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总统不废除种姓制度?

吐蕃雪山寺鸠摩智


印度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这种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元首基本都是虚位的,国家的实际日常行政事务由在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组成的内阁负责处理,而内阁的实际掌舵人称为总理。也就是说印度不是没有总统,而是印度总统只从事象征性礼仪性的外交事务,而具体的行政事务和代表国家出访洽谈由总理负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新的上合峰会上印度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后代表印度出访的是总理莫迪。至于印度总统怕是很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吧?喏,就是下面这位,他叫拉姆·纳特·科温德。

尽管印度宪法赋予总统对中央政府的所有行政权力,印度总统是印度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作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家的印度实际上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部长会议治理的。哪个党派在印度议会占多数就由哪个党派的领袖出任部长会议的最高领导(也就是总理)。只要总统不反对,部长会议就可以一直掌权。事实上由于部长会议必须取得国会下议院的支持,所以如果总统有意主动解散部长会议就可能触发宪制危机。因此只要部长会议能够取得下院的多数支持就不会被解散。如果简单类比一下:印度总统就像是英国国王——尽管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但其实并无多少实权可言;印度总理则相当于英国首相。

所以要指望一个并无实权的总统去废除在印度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过在印度已有不少人曾对种姓制发起过挑战: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后的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命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为自己的司法部长并责成他起草印度宪法,这位印度宪法之父诞生在一个达利特人家庭。所谓达利特人是指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下被排除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之外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是印度社会地位最为卑贱的社会阶层,然而安贝德卡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学位的达利特人。当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双料博士学位的安贝德卡尔满怀憧憬回到印度试图建设自己的祖国时感受到的却依然只有歧视,他发现:在印度达利特人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自由恋爱,他们不能和高种姓的人待在同一间房子,甚至不能踩到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那会玷污高贵者的纯洁。由于在印度独立过程中的甘地、尼赫鲁等领袖都出自高种姓,因此他们对达利特人的利益关注较少,在这一时期安贝德卡尔曾一度质问甘地和尼赫鲁:”达利特人能从印度的独立中得到什么?“尽管遭到如此尖锐的质问,但甘地和尼赫鲁也表现出了领袖人物应有的大度——在印度独立后他们请安贝德卡尔出山起草印度宪法,安贝德卡尔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种姓制在印度的存在,时至今日全体印度公民在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地位上是一律平等的。根据印度宪法第15条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则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如果现在去问印度人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将会是“我们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废除了种姓制”。

然而事实上呢?在印度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所以题主说用选票让印度政府彻底废除种姓制,那么试问在国会占有席次优势的高种姓阶层是否会这么做呢?低种姓阶层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证: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因此印度政府对救灾一事拖拖拉拉,导致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拥有世界第二大耕地面积的印度却需要从国外进口600多万吨粮食,即使如此印度仍有40%的儿童因缺乏食物而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儿童几乎全都来自低种姓阶层,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然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印度男性会按自己的种姓明码标价地向女方索要嫁妆,而3000万左右的低种姓光棍就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根深蒂固的种姓制传统下警方面对高种姓男子对低种姓女性的性侵、骚扰基本都是装聋作哑——在印度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法律的尊严竟敌不过种姓制这种千年陋习。即使在今天某些印度的偏远地区达利特人在走路时仍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随身带着扫帚用于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以免自己的影子和脚印玷污高贵者的圣洁,他们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待在一个房间里,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共用一口水井,他们的孩子只能在专门的达利特人的学校学习。社会上工资相对较高、社会地位相对体面的工作不属于他们,至于和高阶层人士通婚尽管在法律层面上完全不是问题,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印度的种姓制在国内国外都曾保守诟病,有的批判甚至来自于高种姓者:早在几千年前出身刹帝利阶层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就以自己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而对种姓制提出尖锐的批评。在上世纪50年代印度又诞生了一位反种姓制的斗士——印度的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1950年安贝德卡尔在使用宪法武器否定种姓制后创办了印度第一家为达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学校——弥兰陀学院,这所学校在后来的印度历史上为数十万低种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1951年安贝德卡尔辞去了身为中央政府高官的司法部长一职,全身心投入到为达利特人争取权益的公益活动中去。1956年10月50万达利特人在他的带领下皈依了宣扬众生平等思想的佛教,尽管两个月后安贝德卡尔与世长辞,但因为他为反种姓制做出的贡献而被印度佛教徒尊奉为菩萨。而近年来可能最为我们中国人熟知的种姓制的批判者当属阿米尔·汗——他通过他的电影试图唤起印度人对女权缺失问题、儿童失学问题、低种姓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在国内外长期的非议中印度的当权者也多少意识到有必要向世界展现印度政府废除种姓制、争取人人平等的决心:如今的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就是达利特“健民”出身,尽管在印度总统只是一个没多少实权可言的象征性存在,但毕竟是对外作为印度国家最高元首的象征性存在,印度能让这样一位低种姓总统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印度出了一个贱民总统,这该是印度全国的大喜事吧,世界媒体都报道了,但是印度全国媒体,几乎没什么声音,很多很多贱民根本不知道这个考文德贱民总统的存在,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漠不关心,如同3亿贱民在印度一直被漠不关心一样。

