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说孔子是“野合”而生?

Ocean_Song


仔细看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大后比较厉害的人,出生的时候有些特别。

司马迁写孔子的时候,是这样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

好吧,特地强调了“野合”这个词。孔子他爹是叔梁纥,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孟皮,但是因为脚不利索,有足疾,所以叔梁纥不满意啊,想着必须再生个儿子才行。

于是,66岁高龄的他,去找了不满20岁的颜氏。大家要知道,那个时代66岁年龄很大了,按规矩是不能算合法结婚了。那就只能在外面找个房子住了,领回家不太合适。

所以,这个“野合”,很有可能指的是双方的“不合规矩”。

当然,“野合”要真是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说明六十多岁的孔子他爹,不仅老当益壮,而且颇有浪漫气息。可能是老夫少妻出门郊游,一时把持不住,也算正常吧。

但是,司马迁为啥非要写上“野合”,为啥不直接写“纥与颜氏女生孔子”?估计当时关于孔子的出生,社会上八卦的人也比较多,要是不写上去,就不太严谨了。

到了司马迁写刘邦的时候,画风就变得诡异了。

(影视剧里的刘邦)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刘邦他娘梦到了神仙,雷雨交加的晚上,刘邦他爹估计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于是起床一看,哎呦喂,一条龙正趴在媳妇身上呢!然后,怀上了,生了刘邦。

这可是最直白的“真龙天子”了,刘邦他爹还是见证人。

咱们顺着再看看别的名人,出生的时候都有什么异象。

“……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这个是《晋书》当中关于晋元帝的记载,看人家出生的时候,房间里有“神光”!

“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这是《隋书》当中关于隋文帝杨坚的记载,更是夸张。出生的时候满屋子的“紫气”,还有一位尼姑专门跑过来,说这个孩子很不一般啊,我要帮你养!隋文帝他娘有一次抱孩子,忽然看到孩子头上长出了角,身上出了鳞片,吓得直接把孩子扔了……

尼姑就说了,你看看你,没见过世面吧?这下把孩子摔着了,没办法,得天下要晚一点了……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这是《宋史》当中关于赵匡胤的记载,看人家出生的时候,不仅满屋子“赤光”,还有香味。这孩子身上还是金色的,整整三天。这也是明显告诉我们,看吧,出生就注定了,以后大富大贵!

“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上面是《明史》当中的朱元璋,虽然家庭贫困,但是阻挡不了“异象”。他娘做梦神仙给了一颗药丸,于是就吃了。生朱元璋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红光,还几天都是这样。可把邻居们吓坏了,老是担心发生火灾……

据说岳飞出生的时候,屋里都飞进来一只大鹏鸟……

所以,以前的名人要是出生的时候没个啥异象,都不好意思混名人圈。


七追风


这个问题,要先说说司马迁。司马迁,是历史世家出身,他爹就是史学家,所以他对历史是从小耳濡目染。另外作为历史世家,司马迁周游列国,寻访各种依据。

那么司马迁对孔子的了解如何呢?可以说很了解,因为司马迁的老师就是孔安国,孔安国是孔子的第十代子孙,难道还有比孔家更了解自己祖宗的人嘛!

那么司马迁对孔子是否尊重呢?很显然是尊重的,因为他从小就读孔子的书,另外他也是大儒董仲舒的学生,你可别忘记了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有以上三点可以说明,司马迁对孔子的“野合”而生的言论,绝对不是造谣,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但是并没有说叔梁纥和颜氏女有婚姻事实,这其实就已经点名了,孔子就是私生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说,这是碍于他老师的缘故而已。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因为孔子确实是经野合而生。

不过,这个“野合”并不像现在所说带有贬义。

在春秋时期,社会制度里还保留着一种男女交合的形式,称为“春社”,也叫“春日”、“社会”。这是古代社会的生殖崇拜仪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礼记》里说:“建国军民先命立社”,“社”属于一个仪式场所,古人祈福、禳灾、献俘、处刑等等,都要在“社”进行。

“社”中,设有石柱、冢土和社木,就代表着生殖,属于图腾。这里最值得一说的就是“社木”,它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片桑林。《春秋》《墨子》《左传》都有记载,这里就是男女发生和谐故事的专门场所。

