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不给他,他就会躺地上哭闹,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周秦帆


您好,这个问题有崔玉涛育学园来为您回答,点击上方关注,查看更多相关问题哦!~

“玩具,总是别人的好!”对很多孩子来说,这才是常态。

即便你的孩子有一辆更大更酷炫的玩具车,但也可能不及小伙伴的那个没有巴掌大的汽车模型有意思。

孩子对没见过的物品、新奇的玩具,很容易产生兴趣和强烈的占有欲,这是好奇心在作祟;尤其是当他没办法轻易得到时,这种好奇心往往会变得更加浓烈!

行为规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孩子对正确的行为没有明确认知,那么,他很容易做出违背成人世界道德观和规范的事情来,做出类似于“偷”或“抢”的行为。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这种行为称作“偷”或“抢”,其实也是错误的。毕竟,孩子在做这些事时,并没有复杂、恶劣的动机,他只是出于好奇或喜爱而已。

当家长真正理解这层含义时,也就不会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感到尴尬或羞愧了,这能让你在处理问题或教育孩子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否则,你很可能因为感到羞愧或尴尬,而过于激烈地指责、呵斥孩子,并错误地为孩子的行为定性,使他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坏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继续这么做,你至少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冷静对待,切忌大惊小怪。

耐心询问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为何这样做,以及鼓励他自己把玩具还给小朋友。

灌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让孩子逐渐形成行为规范,明白“别人的东西,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

鼓励孩子尝试解决问题,比如,让孩子询问同伴愿不愿意把玩具借给他玩,或用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交换着玩。

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表扬和奖励,以强化他的正确行为。

当场面失控,或家长感觉束手无策时,不妨暂时先将孩子带离现场,让他冷静下来。


崔玉涛育学园


我目睹过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跟妈妈发脾气的全过程。/<font>

一般的家长,看到孩子当众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多半会觉得尴尬,要么不理他,要么满足他,然后会试图把孩子拎起来拖回家别丢人。

而这位妈妈并不这样。

她先是蹲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满地打滚的儿子。等孩子稍微平静点了,她轻声地说:“沙坑真的好有趣啊!你还想玩。可是妈妈却说该回家了,你就生气了,特别特别生气。”

这时小男孩点点头,边擦眼泪边委屈地看着妈妈。

“可是妈妈真的有事,我们必须回家了。有时间妈妈还带你来。下次我们早点来,争取抢到全套的挖沙工具好不好?”

小男孩闻言两眼放光:“小桶子、铲子、耙子、运沙车、沙堡模型都要!”

“那咱们下次可要抓紧时间出门,不能磨蹭喽!”

“好!”/<font>

现在很多妈妈都悟到了,要坚持原则,因为对孩子的无礼要求和撒泼妥协一次,他就会越来越变本加厉,靠这个达到目的。/<font>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你认为他是要了不该要的东西,可他不这样认为啊!所以一定要告诉他不可以的原因,孩子是听的懂道理的。然后作为安慰,和他商量一个别的替代的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font>

找一个可以满足的要求转移孩子注意力,看似多余,其实很有必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坚持原则,告诉他这个你不该要,那个不可以,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总是拒绝我,他之后遇到了心仪合适的东西,就不再愿意表达了。这样,你的原则,虽然使孩子变乖了,但是也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以及为自己争取机会的性格。这种孩子成年以后多半会成为‘烂好人’,既不会表达,也不会拒绝。/<font>


芊芊小公举


我家老大三岁多的时候,在超市要什么我忘记了,那是三楼,她撒泼躺地上哭了,全超市的人都看啊,嚎的呀,就非要我买,我看她哭了有十分钟吧,然后我说那回家吧,我不买她不走,后来我带走了,从超市三楼哭到一楼,回家开了十几分钟,到家继续哭了一个小时,太能哭了……出生以来哭的最凶的一次,一直到不哭才开始讲道理,讲的时候点头,过了几天又忘记了,大概十天这样,第二次开始,这次我姐在,我姐疼死了,要给买,我坚决没给买,越闹越没有,想要东西好好说话,就不相信教不会了,这次出超市就不哭了,回家又讲道理,再有下次超市都不来了,而且约定去超市前想好买什么,家里有的不许再买,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情,而且她现在任何事情都先问一下,现在十一岁了,很乖巧,孩子要讲道理,也要摆事实,一手甜枣还要有棍棒,有奖励自然有惩罚


o0哎呀外0o


曾经我看过一集亲子教育节目,里面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相同的情景有一个孩子,他想要一个类似薯条的东西。因为孩子的妈妈是一位单亲的妈妈,所以孩子妈妈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能够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对于孩子的请求,这位妈妈刚开始的反应是拒绝的,然后这位孩子就在地上开始哭闹。不停的撒泼打滚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妈妈能够同意他的要求。

