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财平台称年化收益率达15%,你会买吗?

寂灭轮回-情殇


理财平台,在这些年获得了快速崛起,但同时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往往也是最容易发生投资风险的渠道。实际上,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理财产品,都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至于年化收益率高达15%,恐怕潜在承受的风险就更大了。或许,对于投资者来说,只适合薅羊毛,或短期理财,但对于年化收益率偏高的理财产品,反而不适合恋战,稍有不慎,恐怕就会踩中投资理财的陷阱了。因此,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年化收益率达到15%的理财产品,在当前监管趋严环境下,还是少碰为宜,安全第一,但激进型投资者,仍需要看清楚这类产品本身的合规性以及理财平台自身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或许,15%的年化收益率属于平台短期补贴奖励的活动,而投资者更需要关注平台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综合分析可能会得到更有效的信息,提升投资理财的可靠性。


郭施亮


年化率达15%,我肯定不敢买,之前不敢买,现在那么多P2P平台都爆仓了,更不敢买了。

现在的银行利息也就2%-5%之间,15%的年化率可是6-7倍于它的收入,有100万的话,可以多赚不少钱呢。

金钱上的游戏,的确充满疯狂和谨慎,谨慎的太谨慎了,疯狂的也太疯狂了。

其实现在市面上有些公司和个人是非常需要钱的,20%,30%的高利率去融钱都融不到,且他们的项目的确很好,也很安全。但银行的条条框框限制着,他们从银行里贷不到钱,要么生存要么毁灭的情况下,年化率15%去凑钱是绝对存在的。

我们的疑惑在于,这样的项目怎么就传到我们的耳朵了,这样的需求一定不会很多,可能整个平台就几个亿的盘子,但公开向普通公众开放的话,那不就能增长到几亿几十亿甚至更多的规模了。

这些钱都堆上去的时候,15%以上利率的真实项目并没有那么多,支撑不起几倍的资金时,不就非常危险吗。

一方面,民间项目的确太缺钱了。另一方面,钱生钱的游戏,保住本钱是最重要的,不允许我们去冒险,所以多数人都不会去挣这些多出来的钱。生钱游戏一直存在这样的供求不平衡。

试问身边了,有不少人还死死地存银行拿固定利息呢。

我会买些基金,也会买些债券,当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比固定利息高,我们要选择合理的风险范围。

买15%年化率和定期存银行,我认为都不可取。


财经作家邱恒明


资金充足时少量配比可以,但是绝不会大额购买。 自

余额宝带火互联网金融理财后,各种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世,出现了成千上万款理财平台,理财收益率又不一而同。对于理财产品,还是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还有短期和长期的偏向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风险越高,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就越高。对于自称年化收益率达15%的理财平台是否值得购买,必须先来看看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对于像余额宝、银行理财等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在4%-7%左右,稳健型理财产品一般是8-10%左右,而一些像P2P的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可达15-25%左右。因此,收益率达15%是正常的,但是属于风险较高的p2p理财。 收益率并不该是购买理财时唯一应考虑的因素,对于风险规避的投资者来说,保持稳定收益比高收益、高风险能带来更大的效用。

很多正规的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时难以达到15%的,p2p平台火的快、消亡的也快。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保持理性、仔细斟酌。


盘和林看经济


说实话,多多不会买。

因为收益和风险是相互相成的。收益高就代表着风险高。

而且根据行业数据显示,整个理财平台行业的的综合利率也就只是10.01%换句话说,也就是行业的平均利率不过也就10%。而15%虽然只比10%多了5个百分点,看着好像不多。但把数据放大了看就会高的吓人。

比如平台某个项目的收益是15%,隔壁老王投资投了300万,那么到期收益就净赚45万。而如果收益率是10%的话,到期就净赚30万。这中间就差了15万。这15万少少也能在北京一二环买个厕所了。

