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后的农民一般如何养老?

邓赢


现在的农民养老体系还不怎么健全,现在只有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会被政府部门集中照料,也就是乡镇的养老院。不过据媒体的最新报道,新型的农村养老体系正在实验中。下面引用经济日报的原新闻报道,看看对你的问题是不是有帮助。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现象增多,农村养老问题越发突出。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人,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突出

“以河北省为例,截止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269万,占河北省人口的16.9%,其中农村老年人占60%多。”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河北省民政厅副厅长许祯科表示,中国的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政府推动的着力点也在逐步转向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认为,养老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做过一个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留守老人给外出打工的子女的代际支持非常重要,保证了年轻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度。如果没有老年人提供代际支持,年轻人不可能安心在职场工作。所以老人提供的代际支持,实际上保证了较高的社会劳动参与率,保证了较为充足的社会劳动力供给,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老年人为家庭提供的代际支持,一方面是健康老人能够为留守家庭提供劳动等贡献,另一方面是失能老人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照料,让子女免去后顾之忧,这往往要通过集中养老等方式来实现。然而,对于后者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现实状况难言乐观。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表示,当前,农村照料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国内的特困养老机构,大多数条件差、设备少、管理落后,近年来改扩建、新建的敬老院也存在房子闲置、经费缺乏、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困养老机构发挥作用,也与农村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不相匹配。”

许祯科认为,相比城市地区,我国广大农村集体收入较少,养老标准较低,养老机构后续运转比较困难,这些都是农村养老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各级资金的支持下,河北省已经有了三万三千多家养老院,数量不算少,推动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入驻率比较低,后续运营困难。”

此外,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少子女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不孝,家里会很没有面子,还有一些老年人觉得养老院收费太贵,怕给子女添加负担。”王治坤说。

建立体系长效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既有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如何建立均衡、优质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相关部门和专家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认为,推动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升级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现在输血可以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起来,将来资金撤出来能不能形成自我生存、健康发展的长效模式?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众多专家认为,要建立行业长效机制,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特别是发挥市场的作用。

“养老服务只靠正规军、专业人员、专职机构的话,不可能干的完、干的好。要进一步进行社会资源整合,比如农村地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再比如一些照料中心已经成了村里年轻人献爱心的场所,应该予以鼓励,使其成为年轻人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表示,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一个行业要做强做大,光靠非营利性不行,光强调公益性不行,需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样行业才有生命力。

王治坤认同这一看法。他表示,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多方合力机制。政府负责政策规划和一定的财政投入等,然后通过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各方共同参与进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对一些情况特殊的老人,政府当然应该提供全面保障,但是对大多数家庭的养老问题来说,需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水平,使需要的老人享受居家社区或者机构的养老服务。”王治坤说。

目前,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机构改革方面,全国多地已有尝试。近年来,广东省步伐较快,成效显著。针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落后、运营经费缺乏、管理服务低下等问题,2016年,广东省民政厅印发了《广东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省供养服务社会化改革做出具体部署:采取县级区域统筹打包模式,将所有特困供养机构统筹打包为一个整体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社会运营方,统一运营管理。通过每张床位1万元政府资金撬动5万元社会投入,主要用于机构改造升级和养护人员培训,企业免租金运营30年,每个机构预留不低30%的床位给特困人员。政府对此过程进行全面监管。改革在云浮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广东省将14个县区纳入第二批改革试点,计划2018年底引进社会资本12.5亿元,改造床位超过2.5万张。

科技化、专业化助力体系升级

整合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农村养老服务业补资源短板。王治坤认为,未来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应围绕服务均等化、付费化、科技化来展开,应在农村形成三方面基本条件,第一是具备良好的养老服务硬件条件,比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机构和床位,以及为居家、社区、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第二是养老服务软件条件,比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服务评估,监督检查等,第三是有一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正通过就近招募助老员的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德清县金阳光百姓互助中心主任方玉兰介绍说,德清县的助老员队伍目前有260位,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30岁,有的是退休的村干部,有的是村里的妇女工作人员,有的则是看到招募公告主动报名,助老员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配备保险,领取服务包,开展上门服务。“每月上门为村里老人服务一到两次,提供保洁、聊天、慰藉等服务,老人和家属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反馈助老员的服务情况。机构还有人不定期入户察看,同时我们给助老员建立了微信群,他们每天在群里发布服务动态信息、服务图片。效果很好,很多老人现在都算着日子等助老员上门。”方玉兰说。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则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升级机遇。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贴心之家”的经验,“这家公司主要服务于身体健康的农村老人,采取会员制形式,提供理发等服务,同时依托农村村委会场所打造爱心超市、爱心药店,把医生请过去进行医疗保健、理疗按摩等,外地打工的子女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并且在网上支付服务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公司已经运营了13家服务机构,还有8家在建。”


