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八大山人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分辨其真伪?

吃土豆的人儿


摘要:八大山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位非常富有个性和民族气节的画家,其历经明清年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是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八大山人以其形貌异,表情冷漠的笔下形象和简练的墨色表达了自己孤傲不屈、悲愤苍凉的情感,独具创造。八大山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式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其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他在明亡后保持气节,不附炎趋势,能够洁身自好,而得到后人的尊重。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品位其人生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花鸟山水画影响情感

一、个人生平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姓朱,名统筌,乳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等,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就受到熏陶,“八岁既能诗。擅书法,共篆刻,尤精绘事”。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便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53)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号韧庵。顺治十年(1653)又在耕庵老人处受法,“住山二十年,从学者数百人”,成为宗师。康熙十八年(1679)他被临川令胡亦堂请去,延之官舍年余,忽发狂疾回到南昌。62岁以后经常在南昌北兰寺,后又自构寐歌草堂,以卖画度日,直到81岁逝世。

八大山人历经明清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明王室后代,为了避免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又不甘心为统治者笼络,故作疯癫,装聋作哑。由于家园的破灭他感到非常的痛苦,时常伏地呜咽,痛哭流涕;时常仰天大笑,慷慨悲歌。据说因他有《八大园觉经》,所以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写,很像“哭之”或“笑之”。他的诗和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

八大山人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据记载有:雪个、个山、个山驴、驴、人屋、拾得、何园、黄竹园、八还、书年等。有的寓有深意,如“人屋”取自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意;有的是其生活居住的堂号,表现玩世不恭的态度,他曾经自嘲“吾为僧矣,何不以驴名。”因而署别号为驴。在清朝的统治下,他的家园之痛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在题诗中流露其隐痛。他在明亡后保持气节,不附炎趋势,能洁身自好,又常为贫穷的人作画,因此赢得后世人们的尊重。他书画中不拘泥成法的创新精神,像郑燮、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为之倾倒并受到启示,对清中叶以后的绘画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他一生主要从事于书法绘画创作,是一位极富有个性、创新的画家,不仅擅长书法、绘画,而且还精通诗词、篆刻等。绘画尤以花鸟、山水著称。他继承了明朝陈淳、徐渭花鸟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更狂放怪谈,富有寓意,画面更加严谨,收敛有度。他早年的书画也多受董其昌的影响,由于处境和情感的变化,使他突破了董其昌的藩篱,走了与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迥然不同的道路。董其昌认为唐代以后绘画的发展分为“南北宗”两个体系,主张“以画为乐,以画为寄”,在绘画上强调文人的修养而贬低造型能力,强调笔墨情趣而忽视创造性,极其反对在作画中恣意挥洒、笔墨纵横之气。而八大山人与其相反,用热情豪放、奔肆不羁的风格取代前人写意花鸟温文尔雅、柔美秀丽的画风。因此,花鸟画逐渐由重“意境”的小写意转变重“格调”的大写意。他笔下的山水,苍茫凄楚、笔墨酣畅淋漓、气势豪迈,寄情于景,表现了对亡明政权的眷恋。绘画艺术比较成熟的阶段是其晚年时期,常以“八大山人”为署款,代表着画家后期创作的心情,随着世俗干扰的的消逝,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放松,因此一改前期绘画中狂怪、生硬的气势,笔墨技法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八大山人以其孤傲的性格,奇异的画境,怪诞而豪放的笔墨,对前期诸多画家画派兼容并蓄的前提下,大力发扬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整体风格,并为后来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作品品析

八大山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其作品大致如下:《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八大山人尤擅长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也作山水画,意境冷寂,其画风险、绝、冷、怪,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山水师法董其昌,用笔较放纵,花鸟技法源于徐渭、陈淳,笔墨浑厚雄奇。清朝张庚称“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提拔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擅画花鸟、山水、竹木,不拘成法,笔情纵咨,而又笔墨苍劲,时有逸气,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妍于彩绘也。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世目以狂”。《国朝画征录》八大山人的绘画构图奇险,画面冷气袭人。或枯竭斜上,怪石凸起,花语花鸟多白眼向天;或画怪石嶙峋,傲然挺立,上呆孤鸟一只,缩颈垂首;或画枯枝一颗,鸿鹄蹲立其上,无精打采;或画孤鸟一只,独立石上,上方斜压残荷一片。画面形象单纯,气氛萧条冷落,笔墨粗犷豪放,流露出不可遏止的怒气。现存其作品《墨笔山水》,乱头粗服,条理分明,《枯木四喜》、《安晚帖》面貌明显。《河上花》笔墨工整,似为小写意。《水木清华图》,笔墨老道熟练,构图颇为别致。描写巨石悬于悬崖峭壁,覆有傲霜丛菊,秋荷亭亭,于画面上部交接,形成四周实而中间空白的布局。

八大山人的花卉意象既具有传统意象又具有新意。如“花中之王”的牡丹,世人多赋予它富贵之意,但八大山人却将其构思在悬崖,没有土壤的地方,寓意着清王朝的根基浅薄。《孔雀图》寓意更加深刻。画中题诗曰:“孔雀名画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图一)画中孔雀形象正是头顶花翎的清政府官员。

