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的前半生

王石的故事要从1973年说起。

一个22岁的少年在茫茫戈壁当了5年的驾驶兵后,复员回到郑州。

为了换取上大学的机会,他放弃了当时待遇颇丰的司机职业,选择了去做锅炉大修工。

用一年的重体力活把自己送进了兰州铁路学院,毕业后,应分配到铁路局做技术员。

三年后,通过招聘,王石进入广东省外经委。

在外经委,他努力工作,刻苦上进,每天加班到最晚,出入广交所,在宴会上和外商谈笑风生。

“小王啊,你这是和领导抢风头啊,领导都在场,哪轮得到你发挥。”

他觉得憋屈,我什么时候抢风头了?

负气的他每天按时上下班,绝不多付出一分。

“这一年,小王成熟了不少啊,这样的人要重点培养。”

他又好气,又好笑。

他想要一个机会,他是真的想做点事的。

图为深圳蛇口招商局树立着的著名标语牌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国家的步伐改变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命运。

1983年,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有了想进入深圳闯荡的想法。

这一年,他32岁。

1.初入商海

收拾行装,打了报告,王石以外经委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深圳,进入了深圳特区经济发展公司贸易部。

这个部门没有钱,没有现成的业务。

唯一能靠的,就是政府的批文。

这正中王石的下怀:

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图为早年的王石

也许是过去三年谈外商的经历帮到了他,王石很快便发现了商机。

深圳几个饲料厂都有大量的玉米需求,需要从香港进口。

而香港转运来的玉米竟然来自中国东北。

那为什么不能开通从东北到深圳的航线呢?

靠着外贸部门的名号,他搞定了从大连到赤湾的航线,开始了玉米生意:先拿货,到货几天后再付款。

每次玉米到货,王石就和民工一起,扛着麻袋装卸,再转手倒卖。

第一笔生意,盈利40万,他颇为得意。

后来,订来的玉米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搞到计划外的火车皮,他就去给负责的货运主任送礼——两条烟。

其实,主任早就注意到这个城市人打扮的年轻人了,看着王石跟农民工一起扛玉米的身影,觉得这个小伙子不一样,是真的想办点事的。

他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主任没有要烟,就把车皮批给了他。

这件事情让王石一夜未眠。

他想:“如果你做的是令人敬佩的事业,为什么还要通过物质的诉求,用行贿手法来获取计划外车皮呢?”

想通了,也清楚了经营企业的底线:绝不行贿!

“在东南亚某些国家,贿赂已经成为社会的隐性规则。如果企业坚持不行贿就可能出现生存问题中国也会步东南亚国家的后尘吗?”

“我只能假定,中国的改革不会步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后尘。如果这一假定是错的,我宁可是个失败者,也不愿意同流合污。”

王石在自传中写到。

2.孤注一掷

天有不测风云,生意没做多久,香港产生鸡肉致癌的新闻直接导致王石到货的所有玉米滞销。

没几日,台风肆虐,玉米受潮。

为了晾晒玉米,他忙到十指磨破,鲜血淋淋,却感受不到一丝疼痛。

底价处理完库存玉米,不仅他40万盈利亏回去了,还额外负债70万。

市场哀鸿遍野,大量玉米不知卖向何方,玉米价格不断突破底线。

但是他不信,他不信港人再不吃鸡。只要港人吃鸡,就还有希望。

他需要的,就是找到这个时机。

他决定赌一把。

他大量的采购低价玉米,约定好100天后付款。

此刻,对他来说负债70万和负债700万,区别也没那么大。

这是他的第一次商场生死局。

他赌赢了,差2天,7000吨玉米船要停在码头的时候,香港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

“报道有误,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

经此一役,为公司盈利300多万。第一次的市场操作,富贵险中求。

但是这场危机也让他后怕,没有那则新闻,他真的只能是困兽犹斗。

这次危机教会他,永远对市场保持敬畏。

3.人事风险

1984年,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王石任展销公司经理,主营进口办公设备、视频器材,这就是万科的前身。

1986年,展销中心遇到了危机。

为了进口商品,王石外部调剂了2000万资金的外汇,花到只剩下800万美金的时候,他被特发总公司的老总约谈了。

“小王啊,你干的不错,你来总公司当副总吧。对了,公司要投资银行,你账上那800万外汇调用一下,总公司和银行有些业务往来,需要外汇。”

当时展销中心业务压力极大,这个提议对展销中心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有用吗?”

