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亨利·明茨伯格

44.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1939~ ),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经理工作的性质》、《卓有成效的组织》和《管理者非MBA》.

作为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全面阐述了经理工作的特点、所担任的角色、经理工作中的变化以及职务的类型、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要点、经理工作的未来等,并评价了其他管理学派有关经理职务的各种特点。除此之外,他还梳理了战略管理出现以来的各种思想,划分出战略形成的十大学派。

一、经理角色理论

该理论院子1937年《经理角色的性质》一书,该书前面评价和介绍了经理工作的八个主要学派——古典学派、伟人、企业家、决策理论、领导者效率、领导者权力学派、领导者行为和工作活动学派等的主要观点后,全面阐述了经理角色理论。这里的“经理”是指一个正式组织或组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和职位。而且,“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到管理学上的,指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

1.经理工作的特点。(1)大量的工作时间和较少的生活空闲时间(2)工作活动具有简短性、多样性和琐碎性(3)喜爱口头的交谈方式(4)倾向于将工作更活跃的部分——现实的、具体的、明确的、非例行性的活动放在首位(5)与顾客、供应商、业务伙伴、同级人员以及其他人的外部联系要消耗其近一半的联系时间,与下属的联系要占用其1/3的联系时间,而与其上级的联系时间通常占1/10。(6)经理的职务反映了责任与权力的混合,

2.经理的角色。他任务经理一半担任始终角色:大致分为三列,即第一类人际关系,包括挂名首脑、联络者和领导者。第二类是信息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则和发言人。第三类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产生于经理在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和地位,这种地位又使得它成为组织内部信息传播的重要神经中枢,而获得信息的独特地位又使得经理在组织中做出重大决策中处于中心地位,使其得以担任决策方面的四个角色。这十项角色表明,经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位全面负责的人,但事实上却要担任一系列的专业化工作,其既是通才又是专家。而各种角色通常会赋予经理以下五项任务:保证组织有效率地生产出某些产品和服务;设计并维持组织业务的稳定性;使得组织以一种可以控制的方式适应变动中的环境;组织及其环境之间的关键信息传递环节;使得组织的等级制度正常运作。

3.提高工作效率的要点。一是与下属及时沟通信息,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由两三个人来分担经理的职务;二是尽可能利用各种职责为组织目标服务,但这需要摆脱,某些非必要的工作;三是以适用于但是某些具体情况的角色为重点,在掌握具体情节的基础上把握好全局观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战略学派划分

他1998出版的《战略历程》一书,介绍和分析了战略形成的十大学派,归结为说明性、描述性和结构性三大学派。十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分析或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对战略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1)设计学派。代表人物是钱德勒和安德鲁斯,它们认为战略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合威胁进行匹配的过程。设计学派好像蜘蛛,只是专心编制自己的网。

(2)计划学派。代表人物是安索夫,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可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可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计划学派像松鼠,一心搜集资源为未来做准备。

(3)定位学派。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第一次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了产业,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波特的五力模型、三种通用战略、价值链模型时定位学派的主要分析工具。定位学派是水牛,凭借自己强壮的身躯傲视一切。

(4)企业家学派。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其形成过程集中在少数凭借直觉、智慧、经验和洞察力等进行直觉判断以决定企业活动领域和发展方向的企业领导人身上。企业家学派认为,企业家是可以独立战胜水牛的狼。

(5)认知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现实中的不同认知视角,包括概念、计划和框架等决定了人们如何处理环境中的输入信息,所以战略形成是一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该学派好像猫头鹰,只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进而编制自己的心灵世界。

(6)学习学派。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自发过程,而且由于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战略的制定只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执行,而战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思想与行动、控制和学习、稳定与改变相结合的艺术性过程。学习派好比是猴子,灵巧的寻找树上的果实。

(7)权力学派。该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其不是某一个人制定的结果,而是组织内部各种权力冲突或与组织外部各种控制力量相互妥协、谈判的结果。该学派像狮子,盯上了战略动物园之外的羚羊。

(8)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是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战略形成是一种观念,其制定本质上是根植于组织中的文化及社会价值观的作用。该学派好比是孔雀,只关心自己漂亮的羽毛。

(9)环境学派。认为环境在战略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组织必须适应环境,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其重点研究组织所处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环境学派和文化学派有点类似,就像不愿意看到危险的鸵鸟。

(10)结构学派。该学派属于综合性的学派,汇集了多个学派的观点,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提供了一种调和不同学派的方式,认为不同学派理论的出现都受当时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影响,所以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战略管理还将不断地进步。结构学派则像善于变化的变色龙,外观在不断变化,而实质则始终如一。

前三种为第一类,关注的是战略如何明确的表述,后面六种属于描述派,对战略形成的过程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和执行过程,而不是侧重描述理想的行为。

三、评论

明茨伯格的思修极为独特总是能在严格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思辨后,把自己精彩的观点以宣泄式、前卫式的手段表达出来。其代表性与突破性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经理工作角色、战略管理与管理教育上,更是深刻地镶嵌在当代管理学进程的方方面面中。他说过:“我们要关心过程与内容、静态与动态、约束与启示、个人的认知与集体的思维、计划与学习、经济与政治。换句话说,除了探索局部,我们还必须对战略形成的整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它,永远也不会真正地看见它的全貌。但我们肯定能看得越来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