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窦太后不喜欢景帝,而喜欢梁王刘武?

小胖


窦氏是穷苦出身,年少时吃过很多苦,后来进宫做了吕后身边的宫女。由于她谨小慎微,为人又机敏,得吕后欣赏,后来被吕后赏给代王刘恒,得到刘恒的宠幸,生下一女二子,即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刘恒继位后,由于之前的四子皆夭折,于是立窦氏所生长子刘启为太子,同时封长女刘嫖为馆陶公主,而次子刘武则被封为梁王。

(窦太后塑像)

由于刘恒的先王后(大老婆)已病逝,在封刘启为太子后的第二年,窦氏又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

然而,苦尽甘来的窦皇后,却因一场疾病导致失明,很快就失去了刘恒的宠爱。

由于不得宠爱,慎夫人恃宠而骄,竟坐与她同席,出与她同车,压根没有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所幸,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刘恒不仅不敢将她的皇后之位废掉,还让慎夫人在行为上要多加收敛,好歹窦皇后免除了危机。

没有丈夫疼爱的窦皇后,把一腔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了。刘启和刘武对她也很孝顺,这对她来说,还是很高兴的。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刘启顺利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氏也被尊为太后,显贵荣耀之极。

刘启不光是国家的明君,对窦太后亦孝顺有加。凡是外邦进贡的好东西,都紧着让她先挑。不过,毕竟刘启是皇帝,每天日理万机。除了早晚问安,平日陪她的时间也不多。

幸好小儿子刘武有心,常常从封地到京城来陪窦太后,哄她开心。

(刘武见窦太后)

窦太后觉得刘武年纪轻轻就离开她,独自一人在梁国过活,实在是很吃苦。

另外,刘武也是个文武全才,和刘启站在一起,虽说是君臣,但以刘武的能力,也不见得比刘启差,所以她很为刘武骄傲,觉得刘武只是被封为梁王实在是大材小用。

因此,窦太后总想补偿刘武,但刘武已封无可封了,那就只能大加赏赐。

除了大把大把的给钱,窦太后还要刘启赏赐形同天子的仪仗队给了刘武,好让刘武进出有千乘车马随行,浩浩荡荡堪比天子出行。

刘武有钱,又得了不少封地,便在梁国大肆修建宫殿,其宫殿富丽堂皇,堪比都城里的宫殿。

刘启知道窦太后宠爱刘武,为了让窦太后高兴,每次刘武进京,他都派使臣持符节,驾驶着他平日出行乘坐的驷马车出城去接他。

入宫后,刘启和他亦同乘步辇,狩猎亦是同车而行。而且还特批,但凡是梁国的使臣,只需要在宫里做登记,便可以在宫里自由出进,待遇等同于朝中大臣。

有次宴会,席间刘启见窦太后心事重重,便知道窦太后是因为刘武的缘故而不能欢颜。再加上他和刘武又喝了些酒,因此便当着窦太后的面对刘武说:“兄弟,我千秋万岁后,便将帝位传于你。”

(刘启和刘武)

当时刘启尚未立太子,刘武听他这么说,觉得他是天子之言,必然是认真的,所以心里窃喜。窦太后亦是非常高兴。

刘武回到梁国后,便广招贤人志士,又招兵买马,锻造了许多兵器,指望有一天能接刘启的班后,一展宏图。

但是后来。刘启却封了他的儿子刘荣为太子。

不过,公元前150年,刘启又废黜了刘荣太子之位。

窦太后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旁敲侧击地对刘启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如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我年事已高,唯独放不下刘武,我若百年之后,便把刘武托付给你了。”

刘启是个孝子,怎么会不明白窦太后的心意呢?也动了要封刘武为皇太弟的心思。可是重臣袁盎等人极力反对,最后刘启才作罢,并将另一个儿子刘彻立为太子。

事情发生后,刘武觉得之所以自己没能接刘启的班,全是袁盎一伙大臣坏了他的好事。所以,他花重金,让跟随他的死士去刺杀袁盎等大臣。

刘武的死士很快就暗杀了十几名曾与袁盎一起阻止窦太后的大臣。这下,事情闹大了,毕竟朝廷命官,又是重臣,怎么能说死就死呢?于是刘启将此作为重案来查。很快,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刘启查到是刘武幕后指挥。