这种形式起源于大禹,由于大禹与涂山女在桑林中和谐,于是桑林就衍变成了春社的固定场所。“桑林”“桑间”也成为汉语里描述和谐事情的隐晦词语。

古代,到了春天的时候有一种仪式叫“社祭”,是一种为祭祀生殖而举行的狂欢活动。在这个活动里,和谐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因为这种活动完全符合当时的风俗和礼法。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里就写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正是“春社”的记载。

当然是很受欢迎了。比如《离骚》和《道德经》里都有相关记载,“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嘛。即便如老子那样的人物,也难免俗啊。

孔子父亲叔梁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跟孔子的母亲颜徵发生了和谐的事情,虽然没有正式的婚礼,但是并不受当时的礼数敌视,最终两个家伙在尼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并诞下了孔子。

所说孔子属于“私生子”,生于"野合",也是因为孔子的父母没有举行正式的婚礼。但是,由于他们的行为符合当时的礼法,所以也没有人因此敌视孔子。

事实上,这种仪式,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人觉得不妥,《国语·鲁语》记载:“庄公如齐观社”,竟然还出现了固定观众,所以《左传》《谷梁》《公羊》都认为这属于“非礼”,批评庄公。而这种仪式,一直到汉代才逐渐消亡。


纯钧LHGR


野合说”是司马迁《史记》中关于孔子出生的解释:“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即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征“野合”而生。关于“野合”,一说是在野地里苟合,而唐朝人对此的解释是,叔粱纥年老而孔子母亲颜征年少,两人年龄相差悬殊,故两人结合不符合礼法。到了现代蔡尚思等著的《孔子思想体系》一书里,则直截了当地称孔子是个私生子。作者认为,孔子的母亲应该是一位家境贫寒的少女,可能是奴隶或平民的女儿,叔梁纥则是一个地方官吏,因此,孔母与叔梁纥属于两个不同的阶层。因而关于“野合”,作者的解释是,颜氏女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怀孕后生下孔子。

至于第二类说法,“祈祷而生说”称孔子是孔父孔母祈祷于尼丘山,感受黑龙的精灵而生的,“梦生说”称孔子之母颜征做梦感黑帝而生。在今天看来,这两种说法无非都是儒学的后继者们为了神化孔子的附会之辞,是缺乏依据的。因而,相较第二类说法,第一类说法似乎更可信,也就是说,孔圣人极有可能是个“非礼”而生的私生子。



老张不忙


这是一个历史疑案,多种说法似乎都有理,但没有明确的史料,只能说是推猜。

一 不合当时的礼制,所以是野合。孔子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悬殊,有人认为不合当时的礼制,所以司马迁说是野合。

二 交姌在丘之山中而有孔子所以说是野合,其依据是孔父母无继承人双双向丘山祷告而得。也只能是推猜。

三 有人认为不是经过礼治的即现在说的没有结婚证。


宸175863


先秦时候为增加人口,各诸侯国有法令,适龄青壮年,春季必须去河边踏青、跳广场舞,社火,祭祀,沐浴,聚众交流。各国风中有所传颂、记载。以齐鲁为甚。孔子删诗,子为父隐,不删郑、卫,删了齐、鲁。

孔子生于秋季,他妈怀他于圣诞节左右,不是法定踏青时间交合的,所以是野合。


风叶玫瑰


司马迁不懂道家文化而仇视道家文化。孔子是道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因此,司马迁故意丑化孔子的形象。丑化孔子就是丑化道家文化。《史记》阉割了中华文化的根一一道家文化!


盘古开传


孔子父亲叔梁纥一直想要儿子,但是与他的妻子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与其妾生一子孟皮,有足疾。在七十多岁晚年高龄的情况下,与十八岁的颜氏生下了孔子,在当时社会,忘年之配是不符合道义的,所以被称为野合。


读书消得泼茶香


野合而生,指的是春秋风俗中一种形式,由此而诞生孔子。

司马迁并非贬低孔子形象,而是考察实地风俗习惯,野圌合与春秋"社祭"有关,是一种重要的宗圌教活动。故而在《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圌合而生孔子。"


历史长舟


因为话语权在司马迁手里,所以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