摆在王石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高升总部,放任展销中心自生自灭;

第二,调走离开,以自己这么多年累积下的人脉和能力,怎么混也不会太差;

第三,硬扛,为自己的公司和员工负责。

不管怎么衡量利害,前两条路都更好走,但是这块石头就是选择了第三条路。

“只要我一天是法人代表,就一天不同意拨外汇。”

1个月后,王石接到了通知书,通知他到深圳市党校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王石去了,待了两天,实在坐不住了,开溜回到展销中心,但迎接他的是一纸任命书。

“鉴于王石参加党校学习,撤销展销中心经理职务。新任欣大同为展销中心经理。”

他没有搭理,继续主持工作。

员工也认可这个带着他们打天下的经理。

也许正是因为他石头般的个性,新任经理都没敢露面。

4.股份改制

尽管度过人事危机,但是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重演。

在国营企业工作,哪怕你没用国家一分钱,公司的创业元老还是可能随时被换掉。

时也运也,1986年,深圳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鼓励大型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造。

然政府下属的几家大企业,没有一家响应。

但王石很清楚,这是自己脱离掌控的机会。只有员工持股,公司才能自主的发展。

王石马上找到体改办,想要改革,体改办热情的接待了这个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作为展销中心上级的特发管理层却拒绝了股改申请。

时任特发老总的袁陶仁告诉王石:“你王石一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现在感觉到了吧,你跳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王石认定的路,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走到底。

既然得不到上司的支持,就只能走另一条路,王石约见时任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李灏,寻求支持。

李灏市长告诉王石:

“年轻人,要沉住气。改革肯定有阻力,要不怎么叫改革?”

“股改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图为李灏书记

在市委的支持下,几经周折,股改的方案终于推进下去了。

万科股票在1988年12月28日公开发行,共2800万股,一股一块钱。

随着股改的推进,新的问题出现了。

公募需要短时间内得到企业和市民的支持,然而民众不买账啊。

股票是什么?

和我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要花钱去买一张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认股权证?

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王石带着公司大家伙开始到大街上推销股票,早出晚归的解释这三个问题。

每天就这样拿着一根竹竿,竿不离身的一家一家机构推销股票。

从银行到商业企业,从施工单位到旅游企业。

图为王石在万科股票首期发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即便如此,最后一天认购日,也还有350万股待售。

看来真的完不成了。

如来佛的手掌心,也许真的跳不出去?

但不管怎么样,也要全力跳一次才知道。

战斗到最后一刻。

距离时间截止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峰回路转。

王石接到一个电话,北京创业总公司希望认购400万股。

股票,终于全部出手。

股份改制后,公司改名为万科。

如来佛的手掌啊,还是跳出来了,是运气吧。

但这样的运气,只有战斗到最后才有意义。

5.万君之争

股份化改革成功,使得万科的业务蓬勃发展起来。

万科一年之内合资进入了彩视、金饰、模型车、配件制造等多个领域,并以2000万元天价(高于平均售价的楼面价)买了一张房地产市场入场券,进军房地产。

为支持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万科于1993年开始发行B股,解决扩张资金问题。

时任渣打银行副董事的宁志翔带着团队进驻万科,编纂招股书。

这个人后来成了万君之争的关键人物。

万科的4500万股首发股,由君安证券承销。

由于万科B股不被市场看好,君安被迫长期持有1000万股。

作为君安掌门人的张国庆不开心了,他很清楚,这些股票砸在手里,就是3000万的亏损。

他决定给万科“提意见”。

1994年3月30日下午,君安代表委托的四家股东联盟发表《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

图为第二天的深圳特区报

简单来说,告股东书里内容就是:

万科啊,你们进的产业太多了,业务不透明,房地产的数据也不好看,股权投资的利益还不稳定。你们遇到瓶颈,需要改革创新,我来推荐其他8-10人进董事会,监督你们的决策(董事会共14人)。

王石深入分析下来,这是一个一石三鸟的“阳谋”:

其一,借小股东的支持控制万科董事会;

其二,即使没能控制董事会,也能通过制造万科被收购的话题,刺激万科股价上涨,趁机抛售达到回笼资金;

第三,为君安赢得一个“维护小股东利益,积极市场创新”的好名声。

来者不善啊。

股票上涨确实是市场的心声,但是股票上涨之时,就是君安抛售股票之日;股票下跌,受损的确是中小股民和万科公司本身。

为了争取时间,王石紧急申请万科股票停牌在3月31日开始为期两天的停牌,争取时间瓦解股东联盟。

这也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停牌。

股东联盟共占10.73%的股份,想要瓦解股东联盟,必须各个击破。

注:10%以上股份才可发起股东大会,影响公司裁决。

王石当晚找到的是张西甫,在特发的老朋友,其新一代公司占股东联盟中6.2%的股份。

通过几个小时的游说,他成功拿到了西甫退出委托君安发出倡议行列的声明。

当晚,王石拿着声明来到张国庆的办公室。

却没想到,张国庆有恃无恐。

“对于君安来说,西甫的态度已经不重要。”