刘武惧怕,于是命死士自杀,交给刘启后,又上书请求朝见,希望能得到宽恕。

(馆陶公主刘嫖)

窦太后也数次给刘启做思想工作。于是刘启冰释前嫌,像以前一样派使臣出城迎接刘武,谁知并没有接到。

窦太后得知后,找刘启大哭,非说他杀了刘武。

就在刘启恐慌时,刘武却背负刑具随馆陶公主刘嫖入宫。原来他担心刘启不会宽恕他,所以请来刘嫖与他一同进宫,好为他说话。

后来,刘武数次上书想住在京城陪窦太后,刘启都不同意。

刘武见刘启日渐冷落自己,知道他并未宽恕自己,心里更加忧惧,不久便得热病而死。

刘武死后,窦太后悲痛欲绝,和刘启母子关系渐生隔阂,再不如当初子孝母慈的时候了。

由此可见,窦太后不喜欢汉景帝刘启,而喜欢梁王刘武,本来是不存在的,但因为刘启身为天子,却说话不算数,最终让刘武因此丧了命,她能对刘启没有意见吗?

(参考史料:《史记·外戚本纪》)


张生全精彩历史


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为汉文帝生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馆陶长公主刘嫖,窦太后对她的这些儿女都十分喜欢。刘启已经是皇帝了,自然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不用窦太后再操心了。而窦太后的小儿子刘武和女儿刘嫖却只是正常的封赏,窦太后自然也想为自己的这两个孩子也谋取最大的权益。

汉景帝刘启本身也是兄弟情深的一个人,而且也十分的孝顺。于是在窦太后的建议下,长公主刘嫖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陈午为妻,封邑在馆陶县,而她的权势比一些诸侯还要强盛。刘武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更是受宠,封国很大,而且富裕,有皇帝赐予的仪仗,出行有千乘万骑随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刘武还是个极有城府的人,他在窦太后面前总是装成忠厚老实、温和有礼的样子,并且极尽孝心,经常到她那里嘘寒问暖,让窦太后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窦太后长年经历后宫的斗争,对皇位继承人之间的残忍争夺更是深有体会,于是窦太后便产生了让刘武接汉景帝之位的想法。

按照汉朝制度,皇子成年后就要去自己的封地生活,刘武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也不能例外。有一年刘武从封地赶到京城拜见母亲和汉景帝,于是汉景帝设家宴招待弟弟,参与的都是刘家和窦氏的人。在喝酒喝到高潮的时候,汉景帝竟然对刘武说等他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刘武。窦太后听了很高兴,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当场反对,他说这不符合汉朝的制度,汉景帝听了之后也就酒醒了,不再提这件事,但是窦太后却因此恨上了窦婴,还对他渐渐疏远了。

但是从此之后,窦太后就多次在汉景帝面前提议立刘武为太子的事,汉景帝又不好直接拒绝母亲,于是就将刘荣立为太子,绝了窦太后的想法。但是窦太后也以年纪大了,让小儿子刘武留在了京城。

后来因为汉景帝本来对这个太子就不满意,再加上太子的母亲有点跋扈,连长公主也不放在眼里。于是在长公主的挑拨下,刘荣的太子被废。这让窦太后又看到了机会,于是又在汉景帝面前劝说他立刘武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了大臣袁昂的反对,认为不符合宗法礼制。汉景帝也正好借坡下驴的没答应。

这让刘武非常生气,自己眼看离皇位就近了,又被人搅和了,对窦婴他没办法,对袁昂他可没放在眼里。于是就派杀手将袁昂杀了,手下大臣被刺杀,自然要重点调查,最后竟然查到了刘武的头上。汉景帝大怒,而刘武也害怕,于是就委托大姐刘嫖向汉景帝说豪华,而他自己也赴京请罪。随后汉景帝的怒火消了,没有对刘武重罚,但是兄弟二人之间也有了隔阂。

汉景帝知道窦太后还是不会死心的,就把刘彻立为了太子,彻底断了刘武和窦太后的想法。而刘武眼看皇位无望,于是就回到了封地,整天郁郁寡欢,没过几年就病死了。而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正是因为父亲汉景帝的坚持,所以才造就了后来的西汉盛世。