孔雀尾巴上仅有三根尾毛,寓意那些官员都是奴才。当时康熙二下江南巡察,不少官员乘机讨好。原本五更(寅时03:00-05:00)上朝,但势力的大臣二更(亥时21:00-23:00)就坐等。八大山人通过诗书画的巧妙结合,表现了对现实的讽刺,寓意深刻。

荷花在传统文化中是品格高洁﹑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征。但在八大的画面上,荷叶凌乱,柄长而荷高,总给人比例失调的感觉。如其晚年的作品《荷花小鸟》(图八)中,接天的荷叶,如乌云压顶,逼人仰视,罩着水鸟的荷叶斜向右下,荷叶简洁而浓重,显得古怪而十分邪气。而下面的鸟儿本来就站在头重脚轻的危石之上,头上又有厚重的荷叶压顶,这只单足独立的小鸟是一个什么心态呢?在这里,八大山人抛开传统意象,用残荷来象征清政权,也比喻自己在这样的疆土上和乌云压顶的环境下的人生处境。此时清朝统治日益巩固,希望与绝望、痛苦和无奈,在他的心灵深处交织着。这样的作品还有《荷石水禽图》(图九)等。他的这种冷峻美,延续至今,一直是中国画艺术表达形式的主色调。

三、艺术特点

(一)八大山人的笔墨

八大山人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完美而独特的艺术作品,而他的笔墨语言之所以作为一种特别的寓意打动人,在于其能引发人的想象力。他的作品不仅展现具体的真实的物象,还真实的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八大山人一生沉浸在笔墨的意境中,绘画作品很少着色,他的理性主要表现在笔墨的处理上,在把心象从具体物象中抽离出来的过程中,极有分寸。他的笔墨精湛、清新洒脱,更富有丰富多彩、酣畅淋漓的艺术语言。《芭蕉竹叶图》是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品,其线条沉稳,用墨浓淡相宜,在处理芭蕉、竹叶、石头的结合中,墨色最重的当是芭蕉,其次是竹叶,再就是石头,主次分明,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令人叹为观止。

(二)八大山人的构图

八大山人绘画严谨的构图,是所有写意画家都应该追求的。其构图安排,疏中有密,密中与疏。八大山人在作品构图上的严谨,不仅体现在画面中的气势和分章布局中,就连题字、盖章、一点一划也做

到位置相当,这正是由于八大山人此人匠心独到、与众不同的高远境界,才会有其章法构图上的创造。八大山人分割画面空间的本领是古往今来无与伦比的,不管是巨幅大轴还是短轴横卷,其作品构图往往能出人意表、自然天成。

《群雁图》在八大山人作品中堪称巨幅,画中画有五只大雁,四只居于地石上,或蹲,或立,或长嘹,或梳理羽毛,另有一只从高处往下飞,与地面上的四只相互呼应。在这样巨大的画面中,画者却能做到构图紧凑,内容生动,笔墨从容、运用自如,可见其手法的独到之处。《柳树鸟栖图》画有一只八哥立于柳树上张翅梳理羽毛,上面又用枯笔画了几枝柳条,下面画有一条游动的小鱼。画面非常简洁,却又分外生动,将初春刚到的景象表现的恰到好处。八大山人的画,意境深远,余味无穷,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八大山人的意象造型

“意象造型”观主张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写照,独特的意象造型使得中国传统画很早就摆脱了描摹自然的再现道路,而走上抒情、写意的表现道路。意象造型主要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物真实的外在形象,而又不被动于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束缚;在对客观事物形神兼备的总体把握中寻求自身审美情感传达的表现形式。“意象造型”的灵魂是作者自身意念、情感、态度所表达的主观“情趣”,是作者对事物观察、认识后所寄予强烈的情感在造型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是作者内心想法的真实再现。八大山人花鸟画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推向了一个极致,他是文人画的典范。“文人画”的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鸟、竹木,以抒发“性灵”和个人牢骚,其间参杂着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化修养,对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1)八大山人的绘画大多借物抒情,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政治寓意非常明显。他的花鸟画寓意深刻、讽刺现实,以笔墨抒发了作者的胸臆,他意象造型的运用,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与对于人民被压迫的斗争。八大山人的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他的题诗寓意非常深刻,是意象造型的重要手法。

四、艺术影响

几百年来,八大山人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写意花鸟画,一直影响中国画的风格,他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写意花鸟画的冷峻、凄凉美,诗书画印的浑然一体,造就了他在文人画领域的领导地位,他是中国画的里程碑,他是中国的佼佼者,他是世界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绘画成就是其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和情感的不断变化、成熟而获得的。他的作品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的作品魅力不仅在于他对笔墨的提炼和与众不同的构图形式,更在于其融入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五、总结