孩子还停留在原地,不停的哭闹而妈妈就远远的走开,在她能看见的视线范围内,看着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无动于衷。

孩子和妈妈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妈妈不肯妥协,孩子不停地撒泼打滚。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也有指责孩子呢,也有指责妈妈的。妈妈或许是因为旁人的眼光,又或许是因为不忍心孩子继续哭闹下去!这位妈妈接下来做的事情是他回到了孩子身边,她从口袋里拿出钱包,买下了这份孩子需要的东西。可是,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这份东西了,孩子的渴求,已经从对于东西的渴求,从而转成了对妈妈的愤怒。这个孩子不停的挥舞着自己的小手,不停的拍打着她的妈妈。孩子的妈妈和育儿专家说,他的孩子不断的重复这样的事情,往往到后面都是她进行了妥协。可是这个时候,孩子早就已经愤怒的情绪掩盖过,对东西的渴求欲望。

有一个词叫因为叛逆而叛逆,很多的孩子,他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当他所需要的东西不被满足的时候,对于东西的渴求容易转换为情绪的发泄。

其实这位妈妈从内心是知道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满足孩子。可是结果往往不如她所愿,她的孩子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但是她作为妈妈却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育儿专家提出意见,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拒绝了孩子,一样请求我们应该和孩子说清楚拒绝的原因。如果像这位妈妈一样,刚开始是拒绝孩子的。到最后还是妥协于孩子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你从一开始就答应孩子的要求没有分别,反而造就了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来衡量孩子。当孩子得不到一件东西时,我们有的时候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得到的。成人世界又有许多的规则,而我们作为大人,也不可能事事随心所欲。是时候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有时候人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女人知心事


我闺蜜女儿小月,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儿,但唯独有个让人头疼的缺点,就是想要什么东西非要要,不给就躺在地上打滚,我闺蜜最怕她打滚哭闹了,所以都会尽量满足。

有一次小月和闺密一起来我家,小月看到我家的火龙果盆栽特别喜欢,就非要带回家去。一则是因为火龙果盆栽有刺很危险不敢给她,二则这盆栽是我婆婆精心培育的,平时我们都不敢动这个盆栽,那天婆婆正好不在家,我又不好轻易拿来送人,所以就拒绝了小月带盆栽回去的请求。

结果小月一听被拒绝,就立马倒地打滚,大哭,闺密尝试安慰、用其他东西替换补偿、恐吓都没有效果。我望了望闺密,给她使了个眼色,示意让我来。闺密就从阳台退到客厅去看电视去了。

小月惊讶地看到妈妈走了,闹得更厉害了。我蹲下身,摸了摸小月的头发,望着她的眼睛真诚地说:“小月,米米阿姨知道你特别喜欢那个盆栽,因为阿姨拒绝了你的请求,所以你非常难过,你希望你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别人都可以满足你,对吗?”

小月虽然顿了顿,想了一下,然后就接着哭了。我接着说:“你难过,你有哭的权利,所以你哭吧,如果你感觉好了,我们再继续谈。”一听这话,小月哭得更伤心了。“我会去客厅等你,你感觉好了,就过来找我和妈妈吧。”我说完就离开了。

小月在阳台哭得很伤心,闺密见状,又忍不住想去安慰孩子。我拉住她说:“你永远不可能满足她所有愿望,孩子知道这样打滚你就会妥协才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每次都妥协,她只会一直用这个方法。我现在做的就是告诉她,这个方法行不通。她有哭的权利,我们也有不做她观众的权利,也有拒绝她请求的权利。”

