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国手一年奖金高达700万,而中国象棋国手一年最多100万,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大师棋路



围棋和中国象棋比较,有以下的优势:

1)围棋的技术难度大大超过了中国象棋

围棋的变化的数量级很大,相比围棋,中国象棋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是一个手机CPU和巨型机相比。所以象棋成才的难度较低,几年的时间就能成为棋协大师,当然前提是你能持续不断的学习中国象棋。所以一些围棋迷的学历就要大于中国象棋的群体,于是企业负责人喜欢围棋的也多一些,自然就能反过来赞助围棋赛事。

2)围棋参与国家多

围棋至少是中日韩都参与、都喜欢,现在欧美的普及度也是越来越高,而中国象棋只有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几个国家参与,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天然上观赏性就不足。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哟~


乒乓社交开球网


谢谢棋友的问题,我是从小就喜欢下象棋,下了10多年的棋,现在天天象棋上业7的水平,对象棋围棋奖金差距还是比较了解的,主要有一点,随着象棋的商业运作非常困难,无人为象棋“买单”。

象棋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智力运动,在民间具有众多痴迷拥护者,几乎每四个人就是一个人会下象棋,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总能 看到一些棋摊,为什么这么庞大的拥护者却带不动象棋,正是因为象棋运动过于普及,门槛低,与围棋相比象棋的整体层次显得太低。

象棋比围棋难推广,围棋棋子只有黑白两色,单纯到不能再单纯。它的信号中包含的信息,谁都能接受,谁都能理解。而中国象棋棋子,则由汉字构成;西方人看起来像天书一样,即使认清了它的含义,也无法溶入深层次的思维领域。对于初学者尤其缺乏亲近感、文化认同感,在一些智运会比赛上,象棋是参加人数最少的比赛,大部分棋手都是华裔,几乎很少有外国选手,正是象棋的影响力太低,导致无人为象棋出资,有些象甲队伍甚至拉不来赞助,拉来赞助也是少的可怜。

正是以上几点,导致象棋发展恶性循环,逐渐没落,正是家长看到学象棋没有前途,根本提不起求学动力,导致学象棋的孩子们是越来越少。

大家有象棋问题可以关注大师棋路,我会抽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讲的不对可在下面评论。

以上文章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本人,本人将立即纠正。


大师棋路


中国围棋在国际化之前,比赛奖金也非常低,记得当年新体育杯围棋赛冠军,冠军奖金只有几十元,而全国围棋个人赛、团体赛、段位赛都没有奖金。

棋手的奖金来自于比赛,比赛奖金不高的话,棋手收入自然也不会高。八十年代日本NEC公司赞助中日围棋擂台赛,将比赛奖金提高了一大截,虽然中国棋手只是获得比赛奖金的一小部分,但比起国内比赛,已是飞跃式的了。

1988年日本主办的富士通杯和中国台湾商人应昌期出资主办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相继问世,彻底改变了围棋比赛奖金格局。当时的富士通杯冠军奖金1500万日元,应氏杯的冠军奖金更是高达40万美元,在那个年代,40万美元意味着什么呢?那可是一个万元户都稀少的年代,以当时的汇率计算,应氏杯冠军奖金高达300多万人民币。

其后韩国主办的东洋证券杯、三星杯、LG杯冠军奖金也不低,1996年三星杯创办时号称冠军奖金也值40万美元,只是随后爆发金融危机,韩元大幅贬值,含金量才降了不少。

中国棋战奖金飞跃式提高始于90年代的霸王战,将冠军奖金提高到8万元,然后是90年代末创办的棋圣战,冠军奖金高达30万元,国内围棋比赛奖金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涨幅,原因除了外界带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一拨喜欢围棋、有实力的年轻企业家,他们认可围棋的民族文化价值以及部分商业价值,愿意为围棋推广做贡献,他们也具备这个回报围棋、回报社会的能力。


聂卫平


虽然同属竞技类的棋牌项目,但是围棋和象棋在商业上的价值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在比较这两个项目之前,我们其实还可以关注一下另一个项目,就是国际象棋。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际象棋的奖金规模远远超过围棋。随时近十几年国际大赛的开展,职业联赛的举办,围棋的奖金有了巨大的增长,拉近了差距。当然,要是放在国内,这个要另说了。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第一,商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围棋入门容易,但是提高很难。象棋则是入门提高都很快。把那些开局常见的开局背个上百局下来,基本可以秒杀街头棋手。这导致象棋的观赏性和技术性,要远远小于围棋。顶尖围棋国手诞生很难,而象棋大师则相对容易产生。

第二,商业开发的力度。中国也有象棋联赛,但是自身的商业推广做得很不足。

第三,明星棋手的塑造。当代的象棋大师,似乎都是大叔级别的,小鲜肉很少。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缺乏吸引力,在所难免。

