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单反拍出“景深”?

握不住的沙lpc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怎么用单反控制景深?

一台单反相机 ,控制景深有三个因素:摄距、光圈、焦距。

所谓摄距就是镜头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光圈是镜头控制通光量的装置,可放大缩小调节,来调整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焦距,通俗来讲就是镜头镜片中心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

这三个因素导致景深的深浅。

摄距越近,也就是相机离被摄主体越近,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三个因素加起来使用,效果更明显。具体明显到什么程度,需要实际试验。

不同的摄影题材,需要不同的景深。比如花卉常常需要浅景深、风景常常需要大景深。所以景深的控制需要灵活。

我是摄影中级班。欢迎摄影爱好者关注。关注后,在头条号搜索:摄影中级班,并私信我,可以免费获得大量摄影资料。


摄影中级班


先纠正一下哈:“景深”与相机无关,不管是单反还是无反,“景深”只与镜头有关,嘿嘿。

景深与镜头的光圈、焦距、物距有关。噢,要说与相机有关,那就是光圈是靠相机调整的,物距也是镜头或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好像也有些关系哟。

这个周末,老婆突然对摄影“感冒”了,拿着我的D300在那儿瞎拍,拍完一张拿过来,非常生气地问:为什么不清楚?我说你得对焦!她又连珠炮地问:哪里是对焦,怎么对焦、对焦有什么用……我说,对焦后才能让照片的焦点清晰,才确定了照片的景深……话没说完,她又问:景深,景深是什么玩意?我说景深是一张照片的清晰范围……问的我晕头转向,不知道老婆听明白没有。

对,景深是一张照片的清晰范围,从你的对焦点出发,往前1单位+往后两单位,就是景深范围,对焦点往前就叫前景深,往后就后景深,后景深是前景深的两倍。

上边说了,景深与光圈、焦距和物距有关,下边分别说明一下:

光圈

是镜头“口径”大小,光线通过这个“口径”进入到相机的COMS,这个“口径”的大小就影响了景深的大小或深浅。

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说白了就是清晰范围越大。小光圈大景深就适合拍风光,这样可以让前后都清晰!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小景深适合于拍摄人像、静物、花草等题材。

焦距

焦距描述的是镜头的“光心”到CMOS的距离,说白了就是镜头长短。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这也为什么广角适合拍风光的原因之一,除视角广景深还长。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这也是大家喜欢用长焦拍人像的原因之一。

物距

就是相机或镜头到被摄体的距离。这个的原理就来源于上边所说的后景深是前景深的两倍,离的近了,前景深小了,后景深不也小吗!

通过物距来获得小景深,就三个字:靠上去,靠上去,靠上去!不对,这是九个字!

物距越小,景深越小,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靠上去也不是无节制地靠,那至少是在近摄点之外才行。

什么是近摄点?

也就是镜头参数里的最近拍摄距离……

什么是最近拍摄距离?

说白了就是能对焦的最近距离?

这个距离跟什么有关?镜头、相机……

坏了坏了,我晕了,哈。

…………


南方之南


景深也就是背景虚化,单反相机拍出景深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光圈大的镜头。

从下图可以看出来,在同样的距离之下,光圈越大,背景的虚化就越明显。

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来,f2的超大光圈和f22的超小光圈相比起来,景深的差距是天壤之别的

所以如果想要拍出景深来,那么就需要一个大光圈的镜头,这样景深就容易拍摄出来了。

如果我们只有普通的套机镜头,光圈不够大,那么怎么办呢?也是可以拍出景深来的,只要懂得景深的原理就可以。

例如下面这张图,相机与主体的距离与主体和背景的距离之间相差并不大,如果光圈不是非常大的镜头的话,那么很难拍出虚化的背景。


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将主体和相机向前移动,拉开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就能获得一张虚化效果非常棒的照片了,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的简单呢?


光学法则


用单反拍出景深其实是会者不难不会就觉得玄妙的问题,但是一句话一定要记住:怎么拍是技巧,想拍出什么样的照片,尤其是想要通过照片表达自己的思想才是目的。技术是为目的服务的。

言归正转,所谓景深跟被拍摄物以及焦距和光圈相关联,被拍摄物越近,景深越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反之则景深越深,我们一般在拍风光片的时候都采用大景深,才能使照片清晰而通透,当然有时我们拍风景也想突出主体,让背景略微朦胧,一般就会用较长的焦距,较大的光圈,把主体拉近,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不会显得杂乱,比如我拍的这张照片:


焦点对在人物上,背景是石城

如果要拍微距,就更需要大光圈,长焦近距离拍摄,浅景深才能把背景虚化,主体清晰漂亮,说实话,单反是运用景深最自如的,手机,卡片都相对逊色。

我用单反拍的梅花

景深的掌握不能太死板,不能走两级分化,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现在往往都喜欢背景不要太虚化的照片,即能朦胧看清背景更有韵味,即所谓的电影拍摄手法。比如我拍的这张照片:


构思来源于昆曲牡丹亭,我给它命题为“游园惊梦”试想假如把背景的亭子完全虚化掉了,只呈现两朵牡丹,是不是意境全无,所以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场景尽可能的展现它的美和内涵,还有意境。

总结:1.单反拍出景深是最适合的;2.景深效果跟焦距.主体距离.光圈相关联;3.景深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跟自己的创作构思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化。


梅寒摄影


景深就是所显示画面清晰的“深度”,其实就是程度。浅景深表现物体的特写状态,大景深表现环境的整体面貌。如何在实际拍摄中,应用景深呢?

