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为奥尼尔制定了3秒违例,那奥尼尔之前在3秒区有什么作用?

NBA资深分析师球迷


题目当中“联盟为奥尼尔制定了3秒违例”,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联盟什么时候为奥尼尔制定过3秒违例的规则?道听途说,因为三秒违例可没有“奥尼尔/鲨鱼法则”这种叫法。

说到3秒违例,我们就不得不先说说三秒区。为了紧扣主题,我们就直接说说NBA的三秒区。NBA三秒区是面积为4.88米×5.8米的梯形。(不解释多了,看下图)在三秒区内,衍生出了2套规则——进攻三秒和防守三秒,这两项都可以称之为三秒违例。笔者为什么这么确定的说三秒违例不是为奥尼尔指定的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三秒区早在50-60年代就已经有一定的规则诞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三秒,最先触动三秒规则的球星是乔治·迈肯,再者是张伯伦,初期为了限制他们的篮下个人强攻,三秒区被一再扩张;另外,防守三秒也曾在66-67赛季短暂实施过,只不过过了这个赛季后就取消了;

其二,现在的防守三秒和联防规则一起始于01-02赛季,现代防守三秒确切来说是联盟允许联防合法化的产物,现代防守三秒的实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避免内线过于拥挤,从而使得外线球员能有更多突破的空间。某种程度上讲,这一规则的实施对如今的小球打法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推动性。

(这里补充解释一个矛盾点:联防本身是为了限制如艾弗森这样的1对1无敌的外线球员,但防守3秒又是拉空内线,不是助力外线突破,矛盾的吗?是的,但就是这个样子,一场比赛要限制的东西很多,既要限制奥尼尔这种变态内线强攻,又得限制外线艾弗森这样的一对一杀手,而规则指定本身就是平等的,有限制必有受益。)

所以说,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三秒并不是为了奥尼尔指定的,希望某些“拉郎配”的说法不要误人子弟,这些规则来源可都是查得到,勿做“鲨鱼吹”。

以上是从规则来源和时间角度做得辩解,下面我们说说规则本身。不否认,防守三秒的诞生的确是对奥尼尔起了一定的限制,不过真的不大。其实,简单了解一下所有的三秒违例规则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进攻三秒咧?就是刚刚上述的那个梯形筐,持球进攻不要停留三秒;防守咧?呆在梯形筐内,距离周围1手长度范围内没有目标防守人的情况出现时间超过三秒,就要被吹。

三秒违例的确是为限制内线设置的,这不可否认,你可以想象,一个身高臂展的壮汉在内线一撞,挤进去劈扣;和就蹲在拦下等人冲进来封盖,这比赛还怎么玩?但反过来来说,当初的三秒区其实更多是为了鼓励外线进攻才对,限制内线,目的不就是鼓励外线嘛!所以绝不是为了奥尼尔。

笔者说对于奥尼尔没用的原因在于,扩大三秒区和限制时间,本身就是为了限制内线完成一次进攻所花的时间,但实际上,像奥尼尔这种,除非你扩大到三分线,不然三秒钟,奥尼尔完成一次进攻绝对够了,因为他的对抗力量是NBA历史之极!至于防守端三秒,NBA真的吹的也不多,因为规则本身也比较模糊,什么叫“周围1手长度范围内没有目标防守人的情况出现时间超过三秒”,奥尼尔霸王步左右移动一下不就行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奥尼尔还并不是三秒规则的受限制者,而是受益者,因为他的防守面积和进攻威慑力其实远大于了三秒违例的限制了,而联盟制定这个规则实际上是限制了其他很多大个子却没有限制奥尼尔。从这个角度看,这规则就算是为了奥尼尔,真的制定得相当失败。

最后我们说说真正联盟为奥尼尔制定的规则吧!两个:第一个,扣篮不能拖拽篮筐,这个是为了防止奥尼尔破坏公共财产,因为新秀赛季,奥尼尔扣塌了两座栏架,着实把联盟吓着了;第二个,最后两分钟不能随意对无球人随意犯规,犯规直接罚球。这个是为了限制“砍鲨战术”的蔓延,提升比赛观赏性,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老尼尔森的套路被搞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最后,上面提到了一系列关于联防、三秒区的规则,有两个人均不在这类规则限制之中,所以他们也成为了NBA历史上唯一不惧联防,没有规则,无限单打无解的高手——乔丹和科比,因为低位脚步和后仰跳投至今没有甚至说没有办法用规则来限制。要说伟大,这才是真正的伟大,逼迫联盟修改规则不算什么,恐怖的是,想修改都没有办法修改。


