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向来生性多疑,为何杀了杨修却留下鹰视狼顾的司马懿?

點聚人生


杨修被杀只是因为他太熟悉曹操,可以准确了解到曹操的想法,而曹丞相的想法是不怕被人了解,但魏王的想法就不愿意被人了解,所以曹操成为魏王后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至于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就一普通幕僚,还是曹操恩人的儿子,曹操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要去杀他,只是后来司马懿篡了曹魏政权需要给自己编点理由来遮丑,于是就编了曹操防备司马懿如何如何的故事。至于说曹丕和曹植争位,仔细看看史书就知道,从来都是曹丕单方面去争和曹操单方面想给,曹植自己根本没有想过要去争这个继承人位子,因为曹植根本没有当君主的野心,他的志愿只是做一个名臣良将建立功勋留芳后世,杨修则只是为了讨好曹操而亲近当时曹操想立的继承人曹植,在曹操放弃曹植为继承人后杨修也就立马翻脸不再与曹植来往了。


康夫大大


司马懿与杨修,都是曹魏集团一时才俊。两人在曹操手下做事,司马懿一活与杨修一死,其实是互有交集的。焦点在于,两人都参予了曹操继承人曹丕与曹植的继位之争。

司马懿不死,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司马懿是曹魏集团中少数支持曹操称帝的文臣之一;

二是暗中支持曹丕争镝而未被曹操识破,而使曹丕得以继位,最终还被曹操委为托孤之臣的重任。仅凭这两条,曹操虽疑忌其才,谓司马懿“鹰视狼顾”,却最终转而信任和重用。司马懿的才具,远胜于杨修。三国时期民间传言,三国当世异才“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麒(姜维)、冢虎(司马懿)”。可并为异才,特异之才也。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懿,29岁即出来做到中央枢纽官员。那时同龄的诸葛亮和庞统还在家里卷被窝呢!

杨修之死,主要原因也是参予了曹操继承人的继位之争,支持并多次点拨曹操次子曹植蒙混曹操对曹植的考验,却没有司马懿幸运而被曹操识破。曹操因此非常憎恨杨修,并曾致信杨修的父亲杨彪表明了憎恨杨修的态度,但杨修不听父劝,依旧我行我素,终为曹操借故杀掉。

纠其两者,司马懿成则因其性沉稳持重,怀才不彰,韬光内敛;杨修败则因其性恃才张扬,不识时务,依才傲物。

性格,决定了两人一荣一损的不同结局。而且,但凡介入帝王家事者,皆为赌命,非荣即损!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首先,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司马防在曹操为出道时有过提携,这就是恩…以后的仕途会轻松很多…司马懿出道时也算曹操的中后期了,虽然刚过赤壁的坎儿,但仍风采依旧,没道理另投他路。

大德在曹操这儿,虽然孙权提过“挟天子以令诸侯”那种口号,但在东汉末年是扯淡,连江南都不可能有人信这种鬼话,刘备刚刚灭了比自己更正统的汉室宗亲刘璋,他打的汉室正统更是个笑话。

关于仕途的问题,司马懿在曹操的地,他就是豪门,虽然曹操的求贤令讲的是“唯才是举”,但真进入官途,寒门想得到提拔还是不轻松的事儿,司马懿在这北地顺风顺水的,抽了脑子也不会朝别地儿跑。刘备沿袭汉朝的举孝廉,就算他不腐败,提拔到要职也不是三朝两夕的问题;孙权那儿更是被本地豪族把持,朱陆顾张四大家,你可以算算位及权臣的除了这四姓外还剩几个人。

最后,虽然有点儿年纪了,但易中天的品三国劝你还是看看。

其实司马懿的想法是报国,但是没有找到明主,后来曹操知道后三翻五次请他出山,然而司马懿认为曹操是叛国贼,所以装了两次病来拒绝曹操,但第三次的时候曹操抓住了司马懿的把柄(历史上没有写出是什么)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好投靠了曹操。