闺密听后止住了脚步,我俩继续坐沙发假装看电视,聊天,完全不在意小月的哭闹,虽然闺蜜内心很忐忑,还是控制了不去孩子那儿的冲动。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月停止了哭声,自己在沙发后爬开爬去,弄我们的头发。然后走到她妈妈面前,闺密一把抱起了孩子,说:“妈妈很爱你,想给你最好的,但并不是所有东西你想要都可以的,知道吗?当你被拒绝满足请求时,在地上哭闹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个方法不怎么高明。”然后给了孩子一个拥抱。

从那次之后,无论孩子怎么打滚,她都不会妥协,很快,小月地上打滚的行为就终止了。


90后妈妈米米


记得我的小外甥,才2岁,不给他想要的东西,就会哼唧着闹事了。我有时候故意逗小外甥,结果,身边的大人都说“你别叫他叫唤了,快给他。闹得头疼!”不仅有来自孩子的哭闹压力,还有身边大人的舆论压力。

厉害了,word宝贝。

不给,马上开始哼唧。我给他玩具,马上不哭。

家长们,注意!孩子就是要得这个效果。这是孩子的策略,目的就是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有的小孩更厉害,不仅哭,还拳打脚踢,让家长很哭笑不得,左右为难。


不想让孩子满地打滚,不想被其他大人说,不想在大庭广众下难堪,该怎么做呢?

首先,想办法稳住孩子的情绪。

想稳住孩子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冷静。一看孩子哭就心软,慌了手脚,只能被孩子牵制住。

稳住孩子的情绪,先消解孩子的情绪。

标明孩子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你是不是特别想买那个玩具?”“妈妈没给你买,你很伤心,对吧?”“是不是,巧克力的包装特别好看,你特别想吃?”

不给孩子实际的满足,可以用描述的方式--把自己的欲望表达出来,消解掉。

“说说,你想吃几个?”“你想吃什么口味的?”“你想几口吃掉它?”“你会和谁一起玩这个玩具?”“你想怎么玩?”

描述伤心,愤怒,难过,想吃的情绪。

“把这个伤心画出来吧?”“它是什么颜色的?”

“给我比一比,这个愤怒有多大?西瓜那么大吗?”

“有多难过?想哭就哭吧。哭好了告诉我。”

“用一个动作告诉我,你有多想吃?”

给他一个确切答案。

“明天可以吃,睡一觉后。”

“得等你赚够了零花钱,才可以买。”

“一个月只买一个玩具,这是规定。下个月的第一个周末才可以。”

“如果你坚持不赖床三天,就可以争取得到它。”


在路上的Nancy


如果是我,不该要的我坚决不给!


我家孩子虽然才一周岁,在之前也有这样的现象!开始我以为他小,他要类似笔啊什么的对他来说有危险的东西,也都要什么给什么,只是玩的时候我眼睛不离开他就好了!现在刚刚会走,不让抱,也左右不了他,这些有危险的东西也就不能让他拿着玩了!可能因为我开始的没有原则,以至于小小的他只要不被满足就发脾气,大哭特哭…开始我都是抱抱哄哄,后来索性不管,任其哭闹!他见我不理他,也就不哭了,然后在给抱抱加以安慰,在跟他讲为什么不可以!

一次又一次,只要坚持你的坚持!坚持住了,他也就知道耍脾气、撒泼打滚什么的对你来说都没有作用,以后也就不闹了!毕竟你坚持的一定是为孩子好,或者就是有什么原因才不可以的!我家孩子现在就是,只要我说不可以,然后一直摇头,即使他拿到手里了也不玩了,直接扔到地上!

虽然孩子小,但很多事情他都知道正确与否,只是因为小,因为新鲜就想据为己有导致行为不受自己支配!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忙纠正、树立规矩,溺爱不是爱!一味地宠溺或许也会害了孩子…


小霖妈咪


我有几次这样的经历。第一次是发生在婴儿用品店里,当时说好只买奶瓶,不料儿子死活要买玩具车,可是明明家里已经有一辆一模一样的了,那时候他大概2岁左右吧。我们坚决不买,他在街上哭得呼天抢地,然后婴儿店的老板也配合我们说不做我儿子的生意。



不记得安抚多久了才带了他回家,自此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也没有再带他到母婴用品店或是玩具店,因为后来我学会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打算给孩子买玩具,那你永远不要带他到玩具店。直到他今年4岁了,我因为要给妹妹买东西就尝试带他去了一次,结果让我惊喜他没有要求买东西,只是站在门前咕噜了一阵子就跟我走了。