土家面孔


这个问题应该提到相关日程上来,别总是说社会老龄化了,人口红利没有了,劳动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养老金压力大,这些当然是问题,但是农民这个群体的养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说实话农民50和60岁还不需要人养,只是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需要改善,其实农村人不到70岁根本谈不上要人养,他们认为还能动,就可以养活自己,哪怕是种地捡破烂,扫马路等等。

身为农村人,这样的年龄还在劳动自给自足的大把人在,不是他们不知道享福,是因为他们都吃过苦受过罪,现在这样的日子已经很满足,不像以前自己种的不一定自己能吃,每天早出晚归不一定能填饱肚子。

现在来说说哪些打工在外老了的农民兄弟,他们该怎么办?50岁60岁的他们不用担心,真正需要担心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现在每个月80元够做什么用的?

不是网上有消息说农民也开始从60岁,拿每月400的养老金吗?这就是一个解决的办法。我举双手赞成,哪怕和城里老人每月3000元没的比,勤劳善良的农村人不计较,能活就行。

谢谢您的阅读,赞同或不赞同都请留下宝贵意见。我是乡味视频的老胡,关注我了解更多农民生活!


乡味视频


这个话题不知道提问者是出于什么动机,为什么5060后们农民成了城里留不下,农村无人照料。你家在哪就回哪去呗,你家在城市想回农村还没地方给你住呢。你家在农村,想留在城市干嘛?难道想6070岁了还能打工?莫名其妙!

1、5060后们养老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5060后们赶上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好时候,有多年打工积蓄。对国家政策和城里人的养老保险比较了解。有些人还在打工地缴纳了多年养老保险。只要是把自己的收入一部分用来缴纳养老保险,到了老年每个月有钱领,还担心不能老有所养?

2、5060后为什么非要留在城市?

其实,据小编了解的5060后们,他们这些人对农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往往把多年积累投在农村建房子,而不会用来在城里买楼。其实,这些都已经说明,他们并不想留在城市,而是落叶归根,踏踏实实的享受农村的老年生活。为什么有人非要说他们无奈的回到农村?

3、5060后们在农村养老真的无人照料吗?

其实,大家都知道,5060后们没有赶上农村男多女少的年代,他们大多都有老婆孩子。有的儿女还不止一个。为什么说他们在农村就无人照料了呢?你可以说,他的儿女不管他,那是他家的事。相信不孝顺的儿女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享受着幸福的晚年,过得凄惨的是极个别的事。

4、5060后们该怎样养老?

其实,5060后们的养老比起前辈们来说,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分享着国家繁荣带来的好处。比如说,新农合,每年缴纳220元大病小病都不再揪心。比如说,新农保,只要是按时缴纳或补缴都能享受养老金待遇。比如说,新农村建设,让大家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赶上了好时代的他们真是有福了。


聚焦三农热点说


农村与城市相比,最突出的就是经济发展落后,说白了就是穷,没有钱,而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老的问题。

大家在农村待过或去过的人都知道,经常会有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背着锄头去地里干活,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老人的年龄已经到了六七十岁的高龄。这么大年纪了还下地干活,可能在一些城市中的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农村确实最最最普遍的事了,不是他们想干,而是没有办法。虽然国家对于高龄老人每月都有一些生活补贴,但是每月几十元的补贴在如今的社会能做个什么?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的关注。

我们知道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在年老之后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市老人退休后有退休金可以领取,但是农村老人只能靠自己种地打点零工补贴生活。虽然每月国家会有几十元的生活补贴,但这远远没有解决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老人很多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劳作,身体早已病痛缠身,如果依靠子女来养老生活,对子女又是特别大的负担,所以他们会选择自己继续劳作,减轻子女的负担。所以在农村会经常看见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依然在地里劳作。

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如果没有农民那么国将不再是国,家也不再是家,对于这些曾经为国为家付出过的年迈的老人,他们老年之后的生活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起来。

农村种植庄稼的人,除了种地他们很少会有其他的收入,他们年轻的时候还好,年轻力壮,自食其力,但是等到他们年老之后,体力不支,行动不便,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可能城市中有些老人会讲,他们中也有部分人是没有退休金拿的,住在城市中还没有地可种,他们更需要帮助。

