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老梁和高晓松,谁的知识面更广?

热剧小密探


马未都算是现在文物圈最大的kol了吧,文物这个东西在我这里被归到玄学一类,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标准,标准就是这帮人一张嘴,巨大利益面前,基本是呵呵,我也不觉得他手里能有多厉害的东西,真有东西的玩家都是真心爱从来不拿出来显摆更不会漏富。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成功的倒爷而已。

老梁当年做电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很佩服他,但十句真话中掺一句两句假话就真的很难分了,为什么老梁节目被封过,说难听的到了他们这种层次,说什么话下面都是有台本的,至于谁写,看的是多少钱垫桌子,桌子上面还剩多少良心。老梁走过歪路但愿别一条道走到黑。

高晓松做音乐是天才,毋庸置疑,文化范也好,水瓶也罢肯定比楼上两位高,家学渊源也深厚,但资本的大潮下能不能把持住自己就难说了比如某酷的什么说,不就被禁了么,跟老梁的套路差不多十句真一句假,但这句假话有时候蛮诛心的。

他们现在都算文化届的kol,马未都想当王爷,可惜没那底蕴,倒爷味太足,只能说玩的最6的倒爷,但有一点老马不乱说话,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说这里得鼓掌。老梁和高晓松在平台和大资本面前就不要提什么文人风骨了,自古文人汉奸多,希望两位自重,不希望看到两人倒掉,回头是岸吧。


神马浮云间


老梁属于这种人,他说你不懂的东西,你觉得他说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好牛逼,简直大师。可他要说你懂的东西,很多情况下你会觉得,这不是瞎几把胡扯嘛。

高晓松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一方面有些才气,所有不由得也有点得意忘形,读过几本书,就喜欢指点一下江山,喜欢教育一下后辈。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长得不算英俊,不管甘心与否,也时而自嘲一下。情怀这东西,他也是有的,毕竟是搞音乐的,还是有点艺术追求的。

马未都

1.坦率,愿意分享;包容,提点年轻人,这点最开始就讲了; 2.先进、开明,愿意接受新事物,很多人六十岁就开始偏执、保守了; 3.层次高、历史深,这点是北京、大院的特殊性赋予的,就如清北无小事,衙门大,风雨就不是一般风雨了。

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不足


吾等生活的那些事儿


先说马未都,他涉足的方向大致就是收藏鉴定这一块,或者是说他更为专业这一块。但是同为大院子弟,北京四九城的新鲜事和陈年旧事也有了解不少。但是他很少做专业外的节目,更多的是关于收藏鉴定这些。

再说高晓松,他这个人在我印象中算是个学者型的人物。这和他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多年文化圈的熏陶,涉足的领域多为涉外事件的解析和历史政治上的一些见解,还有一些脱口秀类的节目。

最后说下老梁,在我看来,老梁更似一个杂家,百事偕同。老梁故事汇这一个节目涉足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一个叙事类节目多姿多彩,这和老梁的一流口才是分不开的。

说三人也是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马未都和高晓松都属于北京土著,北京人特能侃也不是就他们两个特例。感觉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北京来说也就算是普通,老梁东北人,东北人能唠嗑但是都是闲磕,老梁是知识磕,不容易。

论节目,他们三个人的节目我都挺喜欢。看马未都的涨古玩知识,看高晓松的涨时事见识,看老梁的感觉什么都涨。我看也别分谁高谁低了,干脆你们仨斗地主去吧!!!





中游百晓生的四国交流


他们三个各有侧重的领域吧。

马未都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古玩都颇有研究,而且还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梁宏达先生,对于当代中国生活、人情世故、电影、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几乎是烂熟于心,张口便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高晓松,就像个邻家大哥哥一样,为人感觉很厚道的样子,风趣、诙谐、幽默。高晓松对于古今中外,上下5000年,凡是人们想知道的,几乎都能侃侃而谈且对答如流,而对于音乐、电影艺术等更是亲力亲为的践行者。

如果一定要区分出来,他们三个人知识面的广度,感觉高晓松所涉猎的面要大得多的多。


双人鱼42891187


马爷古董方面无人能敌,他的节目更多讲的是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比较喜欢他那种不急不缓娓娓道来的感觉。有这那种中国传统长者之风。老梁雄厚的评书基础已经强大的知识积淀,比较容易引人入胜就像听评书的感觉。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无所不谈,难免有些不准确。强项是体育。相对来说受众是最广的。至于大紧哥学历最高的,做音乐很厉害娱乐圈算是老字辈了。说些娱乐圈八卦肯定绘声绘色,讲其他的往往观点另辟蹊径,独特看点,很对观点不敢苟同,胜在猎奇风格肯定更吸引年轻人。从语言能力上肯定老梁最强,不用稿子能给你讲几天没问题。马爷经历丰富,多是将自己的或者身边的事,可信度高。大紧哥比较放得开,娱乐圈朋友也多。一种糙文青的感觉。其他方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好说了。


大老刘生活圈


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三个人都是有较大的知识储备,三人都读过大量的书是自然的,知识面都广但特点不同。

梁宏达是新闻报纸上获得了大量信息,涉及方方面面的信息,主要是新闻。对同一件事有多个角度的见识,思考的深度领先。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难免太平面,缺少立体感和细节。

马未都是收藏大家,术业绝对专攻,对历史,对文物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马是实践出真知,亲手收过摸过大量的文物,并非纸上得来的知识。

高晓松读书读报应该是比梁,马两人少,当然年龄好像小些。高混迹娱乐圈,游遍四十几国,认识各层级各式各样的人。知识的广度和立体程度高于梁马。


佛案开花


马老年轻时做过编辑,可见文学功底一定深厚;精通古玩字画历史一定得精通。因此推论马老文化底蕴必然厚实。老梁,评说艺人出身,他讲的那些多上上网,多翻翻野史杂谈谁都能讲,可能没他讲的精彩毕竟科班练嘴的!高晓松是清华出的一个笑话,没点家世毛都不是,还是美国国籍,不值一提。


0汉尼拔0


马未都:实实在在见识过的我去讲;梁宏达:谈古论今,想清楚了再讲;高晓松:某方面精通,权威性的讲


红旗架话筒


高晓松最广。

马未都最精。

梁宏达最接地气。


富坚义博1


马爷的论坛无论是知识,还是历史人文情怀,都是包罗万象,而且容易接收,客观的说目前类似马爷这种活的明白人,真的不多了。祝愿马爷身体健康,博物馆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