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鐵危害大!真正補鐵的不是蛋黃、菠菜,而是這些

戳↑關注,你關心的寶寶輔食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近幾年來,大家對補鐵的關注與日俱增。

我一個專注育兒30年的科(nv)普(zhuang)大佬怎麼可能輕易認輸?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寶寶補鐵那些事!~


01缺鐵的危害

雖然大家都知道該補鐵,但是似乎對於缺鐵的危害還是一知半解,所以咱們先來了解一下缺鐵到底有啥危害。

缺鐵會影響血紅蛋白生成、肌紅蛋白合成和一些酶的活性,嚴重缺鐵會引起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全身各器官功能。

缺鐵性貧血可能影響寶寶的運動功能以及智力發育,使寶寶發育遲緩

免疫力下降,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寶寶缺鐵時身體對重金屬鉛的吸收會增加,因此缺鐵還會增加寶寶出現鉛中毒的風險。

02缺鐵有什麼表現?

既然知道了缺鐵的危害,大家肯定想知道,缺鐵到底有什麼表現?我好防患於未然啊。

缺鐵主要有以下這些症狀:

皮膚髮白、口唇粘膜、眼結膜也會變白。指甲薄脆、食慾下降。易煩躁、對周圍的事物興趣下降、注意力易分散、記憶力變差等。

以上這段大家肯定看了好多遍了,但我負責任地告訴你們,下面這段才是本part的重點。

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tips:

1 缺鐵和缺錢一樣,預防大於治療,等出現明顯的症狀的時候,就說明缺的很嚴重了。

2 想判斷缺鐵,不要天天盯著孩子指甲薄不薄,脆不脆?蒼不蒼白,最簡單靠譜的方法是抽血檢查。詳細請看下一part。

03怎麼知道寶寶缺鐵?

判斷寶寶是不是缺鐵性貧血,可以通過採手指血檢驗血紅蛋白的含量來判斷。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

6個月的時候會有一次常規性的體檢,會有血常規檢測這一項目。大家可能會這樣的擔心,這算不算微量元素檢測?不是說抽血檢測微量元素不靠譜嗎?

別別別,你們串臺了,它倆不是一碼事兒

抽血做血常規檢測,對判斷是否貧血還是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6歲以下的寶寶,如果血紅蛋白含量小於110g/L就可以判斷是缺鐵了。

其中,血紅蛋白在60g/L到110g/L之間,是輕度貧血;小於60g/L就是重度貧血了;一旦低於30g/L,那基本上人就會處於休克狀態了,血壓甚至都會消失,非常危險。

04避開這些補鐵誤區

誤區1:吃蛋黃補鐵

一說到補鐵,大家腦海裡不自覺浮現的就是蛋黃,但它之所以在補鐵界當了這麼多年的“網紅”,根本不是靠實力

因為在三四十年前,老一輩人養孩子的時候,蛋黃是最合適的補鐵食物。

第一,來源方便。養雞就有蛋,有蛋就有黃。第二,操作方便。煮完以後很容易就能碾成泥,不像肉,那時候就沒有稱手的工具能把肉弄成泥。

而現在,我們為什麼不建議一開始就給寶寶添加蛋黃呢?

第一,因為蛋黃是大分子物質,容易致敏,對寶寶還沒有發育成熟的腸胃也是一個新挑戰。第二,

嬰兒營養米粉肉泥中的含鐵量比蛋黃要多,吸收率也高。

誤區2:鐵補得越多越好

大家總有個奇怪的邏輯,那就是缺了會引起危害的東西,多補一定會越來越好。

講真,語文老師聽了想打人。

鐵過量會加重胃腸道負擔,還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易被病菌感染

人體的各個系統都是極其複雜的,所有營養素起作用和各個器官運作都講究一個動態平衡。

鐵也一樣,少一分不夠,多一份添亂,正正好才行。

誤區3:多吃菠菜能補鐵

菠菜在所有綠葉菜裡,它的含鐵量並不是最高的,木耳菜,甚至胡蘿蔔纓子的含鐵量都比它豐富。

我們不是大力水手,吃菠菜真沒啥奇效

誤區4:鐵鍋炒菜能補鐵

用鐵鍋炒菜,鏟子會把鍋壁上的鐵剮蹭下來一點,這些極少量的鐵遇到食物中的酸後,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變成鐵離子混在菜中。

但是這個量太少了,而且也不好吸收,隨便吃口肉的含鐵量都比這個多。

05怎麼正確食補?

正確食補的前提是選對正確的食物。

比如說豬肉、牛肉、動物的肝臟、血,它們不單含鐵豐富,吸收率也比較高。除此之外,維生素C也是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的“神助攻”。

所以,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雙劍合璧,如虎添翼”的補鐵輔食,那就是——

胡蘿蔔牛肉拌米粉

第一步

牛肉切小塊

第二步

放入輔食機蒸熟

第三步

胡蘿蔔切丁

第四步

土豆切丁

第五步

熱鍋入油,胡蘿蔔丁過油

第六步

胡蘿蔔丁和土豆丁隔水蒸熟

第七步

180ml溫水,加5平勺米粉,

攪拌至稍稀的泥糊狀

第八步

牛肉打成泥

第九步

煮熟的胡蘿蔔丁和土豆丁研磨成泥

第十步

寶寶吃的時候攪拌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