、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主要是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差的地方企业,包括地方国企、集体企业、民企等。

五、事业单位分多个类型,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定额)拨款、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等类型。

事业单位并非全部是财政拨款供养,既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额度也是中规中矩,不似企业可以选择高额缴费而养老金则高。

而财政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类型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好的比较少,多数经济效益不好,甚至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没有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可想而知。


说点大实话,仅供参考,不喜勿喷,欢迎共同研讨!


z山海


考验企业退休老人们的智商,其实企业里退休的老人们很多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尤其是那些曾经的三线厂,清华,北大,交大,东南大学等大学毕业的很多,就是在文革十年,也是競競业业,为国家的军工事业发展努力工作,並作出突出贡献,但退休后的待遇只有那些公务员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公平,不公正,並轨更是扯淡,每年加的还是比那些人少。


维维166260023


就是要有差距,不然,初中毕业就打工,和大学,博士所学的知识,都一样,谁个父母送子女读书呢,没有知识文化,社会能进步吗?好吃懒做的人就要求不读书的人和有文化的人老了养老金都一样。这种人纯粹是混蛋。


用户3369100689515


楼主你好,实际上我们国家养老金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轨,只不过就是从2014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缴纳养老保险而已。

但是这个企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基数和事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是没有办法比的,差距是很大的,虽然事业单位也开始正式缴纳养老保险了,但由于他们缴费基数比较高,所以最终退休之后还是领到的退休工资,要远远高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工资的待遇。

因为计算养老金的方式,它是通过个人的缴费年限,还有平均缴费指数这几个方面来决定的!所以说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么它的这个缴费指数越高的,实际上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咱们事业单位实际上这个缴费指数就相对企业单位来讲要高很多,所以说他的养老金要比企业单位高出不少!

而且2014年之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按照视同缴费年限来计算,那么这个视同缴费年限依然是按照事业单位退休金的计算方式,包括职务,工资,职称工资等各方面,那么这样计算的方式也是远远要高于企业退休职工的工资待遇。

所以十年20年之内,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是不可能一样的。等到真正将来在2014年参加工作的人全部退休完成以后,可能会真正实现相同的一个概率,但是如果缴费基数不同,那么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


社保小达人


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并轨,函意如下:现在两者双轨运行,计算退休金的办法不一样。计算结果,前者远远高于后者,且叫法不一,事业单位叫退休金,企业金叫养老金。且退休金资金,地方财政。企业则以个人悵户钱多少计发。並轨之后,怎么计算发放,叫什么名称,都是专家的事了。不能简单理解,並轨后就没有差距了,不是二者相加,除以二。即使并轨也仍然有差距,仅是不悬殊而已,有差距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平均。


宁庚义1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差距很大,这里面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确实比较高。在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是按照退休前的工资挂钩工龄区分档次,因为以前参加工作时间都比较早,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能够退休的人员工龄一般都很长,还有部分人员退休前一年单位通过提拔,帮助提升退休待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一般都不低。

其次是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于员工的社保都是尽可能减少缴纳金额,甚至不帮员工进行缴纳,缴纳的金额少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自然就少。

最后是企业职工目光不够长远,不少人宁愿现在到手的工资收入高一些,因此不愿意缴纳社保。而且企业工作不够稳定,也对职工的社保缴纳年限有一定影响。

随着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也按照缴纳社保的金额以及缴纳年限进行计算,因此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差距会有所减小。但是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以外增加了一块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并且是强制性需要缴纳的,而我国并没有强制企业缴纳年金,所以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缴纳,这部分差距是短期内不会改变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