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地区与成渝地区哪个更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地区呢?

小榴白


更看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未来成为中国第四极。

我们先来看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整个中国视野下的地缘位置,已成型的三大城市群都位于东部沿海,成渝位处西部,长江中游正好位于几大城市群的中心,上可承接已成型城市群的产业外移,下可联位处西面的成渝,北面的中原城市群和西北的关中城市群。

从国家层面来说,从中央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级战略开始,未来的几十年里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会步入快速期。所以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都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产业的转移是从东部延长江深入,跳不开中游直接转移到上游。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大城市群各自的家底。
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人口1.8亿,成渝1.2亿,未来城市的发展就是人口和人才的争夺,成渝天然少6000万人口,人才方面湘鄂两省都是传统的人才强省,只是留不住人才,而成渝相比之下差距明显,随着中游城市群的崛起湘鄂能更多的留住人才,而成渝的发展必须要吸引外来人才,一个是留住本土人才,一个是吸引外来人才,前者要容易得多,这几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人才回流长江中游城市的步伐明显加快。

再看看两大城市群的内部区位,中游城市群是三核群,三核之间互相间隔都是150公里左右,和成渝双核之间的距离相差无几。最最主要的是相比于成渝双核之间再无节点的尴尬,中游群中的湘有岳阳赣有九江,这两城在省内都是经济大城也是本省未来发展的中点城市,150公里的距离确实有点远,但是如果中间有一个人口超过200万(湖南的岳阳目前城区人口130万,十年之后达到200万)的城市做节点就不再遥远。而反观成渝双核之间再无强城。



从上图可以看出湖南的主要城市其实集中在东北部,而江西的主要城市同样是集中在西北部,湖北的主要城市集中在南部,也就是说武长昌之间其实是三省的经济核心区,从地理上来说这里就是长江中游平原,是经济发展的天然高地。在未来的长江经济带时代湖南的经济中心一个是长沙,一个是唯一的长江口岸岳阳,同理,江西也是南昌和九江,湖北的武汉即使省会也是口岸。所以这三省发展的方向是在聚拢的。

从目前看成渝双核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从长远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不管是从体量还是规模还是辐射范围及区位优势等各方面都会超过成渝城市群,而未来中国经济格局已经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的趋势,且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北方新的城市群更加不可能成为第四极,而南方的两个新城市群我更加看好长江中游城市群。

最后说一句,中部一直是我国的人口大区域,但是经济一直不强,西部经济不强可能是因为地广人稀,地形劣势,中部五省要人有人要地有地也是时候发展经济了,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就包括了中部五省中的三省(安徽现在自认为是东部省份)。中部崛起确实正是时候,长江中游飞速前行将势不可挡。


AI记录


在此断言,中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根本形不成气候。

中三角城市区间跨度大,尤其强市之间距离过远,无法像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以两个以上发达城市为主体向外延展。以点带面如果有用,郑州和武汉周边城市这几年就不可能局限于目前的经济水准。

成渝城市群就更别说,四川省GDP第二位的绵阳市经济规模只有成都零头的一半,你没看错,就是零头的一半。四川多个市州目前还是东部援建状态,重庆多个县区也是东部城市对口援建,就这样一群GDP只有千亿级的地市,以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的状态,拿什么竞争经济第四极?况且川渝一带地势、地貌受限,交通成本高,且地震多发,有多少企业愿意把资金投向成都和重庆以外的同区域城市?有多少人才愿意选择四五线城市工作?

如果说长三甲、珠三角、京津冀是已有的三极,那么第四极必然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淄博、济南等8座城市,城市虽不多,人口只相当于成都重庆两市的总和,但GDP规模高达45502亿,几乎囊括了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人均经济数据秒杀中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人均GDP和京津冀城市群不相上下。

此外别忘了前三极的共同特点,就是个个都沿海,且都是海陆空三栖枢纽,仅此一点内陆城市群就难以企及。加之前三极的强大不单单是经济总量,人均经济也是国内一流水准,而山东半岛城市群既吻合前三极的共同点,重中之重是经济差距最小。所以就目前而言,中三角和成渝目前连山东半岛城市群都PK不过,如何竞争第四极?