叔叔在看球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而且本质上还能做一个延伸的解读。实际上因为奥尼尔在内线无解的存在,迫使NBA联盟制定了一项特别准则,那就是“防守3秒违例”。


★★先解释一下在奥尼尔之前3秒区就一直存在,3秒区指的是一个宽16英尺长19英尺的长方形方框,因为这个开始就是限制进攻3秒的。由于NBA联盟开始设立的时候,当时内线球员距离篮筐太近(代表人物是乔治.麦肯),他们*在这个区域内太容易得分,后来张伯伦的出现再次把3秒取区域扩大到4.8米,所以进攻3秒区本身就是用来有利于防守方的一项规则,一旦进攻方在这个区域内超过3秒没有进行投篮,那么球权将会发生转换。另外注意一下禁区,一般来说禁区范围更大,它是以篮筐为轴心的一个半径4英尺的半圆弧形,通俗的说就是合理冲撞区。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内大部分都是鼓励进攻的,防守方一般比较吃亏。(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再来看看什么是防守3秒违例(为限制奥尼尔设定),根据规则是这样解释的:

在NBA中,“防守三秒”规定是指防守球员站在三秒区内防守时,如果裁判认定他“并没有去防守到任何一位特定的进攻球员”时,那么这位防守球员就不能呆在三秒区里超过三秒钟,否则就会被视为是“防守三秒违例”,由进攻队获得一次罚球机会,并继续保有进攻权。

★★这项条例本质上就是为了奥尼尔而设定的。因为在此之前联盟并没有明确规定内线球员的活动范围,所以像奥尼尔这种超级巨无霸可以一直待在内线,那么这个时候一旦进攻队员选择往篮下突破的时候,奥尼尔这种巨大的防守优势就会让对方绝望。因为没有3秒规则的时候,很多内线球员都是站在禁区一直等待进攻球员上篮的,因为可以随时轻松的进行盖帽。这其实是极大的阻碍了球队的进攻,让比赛变得异常乏味。为了让比赛的观赏性更好,NBA开始着手制定这项3秒防守法则,这让包括奥尼尔的这种超级内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些进攻方球员可以很好的调动内线球员往禁区外围走,从而更容易在内线得分。以至于奥尼尔在谈到所谓的3秒违例的时候,他自己直言真是厌恶透了。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的是所谓的3秒防守违例,一定是球员没有主动去防守的情况下,他站在禁区超过3秒才算违例。比如有种特殊情况就不能算3秒违例了,比如奥尼尔在禁区外靠打霍华德,然后霍华德在后面防守进入了3秒区,这个时候即使霍华德站在里面超过3秒,他也不算违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是积极参与防守的,这才是判断的依据。

那么在没有防守3秒的时候,NBA联盟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呢?球员在禁区又干着什么活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只值得讨论的话题。

★★首先因为奥尼尔在内线的无解表现,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内线一对一打爆任何人,所以当时在3秒区基本就是奥尼尔虐爆对方内线,无论是力量还是体重优势,包括他的爆发力,奥尼尔都是无敌的存在。这让NBA其他内线球员都很苦恼,因为挡不住这样的超级中锋,这就让比赛没有什么悬念了。于是NBA为了限制奥尼尔又重新设定了区域联防,这样的操作就是可以让内线球员面对联防的时候,不再肆无忌惮往里面打,从而在进攻端削弱了奥尼尔这种球员的威力。这个规则也让奥尼尔不再像以前那么厉害单打内线了,毕竟一个人面对多人防守还是很难一直凿下去的。


注意!NBA联防的产生其实就是3秒防守规则产生的必然条件,为了防止在禁区无限制联防,给进攻带来足够的负面影响,于是3秒防守违例才才应运而生。因为面对奥尼尔不再可能无限制的在内线一直进行联防,换句话说3秒防守法则不但使3-2和2-1-2等纯正的联防在nba几乎无法生存,还降低了外线球员突破的难度。实际上这个3秒防守规则就是鼓励进攻的,因为联防虽然可以限制奥尼尔,但是其他内线球员却被限制的更加厉害,所以联盟为了考虑多方球员的利益,为了让比赛更好看,才会适当的连续修改规则来让比赛更加完整。所以总得说来奥尼尔一个人无解的表现其实改变了很多NBA的规则。

