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戰鬥遺址

黃橋是個大鎮,有水有橋,老房子聯片。黃橋戰役紀念館就掩蔽在老街道、老房子裡,到了黃橋戰役紀念館門前,才知道那個小院是當年陳毅、粟裕指揮黃橋戰役的指揮所。

進門的右側就是通壁的浮雕——黃橋戰役的激烈場面,向前走,是黃橋戰役的圖片和文物,在廂房、正房轉了一圈,就看到黃橋戰役的全貌。當年陳毅、粟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指揮黃橋戰役的。

黃橋戰役是繼半塔集保衛戰、郭村保衛戰之後,新四軍反對國民黨製造摩擦的一次大決戰。黃橋戰役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攻佔黃橋;第二階段守營溪攻姜堰;第三階段決戰黃橋。

1940年7月25日陳毅、粟裕從塘頭揮師東進黃橋,一縱在黃橋以北、二縱在黃橋以東、三縱從西向東發動主攻,在半塔集和郭村的反共摩擦中沒討到便宜的韓德勤決心把新四軍消滅在黃橋。韓德勤令陳泰運與何克謙及二李所部南北夾擊新四軍,二李接受郭村教訓,如約讓路、按兵不動,1939年7月29日新四軍擊潰何、陳二部,佔領黃橋。1940年10月3日,惱羞成怒的韓德勤親自率主力進攻黃橋,一度攻入黃橋東門,粟裕親率機關幹部、地方幹部和炊事員出擊,終於扭轉戰局。10月6日,新四軍以7000人面對3萬之敵,取得殲敵11000餘人的戰績。國民黨89軍軍長李守維溺斃、獨六旅旅長翁達陣亡,俘軍官600餘名。新四軍乘勝向北追擊直至東臺,韓德勤狼狽逃往興化。

  黃橋戰役是中國革命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黃橋戰鬥舊址見證了這段輝煌的歷史。

  1979年,依託黃橋戰鬥舊址籌建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1980年10月建成對外開放,1982年3月,黃橋戰鬥舊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黃橋紀念館簡介

國家級碑刻

去紀念館指示牌

民間小巷

紀念館牌子

陳、粟塑像

館藏文物(一)

紀念館圖片(一)

紀念館圖片(二)

決戰黃橋簡介

館藏文物(二)

館藏文物(三)

決戰黃橋形勢圖

館藏文物(四)

館藏文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