当然各有各的看法,小编的看法就是不管是对于农村还是城市,这些老人养老的问题,刻不容缓,需要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当然,我们还是要等到"专家"发话!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我佛慈悲否


要让农村50,60后农民养老有些早:

一,那个工地搬砖的不是5O,6O后。

二,那个酒楼洗碗的不是5O,6O后。

三,那块地劳作的不是5O,6O后。

四,那儿带孙子的不是5O,6O后。

五,那儿扫大街的不是5O,6O后。

六,做保姆的很大一部分也是5O,6O后。

综上所述,这个年龄段的人,是青荒不接的年龄段,没文化,没手艺。又遇到后辈高彩礼,低收入,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超重,对于这一代人谈养老,太早了。

这是我的观察,有相同观点请观注我,如有不同观点,就批评我,不喜勿喷,谢谢!


飞絮989


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50.60城市无法接纳,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他们的劳动能力处于下滑阶段,城市中的工作需要一些年轻人反应灵活来干。这个年龄段的人文化水平跟不上现在城市生活工作需要(这里说的是大部分50.60人群不是觉对的)。与其在城市煎熬不如回农村自在,这也是现在这批劳动力在城市发展接父母来享福,可父母过不惯城市生活原因的一部分。在说他们这些50.60老人回农村养老,那肯定自在,一有熟人熟事,二有挣钱路数。也就是说50.60的老人在城市生活没有优势可农村有。不要用城市的养老观念去考虑问题,农村的老人养老是一边挣钱一边生活。现在农村的发展正在搞工业进基层,产业进农村的发展布局,俺一个老乡本来是卖保险的被选为大学生村官,昨天在群里说有一个适合中老年干的加工项目。每天在家里干七八个小时挣个几十块钱,还不用出门打工受罪,而且成品村里出面统一登记回收。这就是农村养老的一种方式,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要从思想认识上改变观念什么叫养老?农村的老人是怎样的生活?农村老人要怎么去养老?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有钱人,老人的养老就不用干活,不说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也是做不到的,何况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国家正在考虑退休要在十年内慢慢过度延迟退休到65岁。希望你看到后如观点不同不要生气。


袁三他爸


本人就是个60后,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的。农村人自有农村的养老办法。前几天儿子回家给交了二个人一年的养老保险。我要出钱,儿子不用,非得他和儿媳妇给交。心里乐啊。孩子孝顺。我们这一代人有的父母还在,上得养老,下还要帮儿女带孩子,是累。但快乐着呢。送走父母,自己也老了。只要身体好,能干多少干多少,地里出点粮油菜自个儿用农闲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挣几个小钱,以后国家再发个百儿八十的零花,只要没病就行。不到万不得一,不会进城麻烦儿女。在农村老邻故居,婶子大娘,老伙伴,小伙伴,一块唠家长里短。比城里好多了。实在动不了啦还有儿子。养儿防老嘛。几千年传下来的。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强


我们是农民。到了六七十岁了,怎么会想到要城市去接纳呢?你的父母每个城市都可以接纳。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农村怎么会无人照料呢?50后60后的农民都有子女。现在的科技也不可能有什么温疫。那么,农民的子女呢?少数老农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残疾,政府部门会关心的。我们都有敬老院。我一遍又一遍地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说农民老了无人照料。他们的子女都没了呀?逢年过节农村年轻人回来时小车挤得水泄不通。赌博的时候都是几千上万的输赢。难道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管?不可能。小编是故意乱说。


新年快乐216922147


想要怎么养老,你就怎么养老,这是你自已的事,这不需要天天出来问别人,农民如何养老?农民怎么养老,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又想什么也不干,又想要拿养老金,这就不是你能说的算了,一些农民不缴养老保险,却天天想要伸手拿养老金,想的是很好,可是养老金是不会从天掉下来的,国家的社保制度是严格的,任何人都没有超越社保制度的权力,社保制度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谁交谁得,不交不得,无论任何人,也无论以任何理由,不缴养老保险,就没有权力拿养老金,任何人都不能例外,那些不缴养老保险,还想要拿养老金的人,劝你还是别做梦了。


用户198965929789


关于50后60后农民,今后如何养老的事。

50后和60后,他们当中最大年龄已经68岁最小也都49岁了。这一代人是最不不容易的,他们从过去的贫困,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现在的高消费,身体从强盛,到现在的慢慢变老,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工作。

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补贴家用,再加上国家给老年人补助年年都在增加,儿女对父母的瞻养等等。

我想,今后的农村老年人是会越来越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