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当下那些完全无法欣赏的书法大师及其作品?

无妄1717




《韩非子》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睹之,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人皆未见之,故易也。”世上最难画的,是天天看得到又熟知的物体,因为大家都了如指掌,写的不像大家一目了然,不好蒙事。而无法看到的物像最好画。画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无法参照,且没有对比。



画且如此,书亦如此。书体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印刷体的楷书。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报刊文摘到课本电脑,大凡识汉字之人,大凡有人的地方,都有楷书的身影。因为楷书为大家熟知,写得稍有参差,为人诟病。现代人自有现代的灵犀,许多现代的书者,没有进化出古人的十年寒窗临池之勤奋,却进化出鬼怪机巧的头脑。学欧、颜、柳、赵太难,上追魏晋。王羲之太神,钟太傳太高,不好学。再追篆隶,一直追到简书、甲骨文、鸟虫文等,虽然世人多不知晓,还是为书家所知。干脆独创书体,书家皆有我独无,世人皆无独我有。于是国画颜料进了鸟虫文,古汉字有了五彩缤纷。现代汉字又诞生了象形,可谓丰富多彩!



与画鬼相比,鬼书有过之而无不及。初学者如此,地方名家如此,号称国手大家亦如此。道风仙骨的道人如此,吃斋念佛的僧人亦如此。前些年声名显赫的那些书法“大家”,鬼斧神工的“杰作”屡见不鲜,也有龙虎山僧人鬼神无双的绝世象形书法。



话说书法的载体就是文字,也就是汉字。汉字经过几千年,是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演化而来,道虽“国货”,但始于汉。如认宗老聃,亦不过春秋,文字早已产生。僧是“泊来”始于拓跋北魏,既使释迦牟尼,亦与老子同期,何又成了书法之宗?和尚不吃斋念佛、不撞钟,倒玩起争强斗狠。僧人六根不净,习俗人之喜好孔方兄,不知佛祖有灵,先收了顽徒否?



书法千人千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一人变化之书,何来一人之文字?一人独创,一人独识,一人使用的书体文字,称为鬼“涂鸦”可也!


牧心观道


首先要明白大师的定义:是指在学问或者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被大家尊敬的人!

那么书法大师,就是指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受到大家尊敬的人!

像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等古人,不但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受很多人的敬仰,被称之为大师一点也不为过。

但现在一些所谓的书法大师,创作的作品,不但毫无美感,更是配合一些稀奇古怪的道具和动作,书法造诣一般人无法给出评价,即使对书法有一定见解的人也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


所以,作为大师的第一个条件,“很深的书法造诣”就没达到!

更不用提第二个条件,“受人尊敬”了!

人的名树的影,现在所谓的“书法大师”,恐怕只是为了名气而炒作,为了爆红而出“丑”!

丑书一词怎么看都不像褒义词,然而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师,硬是将其当做一种标签,一种荣耀!



人不怪不红,物不稀不珍!

这些人把传统文化当做盈利的工具,爆红的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给社会和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


佛台微尘


我首先排除所谓”那些无法欣赏的书法大师的作品”不是江湖书法。江湖书法谈不上书法,只能是作怪、撩人眼球、不务正业的胡涂乱抹罢了。与书法大家作品不可同语而论!

所谓”无法欣赏“,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对书法不了解的人或者是根本就不懂书法的人。就草书而言,他们看不懂就认为是“丑书“,甚至没有敬畏,说三道四,讽刺挖苦等等,让人无语和无聊;第二种情况:是观念上的理解。这部分人热爱书法,对书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实践过。但由于对书法意义的理解有局限,他们看不惯有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有自己的观念或观点。但很少有“丑书”之论;第三种情况:有些人虽然不懂书法,也未曾学习过,但文化素质很高,是以审美的眼界来认识作品的,因而不但没有“丑书”之论反而大加称道!

引起”丑书“论的,往往是第一种情况。我真的不知道这”丑书”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能是长期以往大家看得多了,就因书体的看懂和看不懂或以书体的正与不正自觉不自觉形成了区别化分,成了人们今天议论书法的热点话题。

我不反对所谓的”丑书“。因为艺术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的。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人一样:有长得英俊的,有长得丑的,有长的挺拔的,也有长的矮小的。那么有的人就是喜欢有气质的,就是喜欢心灵美的,或就是喜欢志同道合等,在审美上你能说谁丑谁不丑呢。因此,说到艺术上的丑与美都是相对的。大师的作品,我们可以肯定在他没有成名之前,已经是靠作品说话有影响力的书家了。大家都懂得艺术上无止境。作为一个成名的书法家有的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以挚着精神去勇于探索,故而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因有别于传统的形式和面貌,却很难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我要说得是:这样的作品,都是根植于传统以扎实的功力达到了创作或探索的能力!一个根基不牢的人,走路都不稳,能跑吗?

当我们欣赏一幅书法大家作品的时候,不应因面貌而定论。应从艺术和内容的角度来审视。一个带有情感的书法家创作出的带有探索性的作品,一定是情感与艺术形式上的力求统一。他们是用心、用情去达到作品一定高度的。至于是否喜欢则另当别论,不应贬低和损毁!

书法艺术是大众艺术,也是小众艺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很可能会对书法形成扭曲;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或许会形成观念上的各种偏执。审美因人而已,不足以阻止书法艺术上的探索进步!


建飞图文


书法,简单的说就是有书有法,是书与法的结合体,那些装疯卖傻,糊涂乱摸的,虽然也使用了毛笔,宣纸,墨汁等书法工具,表面上看起来像书法,其实即无书也无法,完全跟书法不沾边,说白了就不叫书法,见了这些胡涂乱抹的东西你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欣赏它,走远一点就是了。


王文煜书画艺术


这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1、从书法规范上看,是不规范,只创新不临古,走的是江湖 字, 写的再华丽 形象,不可学;2、从雅俗共赏上讲,有的书者作品,写的不伦不类,但却有市场,比古代名家都吃香,原因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古代大家,喜欢形似的华丽书法,有欣赏性。3、从爱好上看,有些书者就是纯属自娱自乐,个人喜欢,不求成名成家,就像打牌下棋一样消遣打发日子,等等。


穹崖劲松


以前,我也不喜欢看那些所谓的看不懂书体,但当你看的史论多了,可以说是基本世面上有关书法的都看个遍,你会发现有的看不懂的书体不是他写的差,是你的欣赏水平没达到他的高度,但也不排除滥竽充数的,装大师的,这就看欣赏者眼光到什么程度,能否辨别了,借我一个书法专业研究很深的朋友的话。


傅氏丹青


一是投机取巧心理,用丑书掩盖书法功底的不足;

二是整个书坛正气不足,盖不住歪风邪气,不能正向引导创作方向,不能有效影响大众的关注点和欣赏力,

三是资本力量的推动,权贵力量的影响,让有些丑书有价又有市,

四是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存在媚俗,粗糙,等阴暗面,正常审美派的容忍,助长了其长期存在。


古井田



逸寒教育


我认为只有人们认可的大师才是真大师,一小撮人起哄炒作捧起来的大师,不就就会被人们忘掉的。


尽在不言中2383186769


此处讲的无法欣赏,我们一分为二来看,一是有的确实是大师,水平高,一般人欣赏不了。这种情况要提升自身的欣赏能力。二是有的人写的确实不咋滴,但作为欣赏者,还是要多从作品里发现亮点,去鼓励创作者!毕竟,能写作品的,都是对书法热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