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病吗?

豆豆乐趣


作为年轻人口臭是非常尴尬的事了。

在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怕自己有口臭,而去影响别人,因为通常自己口臭自己是难以察觉的,这种情况通常是旁边的人在提醒,然后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口臭。有些人自尊心比较强,当别人说到自己口臭时,自尊心就受到严重的打击,然后就整个人有所崩溃,然而引发抑郁症是有可能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口臭多为是脾胃虚火旺盛引起的。主要平时熬夜,还有热气上火的食物过多食用都会引起脾胃虚火上升,引发口臭的尴尬症状。如果平时发现自己睡醒后眼睛有眼屎,口干舌燥,小便发黄,便秘等症状时,说明己经上火了,此时就会口臭出现。应当买些小柴胡冲剂,凉茶等饮用,早期轻微者都可以调理好。对于比较严重者,就是肝火旺盛了,肝火旺盛比较难调理,的就当食用一些中成药,如牛黄解毒,黄莲片,三黄片等药物,可以降肝火去心火等功效。但是这些药物都每次不能够服用过多,过多服用会引起拉肚子。平时可以自己泡菊花罗汉果茶,莲子心红枣茶来喝,清火降火润肺作用,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新鲜水果来降火,如火龙果有很好的降心火作用,而且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可以经常食用。



对于平时比较容易上火之人,应当注意清淡点饮食,香辣热气食物就不要过多食用,还有平时注意不要熬夜,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引发身体虚火上升的主要原因。

更多中医食疗分享关注➕留皇橄榄

留皇橄榄


有些人觉得很冤,为什么自己天天刷牙,嘴巴还是有股味道?因为口臭的原因可不仅仅只有不刷牙这个因素,更多的是其它原因!口臭主要分为两类: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

一、口源性口臭

对于大多数口臭的人来说,一般都属于口源性口臭,占口臭的80%~90%。主要是口腔内的致臭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奇臭的挥发性硫化物引起的。

造成口源性口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种:

01、口腔卫生差

不经常或不正确地刷牙、用牙线,会让食物碎屑藏在牙缝里,然后在口腔里被细菌分解、腐败发臭。

02、饮食因素

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03、口腔疾病

被细菌感染而产生的蛀牙的牙洞里会藏污纳垢,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口臭的发生。此外,牙龈炎、牙周炎等也属于口腔感染导致的牙病,同样是口臭的源头。

04、口水分泌少

口水具有“自我清洁”的作用,若口腔缺少口水的冲洗,细菌就会更容易滋生,产生有臭味的气体。

有些药物以及某些人习惯用口呼吸,也会导致口水过少,从而引发口臭。

二、非口源性口臭

口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门户,口气会与其它身体的变病息息相关。

一些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肾病、肺病、胃病、鼻窦疾病等也会引起口臭。

不同臭味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酸臭味——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

烂苹果味—糖尿病

腥臭味—上呼吸道疾病(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等)

臭鸡蛋味—口腔问题(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

知道造成口臭的原因了,接下来当然就是要消除口臭啦~

简单7招,让你远离口臭

1、保持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早晚刷牙,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推荐巴氏刷牙法。

使用牙线:两个牙齿的相邻面是牙刷刷不到的“卫生死角”,但牙线却能较好地清洁这些部位。

2、戒烟戒酒

刷舌苔:刷舌苔可降低嘴里口臭气体浓度的 35%~56%。

管好嘴:避免吃生冷、刺激性、味重(如蒜、葱、韭菜、臭豆腐等)、不易消化、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及熏肉制品。

每次吃喝过后及时嗽口与清洁牙齿。

3、喝点茶

茶多酚可以抑制致臭细菌的生长和产臭能力,而且茶香会冲淡一部分口臭的气味。

4、漱口水漱口

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可以抑制或杀死致臭菌。

不过这种漱口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能长期使用。

每次含10~15毫升漱口水,紧闭口唇,通过鼓腮动舌,让漱口水到达口腔的每个部位,最后向后仰,冲击咽部后吐出,总共停留时间30~60秒。

5、多喝轻氢水

喝轻氢水有助于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水,而且喝轻氢水也对口腔有冲洗、滋润、增强细胞活性的作用。

6、嚼口香糖

嚼含木糖醇的无糖口香糖或无糖薄荷糖,能刺激口水分泌,预防牙菌斑形成,从而保持口气清新。

一般建议饭后咀嚼口香糖,时间不超过15分钟。

7、定期看牙

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牙齿,并洗一次牙。

如果有牙病,就要尽快去看。

注意:如果口腔疾病经过彻底治疗,试过以上方法口臭仍不凑效,那就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是其他部位的病变导致的口臭。


北京医生网


口臭的确是病。

具体地说,口臭症分为三种:

真性口臭
假性口臭
口臭恐惧症

题主的疑问,“为什么我朋友有口臭后却得抑郁症”?

