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蜀汉灭亡是被谯周说亡的,那么谯周是怎么说亡的,谯周后来怎么样了?

灵魂的感触


谯周,字允南,一个备受后世争议的人!有人说,蜀汉灭亡就是被谯周说亡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船山先生王夫之对此也曾痛批谯周:

“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

话说谯周真有如此大的罪过吗?谯周到底是怎样将蜀汉说亡的呢?谯周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二士伐蜀

这个事情,还得从司马昭命邓艾和钟会各率一支军队南下灭蜀说起。公元263年八月,邓艾与钟会从洛阳出发,十一月,邓艾偷渡阴平,后于绵竹斩杀蜀汉大将诸葛瞻。听闻前方诸葛瞻兵败的消息,蜀汉朝廷一片混乱,惶恐不已。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早在一年前,姜维就已经发现曹魏有灭蜀汉的可能,姜维是给刘禅上了疏的,希望刘禅命令张翼和廖化赶紧在路上设防。可惜这封信送来以后落到黄皓手上,黄皓就跟刘禅说不会打来的,结果就没有理睬,然而邓艾真的打过来了。不过当时蜀汉并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成都城坚粮足,剑阁姜维主力、巴东罗宪、南中霍弋也能来勤王。但最终刘禅为何还是降了呢?

谯周劝降

听闻邓艾大军逼近成都,刘禅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此事,群臣的主流意见是逃跑,一派主张去东吴,一派主张去南中。正当刘禅举棋不定的时候,光禄大夫谯周站了出来。谯周说跑到吴国是不可以的:

“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

就是自从有了皇帝,有没有跑到别人国家去当皇帝的!皇帝跑到了别人的国家只能称臣。那么既然反正是要称臣,为什么不挑个大国家呢?

根据政治斗争的规律,从来都是大国兼并小国,所以吴国终究要被魏国吞并,等到那一天,我们难道再跟看吴国去投降第二回?如果说投降是一种耻辱的话,谯周说:

“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就是投降反正是耻辱,那还不如耻辱一回投降曹魏,你何必那么麻烦投降两回呢,所以不能奔吴。

那么为什么不能去南中呢?谯周说,南中还是可以去的,但是你要早做准备,你这个时候去你来不及了呀,为什么来不及呢?

“群小之心,无一可保”

说陛下啊,你以为你现在手下的那些小兵、小卒、小官、小吏们他们都不拥护咱们,他们一听说陛下要往南跑,恐怕陛下还没有抬足,他们先闹起来了,哪里去得了南方?去不了的!结论很简单一一投降曹魏。谯周发表了这个头像理论,朝廷上面一片安静,谁都不说话。只有个别人出来怯生生地间了一句,说这不行吧,邓艾都到广汉了,他会接受我们的投降吗?谯周说不会,怎么会不接受我们投降呢,东吴还没有灭亡,曹魏要室我们做个榜样嘛,所以他肯定接受我们的投降,不但接受我们的投降,还有客客气气地对待我们,还要给我们陛下封一块土地、封个爵位。如果他们居然不这样做,诸位放心,我谯周亲自到洛阳据理力争,凭什么亏待我们这些投降派?谯周把这个话讲完了刘禅立即作出决定,投降曹魏。于是公元263年冬,刘禅降魏,结束了41年的统治,蜀汉灭亡。

谯周的结局

那么谯周后来的结局如何呢?公元264年,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他认为谯周有保全国家之功,所以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是益州本地人本不想离开但也不得不去,谯周行至汉中,因为患病而停滞不前。司马炎称帝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谯周之后带病前往洛阳,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且年事已高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公元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无法参拜,至冬病死。

后世评说

谯周劝说刘禅投降,千年来一直被当作误国的典例,先帝创下的基业开拓的疆土,怎能拱手相让?故王夫之,袁枚等名家皆对其嗤之以鼻。而易中天先生则在《品三国》中说谯周是个大儒,而非卖国的小人。