我的历史心


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地位低下,但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妇女可不少,窦太后就是成功逆袭的妇女。

她不仅从普通的农家女变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度还左右汉景帝的心情。

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生了三个儿女:长公主,景帝和梁王。

窦太后似乎更偏爱小儿子梁王,一度曾热衷怂恿景帝把帝位传给梁王,有书君现在就把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说道说道。

一、梁王是个有城府的幺儿

中国历来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习俗,从本质上讲,窦太后也有普通母亲的天性,梁王是老幺,当然从心里就更喜欢梁王一些。

按照汉朝制度,皇子成年后就得去自己的封地生活。

窦太后的三个儿女,只有梁王长期不在京城,父母对于孩子更多的时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窦太后也不例外,长公主和景帝在身边,当然想见就能看见,可梁王一年才能见一次,皇帝不召见的时候也许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偏爱梁王也在情理之中。

梁王是个极有城府的人,他在窦太后面前总是表现得忠厚老实温和有礼,并且极尽孝心。

回到京城就天天嘘寒问暖,陪伴聊天。

与日理万机的景帝相比,窦太后当然觉得梁王更有孝心,于是对他更加宠爱,赏赐更多的财物表达母爱。

梁王用这些钱财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兴土木,还将自己封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出行的规格也比肩景帝,珍宝财富比京师还多,这样也为他的野心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景帝在家宴上酒后许诺传皇位给梁王

封建社会一向以孝治天下,经常举行家宴。

一次刘氏和窦氏的家宴上,景帝喝酒喝高了,又看到气氛那么好。

特别是看到母亲窦太后对坐在身边的弟弟梁王心疼的样子,汉景帝非但没有吃醋,反而想逗母亲开心,竟然举杯对弟弟梁王说,等他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他。

窦太后一听当然喜不自胜,于是就有了这份心事。

哪知太后的侄子窦婴马上站出来说道:

“汉法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陛下怎可传给弟弟,擅自搞乱高皇帝的规定呢!”

这一番话惊醒了景帝,景帝马上改口:酒言戏言不作数。

由此窦太后恨死窦婴,找机会惩治了窦婴,由此爱的太平就更倾向梁王。

三、窦太后认为梁王当皇帝自己实惠更大

窦太后是在后宫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对皇位继承人之间的残忍争夺更是深有体会,她当然知道谁当皇帝她实惠更多的道理。

太子刘荣的母亲因为得罪了窦太后和长公主,他的太子之位被废。

当时景帝的其他儿子年纪都比较小。

窦太后信奉“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认为刘武要比景帝那些年幼的儿子更加有利于江山社稷。

于是窦太后便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王托付给你。”

其意非常明显,要求景帝立梁王,遭到了袁盎等大臣的反对。

后来梁王派人杀了袁盎,从此以后窦太后虽然仍然宠爱梁王,但没再提传位之事了。

景帝虽然没有得到母亲的宠爱,但他继承了文帝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

使得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有书共读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窦太后也就是个平常老太太。古语讲,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题中老太太不喜欢景帝,是胡扯。为什么不喜欢景帝呢!景帝仁爱,孝顺是长子,是天下至尊。说老太太喜欢刘武,那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共性。家庭中最幼的儿女,往往家长都会溺爱,皇帝家也不例外。


窦太后一生育有二子一女,是文帝的皇后。生性聪明睿智,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私心重。对娘家人特别照顾,外戚成为朝廷的隐患。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这种现象持续到武帝时才被废除。太后的私心还表现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总认为汉室江山是她们的私产,大儿子拿了大头,而女儿和小儿子吃亏了。

就尽其所能的进行找补,女儿和小儿子在母亲的鼓动之下贪欲也逐步扩大。景帝是个明君,对于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贪心心知肚明只能采取家和万事兴的忍让策略,但是底线是不容变更的那就是继承权。



其实皇家的成员也是凡人,七情六欲,痛爱子女,照顾亲戚等行为,和普通人家相同。但是由于处于权力的颠峰的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慎重地对待自已的私心,不应随心所遇!对吧!


