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肉眼能看见的星星,都是银河系的吗?

琴风之约



在地球上人类直接能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概在7000颗左右,古人把这些星星归纳成了星座来进区别和分类。

人类能看见的星星差不多都是恒星,而这些恒星都在银河系之内,银河系之外的星星发出的光太弱,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的银河系自身又非常非常大,直径16万光年中心厚度1.2万光年,其中包含着上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只是恒星沙漠里的一粒沙子而已,地球又是太阳系的一粒沙子,我们人类又是地球上的一粒沙子。

人类眼睛的感光能力其实并不强,很多星星因为距离太远颜色太淡而无法被人类直接看到,科学家们依据星星的明亮程度把星星划为星等,星等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的数值越大,星星就越暗。

夜晚的天空中一等星有21颗,二等星46颗,三等星 134 颗,四等星 458 颗,五等星有1476 颗,六等星 4840 颗,一共6974颗,但是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半球的天空,所以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应该是3000颗左右。

而比一等星还亮的天体可以用0等或者负等来表示,太阳是-26.7,满月是-12.6,金星最亮时是-4.4。

其实晚上人类还能看到银河系之外的星系,比如距离我们银河系22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人类用肉眼巡视苍穹,会发现星空中有一片乳白色的云雾状结构,这便是仙女座,如果你的观测条件足够好,那么就能用肉眼明显看出仙女座的轮廓。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银河系之内的,而且是属于银河系中一个较小范围之内的星体,只有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银河系之外的恒星,那就是系外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时刻了。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直径达10万光年,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的星体,基本上都是距离我们1500光年之内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星体基本上就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直径3000光年之内的恒星,只有极为个别的恒星能在几千甚至超过一万光年的距离上也能被我们看到,不过那样的星体通常都是特超巨星,它们发出的光极其明亮,可以达到太阳亮度的几十甚至几百万倍,所以可以光线传播极其遥远的距离。


不过那些发光比较微弱的恒星,即使距离我们很近,我们不用望远镜也看不到他们,比如距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只有4.22光年,然而我们却根本看不到它,距离我们第二近的巴纳德星,距离我们不到6光年,但是由于它们都是质量很小的红矮星,其光度比较低,所以虽然距离很近,但我们仍然看不到它们,即便距离它们不足一光年,人的眼睛也看不到它们。

有记载的人的眼睛看到的最远的单独天体应该是1987年大麦哲伦星系爆发的一颗超新星了,大麦哲伦星系距离我们有16万光年,这颗被命名为1987a的超新星,在天幕上显示为五等星,勉强能被我们看到,不过它的光辉是穿越了16万光年的距离才来到我们地球上的。



科普大世界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看见的星星到底是什么。其中有一些是恒星,一些是星系。其次,科普一下视星等的概念。视星等用来衡量观测者肉眼所看到的天体的亮度,视星等的数值越小,表示的亮度就越亮,视星等可以取到负值。在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人肉眼可见的最暗的天体视星等为6等,准确的说是在5.50-6.50之间。

天空中的星星绝大部分是恒星,那么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恒星是哪个吧。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恒星是HD61227,距离地球4万光年,视星等为6.34等。它的亮度比较暗,在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难以看到,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远的:HD188209,距离我们约1.48万光年,视星等5.60,算是相对来说比较亮的一颗星了。

但是,肉眼能看到的最远天体绝对不是恒星,而是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仙女座星系M31。仙女座星系M31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和我们的银河系一起集中了本星系群的绝大部分质量,它的视星等为4.36,距离我们约254万光年。

不过,这就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了吗?不是的。人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是三角座星系。三角座星系靠近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里第三大的星系,仅次于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三角座星系距离我们295万光年,比仙女座星系远,但它更暗,视星等仅有5.72,更不容易看到。


川陀太空问答


如果题主所说的星星指的是那些小圆点,那么,它们都是属于银河系。并且这些星星距离我们还很近,它们并非处在银河系的偏远角落中。至于为什么,就需要来了解一下天上的星星都是些什么?

在肉眼可见的星星中,有五颗是太阳系内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它们跟地球一样,内部不会进行核聚变反应,所以本身是无法发光的。但它们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虽然行星本身都要比月球更大,但由于它们离地球很远,导致人眼无法分辨出它们的细节,所以这些行星看起来呈现为亮点,而不是像月球那样的圆盘形。

除了行星外,夜空中的那些亮点就都是恒星了。恒星可以通过核聚变反应而发光,太阳就是典型的一颗恒星。虽然那些肉眼可见的恒星基本上都比太阳更大更亮,但它们距离地球太过于遥远,人眼也是无法分辨出细节,所以它们看起来也是呈现为亮点,而不是像太阳那样的圆盘形。

在一个观测条件非常好的地方,肉眼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恒星,但这只是银河系恒星总数的亿分之一。事实上,相对于直径至少有10万光年的银河系,肉眼可见的恒星其实离地球很近,几乎都在几千光年之内。

除了星点外,夜空中还有一些云雾状的天体,它们要么是银河系中的星云,要么是银河系外的星系。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用肉眼可以看到两个河外星系,分别是25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以及300万光年外的三角座星系。

上图是本人在前段时间用天文望远镜拍摄的三角座星系,即便是望远镜也无法看到三角座星系中的单颗恒星。图中那些星点都是银河系中的恒星,它们都是前景恒星,不属于背后那个遥远的星系。


火星一号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提到肉眼能看见的星星,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视星等?