九世茧






Timorscream


曹操必杀杨修有以下几点:

一、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参于了曹操选继承人家务事、即支持曹值的夺世子之争,这严重触犯到曹操内心容忍极限,犯了曹操的忌讳,心早有杀杨修之心,只是在等待一个杀杨修的机会,以服众心。

二、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恃意摧测曹操的心意,做主公的,对下属必须保持一种神秘,凡事让下属看透,主公威信何在。

三、在魏蜀相争时,蜀军据险而守,魏进退两难,杨修从军中以“鸡肋”为夜间军中口令,推测曹操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并将自己推测之意告之他人,引军心大乱,曹操得知是杨修所为,本对杨修就心怀杀意,曹操便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了杨修,可谓执行军法,堂堂正正,无可指责。

四、杨修之才,在于摧测上意、亦或在于文章,在行军打仗、出谋划策、治国安邦上没有任何建树,其家族背景也不深厚。

曹操未杀司马懿有以下几点:

一、司马懿确有大才,蜀国有诸葛亮姜维、东吴有周瑜陆逊、魏国在军事上人才不济,司马懿随曹操行军出谋划策,曹操也深知其才,也爱其才,并让司马懿做曹丕之师,是曹丕集团之一。

二、司马懿懂得在曹操面前,收俭锋芒,深藏不露,低调小心翼翼的做臣,也参于曹操之子夺嫡之争,只是在暗中帮曹丕出谋划策。

三、司马氏家族是个大族,势力也不容小觑,司马氏与曹氏关系也不错,司马氏家族曾有恩于曹操,仲达爹司马防为京兆尹时,曾推荐过曹操任洛阳北部尉。

四、司马懿知道曹操在防着自己,因此,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夹着尾巴,小心做臣,不敢有任何差错,任何把柄被抓,曹操无任何凭据,也不可能杀司马懿。


大风起兮云飞扬y


杨修虽然有才,但文人张扬,几次触犯曹操,后来还介入继承人之事,曹操为了让曹丕顺利当上皇帝,不得不为他扫清障碍,杀杨修,也是对当时读书人的镇压。

司马懿本是官二代,且他的父亲对曹操有恩,更何况司马懿为人狡猾,懂得隐忍,不露锋芒。曹操很难抓住他的把柄。司马懿真有才能,是治国安邦之才,后来成为托孤大臣就可见一斑。虽然有人提醒曹操:司马懿鹰视狼顾,不会久居人之下。曹操也时时惕防着他,但司马懿太有才,不张扬,曹操不忍心除掉他。


风轻云淡75281


杨修的死是由他的德性决定的。所以,聪明但没修养,德性差的人,反不如平常人。司马懿就没这方面的弱点,而曹操又是个爱才如命的人,当年杀吕布他都犹豫过,关羽他也放过,怎么会杀司马懿呢?何况司马懿跟他一样属智慧型的人。压制他,会的,但无论如何不会害他性命。再说杨修和司马懿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杨修属聪明型的,司马懿属智慧型的,只有智慧才最有征服力和感召力。


蓝天802532


个人观点;杨修只是对文字游戏和揣测人心有点门道,但是对政治经济军事只是泛泛,更何况杨修介入了接班人的纷争!司马懿是大智若愚,处处深藏,但是冰山一角就能见不凡!文治武功可与卧龙较高下,阿瞒岂能除之!


烟花三月的牛


知道前面一个杨修,忘了还有一个司马懿站在他身后。


蝶恋花郑全银


曹操多疑是曹操杀了吕家满门后,找的借口。他不多疑,只是当时刺杀董卓是弥天大罪,不得不把所有知道他行踪的人全部灭掉而已,陈宫看穿不辞而别……杨修如果不和曹植相处也没有杀生之祸,一个外人居然参与曹操的家事,而且会有可能毁掉曹家……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