★★另外因为奥尼尔罚球太差,联盟后面设定不允许在比赛的最后2分钟内对无球队员犯规,否则对方将获得两罚一掷的机会。另外关于Hand-checking法则(用手接触对方身体以跟踪对手位置)的实施也有针对奥尼尔的嫌疑,虽然这个规则是顾鼓励突破型后卫的进攻 ,具体来说应该是外线球员居多,防守者不能去用手触摸进攻球员的走位。但是到了奥尼尔这里则允许防守者去干扰他的靠打,可以用手去顶撞去干扰,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限制。总得来说这是解放外线球员的进攻的法则,但是对超级内线却不怎么公平,这完全也是奥尼尔太无敌故意用来针对他的。

以上就是奥尼尔的无解的强大,他迫使联盟主动去改变的NBA规则,以达到平衡超级巨星太过强大的目的,其实关于奥尼尔的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去好好了解一下的!

图片来自网络,悟空独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洛杉矶科比布莱恩特


首先纠正两点,第一,三秒区并不是为奥尼尔制定的,第二,不管是奥尼尔之前还是奥尼尔之后,三秒区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三秒区有什么作用呢?就是从进攻方开始半场控球起计算,任何一名进攻方球员在三秒区的滞留时间不应该超过3秒,否则将判罚该名球员失误,不算犯规,对方获得球权。同时,在这个区域内,如果防守球员周围一只手臂长的范围内无对方球员,同时该防守球员在该区域内停留超过三秒,那么该防守球员被判防守三秒,进攻方罚球,并继续保持进攻权。

为什么会建立3秒区规则?我们都知道,距离篮筐越近,越容易得分。为了保证球员技术的全面发展,同时限制内线球员的得分机会,而建立了三秒区。

最初的3秒区为篮下6英尺,但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巨星颠覆了这个规则,他就是乔治.麦肯。联盟不得不改变规则,把三秒区扩大到12英尺。

直到64-65赛季,“篮球皇帝”张伯伦,又迫使联盟第二次将三秒区扩大到18英尺。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NBA球场的油漆区。

所以,两次改变三秒区规则都与奥尼尔没有关系,包括01-02赛季重新引入
防守三秒跟奥尼尔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小事牛刀


1.在1951到52年联盟为了限制麦肯做出了一些改变,就是扩大3秒区。NBA把3秒区扩大了一倍,从原来的6英尺(1.8米)扩大到了12英尺(3.7米),之后又为了篮球皇帝张伯伦又修改了三秒。1964到1965年MBA联盟不得不做出改变,决定将3秒区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4.9米),也就是现在NBA的3秒区距离,之后一直没有修改过篮球三秒违例。



2.篮球巨星鲨鱼奥尼尔出现让NBA联盟又再一次修改了篮球三秒违例,鲨鱼奥尼尔在2001年帮助湖人蝉联MBA总冠军,因为奥尼尔的恐怖庞大身体和灵活的脚步,NBA许多中锋对他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在2001年之后,NBA又再一次修改篮球三秒违例。

3.也决定将此前一直禁用的联防合法化,同时出台了NBA特有的防守3秒规则,当防守球员站在3秒区内防守时,如果裁判认定他并没有特定地去防守某个球员,那么防守球员在3秒区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秒钟,否则会被视为防守3秒,进攻方将获得一次罚球机会,并继续保有球权。



4.联盟也为鲨鱼奥尼尔修改了许多篮球规则,鲨鱼奥尼尔也可以称得上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

5.谢谢欢迎评论。


江西小王篮球天地


首先,联盟好像不是特别为了针对奥尼尔才设定3秒区的违例,之前好像就有,只是奥尼尔突然崛起,内线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强,然后又做了修改。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局面。三秒违例又分进攻三秒,防守三秒的!