视星等,是一个天文学的术语,最早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他将自己所编制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分为6个等级,即1-6等星。后来人们将1等星定义为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定义,视星等被量化,每级视星等的亮度之间相差2.512倍。但随着科技发展,1-6的视星等已经不能描述所发现的星体亮度了,因此天文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视星等进行延伸。

那些看起来不突出的、不明亮的恒星,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的发光本领差。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恒星视亮度,除了与恒星本的光度有关,距离的远近也十分重要。同样亮度的星球距离我们比较近的,看起来自然比较光亮。所以晦暗的星并不代表他比较光亮的星细小。

那么是否代表距离地球越近的星体,越容易被肉眼观测到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影响视星等的因素,除了距离之外,还有星体本身的亮度等因素。举一个例子,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仅只有6光年,但它的视星等为9.54等,因此并不能被肉眼所观测到。

排除了空气质量以及视力等原因,人们肉眼所能观测到的是6等星体。这些星体总共有6000多不到7000颗。最远的一颗星体,是一颗名为HD 188209的恒星,它的视星等为5.62等,距离我们大约有1.48万光年。

如果把肉眼能看见的“星星”改成“天体”的话,那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最遥远的天体则是三角座星系。它是继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之后,本星系群的第三大星座。距离地球大约300万光年。


科坛春秋精选


我们人类的肉眼能否看到某个物体,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由该物体所发射或者反射的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并让视神经感知到。

如果光源有很强的发射光子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太阳,那么即使它离得比较远(1.5亿公里),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明亮的光辉;如果光源离得比较近(15厘米?),比如我们的手机屏幕,那么即使它发的光并不太强(太强了的话手机电池怕是要撑不住了),也足以让我们在阳光下看清楚屏幕上的字和图像。

这样以来题主的问题就相当于:是否有单颗恒星可以发射足够强的光,可以让我们在星系尺度上看见它?答案是对于普通恒星是做不到的。我们银河系直径有十多万光年,假设距离我们十万光年外有一颗普通恒星,即使它发出的光子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就来到了地球,但是因为距离过于遥远,在我们人眼大小的面积上无法接收到哪怕一个光子,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它了。

如果我们的眼睛可以变大,那么就可以接收到一个甚至多个光子,这就是天文望远镜的口径(相当于眼睛的大小)为何动辄2米、10米甚至30米的原因。

如果我们每次可以接收来自很多恒星的光,那么进入眼睛的光子数量也会大大增加,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了,这就是为何我们能看到远在25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当然因为光子都混在一起了,所以我们没法分辨出单颗恒星了。

如果某颗恒星变成了超新星,爆发了,那么它会变得比普通恒星亮得多,有时候(相当罕见)这种亮度足以跨越星系的距离,让我们用肉眼也看到,比如1987年大麦哲伦云爆发的超新星。

宇宙浩瀚无垠,个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请多指教。


乔小海


没错,我们眼睛所看见的星点,都是属于银河系,而且是银河系里很小的范围的恒星。这其实挺有意思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历史上的研究者和我们今天的学习者来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看到的那些星点都是什么,距离究竟多远,我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

天上的星星看起来并不远,所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空气干净清澈能见度好,又没有雾霾的时代,确实星光如此纯净明亮,仿佛触手可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距离不是遥不可及的,因此古人曾经以为天上的星座是真实的,宇宙大小也是有限的。

即使在天文学诞生以来,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哥白尼时代,天文学家们试图测量日月恒星的距离,他们发现宇宙其实挺大的,但仍然认为恒星天球就像一个外壳包裹着宇宙。换言之,宇宙大小还是有限的,恒星距离都在一个球面或者球壳上。

拥有了望远镜之后,天文学家们才开始试图攻克恒星距离这个千古之谜。一直到1833年,天文学家们才第一次成功测量出恒星距离。赫歇尔则发现我们周围的恒星组成了一盘状结构,这是第一次描绘出银河系可能的形状。而一直到1929年哈勃才发现我们以前看到的旋涡状星云其实是河外星系。宇宙之大,古人其实没有摸到第一块砖头。