印度总统只是一个虚位,实权在总理莫迪手里,这个印度总统在印度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说白了就是高种姓阶层玩的一场游戏而已,显示一下对贱民的亲近,捞取政治利益,毕竟虽然印度政治是一些政治家族轮流坐庄,但总归还是要选举的,几亿贱民手里的选票还是有点价值的。

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000多年后,在印度,普遍印度人的回答是: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深入骨髓、根植于血液中的残酷制度,作为一种执行了3000多年的制度,他完全断绝了贱民阶层翻身的可能,世世代代为奴为牛马。

这几千年,印度被外来民族征服好多次,种姓制度依然牢不可破,贱民依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世世代代只能从事清理厕所、焚烧尸体、宰杀牲畜等最低贱的工作,所有种姓的人的与他们隔离,他们吃穿住甚至走过的路高种姓都不会走,他们是印度教里不洁净的存在。在宗教意义上说,他们甚至不能算人。

更令人绝望的是:贱民内部还有一个鄙视链,互相看不起,开出租车的看不起开摩的的,开摩的的看不起开三轮的,做厨师的看不起扫地的,扫地的看不起掏粪的……贱民由于几千年的演变,往往都有各自固定的低贱职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贱民的封闭圈,他们把其他贱民也当做“不可接触者”,互相看不起,情愿跪在婆罗门老爷的面前也不想抗争。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执行了100多代人的制度对印度人的禁锢,贱民们自认为这是命,自己的灵魂生来就不干净,唯一的办法就是认命,乖乖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今生好好修行,下辈子就能投胎做个婆罗门了,很多贱民在被殴打的时候,甚至希望被打的更惨点,受的苦越多,下辈子更有可能投胎个好人家。这也许让我们不可思议,但这确确实实就这么回事。这种近乎于奴隶的制度就存在21世纪的印度,存在几亿贱民身上,3000多年的传统怎么可能轻易走下历史舞台?

不团结、认命、寄托来世,让印度贱民毫无可能翻身解放。


云中史记


印度早就独立之初就已经废除种姓制度,只不过这种制度在印度文化与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法律上虽然已经废除,但是印度人思想与骨子里,想要将种姓制度铲除非常困难。还有,印度施行的是内阁总理制,总统没有实权。


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的吠陀时代,已经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祭司)、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普通雅利安人)与首陀罗(印度土著人),还有被排除在四个等级之外的贱民(不可接触者)种姓世袭,不可更改。

印度种姓制度无法根除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印度教的影响力。虽然佛教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然而在人数上,印度教的影响非常巨大,广泛分布在南亚与东南亚。印度社会中,印度教影响力非常深远。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撼动。

虽然在当年独立的时候印度就废除了种姓制度的法律,然而如今只占印度人口4%的高种姓人群仍旧占据了国会大部分的席位,高种姓人群主宰着印度的政治权力。

最后就是印度的经济与教育的落后,印度的识字率比较低,而且赤贫人口规模巨大,占据全球三分之二,大量偏远地区与落后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很低,根本无力无智去抗争。

一般外国人在印度,自带“刹帝利”身份。


澹奕


自1947年8月15日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以来,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己被正式废除,宪法明文规定,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不得以种姓,宗教,出生地为借口歧视他人,今日之印度,任何人的身份记录里,不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题主提的问题,早在70年前就以解决,不必再为此操心。