可是最近又发生了一次,在某家居用品店我们答应只买画笔和画纸,可是他死活要买一只小狗和小猫,爸爸甚是心软,差点就答应了。可是我坚持说,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偶了,绝对不买,而且请求保安叔叔把玩偶收走了。待他心情平静下来,我主动提出请他吃个雪糕吧,然后跟他说小狗和小猫的爸爸妈妈都在这里,他不能跟你回家的,如果别人说带你回家你说可以吗?儿子想了想就说不可以。



我认为平时在给孩子买东西上一定要有个限度和原则,不能毫无理由就给他买玩具,这样他不会珍惜玩具,而且玩具太多也难以培养他的专注力。另外,适当给他讲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不认为编故事是说慌,只是为了让他更易接受道理。最后,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懂事,随时给你带来惊喜,加油吧!



大谦与小旻


我想这个问题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要求,想要买玩具,但是家里刚刚给买了,可是玩也就是不到五分钟,再买肯定是浪费,但是不买孩子就会撒泼打滚,躺在地上哭闹,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上演!

其实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招为什么孩子会喜欢去用,因为孩子每次用这招的时候都立竿见影,立马就给买了,所以孩子必然会选择这样的解决方式,我们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状态!

首先要和孩子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家里已经有了,或者之前已经买了,孩子必然不干,这时候不要去妥协,你应该做的是和孩子去解释,跟孩子说无限制的买东西是不对的,让孩子有所付出,比如让她帮助你做家务!

如果孩子满口答应了下来,很多家长可能就放松警惕了,这时候更要格外的注意了,别立马就给孩子买了,应该和孩子说,当他真的做到了,立马妈妈就带他来买,如果他不相信可以先花钱把东西买下来,接着不拿回家,放到店里,留好收据,等孩子完成了诺言后,带着他一起来取!

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知道,乱花钱是不对的,用自己的双手挣的钱才是花的心安理得,前期的工作一定是不太好做的,孩子撒泼打滚已经成了习惯,家长一定要耐心的告诉孩子,不要一下子放弃,改正这个毛病需要一个好的过程!

当然了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这种场面很难去控制,大家只要平下心来,和孩子讲道理,不要只用一句话,“不买”,孩子听后一定会不乐意的,会买的,但是要怎样怎样,这样咱们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大家觉得呢?


BabyFive育儿



相信这一幕很多家长都看到或亲身经历过。当孩子和你一起逛商场,孩子执意要自己“心仪”的玩具,家长从需求方面考虑又不肯妥协,就会有这样的结局。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该怎样处理呢?


一、错误的做法

强行带走

带孩子逛商场,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发生上面的一幕时,有些家长会强行抱走孩子,有的甚至打孩子两下或拖走孩子。全然不顾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妥协,家长认为胜利了。其实孩子是被你的行为所震慑,害怕了,不是不想要了。这样处理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的和家长对抗,直到随着孩子长大家长吃不消。

父母妥协

现在的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会用尽自己的办法达到他想要的目的。有些家长要面子,在大庭广众下,孩子就拼命地哭,看到过往的路人不好意思,你一定会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妥协。最后孩子以胜利告终。这样的做法会“增强孩子哭闹打滚的信心”


二、正确的做法

其实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哭闹呢?很多家长会说,是孩子无理取闹或说是孩子想买东西,其实不是 是家长没有尊重孩子。试想一下,孩子和父母去逛街,孩子看到的是“家长想买什么东西就掏钱买什么”但“为什么我想买什么,爸妈不是说没带钱就是说不买”。孩子的心理极大的不平等,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事先约定

每次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宝贝,爸爸妈妈带你逛商场,爸爸需要买××,妈妈需要买××,宝宝需要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能买,可以吗?”一般孩子回答都是肯定的,如果意见不同,要商量好再出门。

事中提醒

到了商场,孩子看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和好吃的,会动摇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我们说好了的,不买其他的东西”。你会发现孩子很讲道理,只是盯着看,虽然渴望,但还是会同意的。约定好的事情家长也不能动摇。


事后总结

逛完街对孩子的表现要给以肯定“宝宝今天逛街想买的那个东西,我们讨论一下要不要下次再买”,孩子子会觉得“妈妈很爱我,重视我。”或“宝宝今天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下次我们还要这样愉快的逛街”。这样正向的引导,相信孩子会告别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