纵观八大山人的一生,无论是他的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给我们以独特的美的享受,他的独特之处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无拘无束的心性的表达,是他以创造一个精神世界的同时也造就一个全新的自己的体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八大山人留给我们的有形作品和无形的思想、品行及修养,不仅成为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更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姜戈山水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书画家,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生卒约(1626-----1705)常用号:雪个、个山、个山驴、道朗等号,以后又入道门,常称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时较短。晚年自取“八大山人”号,其用于书画作品、瓷器等署名,并一直沿用至离世。

其画风墨简豪放,苍劲率意,构图奇险,风格迥异。一生擅画山水、花鸟鱼虫,其特点通过寓意夸张,奇特简练的线条,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亦擅长于书法,行、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芲健,亦属一绝。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孤禽图》于2010年成交价6272万元。成为史上最贵的一只鸡,在收藏界广为流传。

至于其书画作品,在真伪辨别上,实非三言两语可以尽述。但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落款方式异常奇特,远看之似哭似笑,非常人可仿作。

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宝肋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书画家,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生卒约(1626-----1705)常用号:雪个、个山、个山驴、道朗等号,以后又入道门,常称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时较短。晚年自取“八大山人”号,其用于书画作品、瓷器等署名,并一直沿用至离世。

其画风墨简豪放,苍劲率意,构图奇险,风格迥异。一生擅画山水、花鸟鱼虫,其特点通过寓意夸张,奇特简练的线条,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亦擅长于书法,行、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芲健,亦属一绝。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孤禽图》于2010年成交价6272万元。成为史上最贵的一只鸡,在收藏界广为流传。

至于其书画作品,在真伪辨别上,实非三言两语可以尽述。但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落款方式异常奇特,远看之似哭似笑,非常人可仿作。

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八大山人朱耷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与明代的天池道人徐渭、梵高的失控型自我攻击类精神分裂症天才相比,更多的是幼时眼睁睁看着祖先的大好河山失陷,他不似南唐后主李煜般用华丽的诗词来表达心中的愤恨之情,而是选择了孤独地用水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表现,这是八大作品的艺术鉴赏和辩别其真伪的入手点关键。


陳潸檗


朱耷的画就像他的书法,是篆书的圆厚流畅,像一个孩子摆出奇怪的嘴脸表示对当局的蔑视讽刺。

举一个例子,比如前几天拍卖出三千多万的鸭子,一看就知道脖子画的僵硬。朱耷的书法讲究圆融流畅,如行云流水。朱耷的鸭子也是一样,虽然白眼向人但是很可爱,能看到作者给鸭子赋予的神采与洞察。眼睛眯成一条线冷峻又充满蔑视,脖子的一弯如篆之婉转,如隶书浮鹅般富有压扁的张力。墨色交代清晰有层次,格调清新奇诡,独具一格,可谓画如其人!!!

所以搞鉴定需要从作品的线条,书法,审美去看真伪好坏,否则失去了高的标准,那么一定会是假货横行,以次充好,成为赚钱的机器了。





含章子


八大山人朱耷,又名雪个,是后世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级人物的精神导师,签名无论哭之还是笑之,都付与笔下一片残山剩水。作为明王朝朱氏后裔,八大的人生之路是惨痛到极点的,以至于他的作品无论表达什么意像,或鸟或鱼或兰或竹,都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而辨别他作品的真伪,除了看其用笔是否纯熟老辣,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这种孤独、愤怒、绝望、甚至有些神经质的特点。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八大山人画中鱼鸟白眼藐视暗无天日的社会,从中映照出画家自身的风骨。












八大山人朱耷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与明代的天池道人徐渭、梵高的失控型自我攻击类精神分裂症天才相比,更多的是幼时眼睁睁看着祖先的大好河山失陷,他不似南唐后主李煜般用华丽的诗词来表达心中的愤恨之情,而是选择了孤独地用水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表现,这是八大作品的艺术鉴赏和辩别其真伪的入手点关键。




王门小卒


八大山人朱耷,朱元璋的重孙子,他十九岁父亲去世,明朝灭亡,他的画的特点是,鱼和鸟的眼睛,眼珠子和人的一样,能翻白能转动,画树三两杈桠,四五片树叶,画的石头似欲颠扑。他人也是疯疯癫癫的,欲将倒之。他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他的画处处体现了孤独和凄凉。二十四岁出家,将山更名为个山和个山驴,后来叫和尚为秃驴,由次一说吧。他的画名气不大,也是应为他的生活吧,他在当时是前朝的子嗣,没有大人物去欣赏他的画,谁敢赞赏他的画,那不烙上反清复明的印,他的后半生在寺庙度过,最后入狱死去。他的画很有收藏价值,格局画字章互相协调,大多数画,对字和章占据很小,就眼睛能翻能动,是绝世创作,相当于佛眼三看 。


嫣然笑175571944


八大山人开创了写意花鸟的先河,其艺术影响力非同凡响。其极简的笔墨,刻画出极为深远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心生感慨!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

至于真伪辨别非三言两语所能尽叙,尤其是在造假猖獗的时下,收藏他的作品真迹可以作为一个梦想――马云说过: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