反观围棋,帅哥美女层出不穷,顶尖年轻人才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第四,项目的发展潜力。中国象棋,其变化非常有限,名局带给人的愉悦感,满足感比较低。而围棋的变化无穷无尽,欣赏一局名局,带给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非常持久。

当然,中国象棋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职业联赛搞好了,在推广上多下功夫,我觉得奖金与围棋项目拉近差距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东先生\n


围棋是中、日、韩三国比较重视的一项体育竞技。从“棋圣”吴清源时代开始,我国围棋界出现很多优秀的棋手,聂卫平时代杀的日本闻风丧胆 ,其门下弟子古力、常昊、周鹤洋等弟子也在三国竞技中争取了很多荣誉,在国内也牵起了一阵“围棋热”。韩国围棋皇帝也带出李昌镐等一众弟子,在围棋界也牵起一阵腥风血雨。日本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一流好手,在日本也是枕戈待旦,总想以日本“道”的精神,抢回围棋第一强国的殊荣。



围棋正是有这些棋手频繁互动,竞技比赛,也由于三国的历史关系,有国家情仇的因素,使的一阵比赛提高到空前的关注度,有关注就有人投资比赛,棋手的比绍奖金也相应的提高。所以有些比赛最后获奖几十万是很平常的事。一些顶尖棋手如李昌镐和柯洁等一年的收入700万也很正常。



反观中国象棋,高手辈出,在国内国外从未对手,一些国际比赛是年年比赛必定第一,反而没有哪个国家的棋手能跟国内的棋手对抗,反而没有热情参与了。最后变成一家独大,独孤求败是最寂寞的了。没有对抗,就没有比赛,没有比赛,跟没有悬念,就连媒体都懒得报道了。所以,中国象棋变成一枝独秀,只能在国内称王称霸,吸金度却没有,使的一些比赛获奖奖金也是区区几万,就连国内象棋第一人一年的总奖金也就100万左右,其余的棋手奖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象棋是中国的国粹,要想保住象棋老大的地位,只能忍受独孤求败的寂寞,更也需把中国象棋推向世界,才能把象棋收入提高上去。


用户5988245543


1/围棋更为国际化。中国象棋主要流行于国内民间和少数海外华人群体中,围棋流行于中日韩东南亚,近年在西方也持续走热。

2/象棋平民化,围棋更为专业化。围棋本来就是更复杂的游戏,一个围棋选手的训练更辛苦,对智力天赋的要求更高。围棋千古无同局,象棋非常容易和棋,围棋本身竞技性更高。象棋前十几着定势布局比较固定,围棋对弈主要考验棋手强悍精深的计算力,其复杂度和象棋不在一个量级。

3/两棋协的运作能力有差距。象棋国手比赛时衬衣西服都不穿的,休闲装就上台了。围棋赛事的组织宣传更为专业和国际化,围棋比赛的媒体宣传也很好,网络时代,两种棋的势头和公众影响力,与两种棋协的组织能力密切相关。职业选手的收入自然和两类棋的商业价值和国际影响力挂钩。柯洁可以和谷歌旗下Deepmind的人工智能AlphaGo官方对弈,说明围棋协会在与世界接轨。聂卫平棋圣等人在考虑用人工智能给职业选手作陪练,……可见,中国围棋界思想开明,与时俱进。

4/象棋早已被软件攻破,棋手需要开辟新的棋路。目前,一个盗版6核引擎在家用电脑上就可以对杀象棋最高级别的特级大师,而围棋只有alphazero等少数几类软件,在超级计算机上才有完美战胜人类顶级高手的实力。目前架构体系下的计算机,几乎不能得出最优解(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或许有点希望)。在超级计算机上中象中局以后的局面几乎可以穷举了。早在97年IBM深蓝就战胜了更为复杂的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可以这样说,时至今日,象棋这一数学题已经被伟大的计算机程序员们比较完美的解决了,虽然其中的理论贡献者可能并不怎么会下棋。象棋已然失去神秘感,人类大师的光环不再。大师们的棋谱、布局和实时对局在软件看来总是错漏频出。中国象棋正面对着一个全的新时代。


alpha呀呀虎


围棋棋手收入高,主要是从国际比赛中获得的,中国象棋没有国际比赛,所以收入低。最可恨又可气的是中国男子足球,几十年如一日地输球,收入却是天文数字,相比之下,女足取得过一些好成绩,可收入连男足的零头都拿不到,实在太不公平。


洞庭一苇1188


围棋因为有了日本和韩国,人家的消费肯定比中国高,所以借助了这个平台,围棋档次就高了,象棋基本就是中国人玩,会玩的太多,什么样的人都有,所以价位低了


银杏飘香2017


我觉得学围棋和打游戏一样的。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小孩子送他去学打球 散打什么的更能陶冶情操


Chris傲


从来围棋就是上层人下的,象棋一般都是底层人下,下围棋的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