一、需要大景深时,一定要用小光圈。光圈值调整到9左右,可以基本上表现事物的整体面貌,如果,拍摄的大山深渊,一定要调整到11以上,才可以保证所有在镜头中的景物,包括前景和远景,都能得到清晰的体现。

二,需要拍摄浅景深画面时,我们需要用到大光圈。光圈值1.4、2.8,都是用来拍摄特写的。在对焦物体的背后,背景和前景都会最大程度的虚化。只保留对焦对实的物体。

景深最相关的单反功能,就是光圈,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相信这是每一个学习摄影的朋友都要首先了解和记住的一句话,因为,这是我们拍摄和创作的基础。尤其是在拍摄特写和表现全景时。

除了光圈以外,其他就是距离了,拍摄距离和物距。简单说,就是离的越近,景深就越小,这些都是可以调节的,也很容易理解,就不多说了。


半日闲影像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景深。

说白了,景深就是拍到的清晰范围。清晰范围大,背景就弱,这是大景深;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严重,这是小景深,也叫浅景深。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景深效果就是小景深,即背景虚化严重,清晰范围小。


然后,你要知道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

1,光圈。

单反相机可以调整光圈,当光圈最大的时候,虚化效果最好。很多人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大光圈镜头,哪怕很贵,也还是要这种小景深的效果。

所以,调大光圈,景深会浅。



2,焦距。

长焦镜头的景深更浅,长焦就相当于望远镜头,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拍出来特写的效果,背景虚化严重。比如你的镜头焦距是24-105mm,那么105mm就是长焦端。

所以,尽可能用长焦端推近去拍,景深也会浅。



3,物距。

就是相机离物体的距离,离得越近景深越浅,这个原理其实跟长焦差不多——两者都是让物体在画面中更近,更突出,所以背景自然就会更虚化。

离得近点拍,景深会更浅。

4,物体离背景的距离。

想要背景虚化效果好,背景不能紧贴着物体,背景离得越远,虚化就越严重。

比如两个人紧贴着,你要拍A,那B也会很清楚。

但是如果两个人前后隔了20米远,A清楚的时候,B就会虚化。

这也说明了布景的重要性。

让背景离主体更远,虚化效果会好,景深会更浅。

以上讲的是单反如何获得小景深效果,其实手机也可以。

跟单反相比,手机的光圈不可调节,上边的几点里,第一点可以忽略,但是其他三点都可以用。

最后总结,景深是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让画面唯美,但是也不一定虚化越强烈照片就越好,一定要考虑到拍摄的主题和目的是什么,不能一味炫技。

祝你好运。


不拍丑的,只拍美的;不与众同,只求新意——我是朱子先生。

2018,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拍摄技巧和作品,想看更多美图,想成为摄影大神,就来关注我吧。


朱子先生


用单反拍出景深,首先,绝对的说,景深不是拍出来的,是由镜头决定的,一般来说,光圈大小可以实现一点景深,比如说,用85-1.4的镜头能拍多大景深,用微距能拍多大景深,均是由镜头特性决定的,如果不清楚镜头的属性,就不能准确的把握不同镜头的景深,更把握不好前物距对景深的影响。没有对相机属性的认识,就是相机在你手里,也拍不出景深效果的片,就相信钱贵相机就好,



大海lzd


很多朋友都答复了,个人以为要拍出景深要有以下方面注意。

认识镜头光圈与焦距,小光圈与短焦是景深是共存关系,大光圈与长焦是虚化的关系。

在对焦时,测光点前后也与景深有关,前点测景深层次由前向后,成阶梯,测中点则前后虚,焦点处实。

在构图时,调焦与景深有关,注意个人喜欢的构图后,则要用上两种关系来处理好图片,注意取舍。

以上是对拍好景深的看法。


半字叟


无论什么相机,景深的控制要素只有三个

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照相机到被摄物的距离,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鹰眼小组


没有搞清楚你想问啥?你是想问啥是景深,还是想拍出不同景深的照片?看看单反的说明书会告诉你。表现单个具体对象的时候用大光圈,单点对焦,近距离,景深比较浅。当你想表达多层次的风景的时候,小光圈,多点对焦,景深比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