所以我们看到夜空里,包括多种天体。五大行星,卫星(我们的月亮),据说视力特别好的能够看到木星的卫星,恒星(他们组成了我们所谓的星座),银河系里的星云(比如猎户星云),仙女星系(M31)是我们唯一目视可见的大星系,如果你到南半球去,还可以看到大小麦哲伦星系,它们是我们银河系的小伙伴(伴星系)。


松鼠老孙


是的,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都是银河系的。

我们能看到的,除了恒星,还有星云与星系。

星系、星云有仙女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小麦哲伦星云。

大、小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伴星系、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大约18万光年,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大约19万光年。这两个星云我们在北半球看不到,它们在南半球的天空中始终高挂。

仙女星系距离我们更远,足足有254万光年远,不过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依稀可以看见仙女星系,比如这样:

而大、小麦哲伦星云的视觉感觉基本是这样:

当然,这都是在理想的观测条件下才是这样的效果。

再来说恒星,肉眼可见的恒星都在银河系内部,观测到的范围大概是以地球为中心画个半径1500光年的圆,所以目测看到的恒星数量有限,肉眼可在夜空中看到的恒星大概有6000多颗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枚游戏科幻迷


可以这么说的,在地球上肉眼看到的星星,的确都是银河系的,对于其它星系,我们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是没有办法仔细看清其内的星星的。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而太阳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距离银河系的边缘最近也有几万光年,而人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基本上可以说都是银河系的。人眼能够看到的星星,一般都是恒星,距离我们几光年到几千光年不等,太阳系中的星星是行星。

在晴朗的夜晚,在地球上可以看见的星星只有7千颗左右,那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是不可以称之为星星的,而同一时刻星星有一半在地平线以下,所以能够看到的就更少了,大约只有3500颗,可能有人说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天上的星星好像怎么数也数不完。但是这却是天文学家一颗颗数出来的。

夜晚天空中可以看见的最亮的星星是天狼星,这是一颗距离太阳8.6光年的恒星;比邻星位于距离地球4.3光年的半人马座三星系统,也是肉眼可见的星星;牛郎星距离地球17光年,织女星距离地球25光年,这些都是很近的距离。但也有距离更远的星星,比如距离地球650光年的老人星,距离地球430光年的参宿四,距离地球775光年的参宿七(一个超级蓝巨星,尽管距离地球这么远,但是在地球上还是可以看见其明亮的光辉)。

再远的话,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以星云团存在的星系了,看不清其内的星星。我们能够看到的伴星系,例如大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19万光年,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18万光年。而能够看到的最远的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整整有254万光年,不过银河系和这个星系正在相互靠近,再过几十亿年,两个星系将会碰撞。不严格地来说,超新星爆炸也可以被短期内看到,例如人类发现过仙女座星系中的超新星爆炸,除此之外,能够看到的星星都是银河系内的。


如果不算这些河外星系,不算那些伴星系、卫星系,不算超新星爆炸的话,仅仅只算肉眼可见的恒星,那么可以观测到的恒星大致在以地球为中心2000光年为半径的球体的范围内。只占到银河系中恒星的极小一部分,不会太多。银河系以外的就不太能看得见了,想要看得见,还是得用天文望远镜。


镜像宇宙


这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简单分析一下你们自己下结论。太阳系处在距离银心大约2.6万光年远处,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有消息称为16万光年),如果不严谨的说我们肉眼可见的星星都是银河系内的,并且是在下图中的黄圈中,大体上是2000光年范围内。

一颗天体肉眼是否可以看见不仅取决于距离,还取决于这颗天体的自身亮度(绝对星等),一颗天体本身再亮距离远了也看不见,一颗天体距离再近自身不够亮依旧看不见。综合考虑绝对星等和距离等因素,肉眼是否可见天体可用视星等来表示,视星等小于等于6的,肉眼皆可见,并且视星等可为负值,例如我们的太阳视星等为-26.72.

不严格区分的话,夜晚肉眼在天空中见到的亮点都叫做星星,那么这种概念下的星星就分了好多种:太阳系内的行星、星团、河外星系等。肉眼可见比较著名的河外星系就是仙女座大星系了(M31),它的视星等为4.36。它和银河系同等级共属于本星系群,距离我们254万光年,它正在高速向我们移动,未来会和银河系相撞。

而比较常见的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北极星、天津四等都是银河系内的恒星,大体上是在十几光年到百光年左右。以下是比较有名的夏季大三角:

还有一些短暂肉眼可见的天体,如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生命后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肉眼可能短暂看见,例如1885年人类首次发现仙女座星系中的超新星,距离几百万光。但是人类见到的大多数是位于银河系内的超新星爆发。

这里是科学黑洞,欢迎你的关注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