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生京漂买房,十年房价涨跌,看遍人情冷暖

我08年从四川到的北京,自由职业,未婚。

父母本职的上班人员,家庭属于小中产吧。

家庭环境比一般人有钱,父母可支持我在大城市买房,但我也羡慕土著的北京人,羡慕比我生活更好的人。

这几年我打算在北京市中心买一套房子,投资加居住。

我看了几套房子,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买不了新房,只能是二手的。

故事由此开始。

1、购买学区房是可以保值增值的,它一本无忧的好买卖

以前,我羡慕那些坐拥多套房产的年轻人,我们终其一生的奋斗终点是那些人生活开始的起点,但随着接触了几个靠着几套房子的年轻人后,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由于生活的安逸,很多人都只是在消耗祖辈留下的基业,重复没有技术含量的生活,只是购物的生活状态颓废而消极。

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那些在祖辈基业的平台上,迭代扩张的年轻人,他们野心勃勃,勇敢而进取。

这其中,有北京人,也有外地人。

但大部分北京人守着自己固有的生活,房产,眼红着运气好,靠拆迁能获利千万一夜暴富的人。

我是从那些即将拆迁的房子看起的。

残破颓败的一间瓦房,12万一平米,全款600w+不接受贷款。

在中国大地上,如此魔幻的故事层出不穷。

原想房主是疯了吧,不诚心卖吧。

没想到第二天,中介告诉我,已卖,买主是他同乡。

600w+的黑屋子,从挂出去到最后成交,不到24个小时。

以为是大卖场清仓甩卖吗,这么疯狂。

中介说这是学区房,特别抢手,你不当场拍板,隔天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么低价位的房子。

我又灰溜溜地问了旁边的小区价格。

中介说左边这个楼13万一平,右边这个9万。

我看了半天,位置,朝向,楼层,新旧,全一样。

这,又他妈差在哪了?

中介说,左边这个能上XO小学啊,右边这个学区的学校不好。

他顿了顿。

你可以买便宜的,但是等你孩子上了学,赞助费、学费也得一分不差交出来。

一脸懵逼。

中介用鄙夷的目光打量我一下。

不懂吧?北京的房价是世界上最公正的东西,贵的地方,肯定有道理,便宜的,绝对有问题,挨着的两个楼,也各有各的价格,你算来算去,保证是价格和价值等量齐观的。

你个新北京人,他嘴一撇,呵呵一笑。

我抬头望着雾色的天空,枯瘪的树枝透着时间的苍茫,坐着中介的摩的,在两旁十几万的老房子中,穿行而过。

2、房子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大学时候就认识,处了十年的男朋友跟我说,要结婚买房。

他家农村的,从一贫如洗奋斗到创业成功,这一路的酸甜苦辣,我一直陪在左右,想着终于有钱了,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一周就跑了北京五大区。

虽然创业成功,有个小两百万,但面对城区六七万一平的房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天,他说,要不我们去燕郊买吧,坐大巴车,一个小时直通北京CBD。

我也不忍心为难他,于是,我们转战燕郊。

看上了一套90平的两室房。

交钱的时候,他说,要不房产证上的写我爸的名字吧。

。。。

因为房子,果断分手,青春都喂了狗

燕郊限售政策发布之后,房价夭折,目前已经降了一半。

前男友回头找我,果断拉黑

不是歧视农村人,这么算计,从此以后,无好感。

3、保姆看我的眼神,我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5号楼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房子。

户行属于五边形,也是老楼。

好处是在三环里,靠近地铁,价格却低于周边。

我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笋盘,也就是价值洼地。

隔壁单元9万6一平米,这一间,只要8万4。

只要8万4,总价420万抱回家。

他便宜的原因就是因为户行不正,据说风水上多少受影响。好在作为新时代的科学青年,我不信那套。

房主是个老头子,本地人,面目慈祥,养了只狗。

没几句,我们就因为养狗的共鸣哇哇聊开了。

聊到来劲,老头子说,你要真要我这房,我再让你30万——

中介一步插进来顶住老爷子,差点伸手捂嘴。

我说,我考虑考虑。

老爷子说,我老伴儿马上回来了,要不让她跟你聊聊?

我摆摆手说不用了。

出门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大妈。

大妈看上去40多岁,烫了卷发,纹了眉毛,脸上涂着厚重的妆。

她看到的我那一刻,眼珠叽里咕噜猛转,眼神一亮,立刻堆上笑:来看房哒?感觉怎么样?

我尴尬地笑着,等着电梯开门。

一直到电梯门关闭,大妈一直直直地盯着我,像是看一只待宰的肥羊。

看得我头皮发麻。

在楼下的时候,中介问我怎么样。

我说户型太怪就算了,对了还有,那个大妈是谁啊。

中介说是那老头的老伴儿。

我说看着岁数差很多啊。

中介说恩,以前那是他家保姆。

保姆,老伴儿,卖房,咕噜噜转的眼球。

我想说卖房肯定是这保姆蛊惑的吧,但是又吞了回去。

半个月后,我听说那间房子卖出去了。

那肉被她吃进肚里了。

4、你努力一辈子,不如别人买一套房

我觉得自己衣食无忧,可以时不时进出三四百万的房子,幻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扎根。

但在莉莉眼里,我就是个得靠自己奋斗的穷逼。

莉莉是我初中同学,本来是在当地可以进税务局,关系都找好了,她从小就乖巧学习好,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她表姐是个反面教材,从小不爱学习,天天研究化妆,男朋友换来换去的,没一个最后成了的。

可能是因为有个不争气的女儿,表姐的父母早早给她买了房子,还买了个商住两用房,门对门。

没过两年,房价翻了一倍,她表姐卖了一套,做了个理财,300w一年保本利息20多万,比她一年工资还多一倍。而且找了个家底不错的老公,现在生活很宽裕。

轮到莉莉心理别扭了。

她努力学习、上班、省吃俭用,还不如人家买了个大house

于是辞职来北京,进了房产圈,成为中介里面学历最高的人才。

中间的事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现在莉莉在北京市最中心最繁华的地段有一套房。

在这个时代,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都是可悲的,你努力十年,不如在家研究房子一年。只要摸对了房子,那些辛苦和勤劳,都他妈成了笑话。

我想反驳,但是一句话都想不出来。

但是吧,现在不能了。

现在房子已经差不多到头了,你再进来想吃这块蛋糕,已经没多少了,以前那种暴利,再也不会有了。你可别想着现在当中介了,没戏了。

莉莉喋喋不休地说。我觉得她世故、庸俗、散播消极的想法。

我想反驳,但是一句话都说不出。

房子就是照妖镜,在真金白银的考验下,人性中的善与恶都成本的被扩大了。

30而立,我已经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

看到一个新闻,说单身未婚女性已经成了买房的主力人群了,不仅哑然。

各种女人要靠自己的口号,层出不穷。

未来风雨飘摇,人生只能靠自己。

这是80后的故事,初到大城市,容不下的梦想,返不去的故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