人认为,这位朋友是否是因为口臭得了抑郁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口臭恐惧症”的确是存在的,并且会让当事人对此非常介意,最后发展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比如像强迫症一样的行为,不敢正对着人说话,或者说话时非要用手挡着嘴;

比如像幻觉一样的心理暗示,哪怕别人告诉他没有味道,他依然坚信自己嘴里有臭味,等等。

这还只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症状,更别说“真性口臭”这种真的有口臭的情况了。

简单来说,普通人可能更关心臭味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尴尬和不体面。

但是,有牙周病的人,比如有牙龈退缩,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的人,要小心口臭会加重这些症状,然后这些牙周病症状又催生更糟糕的口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还有些人,要小心胃肠道、呼吸道出了问题,口臭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间接表现。

具体说来,口臭的疾病危害,体现在两方面:

1、口臭本身就有毒害作用

口臭本身就有毒害作用,会加重牙周炎。

80-90%口臭是因为细菌代谢产生挥发性硫化物,有大量研究证实,这些挥发性硫化物,即使很低浓度,也可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他们能直接穿透到深层组织造成破坏,引起炎症反应;可以干扰骨组织的维持和再生。

2、口臭意味着身体其他器官出了问题

大约有10-20%的口臭,并非来自口腔,而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这些臭味其实是身体其他部位发生问题的信号。

呼吸道来源的口臭:上呼吸道来源的口臭可发生在慢性上颌窦炎,鼻阻塞,鼻炎脓肿,喉癌,下呼吸道来源的口臭可有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等引起。

血液携带来源的口臭:带有臭味的物质可从全身各个部位进入血液中,比如胃,食道,肝等,然后这些物质经血液带往肺部,随着气体交换被呼出。这种臭味往往意味着系统性疾病,如肝硬化,晚期肾病,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等。


朱王勇


口臭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们不敢近距离接触,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对社交及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从中医角度分析,口臭的发生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系,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即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或肺阴受损气逆上冲而致口臭。

1.胃热上蒸。

临床表现:口臭,口干,口苦,喜欢凉的食物,口唇偏红,一着急就长口腔溃疡或牙龈发生肿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跳动有力。

治疗:因胃有实热,所以要清胃去热。汤药参考清胃汤。中成药参考黄连清胃丸或者牛黄清胃丸。饮食上注意少吃高热量食物,要清淡,不能暴饮暴食。

2.胃肠积食。

临床症状:口中酸臭,腹胀,打嗝,不想吃饭,大便秽臭,舌苔厚,有的黄。积食多发生于儿童。

治疗:最常用的是保和丸。如儿童发生积食,再配合小儿推拿,效果不错。

3.湿热口臭。

舌苔厚腻黄,是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引起的口臭。

4.痰热壅肺。

这种口臭发出的是腥臭,常常伴有胸痛胀满,咳嗽吐痰,口干口苦,舌苔黄腻。

治疗:适宜清肺化痰,汤药常用泻白散,这个处方很简单: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把以上三种药放到粳米粥里煮。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为佐使药。

食疗方面可以参考:薏米粥、菠菜粥、鱼腥草粥。

5.老年人口臭。

多见40岁以上肾虚的朋友,各个脏器都衰退,代谢慢了。肾主水,人体津液的代谢由肾脏来完成,当肾气不足时,新鲜的唾液便会供应不足,陈旧的唾液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口中郁而化臭。

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辨证用药,把肾气调理平衡去除口臭。

(作者:吴俊巧(无忧),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获河北省文明办和燕赵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2015年度人物奖,被粉丝们尊称为“最美女医生”。)


燕赵都市报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遭受口臭的困扰,有口臭的人除了影响自己也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因为口臭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社交。那么口臭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确切地说口臭应该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口臭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

非口源性占少数,比如一些呼吸道疾病、鼻咽部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引起。

口源性口臭占绝大多数,常常是由舌苔、牙周病、龋齿、冠周炎、暴露的坏死牙髓、口腔粘膜病变并发感染、残留的食物残渣、不洁义齿以及任何引起唾液分泌减少的疾病引起。

如何检测自己是不是有口臭呢?