尽管法律层面已废除,为何印度依然存在这种现象?这和印度建国体制有关系。

印度是靠不抵抗,不配合,用和平的方式建国的,封建的思想,封建的生活方式遗留了下来,种姓制度结束了,种姓意识却留了下来,源于我们对印度不够了解,还总以为种姓制度还存在,现在的印度总统就是低种姓的,政府部门大量的官员存在,如果种姓制度还存在,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印度的种姓是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分四大种姓,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吠舍,四,首陀罗,过去是规定,种姓外不能通婚,不能交往,主要是高种姓人为保持血统的高贵性,现今高种姓与低种姓结婚还是会遭到世俗的反对,当然是高的反对,低的是不会反对的。您如果还不能理解,我给你打的不恰当的比方,以前划成份时候,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的成份,如果地主成份和贫农成份攀亲,贫农家庭会同意吗?一般也是地主找地主,贫农的找贫农,不过我们的历史极其短暂,印度的历史绵延3000年。





雪上长留马行处


印度的种姓制,最初联系着黑白种族隔离(主要是血统不混),后来又联系上了一些行业行当,现代虽有法律禁令,却很难瓦解。印度的早期居民被称为达罗荼毗人,肤色黑个头短,而后来自西北部入侵而来的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个高肤色白,并占了上风。雅利安人为保血统、身份不乱而建了种姓制:传承文化宗教的雅利安人为婆罗门,地位最高;执掌政务者和武士为刹帝利;犬舍为农夫商人;首陀罗为奴仆打杂者。其中前三种人基本上为雅利安人,后一种人为被征服的土著。而黑白杂交的混血儿被视为贱民,不可接触有染污。这是古老的种族隔离制度,后来随时间流逝,种姓内分化越来越复杂,同一种大种姓下有了专门打鱼、种麦的种姓等,与生计扯上了联系。由于种姓与血统、地位、行业等相关,历时久远,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俗,很难改变,就连穆斯林王朝的统治对这种婆罗门一一印度教的习俗也无可耐何。


扎西284919421


印度总统和日本天皇英国女王没什么区别,实权绝大部分都在总理手中,总统科温德基本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话说回来印度当权者们就算是为了国际形象扶持一个低种姓总统就已经是种进步甚至是牺牲了,科温德是所谓的“贱民”出身,即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达利特人,连奴隶阶级首陀罗地位都比他们高。


兔子吃秤砣


种姓制度看起来非常残酷,但是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却是最为完美的制度,它不仅有效维护了统治者的长治久安以及既得利益,而且在这种制度下,确保了广大的低种姓不会反抗,或者没有能力反抗这种制度。对于湿热多雨的印度而言,温饱是相当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饭吃,底层人民一般是不会反抗。即使是重大社会问题,新的既得利益者只会加入高种姓之中,尤其是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任何民族都不会刻意解决其他低种姓种族的阶层问题,所以印度的种姓问题只会继续持续下去。


老高带你看历史


根深蒂固的东西,不会因为政府的禁令而废除。举个栗子,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之一,清朝入关后,多次颁布禁止缠足的律令,但屡禁不止,缠足的陋习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要说到废除,种姓制度早已废除,但几千年的传承又岂会因为一纸律令所根除。更何况,印度文盲率很高,低种姓能做到莫迪这个位置的实属凤毛麟角,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还是高种姓群体,他们会从暗地里保证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还有,印度总统没有实权,掌握权力的是国会和总理。


胖胖的小豌豆


种姓制度来自于印度文化和宗教,想快速废除种姓制度就得让印度摒弃这些文化和宗教,没了宗教和文化,印度就没了国家的根本,成了一盘散沙,只怕高种姓的,也就是在印度有钱有势的会站出来反对,他们的势力在印度国内根深蒂固,要想铲除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期,所以急功近利的破除种姓制度会有亡国的风险,只能一点点地去改变和消除民众的观念。中国消除封建和迷信文化的影响,从清朝完了开始算100多年的时间里,即使打灭了那些封建顽固势力,到现在很多老一辈人甚至父母也有人摆脱不了封建和迷信文化,更别说印度这样种姓制度既得利益者依然站在国家的顶端


无尽之岚


说印度种姓制,必然要考虑印度教,脱离了宗教去谈印度社会毫无意义。印度几乎是3000年全民信教。法制民主国家建立了,种姓废除了,但宗教的信仰还在,传统观念还在,这点上可对比50年代前的西藏,现在的中东,宗教的影响不是我们这些生活在无神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能想像的。印度的种姓制要想消失,靠现在的民主政治肯定做不到,除非无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权,打倒土豪劣绅。但这在宗教盛行的印度好像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