坐看雨收云散


汉景帝和梁孝王都是窦太后儿子,窦太后对两个都是喜欢的,也没有说不喜欢汉景帝。

一般来说,宠爱幼子也是人之常情,再加上梁孝王确实为人孝顺,在封国梁地后,每次听说母后患病,都口不能食、居不能寝,希望能够居住长安侍奉母亲。而且汉景帝和梁孝王兄弟关系也不错,汉景帝甚至说过“千秋万岁之后传王”。所以梁孝王的家庭关系都很和睦,被母亲宠爱也是正常了。

另外,梁孝王本人也很有能力。他能够召集四方豪杰、游说之士聚集在梁国,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就是在梁国写成的,梁国可以算是当时东方文化中心。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梁孝王也坚持抵抗了叛军的攻势,给周亚夫反击创造了条件。那么梁孝王也是德才兼备的人物了,母亲希望他继承兄长,从社稷来看也不是坏事。

但是,君王还是喜欢父子相继而不是兄终弟及,随着汉景帝年长,当然也就希望传位给自己儿子,所以梁孝王希望越大结果就是失望越大,最终郁郁而终了。


林屋公子


窦漪房为何更喜欢梁王刘武,原因如下:

一:中国父母向来偏爱小儿子,不管小儿子如何淘气,如何专横,如何不孝顺,还是最惦记小儿子!沿袭下来的传统习惯,至今无解!可笑的是,国终究是国,怎能以小家之念来治理大国!窦漪房竟要求刘启立弟弟刘武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二:当时,景帝已经做了皇帝,高高在上。但是,窦漪房又开始担心自己死后小儿子的安危了。即使哥哥刘启能容得下他,不见得嫂子侄子们会容得下他!

三:窦漪房宠爱小儿子,已经将刘武的地位树立起来了!自此,刘武便成了众矢之的!无论如何,也要帮刘武到底,不然,小儿子的下场会很惨!所以,没有退路!


百合娱乐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他有两儿一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其实不光是刘武,刘嫖在当时也是拥有很大的权势。长公主刘嫖封邑在馆陶县,她的权势盛于有些诸侯。这就看出在汉景帝执政期间,窦太后特别有话语权,而且汉景帝对于自己的母亲非常顺从,再加上窦太后性格的强势,所以窦太后的女儿刘嫖和小儿子刘武都过的非常好。因为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所以儒生在整个汉景帝时期都得不到重用,由此就可以看出窦太后对于汉景帝的影响有多大。而且这位老太太还特别长寿,活过了他的两个儿子,汉武帝执政初期她还在呼风唤雨。这一点《汉武大帝》的情节基本符合史实。

刘武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特别受宠,封国很大,而且富裕,有皇帝赐予的仪仗,出行有千乘万骑随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景帝还没有儿子的时候曾经开玩笑说以后让刘武继承他的皇位,刘武和窦太后都特别开心,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当场反对,他说这不符合汉朝的制度,窦太后因此怨恨窦婴,将他的名字从可以入宫的名册上删去。后来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的时候,窦太后就提出了让刘武继承皇位的议案,此时汉景帝已经有很多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刘武继承的,大臣们也表示反对。刘武记恨那些上书反对自己继承皇位的大臣,于是和羊胜,公孙诡谋划派人去长安刺杀了带头反对他的大臣。汉景帝因此特别生气,连发十几道诏书让刘武交出羊胜公孙诡,刘武逼不得已让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梁王刘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意气用事,于是向汉景帝负荆请罪,并通过姐姐刘嫖向汉景帝求情。难得的是汉景帝虽然怨恨自己的弟弟刘武,但是终究念及手足之情原谅他。

为什么窦太后喜欢刘武呢?因为她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刘启从太子到皇上,权势自然是无以复加的。那她只能为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争取更多利益,事实也是这样,汉景帝的顺从也成全了她的这一想法。馆陶公主刘嫖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权有势,富贵荣华的公主。梁王刘武也是一生荣华富贵,虽然也做出过出格的事,但是最终可以善终,这都跟窦太后的强势和汉景帝的仁孝是分不开的。



麦地传奇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问题,窦太后偏爱梁孝王刘武的确是真的,但要说他不喜欢汉景帝就有点扯了。

窦太后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对三个孩子她都喜欢,只不过更加偏爱幼子刘武而已。

窦太后一开始只是代王刘恒的姬妾,不是正妻,刘恒成为皇帝以后也没有立她为皇后,而是先立了长子刘启(刘启的哥哥全都早夭)为太子,两个月后才在大臣的建议下立后,可谓母以子贵。从这一点来看,窦太后怎么也不会讨厌刘启才对。