而且就整个行业来讲,能超过15%收益的平台并不多。有也不超过10家。

而且,截止9月份,六千多家;平台,就有四千多家是有问题的,淘汰率高达70%。面对这些数据,估计一般有点风险意识的人都不会投了吧。

而且人家郭主席也说了,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所以这15%可能不仅要损失本金,可能还要额外倒贴。收益高有时候看起来很诱人,但也要理智一点看问题。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掉损失风险是不可取的行为。


多多说钱


年化收益15%,这个利率还是很诱人的,如果放在两年前,我肯定会买,但是现在就不敢买了。

目前包括银行存款利率还有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都出现了下降,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下跌,目前真正能达到12%以上的正规理财产品很少,就连一向以高收益著称的p2p,有很多平台收益都没有达到这么高。

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有些理财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5%以上,那我认为这个平台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可能正在准备跑路。

近段时间p2p平台爆雷不断,高峰期的时候,一天有十几家平台爆雷都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平台在爆雷之前根本没有什么征兆;最可恶的是有些平台在准备跑路之前,还以促销或者搞活动的方式变相提高投资收益率,在跑路之前,还不忘懂回头吃客户一口。

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投资需要特别注意。

目前年化收益在6%以内的相对比较安全,比如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债券,还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等年化收益都是在6%以内,这些产品的风险就比较低,安全性高;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大于6%,小于10%,那大家就要做好损失收益,甚至收益为负的准备;

如果年化收益大于10%,那你就要时刻做好亏损本金的准备;

如果年化收益大于15%,那你就要做好损失所有本金的准备。

总之,给你一个建议,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目前正规的理财渠道很少能达到15%以上的年化收益,大部分都是在10%以内,所以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看,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更是要打几12分精神,因为你看重的是别人的收益,而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贷款教授


天上会掉下个金元宝吗?不能。那么送你一场富贵,你信吗?相信许多人,也不会相信。那么年化收益15%理财产品,是否可信呢?有钱任性的人可以相信,普通人,还是抓紧自己的钱包吧。


为何?最近在研究某行业,行业某上市公司2017年毛利率仅仅21.82%;某地方骨干企业毛利率24.99%,这些盈利水平算好的,剩下许多都是成本倒挂,毛利率甚至是负数。


即便毛利率达到两位数以上两家企业,扣除各种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9%左右。

说实话,看到这组数据,我不知道这些企业怎么存活的。


别人苦苦经营,持续亏损是常态,盈利的,利润率也不足10%,理财平台凭什么给你15%收益率?


如果能够给,那么就要保持警惕了,前段时间,P2P平台持续暴雷就是前车之鉴。再高的收益,若没有安全的保障,那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还是请多想想自己挣钱的艰辛吧。


胡兄财观


年化率15%,会不会买,要看产品是什么样的特性。


因为在理财里面,没有绝对安全之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风险,那么要看风险和收益是否成正比,这个就和风险偏好有关了,先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选择产品。


自己的风险偏好怎么样?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小测试,可以自己试试,感受一下:假如在没有成本的前提下,让你选择100%获得1000块,和50%的机会获得2000块,50%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你会如何选择?然后不断地把数额上调,到1个亿,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冒风险这是客观的,看你处在哪个档位。


然后看产品,发行方是什么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属于什么类型的产品,固定收益型还是其他类型,最重要的是他怎么赚到这个钱,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加上前面对自己风险偏好的测试,基本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Jerry黄健


我自己是投了两个平台,一个是贝米,在10左右,一个是养羊啦,在15左右,贝米今年七月份宣布良性退出,之前还推送很多活动,送礼兑奖等等,方式投他,主要是朋友介绍,还有看中老板是复旦大学毕业的,还有罗振宇也推荐过,可现在却只能两三年后拿回本金,而且还需要打个问号。

另外一家养羊啦,投的比较少,但收益比较高,因为每一期都要抢,最起码,到目前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买的这个理财产品是有包含保险里面,所以相对比较安全一点,但具体会不会崩盘,就要看他是否投资实业,并且回报率如何。


一条狗的流浪记


如果是理财,年化收益率15%确实有点偏高,风险就会高,建议不要搏。如果是投资产品的话,年化15%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