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地铁内痛斥万圣节惊悚妆女孩,称是中国人的耻辱,对此你怎么看?

肋罔uvlZ8993


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青岛地铁上一位大叔对两位化万圣节妆的年轻人痛斥。

对于这件事有三点看法:

现在公交车、以及其它公共场合这种“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倒是多了些遇事不关己就懒得理的现象,所以有一些奇葩、恶劣事件的发生,比如公交车上指认小偷的少年下车被群殴、这次重庆万州公交车乘客攻击司机导致车辆坠江十多人丧生的恶劣事件。如果在乘客攻击司机时有人能说几句平息的话,事故就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事实已经不可改变,我们是不是值得反思:这位中年大叔这种“管闲事”的热心肠也是不可缺的一种值得称道的品质?

2,向被痛斥的两个年轻人表示祝贺!

对这两个装神弄鬼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成长,相信会长记性,个性可以,别影响了他人!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可以,别只学皮毛、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本质。这种提醒不仅仅是给这两个年轻人的。

学习他人别忘了自己是谁,什么才是真正地习他人之长?这是值得很多思考的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快乐、都愿意自由,可自己快乐和自由是不能影响到他人和更多人的快乐和自由的,每个人的自由和快乐都不能超越界限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张扬、自由发展,可能在家里父母家长的话视同空气,或者缺少家教,那么社会上就一定会有人有事情给你教训。

3,这件事给现在的家长一些警惕:自己的孩子自己一定要自小教育好,有时候看似是小事,似乎不关系他人,可人是运动的、成长的,有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

细节和行为习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遭遇。

不过这个件事中,如果两个年轻人用一顿骂换来一次难得的成长,我认为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快乐庭院


视频看完了,忍不住的乐。10月31日,西方万圣节前夜,两个装扮成鬼怪的女孩本想博个出位,赚个彩头,结果对个的大叔不识相,“一看你就是个彪子”,“丢中国人的脸”……

女孩只有招架之力,毫无反击之攻:关你什么事,招你惹你了?

大叔双臂抱在胸前,不急不怒,稳占上风,女孩嘴头强硬,估计内心早已凌乱如街头这个季节满地的落叶。

装过了。装过了头,装过了地点。没讨到巧,讨到一顿臭骂。

但愿这位大叔的义务教育能让这对脑残长点记性。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小孩子们在这一天装成各种小鬼小妖处处吓人,讨巧,找乐,在当地,可以演化成一片祥和的节日氛围,可是,这是在东方文化下的中国,中国人的血液里,没有这个节日,也没有这个文化认同。在你那儿是节,我们这儿就是普通平常的一天,全中国的人都一切如常,步履匆匆地上班上学讨生活,突然就杀进这么几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的确够煞风景。好事者斥责几句,不好事者侧目以视,总之是,这些鬼怪希望引起路人的好奇、惊悚、尖叫等等各种反应,结果,白忙一场,讨个大大的没趣。

忌一个幼稚了得。

在家里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出门后让别人教,就不好看了。


潘卫霞律师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而在万圣节前夜才是最热闹的,西方的万圣节俗称“鬼节”。


对于有的调皮人来说又到了不给糖就捣蛋,可以纵情肆意的搞怪装扮的时候,而她们这些人都会选择在公共场所装扮就有点过头了,我认为私人场合和娱乐活动场合是可以玩玩,公共场合考验的那就是人品问题。

在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青岛地铁上一位大叔对两位万圣节打扮成鬼人的女生进行辱骂,并对她们的打扮进行大尺度唾骂,而当事男生回应她们是一男一女,并非是两个女生,这就是原视频中的两个红衣女鬼,大叔尾随他们到最后一节车厢,听到他是男生随后就开始辱骂。


我认为人各自活出自己的自在,总之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无论是惊悚装扮者还是指责者都扮演着妨碍别人的行为,所以各自都收敛些。
公共场所我们还是要多一分担待、少一分顾忌,让社会多一分和谐,虽然现实中那些新玩法、新时尚我们无权干涉,但是作为装扮者应该注意一下行为规范,毕竟还有许多人接受不了这些东西,所以要注意一下。


老孙情感天地


前天我在温哥华,都是惊竦,哪里有大惊小怪的!