如果是被别人提醒才知道自己有口臭那真的是太尴尬了。一般在门诊检查中可依靠机器检出,得到一个定量的结果,所以有时候自己不觉得臭,检验结果也许会让你“惊喜意外”!如何快速知道自己有没有口臭,如果实在不好意思问身边的人,那可以自己用舌头中部去舔手腕或者手背,等唾液风干后闻一下有没有异味。

即使有了口臭也不要害怕,建议先到口腔科检查一下是否是口腔健康出现了问题。

牙周疾病要去洗牙;智齿冠周炎要等消炎后拔掉智齿;残根残冠要尽快拔掉;种植牙引起的口臭要对种植体及修复体周围定期维护;龋齿或者坏死的牙髓暴露要对牙体牙髓进行治疗,填充龋洞。

如果口腔疾病治好了,但是还是有口臭,就要再考虑是不是其他的问题了。


薄荷牙医


大家好我在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工作,我是大家医联医生集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教授。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口臭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病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腔卫生 不刷牙、不漱口、或刷牙马马虎虎的人。口内食物残渣长期积存,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发出一种腐烂的恶臭。 2. 有些戴假牙的人不注意假牙的清洁,口腔内也会有气味,这是最常见的口臭原因。 3. 口腔疾病 龋坏的牙齿中的腐物,牙周疾病使牙龈经常处于炎症状态,脓肿出血,溃烂流脓,也易产生一种腐败的恶臭气味。 4. 身性疾病 有些口臭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如消化不良、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都会经呼吸道排出臭味,表现为口臭。此外,邻近器官的疾病,如鼻咽部及鼻腔疾病,如化脓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也可导致口臭。 5. 特殊食物癖好 有人特别爱食用大蒜、大葱等,口、胃中都会有令人不快的气味。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气,从口腔呼出。 定期检查是否有牙周病、干口症或其它疾病。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消除牙周疾病,且定期请牙医师洗牙、洁牙,都可有效减少口臭。而不论口臭的主因是什么,良好的口腔卫生仍是最重要的,每天刷两次牙并清洁一次牙缝,若有假牙,晚上必须取下休息,隔天清洁干净后才可戴回,如此对口臭的消除都大有助益 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引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种种表现及治法,浅述如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萎)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口臭为由口腔或鼻窦、咽等处散发的臭气,存在口臭人群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受到影响。WHO已经把口臭当做疾病来报道了。


导致口臭有以下一些原因:


口源性


根据统计,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口臭来自口腔。口腔里存在没有进行医治龋齿、残根、不良修复体、牙龈及牙周炎、口腔黏膜病等均会造成口臭。其中龋齿、牙周问题为多见疾病。深龋洞残留食品残渣、菌斑,经发酵分解,形成臭味;坏死、化脓性牙髓炎,未医治也会出现臭味;牙周病人群一般存在多量牙石、菌斑,牙周细菌发酵形成硫化氢、氨类等,出现臭味;还有牙周脓肿、袋溢脓,形成病菌感染,出现臭味;唾液量减低,蛋白质等增加,减低唾液冲刷,缓冲作用,令细菌多量滋生,分解唾液、龈沟液、残留物形成多量硫化物等产生口臭。


疾病原因


口腔出现扁桃体炎、上颌窦炎、鼻炎等,会出现脓性分泌物形成臭味;临床多见胃炎、溃疡也产生酸臭味;幽门梗阻、胃癌多发出口臭;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人呼出丙酮味,尿毒症病人呼出气体为烂苹果臭味。肺脓肿等也会排出臭味;还有白血病、重金属中毒等都会出现口臭。


日常不良习惯


日常生活口腔卫生清洁不到位,不勤刷牙,造成口腔里残留物时间过长,于细菌作用下发酵分解,形成吲哚硫氢基、胺类等,出现恶臭味;吃一些药物、葱、蒜等刺激食物,吸烟等均会出现口臭。


光线医生


口臭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一般 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口臭两大类。随 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交往日益增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留给大家清新自然的美好印象,目前约有20%~70%的人不同 程度受到口臭的困扰,也给患者的生活蒙 上一层阴影,不过一旦明确了引起口臭的原因,通常是可以消除的。

绝大部分的口臭来源于口腔因素,如 细菌(主要是G-厌氧菌)、牙石、牙周疾病,龋齿、烟、口腔干燥等与口臭密切相 关,而对于口腔卫生良好,牙周健康的患 者而言,口臭来源于舌背。另外口臭的程 度与舌苔存在与否、舌苔厚度及其范围息 息相关。其他方面原因的口臭如矫治器、 不良修复体、黏膜病肿瘤等也可引发口 臭,但这些原因相对比例较小。 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如糖尿病 患者的口腔可发出烂苹果般的臭味。这些 都要由专科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得以解决。