无论如何,简单说下三秒规则。根据我玩2k游戏的经验来说吧,我主玩内战。进攻三秒是指:攻方队伍有球员在三秒区内持球或者不持球超过三秒的,视为进攻三秒(官方解释的无球队员好像指,将要参与进攻,或者有进攻意图的球员)这他么谁分得清哦!防守三秒是指:守方球员周围没有进攻球员时,在三秒区超过3秒的,视为3秒违例!额,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我在防守奥尼尔,他站在三分线呢,我在三秒区傻乎乎的,在周围没人的情况下呆了三秒,那我就违例啦。但是,如果我天生神力,在三秒区里顶防奥尼尔,而且我顶住了,硬撑了超过3秒,屹立不倒!这种情况,是不判三秒违例的!这里只是简单说下大概,nba肯定是有更仔细的说明的。篮球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小个子的运动,是一项投篮的游戏。谁投的准,谁厉害,谁得分多。但是,就像"进攻赢票房,防守赢冠军"的俗语一样,"越靠近篮筐的地方,得分越容易"!也是不变的真理。



奥尼尔之前的三秒区肯定一样是为了限制内线巨兽的。这里不得不提奥尼尔之前的两位远古内战神兽了。

第一位天皇巨星:乔治麦肯

他的出现直接打破了之前小个子天下的局面,真的是鹤立鸡群!带领湖人7年6获总冠军。就是影响他,联盟对三秒区进行了扩大,但是仅仅是扩大,并没有实质性的限制!所以对他的影响不是太大依旧称霸内战!带着眼镜的他,似乎不那么温柔哦!



数据第一狂人:张伯伦

张伯伦的数据实在太过夸张了,很多纪录都是后无来者了。到场100分,单场55板,赛季场均50分,生涯31419分,七届得分王,十一届篮板王,作为内战的他还得过一届助攻王。还有那神秘的,伴随他一生的数字“20000”都说明着他的传奇。因为他的出现,三秒区再次扩张了,不然别的人还是没得玩。于是三秒区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让长人尽量远离篮筐,限制长人轻松的得分,尽量保持内外线的均衡,使得比赛更具有悬念,更具有观赏性!综上,就是我对奥尼尔之前三秒区存在作用的一些浅薄的看法!现在的三秒区似乎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啦。nba也似乎又回到了比拼投篮的时代。真的是天道轮回,一切自有定数啊。


顽强淡忘


篮球场上对抗最激烈的区域是什么地方?就是3秒区!这是一个禁区,任何一名在3秒区内移动或者活动的进攻方队员都会受到对手特殊照顾。

NBA的3秒区规则是为了限制进攻方球员在有利进攻位置滞留时间过长而从球场地面划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当进攻方开始控球时刻计算,任何一名进攻方球员滞留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秒,否则将会被认定对于防守方不公正的进攻行为而吹罚,具体吹罚则为功放转换,滞留3秒区内超过时间的进攻方球员计失误,不计犯规。

最近一次3秒区规则的改变是为了限制大鲨鱼奥尼尔从而进行的修改,简单的说就是防不住,改规则,是无奈也是必然。

NBA3秒区形成今天的规则经历了多个阶段,每次一次变革都与巨人有关。

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巨人乔治·麦肯,就是最早的改革推动者。这位身高2.08米的大个子,换在今天只能打个大前锋,但在当时俨然就是球场上的巨无霸,可出说是无人能挡。当时联盟为了限制麦肯做出了一些改变,就是扩大3秒区。NBA把3秒区扩大了一倍,从原来的6英尺(1.8米)扩大到了12英尺(3.7米)。

然后就是张伯伦的出现再一次使得NBA修改3秒区,身高2.16米的张伯伦进入联盟的第一个季赛场均就可以拿下37.6分、27个篮板,一对一根本没人能限制他。NBA联盟不得不做出改变,决定将3秒区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4.9米),也就是现在NBA的3秒区距离。

麦肯、张伯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出现一个统治级的中锋,直到大鲨鱼奥尼尔的横空出世。

奥尼尔身高2.16米,体重147公斤,强壮的身体、出色的力量,再加上高出其他打个的机动能力,让奥尼尔在内线予取予求。

2001年,在帮助湖人蝉联总冠军之后,NBA联盟为了限制奥尼尔的变态威力,决定将此前一直禁用的联防合法化,同时出台了NBA特有的防守3秒规则,当防守球员站在3秒区内防守时,如果裁判认定他并没有特定地去防守某个球员,那么防守球员在3秒区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秒钟,否则会被视为防守3秒,进攻方将获得一次罚球机会,并继续保有球权。