想当年诸葛病逝于五丈原时,朝中唯有谯周不顾禁令前去奔丧,想当年谯周也算得上是诸葛政敌,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能做到如此,也实属难得。时谯周为益州学者之首,名下弟子陈寿,罗宪更是声名远扬,谯周劝降到底利弊何如呢?大家怎么看?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诸葛亮一生提拨人才无数,虽然有几次看走眼的记录,但谯周应该是其中最严重的,这长寿的老头可以说,他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后人说他是蜀国的"祸害",并不为过。

当年,诸葛亮看谯周学问不错,把他招来朝中当官。

谯周在诸葛亮生前不放吭声,诸葛亮死后,他开始写文章散布反战思想,麻痹蜀国人们的意志,说蜀弱魏强,北伐无用,拉姜维的后腿,宣扬《仇国论》表明反对到底的立场,对姜维的北伐事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因为蜀汉的基本国策就是"复兴汉室",从刘备到诸葛亮到姜维,都沒有变,也不能变,否则立国的合法性就丧失了。

谯周最可恶的事情是,魏国大将邓艾围困成都时,从当时的情况看,蜀国还有几条路可以走,但谯周力劝刘禅投降,刘禅真的就投降了。

唉,蜀国的贤臣良将都短命而死,而最长寿的谯周却是个卖国赋,造化弄人,诸葛亮如果地下有知,他该做何想?



程胜军3


史学家认为蜀汉灭亡有四条: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秪乱政,谯周误国,但是易中天先生认为谯周误国是可以商量的,因为他的投降理论当时在蜀国没有人反对,说明没别的办法,他的思想还是被人接受的,他的投降理论不等于卖国理论,投降要看为什么要投降,对自己的人民有没有好处,是不是非要血流成河才行?天下要统一总得有许多投降的,连被诸葛亮誉为良士的董厥都是,而且谯周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才成为博学的人,安贫乐道,诸葛亮病逝,他第一个前去奔丧,刘禅常游山玩水,他上疏力谏,他不算是个小人。

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历史摆渡人


蜀汉不完全谯周说亡的,很有人讲是以谯周为代表的益州集团希望蜀汉亡。这也并不完全对。我认为自诸葛亮死后,越来越多的人不支持蜀汉政权。他们为啥如此是有原因的。


刘备诸葛亮在世时大量起用和任用益州人,特别是诸葛亮当政时。据三国志刘备得到蜀地后: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诸葛亮比刘备起用更多的益州人。据三国志: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蜀志有传的有五十多人,益州人占了35%。相比政权江东化的东吴政权,江东集团只占吴志有传30%。

诸葛亮本身是士人,对待士人也是比好的。例如廖立诽谤先帝疵毁众臣。诸葛亮只是把他免官。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廖立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听到亮卒,发病死。陈寿讲:严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意思是说李严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到以后的人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

谯周号称蜀中孔子名气非常大。当年州郡征召他做官,谯周不愿意去。诸葛亮当政后征召他做州从事,他马上就来了。谯周去见诸葛亮时,因为平时不修边幅。很多人都笑了,谯周走后。有执行人员向诸葛亮建议治那些笑谯周人的罪。诸葛亮讲算了我都差点忍不住,何况其他人。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北伐途中。谯周在家里听到消息,立马前去奔丧。可见号称蜀中孔子的谯周对诸葛亮是非常尊敬的。



刘备诸葛亮在世时,以谯周为代表的益州人整体上是支持蜀汉政权的。公元221年谯周是上书劝刘备称帝的,并拿之前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等来为刘备正名。但是自刘备诸葛亮等人相继去世,谯周越来越看不惯蜀汉了。据三国志诸葛亮死后,阿斗: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谯周上书劝谏: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指刘备兴复汉室之志)愿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脩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可是阿斗根本听不进去。

至于不少人讲蜀汉是让谯周说亡的。这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英相继死后。阿斗的一些所为让谯周大失所望,于是公开讲蜀汉将亡。三国志: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所以说谯周公开宣称蜀汉将亡,原因是由于阿斗宠信黄皓所至。至于讲其他益州人在刘备诸葛亮时期,大部分还是支持蜀汉政权的。任何一国家难免会有几个刺头。三国志蜀志有传的二十人,自诸葛亮死后未增加一人入传。这才是使一些益州人对蜀汉失心的原因。而造成这一切的是黄皓乱政的结果。