口腔医师根据患者的不 同情况建议其每天洁舌的次数,另外需保持口腔湿润,多饮水,常漱口以保持唾液 流畅,改变饮食习惯。中医研究表明,患 者舌苔两侧有齿痕,则该患者脾胃不调。 这样的患者也多为口臭患者,饮食习惯的 改变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当重要;牙 周洁治牙周疾病与13臭密切相关,临床实 践证明,全面洁治,根面平整,减轻牙龈出 血,辅以漱爽等,洗必泰类漱口液漱口,可 降低口臭;清洁牙间隙:刷牙的关键是清 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有研究表明使用线的患者其口气值、唾液臭味、唾液尸胺含量均低于那些不用牙线的患者,刷牙与 用牙线清洁牙齿,帮助保持牙龈与牙齿健 康,它能避免牙菌斑与牙石生成,每天至少用牙线清洁1次牙齿,对减轻口臭有一 定效果。清洁口腔卫生时,应当使用正确 的姿势,避免用过硬的牙刷等口腔清洁工 具,避免因为口腔清洁造成的牙龈出血问 题;拔除残根冠改善义齿修复善况等。


中华医学科普


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口臭的问题在一些场合难堪,很多人都被口臭深深困扰着,这么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毛病”到底是病吗?带着这个问题,小糖今天就要好好给大家说说“口臭”是怎么一回事了。


所谓口臭,就是指说话、呼吸时口腔发出的不良气味。但并不是所有的口臭都是真实存在的,口臭分为三种:真性口臭,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惧症,其中后两种并不是真实存在,其中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在这里,小糖今天就简单说说真性口臭。


真性口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生理性口臭,病理性口臭,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臭。我们之所有会感觉口腔发出异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进食后的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内,如果我们身体自己不能把它们及时清除掉的话,就会像垃圾桶里堆积成山的垃圾,慢慢地滋生细菌,慢慢地发臭,产生难闻的气味(如硫化氢等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体自身是可以通过自我清除的机制——比如不断分泌唾液,这个原理就像是用洒水车不断冲洗地面,如果食物残渣被冲洗掉了,就不会存在慢慢发臭的问题了。但是,并不是时时刻刻我们机体的清除机制都在工作的,一旦唾液分泌的少了,比如睡觉的时候,食物残渣经过一夜的发酵,早上起来自己就能闻到这股气味,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口臭”,所以早晚刷牙是很有必要的。


而“病理性口臭”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比如牙周炎、牙龈炎等等口源性的以及一些非口源性的疾病,导致的口腔出现难闻的气味。这就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解决口臭的问题。


所以,口臭到底是病吗?大家心里想必有答案了吧。

顾小花

Suin

Apple·苹


知麻糖


口臭与人体疾病是对应关系,不同类型的口臭对应不同的疾病或情况!诊断口臭,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不一样。我们先说中医辩证口臭及处理方法,再说西医的诊断方法。

口臭指口内出气臭秽,又名出气息、口气臭等。中医认为口臭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病理性口臭与口腔、鼻咽、呼吸、消化系统有关系,其成因与脾胃功能失调、情志不舒所致肝郁、劳累过度、肺胃热盛、肝脾肾虚证等因素有关,其中以脾、胃、肺关系最密切。口臭中最常见的中医辩证有脾胃湿热证、肺胃热盛证、胃肠食积证、肝郁犯胃证等,约占50%以上。以下内容为常见型口臭的辩证及处理。

(一)脾胃湿热证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主要表现归纳: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胃热脾寒:半夏泻心汤

脾胃湿热: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湿重热轻)、藿朴夏苓汤、小承气汤加味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处方如下:

(2)肺胃热盛证

肺热: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胃热:常见症状有口臭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咽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伴发热、全身不适、口渴引饮、便秘、舌红、苔黄。

肺胃热盛常见症状: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口臭口干等。

用方:半夏泻心汤

肺热:泻白散加减、消风散

肺胃热盛:升麻黄连丸、

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如下:

(3)胃肠食积证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或反胃、恶心和呕吐。

用方:

小儿香橘丹、保和丸、平胃散

(4)肝郁犯胃证

主要症状:胸胁、胃脘疼痛,呕吐泛酸,嗳气口臭,或腹泻。

用方:逍遥散加减

以上文献摘自北京口腔医学期刊中的文章,“真性口臭的病因、分类及与疾病的关系”。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