张国庆递给王石一份张西甫曾签署的文件——《新一代授权君安作为改革倡议行动的财务顾问的委托书》。

委托书上明确规定:授权在6个月之内不可撤销。

有了这份委托,刚刚拿到的声明成了废纸一张。

无奈下,王石拉着团队彻夜讨论策略。

根据告股东书的行文风格,他猜测这是宁志翔起草的。

于是,他做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如果宁志翔是知情人,知道万科股价会上涨,很可能会在之前建仓购买万科股票。如果这么做,就是违法;

假设二:宁志翔同君安本来就是一条战线,他们一起侵犯股东利益。

3月31日,万科停牌第一天。

王石做了两手应对策略:

第一,让郁亮开始查最近两月内的股东变化情况,开始调查宁志翔;

第二,在《深圳特区报》全文刊登张西甫宣告新一代退出倡议的声明,没有法律效力,就争取舆论支持。

与此同时,在公司总部,王石装了一部录音电话,打给宁志翔。

“文章风格一看就是你宁志翔的!”

支支吾吾一阵,宁承认是自己所为。

同时,郁亮也查出来两个户头持有人均为宁志翔,两月内购入万科股票金额2000万元。

当天下午,万科开发布会,逐条反击君安的告股东书。

4月1日,停牌第二天。

上午,郁亮飞往海南争取海南证券老总文哲的支持,文哲明确表示:君安不得再借用海南证券的名义反对万科。

下午,王石要求郁亮直飞北京中国证监会,凭着之前掌握的证据,郁亮争取到了多一天的停牌时间。

4月2日,继续停牌。

4月3日,星期日,停牌第五天。

股票不交易,看你君安如何操纵股市?

图为99年的郁亮

君安再一次在报纸上提到倡议发起者之一的海南证券。

文哲履行承诺发出声明:“海南证券从未授权委托君安……如再冒用其名,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自此,君安出局的结局已经注定。

4月4日,开盘,万科股票轻微上升,随后恢复平静。

下午,万科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君安之争结束。

五天时间,生死一线。

王石的果决和干练在这场斗争中可见一斑,在君安之争的漩涡里,他越挫越勇,越挫越强。

6.聚焦房产、保持克制

也是同年1月,王石开始带领万科做减法,把与主营业务无关的公司一家一家被卖掉,集中资源,做房地产。

在楼市疯狂的追求利润的年代,他明确提出“万科超过利润25%不做”的理念。

不管市场如何疯狂,他始终是那个尊重市场的王石。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评价说:

如果说王石和万科在中国企业的历史上会留下什么影响,

我想不会是因为万科的专业化地产、因为万科的品牌,

而只可能因为万科自己把自己搞成了一家多元化企业,又把自己变回一家专业化公司,

而且这个阶段不但是平稳的,同时是公司正常甚至是高速发展中的。

万科的克制收到了最好的成效:

1993年,政府开启楼市的宏观调控。在令开发商叫苦不迭的调控期间,万科仍以70%的年均速扩张规模。

1998年,万科已经成为沪深上市房地产企业第一名。

7.尾声

1999年,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的职务,担任董事长,不再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开始逐渐远离管理事务。

2017年6月21日,王石在自己的朋友圈宣布“万科公告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选名单。我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

转身离开,留下的是一个简单、透明、直接的万科。

一去江湖远,何时再少年。

王石,再见。

图为近期郁亮与王石合影(从左至右)

鹿其君小评

王石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他现实,却不那么功利;理想,但不会空谈。

他尊重市场,尊重客户,尊重规则。

正因为尊重市场,万科始终没有在房产行业追求过暴利,甚至还会主动规避暴利;

正因为尊重客户,万科才有了最早的物业管理,有了最初打动人心的物业口碑;

正因为尊重规则,万科才不轻易上高层项目,不追求暴利,更加专注自身专业能力来发展自己。

我一度认为巨人大厦和顺驰的悲剧,是命运和企业家开的玩笑。但在研究了万科的故事后,我却发现这些悲剧都是王石从90年代以来一直在刻意避免的市场风险。

自此,也更加敬重王石,敬重万科。

未来,没有了王石的万科,也祝福它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