东汉时士族跟宦官可是结下深仇大恨的。黄皓操弄威柄,士族大多是不耻与为伍的。特别像谯周号称蜀中孔子的人物。像罗宪: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然后罗宪就给贬官了。像卻正既不为黄皓所喜欢也不讨厌,为官三十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卻正可是司马昭都看重的人。

谯周真正把蜀汉说亡是在公元263年。当年魏国集结十八万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击败诸葛瞻。(在魏国伐蜀前,姜维曾上书阿斗。要求派人去阴平阳安关两处加强防守。阿斗问黄皓,黄皓问巫师。然后跟阿斗讲魏军不会来,并压下姜维上书。三国志:群臣大知,蜀本谓敌不便至,未做城守调备)这时阿斗召开朝会。一方认为我们去投东吴,另一方认为我们去南中。谯周反驳:去了东吴是投降,那干嘛不投魏国。南中本来就不服我们,当年是丞相压下来的。我们去了要吃要喝,他们不反才怪。于是又有人讲如果魏国不接受投降呢?谯周又反驳:不会的,魏国会拿我们做榜样的。如果魏国不封爵位给陛下,我亲自去洛阳以礼争之。阿斗决定投降了。这时众臣都没有话说了。(公元262年东吴的使者使蜀汉,回到东吴后对吴主讲:入其朝不闻正义之言。)于是很多人认为是谯周把蜀汉说亡了。其实就算没有谯周,蜀汉一样是亡的。因为蜀汉上下只有两个想法奔吴奔南,无论是那种蜀汉都会亡。只不过谯周起到了推波的作用。



蜀汉灭亡了,司马昭因谯周有功把他征召到洛阳。谯周到了汉中因病就没去了。后来晋朝建立,数次下诏召谯周去洛阳。公元267年到了洛阳,司马炎给谯周封官封爵。谯周都推迟不受。谯周死后司马炎赏赐: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五万。谯周临终前对儿子讲:久抱疾,未曾朝见,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

所以我认为谯周讲蜀汉将亡和劝阿斗投降根本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然不会官爵赏赐都不要。谯周是因为蜀汉后期的腐败、阿斗大兴土本增广声乐频游观、黄皓乱政、姜维频繁北伐、百姓苦不堪言。认为这样的政权迟早要亡、该亡。公元240年至公元263年二十年多间蜀汉进行了九次大赦,平均两年一次。蜀汉已经到了频繁大赦来维护统治了。


小鸿哥


蜀汉灭亡,后主昏庸,黄皓弄权是为主,谯周劝降只不过是赤壁之战时张召等文官的一般见解而已,且当时朝堂之上并无另有见地的主意。我认为不可将大罪强加于他。

最应承担责任的非姜维莫属。诸葛亮死后,蒋琬、费袆掌权,谨遵诸葛之成规,不对外用兵,专注于内,边境无虞。当时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自从费袆死后,姜维迫不及待地兴兵北进。从费袆死后当年起,连续五年对外用兵,劳民伤财,士卒疲惫而毫无建树。同时姜维更改汉中方面的防守策略。至使诸葛瞻绵竹战死后无险可守。陈寿评论一针见血:“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至殒毙。”


寻常百姓寻常事


是的,他劝说刘禅像。而那时蜀汉的主力还在,成都周围的城池要塞也没被攻下,永安都督阎宇已经率军赶来增援,南中都督霍弋也已整军备战。而谯周他们却交刘禅投降,而刘禅那叼毛真的投降了。很多人说刘禅聪明,忧民忧国,担心蜀汉人民受苦才投降的。我只想说放你他妈的狗屁,那么慈悲为怀,怎么不在继位的时候就投降呢?还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还支持姜维九伐中原。


咕咕谈娱乐


孔明如聽譙周金玉良言,先以治理國家,強大國防,俟及兩國有變,伺機而動,則復興漢室指日可待。明知不可為而強為其結局可想而知。


用户14857743788


诸葛亮都能骂死王郎,可是,后来他也死了。谯周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