可以说NBA联盟为了限制奥尼尔可谓煞费苦心,可是新规则实施之后,奥尼尔的威力依旧,只能感叹天赋惊人。


煤球5574


NBA为奥尼尔制定了3秒违例规则?并不是这样的。NBA正确的说法是,联盟为了限制奥尼尔而允许了联防,又因为限制联防而引入了防守3秒。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唯一要了解的前提就是,三秒区是用来限制内线球员的。我们都知道,篮球是属于高个子的运动,个子大实在是太占优势了。试想,如果不加限制,那么篮球运动必然就变成所有高个子往篮下一站的无聊运动,远不会有今天这样的魅力。所以,三秒区就诞生了。顾名思义,就是进攻球员在三秒区内停留不得超过3秒钟,否则就被判违例。如图所示,篮下附近那个长方形的区域,就是NBA的三秒区(国际篮球的三秒区之前是梯形的,但是从2010年开始,也改成长方形)。

最初,NBA的三秒区只有6英尺(1.83米左右)宽,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足够了,但是有一位超级中锋出现,改变了一切。他就是乔治-麦肯,NBA第一位超级中锋和超级巨星。身高2米08,体重110公斤的麦肯,在如今的NBA体格算不上出众。但在当时,却已经是篮下巨无霸的存在。他在篮下得分和抢篮板实在太容易了,以至于NBA不得不第一次改变三秒规则,在1951-1952赛季,把三秒区扩大到12英尺(3米66)宽。

但是仅仅过了十几年,到了1965-1966赛季,NBA不得不再次把三秒区扩大到16英尺(4.88米)宽,也就是现在的样子。这次也是因为一个超级中锋涌现,他就是威尔特·张伯伦。张伯伦的威力比麦肯可大多了,单场100分,55篮板的记录,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那时候的张伯伦,和别人都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打球。所以,为了限制张伯伦,NBA第二次改变三秒区宽度。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奥尼尔呢?别着急,马上他就出现了。在张伯伦之后,NBA出现了很多中锋,比如说天勾贾巴尔、奥拉朱旺、尤因、罗宾逊和莫宁等人,但是没有人有奥尼尔这样的篮下统治力。从2000年到2002年,湖人队实现三连冠,而奥尼尔连续三年当选总决赛MVP。或许从荣誉上来说,奥尼尔不是最多的。但是从个人能力上来讲,说奥尼尔是NBA历史第一中锋也不为过。当时人们有句话,用来对比乔丹和奥尼尔。说是你无法防守乔丹,因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什么。而相反,你明明知道奥尼尔会在你头上扣篮,你却无能为力。这才是最深的绝望。


很多人对奥尼尔有个误区,觉得他就是靠着身体强壮硬抗肉搏。这就错了。奥尼尔的技术非常娴熟,还曾经在训练中晃过乔丹命中投篮。而且他的速度、爆发力和篮球智商都是NBA顶级的。除了罚球和为人太懒散,几乎没有任何弱点。

对于这样的奥尼尔,NBA也很头疼。该怎么限制他呢?三秒区不能再扩大了啊,不然就没法玩了。后来,他们终于想到一招,允许联防。所谓联防,也就是区域防守,防守中不再是人盯人,而是每个人各自守好一定的区域。当然,具体的联防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解释了。您需要记住的的一点就是,NBA认为奥尼尔太强了,一个人肯定防不了。所以要开启联防,大家一起防守奥尼尔。


而防守三秒呢,也是从NBA允许联防的时候开始出现的。具体来说,是2001到2002赛季。至于为什么要制定防守三秒规则呢?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的前提吗?NBA希望用这个来限制内线球员,因为他们不喜欢大个子占便宜。NBA更希望篮下的大个子能够拉开,让乔丹、科比这样的侧翼球员突破进去得分。而联防的应用,除了限制了奥尼尔,也会限制外线球员的突破,这会造成得不偿失。

所以,NBA在允许联防的同时,也制定了防守三秒的规则。就是防守队员,也会有三秒违例。具体规定是,如果防守球员距离他的防守人在一条手臂的距离之外,那么他站在禁区内超过三秒,就会被判违例。所以我们知道,这些规则,就是NBA想出来为难那些大个子中锋的。


最后,不知道我给您梳理清楚了没?三秒区的两次扩大,都和奥尼尔没关系。一次是因为麦肯,一次是因为张伯伦。而防守三秒规则,和奥尼尔有点关系,但并不是直接关系。和奥尼尔有关系的是允许联防,而为了减少联防对于外线球员的影响,才引进了防守三秒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