夜行的鸟


支持这位大叔的观点,有些事情不可以胡乱跟风,有些热闹确实不应该凑。这些奇装异服的男男女女所做之事,并没有任何疑义,不值得效仿。

近日,青岛地铁上,一位大叔看到一些为过万圣节而打扮怪异的年轻人,便指责道:“中国人的耻辱”,其中一个女孩回应道:“关你什么事”。大叔又道:“不关我的事,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吗?瞅你那个样子。”女孩则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击之力。

其实很多人确实只是跟风凑热闹,可能连万圣节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

万圣节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十月的最后一天,是他们祭祀亡灵的时刻,为了避免恶灵干扰,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求平安过冬,被称之为“死人之日”。

后来便逐渐成为西方祭奠逝去亲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小孩们会穿上各种奇异的鬼怪服装,挨家挨户敲门索要糖果,否则便会打乱。传说,各种鬼怪也会穿上奇装异服混在小孩中间,迎接这个日子的来临,人们也是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所以,西方的这个万圣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不过,是西方人的“鬼节”。

西方人过这个节日是为了祭奠人家逝去的亡灵,作为万里之外的中国人,过这个节,难不成也是要祭奠人家的亡灵!似乎没这个必要,人家连认都不认识你,祭奠给谁看呢!况且,这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晦气的日子,作为一个中国人,确实没什么好庆祝的。有那闲工夫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记住几个,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

而且,大晚上的,一个个装扮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也确实吓人,尤其是小孩子看到,很容易被吓到。

学习外国的东西并没什么错,但尽量学一些好的、对自己有提升、有帮助的东西,才更有意义。妖魔鬼怪的样子,还是不学的好,有害无益。

如今的一些人,对外国的节日如数家珍,却连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歌,都不一定能完全背得出来,这确实不是什么好现象!

青岛地铁上的这位大叔指责的在理,中国人更应该重视的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估计大部分人看了都会叫骂,人不人鬼不鬼,说西方不西方说东方不东方!活像两个中式僵尸,还有多少人不会叫骂!

尽管近些年外来文化不断渗透,万圣节也逐步进入到了中国百姓的节日文化中,甚至连大型商场在每年的这个特殊日子也开展了各种商务活动,在不断对外的开放之下,又得到允许,外来节日进入中国甚至融入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这也不是不能理解,年轻人过过万圣节,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但前提是,你有你的自由,但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商场办万圣节活动,你可以去商场参与,主题公园举办万圣节活动,你可以去主题公园参加,但非要弄一身不符合大众接受观念的服饰,在公众场合招摇,恐怕就有待争议了。

万圣节也被戏称为闹鬼节,主要是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以鬼怪式的装扮聚在一起玩闹,或者说吓人,这种活动更适合在固定区域内开展,尤其是咱们东方国家,毕竟绝大部分国人对这种节日并不感冒,也不喜欢这种另类的装扮,某些人在特定区域内弄这一套还可以理解,但穿上这种吓人的装扮去公开场合游走,恐怕更会影响秩序,尤其在这起事件中,两个女孩面对的大叔,一个可能是一个连万圣节名字都没听过的人,在他面前弄出这样一幅扮相,恐怕在他眼里,已经跟神经病无异,直接批评已然算得上是客气了!



其实不客气的说一句,表面上现在过万圣节的青年男女很多,但这些人真的了解这种节日的历史和具体文化吗?恐怕更多的人是在跟风凑热闹,接触外来文化可以理解,但最起码也要做到该学的学,不该学的不学,什么也不懂还非要凑这种热闹,在这样的思维下,一些人的行为自然也无所顾忌,所以像青岛地铁站这样,大庭广众的跑到地铁里吓人这就不难理解了,当事人以为这叫时尚,殊不知却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感。



也不禁想起了两年前的一则新闻,上海某些家长花高价让自己的子女到所谓的礼仪学习班,学什么英式礼仪,话说中国的5000文明学明白了吗?最起码的忠孝礼仪搞懂了吗?连最基本做人的准则都没教育完,学那些半路出家的文明干什么?还是先学习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再去研究那些外来文化吧。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外国的节日,你学可以但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影响别人,特别是像地铁这样狭小的空间,容易引起骚乱,,因为在公共场所因为什么人都有,有小孩,有老人,有各种性格,当然有敏感或胆小的人,特别是有的人装鬼装得特别像,小孩吓得哇哇大哭,你去鬼屋尝试就知道了,这叫装神弄鬼。


做什么事情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公共意识,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想一下;当别人在你面前做出不洽当的行为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好比就跟养狗一样,在公共场合就要注意影响,不要去人多地方,出门要牵绳,要铲屎,这就是文明的前提,不要只学到了西方好玩的表面,而没有学到文明内在的精髓。

为什么你在地铁上装鬼,大叔会痛斥你。

因为大叔是中国人,对这种西方不太符合国情的节日不感冒,也反感,所以在这种大部分人不接受的情况下,就不要去影响别人,执意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去装鬼,那只能说是自私,引起别人的反感,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别人把当鬼收拾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说明大叔还是有民族情感的,比较支持大叔:

要玩去鬼屋玩,那里有许多人是愿意玩的,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牛头马面两鬼


笔者坚决支持大叔的斥责,追求各国节日没错,错就错在在公共场合如此扮相来迎合外国节日,当然,各国有各国的文化,各国有各国的节日,体验或者说过这种节日,都可以,可是如此装扮突然出现在了中国地铁,换成谁都会被吓到,因为万圣节在中国并不流行,也不被许多人知道,冷不丁的出现万圣节装扮,尤其是地铁上,万一要是吓到小孩或者不知情的老人,那就是过失了,而不是庆祝节日。


对于文化节日的尊崇,那是对历史的尊重,但这种尊重不是盲目的跟风,也不是不计场合的狂欢,就像那个“无裤日”,这一现象如果出现在中国地铁或者公共场合,那绝对是有伤风化,也会被人斥责,甚至于会被以扰乱社会治安而处罚,节日的狂欢绝不是说是盲目跟风,盲目推崇,至少外来节日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过起了洋节日,并且比起节日起源地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们富裕了,开始从物质生活的享受到精神生活享受的一个过度。可是过洋节也不能不分场合,不分地域,尤其是在中国,对于万圣节的装束扮相,真的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无法接受,在公共场合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也不是首创,而此次在青岛地铁2号线上出现的万圣节装扮一幕,就引起了地铁上一大叔的痛斥,他斥责说:这是中国人的耻辱。这话看似说的很重,实际细想一下,这说的确实有道理,这种扮相出现在地铁上,确实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希望要理智对待这些节日。


珞珈评论社


大叔痛斥万圣节惊悚装女孩,而女孩则针锋相对回怼反驳,双方互不相让,一时引发众议。

从表象上看,这是万圣节前夜,青岛地铁上,两代人因思想认识差异发生的一次偶然小小纠纷争吵。但从深层次上推究,这其实是反映了两种文化的“观念冲突”,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的态度问题。



一,这位“中国大叔”的做法似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万圣节扮演鬼装,并非一味故作“惊悚诡异”、哗众取宠、惊吓他人,乃是这种泊来西方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你若不喜欢,可以要求你的孩子尽量不这样做,抑或是将脸扭开,视而不见。

但是你毫不讲情面,厉声呵斥万圣节惊悚装女孩,甚至不惜从“人不人鬼不鬼的”,上升至“中国人的耻辱”。就着实有点过分和不妥了。

而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仅很难让女孩心服口服,欣然笑纳,更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争吵,导致纠纷升级。



二、然而,女孩的做法难道真的无懈可击,无伤大雅吗?

也不尽然!

一是这种个人文化习俗爱好要讲究场合。尤其是在地铁这种老人小孩多的公共空间,装鬼扮相过于惊悚诡异,很容易吓着他人,或引起别人心理不适,应当注意收敛一下;二是面对大叔的斥责,女孩没有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却是一反常态,针尖对麦芒地回怼反驳(“要你管,你闭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体现出年轻人尊老爱幼的谦虚态度、学识修养。



三,面临两种文化的所谓“观念冲突”时,需要双方都做出一些善意让步,在彼此包容和妥协中寻求“和谐相处”。

在一个相对更加开放、文化互相影响的“地球村、信息化”时代,面对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习俗文化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年青一代不要忘记发扬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爱好),取长补短,吸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面对的首要态度。



因为文化本身没有太多贵贱与对错之分。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另一种文化,两种文化冲突自然会钝化许多。要学会以平和、诚恳的态度,给其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对方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更没有必要必须有一方低头认错、或是当场妥协服从。


霍小姐的八卦炉


我是坚决反对大叔派的,不过就是个洋节,商家靠此炒作。年轻人借此娱乐。中国人过洋节就是凑个热闹,不会有过春节的那种归属感,涉及不到耻辱,更和国家不挨边,大叔多大?现在七老八十的也少有你这种思想这么僵化的人。无非就是奇装异服,人家玩人家的,和你有啥关系?地铁都让上车了,你凭啥说人家?无非就是吓到你了,看不惯可以走开。吓得惊惶万状,口不择言了?张嘴耻辱,闭嘴国家?骂人就是骂人,还要装高尚,扣帽子。你就是欺负对方是女孩,还比你小,换个壮汉你有这胆子没有?我天天过万圣节,本色出演@_@穷鬼。你来骂骂我试试。咱几千年进步就是不断的学习,改变,才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也有节日,你看是不是和解放前变化了很多?这就是融合,我们应该需要这些,也欢迎更多人参与我们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