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辞世的金庸说“一两百年后仍会有人看他的小说”,对此你怎么看?

幸福地带2


金庸老先生是一个自信然而却异常谦逊的文学巨匠,他显然低估了自己作品的伟大程度。

我可以负责任地直接下断言:甭说再过100年,就算再过几个100年,只要汉字不曾消亡,中华文化传承没有断绝,金庸的作品就一定会继续光照世界。

第一、有一门学问叫做‘’金学‘’,研究好了可以当博士,端铁饭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个对仗不甚工整的对联,区区14个字代表14部金庸武侠作品,再加上一部中篇小说《越女剑》,就构成了金庸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

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一经问世即风靡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但中国大陆文学、学术与教育界,尚且将之看成是非主流的商业消遣类作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金庸武侠小说正式在大陆出板发行,引发洛阳纸贵现象,才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开始重视;进入21世纪,金庸小说已经登堂入室,进入许多著名高校如剑桥、北大、港大等文学研究领域,成为继《红楼梦》之后又一以作品而单独设立的学科——金学。



研究金学的人,能够堂而皇之地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能够立足于高校讲坛与学术研究领域,吃皇粮端铁饭碗,拿国家课题研究的补贴和经费。开句玩笑,金庸为华语当代文学开辟了一门新学问,增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就业率。

第二、从宋朝勾栏瓦舍的话本开始,中国的小说就要会讲故事,而金庸是讲故事的大师。

有宋一朝,城市市井生活萌芽,勾栏瓦舍等古代‘’娱乐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行当——说书人。为说书人撰写的故事叫话本,这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

因为中国小说脱胎于话本,所以国产小说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要素,就是要学会讲故事。然而随着五四运动后西风东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洋文学纷至沓来,被无数崇尚外国的权威们奉为至宝,西方的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品大行其道,中国作家似乎已经忘记了国产小说的本源及母体——讲故事。



老老实实秉承传统讲故事,是金庸有别于我国近现代大多数作家的特质。大道无形,大巧不工,金庸平实而从容地叙述武侠故事,却能让人废寝忘食、不忍释手,体现出一代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底与文字魔力。

在他收放自如而又精彩纷呈的讲述中,一个个生动鲜活、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质朴木讷的郭靖,潇洒豪迈的杨过,笑傲江湖的令狐冲,狡黠机变的韦小宝,智计百出的黄蓉,超凡脱俗的小龙女,姿容盖世的王语嫣,善良体贴小昭……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这些人物和他们所演绎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极大的丰富充实了中国当代文学宝库。

第三、在金庸创造的虚幻世界里,包罗万象的社会内容却无比真实,思想境界更超越了国别与时代。

金庸写武侠,营造出亦真亦幻的奇特社会历史氛围。但在他作品中却含概了几乎包罗万象的真实内容:饮食,茶艺,棋道,武术功夫,中医经络,山川地理,人文风情……

他笔下着重渲染的中国式扶危济困的侠义,他对于中国传统佛教、道教的深刻理解与精彩诠释,特别是他推崇的民族大同的理想主义世界观,集中反映了作家超前的思维意识。

在他的封刀之作小说《鹿鼎记》结尾,金庸用他擅长的金式幽默调侃主角韦小宝的出身——可能是汉族,也可能是满蒙回藏各少数民族。这种超越了国别或时代的民族观历史观,已经成为全人类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



第四、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少拿了一次诺贝尔奖,奖项理所当然该颁发给金庸。

我个人认为诺奖评选机构亏欠中国文学几次公道——前一次是作家巴金,这半个世纪无疑是关于金庸和他的伟大作品。或许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武侠小说这一特殊门类,或许是翻译不给力,翻译过程中流失了金庸作品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那些奇特神韵。


但我想,对一位作家盖棺论定,绝非需要通过什么奖项来加以证明。94岁高龄的大师辞别世界,全球金迷黯然缅怀同悲,其实就是最好的颁奖礼。

也许再过无数个100年,我们的后人会给予金庸更恰如其分的历史评价和文学地位。

大师,谢谢你留给我们的武侠世界!

——天堂路远,请一路珍重!


回马一腔


金庸大侠走了,真让人有点伤感的。记得少时读他的《射雕英雄传》,那真是个废寝忘食啊,半夜两三点,还拄着手电躲在被窝里读……

中国人对侠义情怀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的,早在两千年前,史太公的无韵离骚《史记》,就已经将中国人的侠义精神表露得淋漓尽致了。荆柯刺秦皇的长虹贯日,专诸刺王僚的彗星袭月,郭解的一诺千金……都曾让每一个中国人血脉喷张、热血沸腾;大诗人李白《侠客行》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更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年少时遐想无边……

而金老爷子更是将中国人的侠义情怀推向了一个高峰,郭大侠的精忠报国、乔峰的正气凛然、令狐少侠的洒脱奔放……承载了我们多少的少年情怀……

为国为民、扶弱济贫、舍己为人、一诺千金……路见不平一声吼!这是中国人永不会磨灭的侠义基因!

是的,中国人再过一百年、一千年,也一样会读金大侠的小说的。


50后男人


武侠泰斗金庸由了,我作为俗人怀念他。他开创了侠义世界,描绘了侠客风云,使得中国侠客意识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江湖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

金庸的书,我们许多人都读过,他的许多书也被改变成电视剧,成为社会传播更加广泛的一个作家。《射雕英雄传》也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著。

94岁的金大侠,一路走好!

金大侠走了,是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大花园的损失。人们祝福金大侠,希望他开创的世界特别是侠客精神,可以涤荡社会存在的污浊,可以对战胜邪恶,可以让人性的光辉照耀未来的世界!毕竟人类社会对于人性的光辉是比较认可的!


锦绣中华一捧土


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金庸北大演讲稿


昨日之我非我


94岁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不幸辞世,给许多金庸迷们带来了严重的悲哀。金庸一共写了14部小说,每一部都可称精品,让人都爱不释手。

金庸小说得到了无数人的喜欢,并被多次搬移到了影视剧上面,创造了无数的产业,可谓是前无古人,在短时间里,也许也没有来者了。

直到现在,以及直到以后,金庸小说依旧会继续的受到欢迎。里面有许多的人物,有许多的故事,有许多的历史回顾,还有许多的人生哲理和人性的哲理。所以,金庸写的小说,才会受到破天荒地受到欢迎和传颂。

金庸说:如果自己的小说在一两百年后,还有人看,那么,将是自己最满意的事情。

实际上,金庸写的小说恐怕在一两百年后,还会有新的创意,谁又说得清楚呢?但是,金庸小说在一两百年后,一定会有人看的。

其实,一个人的小说在百年之后,是否有人读,主要是要看小说的描述和内容。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以及东周列国志,直到现在仍然都受欢迎,由此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小说有着很舒服的历史题材和有很深厚的故事内容他就会受到欢迎的,并且在百年之后继续能够广为流传。

我本人相信金庸的小说,在百年之后,一定会继续的流传,一定会继续的有人来阅读。因为他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故事情节也非常的丰富,人物描写也非常的丰富等等。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一个传奇,所以,在一两百年以后,金庸的小说一定会继续有人阅读和传颂的。

个人观点,切莫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原谅我,四大名著我没翻过一次。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都认真一一拜读过,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雪山飞狐,鹿鼎记这些比较热门的最少都看过3次以上......。


巴哈姆特80701419


一千年后都有,而且越来越认识到金庸作品的伟大


jo73962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金大侠


無为8


只要有华人在,就有人看他的书


山鬼童


一千年后还是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