刘启是皇帝,窦太后封无可封,所以我们只是看到她在为女儿和幼子争取利益,让女儿馆陶长公主地位堪比诸侯王,让刘武封到最富的地方,让刘启赐予他仪仗,随从也可以超越一般诸侯王的规格。

窦太后非常偏爱刘武,甚至强烈想要刘武继承刘启的皇位,依我愚见,这可能已经偏离了偏爱的范畴,而是因为权力。


西汉一向有母后垂帘听政的传统,窦太后的权势是很大的,她对汉景帝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她信奉黄老之学,所以汉景帝一朝儒生都没什么出路。

窦太后是太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干预政事,如果刘武继位,她还是太后,干政也是理所应当,而如果是孙子刘彻继位,她想干政,难度就比较大了,事实上的确如此,窦太后的权力后来的确被汉武帝夺了回去。


平沙趣说历史


窦太后共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景帝刘启,小儿子梁王刘武和馆陶长公主。对于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很喜欢,对于小儿子刘武更加喜爱。


其实刘武是公元前168年被汉文帝封为梁王的,刚封为梁王的时候,还一直住在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动身前往封地梁国的,梁国即是今河南商丘一带。也许是景帝和长公主离自己比较近的原因吧,就对千里之外的小儿子集思念和疼爱于一身,其实,窦太后对刘武的爱更多的是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有一次,哥哥刘启设宴招待弟弟刘武,由于当时还没有立太子,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说漏嘴了,景帝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王"。意思是说,我之后皇位传给梁王。这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然被窦太后当真了,时间一长,梁王竟然也当真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说窦太后喜欢小儿子刘武竟能到这种地步。



其实,刘武是个很孝顺的人,也很能讨的母亲的喜欢。有几次给景帝提议,回来长安照顾母亲,均被景帝拒绝,最后郁闷而死。


西从头越


窦太后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汉景帝是她的大儿子,而刘武是他的小儿子。俗话说 “父母爱幼子,爷奶偏长孙”, 窦太后也不例外,她对刘武这个儿子从小就宠爱有加,可以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而另一方面则是汉景帝“不类己”。

这个“不类己”主要体现在汉景帝在后宫上的“胡作非为”。汉景帝在众多后宫嫔妃中偏偏宠爱来路不明的王娡王美人,同时还废除栗妃为汉景帝所生的长子刘荣,改立王美人为其所生的皇子刘彻为太子。整个过程,后宫的勾心斗角和明争暗斗,窦太后看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而刘武是个极有城府的人,他在窦太后面前总是装成忠厚老实、温和有礼的样子,并且极尽孝心,经常到她那里嘘寒问暖,让窦太后对他更是宠爱有加。于是窦太后便产生了让刘武接汉景帝之位的想法。

一次,刘武入朝来觐见,汉景帝特为他来了个接风宴,其间自然还有窦太后。一母两儿,久别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喝到微醉的汉景帝拍着刘武的肩膀说了一句话:“朕千秋万岁之后,皇位由你来坐。”

窦太后高兴地接口道:“这才是我的好孩儿嘛。”

刘武当然也是喜笑颜开。然而,正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儿上,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出现了,他主动为汉景帝解难:“天下乃高祖传下来的天下,父传子,已是我汉朝的定例,皇上怎么能把皇位传给梁王呢?”说着他端了一杯酒到汉景帝面前,喃喃地道,“陛下喝高了吧,酒后失言,当罚这杯酒。”汉景帝被窦婴一说,顿时清醒过来,顺势接酒就喝了,算是对自己“酒后失言”的掩盖了。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窦太后更加坚定了要立刘武为继承人的决心,她一直对汉景帝施压。汉景帝无奈之下只好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此事。结果朝中重量级人物袁盎等人都反对汉景帝立刘武为太子,窦太后的动议因此受阻。

此后,汉景帝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彻为太子。而梦碎的刘武迁怒于朝中袁盎等大臣,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等十多位大臣。

事实败露后,汉景帝虽然没有严处刘武,但从此疏远了他。刘武也就彻底绝了皇帝梦,最终抑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