子夜的风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亚洲第一长河,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6400公里。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个省市。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两岸土地上,养育了全国40%的人口和创造了超过40%的全国GDP总量。

并在2016年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发挥上海、武汉和重庆的核心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圈等三大城市群。

长三角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与京津冀、珠三角成为我国三大城市群。

可谁能成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毫无疑问应该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更是中国第二梯队城市群的领头羊。


在未来更加完善的长江流域高铁网、高速网、水运网的支持下,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会沿着长江流动。人往高处走,高端人才、稀缺人才会进一步加大向上海方向的流动节奏。在成渝洼地填满后一些高端人才会向中三角移动,待中三角填满后再向长三角移动。并且三大城市群都吸引着周边的各种资源。

中三角不仅在周边的辐射强度更大,而且高端人才在流动中也更具优势,还是在中端产业上由于长三角的溢出效应,最先得利的也是中部地区。

未来的第四大城市群一定是在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更大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鞅论财经


成渝最有可能形成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第四级,反之中三角难以形成合力组成城市群。

首先重庆未直辖前同属四川,风俗习惯文化几乎没有差别,直辖以后地理位置并未改变,直线距离不过两百多公里,同时成渝两市在中西部又是最耀眼的双子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交通便捷,人员往来频繁,重庆工业制造和成都服务旅游优势互补,两市相向而行带动周边,城市群已初具雏形。

当然两地互不服气,从口舌之快到互相伤害,才是最大的障碍。当然部分内心膨胀的重庆人有很大的责任,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

其实成渝之间最大的榜样是广州和深圳,有他们两地人民一半的胸怀都好很多了。想来广州乃千年商都何等荣耀,改革开放后北上广就是发达的象征,而改革开放前深圳就是一个小渔村,而没听说过广州人嘲笑过深圳人渔民。四十年以来深圳日新月异,经济已有超越广州之势,有没听说深圳人嘲笑广州人故步自封,更没有认为特区人高人一等,也没有口口声声特区人政治地位高沾沾自喜,更没有搞深菜深剧与粤文化搞切割,可以说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仅是区位优势和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别人务实、包容。

成渝地区与珠三角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希望两地人民开阔眼界,跳出盆地意识、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包容,打造中国经济第四级。


财神哥伊光美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涌现出了一批经济实力强,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城市群。



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增长极。而中西部地区也逐渐建成了多个城市群,但其经济实力与影响力都还比不上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作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代表——中三角城市群与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代表——成渝城市群,哪个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极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三角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
中三角城市群指的是以湖北武汉都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与江西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同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位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中部地区,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会为核心,形成三角形。其中,武汉、长沙GDP都在万亿以上。
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经济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是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四川省会成都与直辖市重庆为核心,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也有两个GDP万亿城市重庆与成都。

通过对两个城市群的初步了解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不管是成渝城市群还是中三角城市群,两者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两个城市群在空间上存在距离,不够紧凑。特别是中三角地区,横跨长江,间隔三湖(洪泽、洞庭、鄱阳),分属三省(湘、赣、鄂),很难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那样,形成紧密联系。再者,武汉虽然是中部龙头老大,但其辐射力、影响力都还不大。中西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人才还是资本,都外流严重。相对而言,中部地区距离东部沿海近,历来都是人才、资本外流到东部沿海的“重灾区”。

综合来看,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当中,中西部大城市能否抓住机会,吸引投资,让外流的人才、与资本回流,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无非是资金与人才的聚集。


在过去5年时间里,吸引投资最多的中西部城市是成都,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是唯一一个进入前10的中西部城市。其次是中部的武汉,再次是长沙、重庆。在吸引投资方面,成渝城市群似乎更占优势。

从过去两年应届毕业生异地就业趋势来看,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都位居全国前十之列。而中部地区仅武汉进入全国前十,其排名低于成都。这也从侧面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在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

不管如何,如果中三角与成渝城市群能协调发展,互补互足,抓住机遇,吸引投资,让外流人才与资本回流,两者都将是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最具竞争力与潜力的备选。谁将率先脱颖而出,就目前我个人认为是成渝城市群。当然,未来发展如何,就看两个城市群的表现了。我更希望的是如过去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一样,协同共进,两者同时崛起,发挥其辐射力、带动力。


那诗那远方


从现在经的经济格局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极。短期内是不可能有其他城市群能够比肩以上三个区域的。另外几个正在壮大在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等。

如果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城市群的第一梯队的话,哪些城市群能够成为第二梯队?谁又是这个梯队的领头羊呢?个人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可以组成第二梯队。

在这个梯队中,又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实力见长。长江中游城市群,因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三个支点,形状大体为一个三角形,因此又称为中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西北方是成都,东南方是重庆,呈条带状。

这两个城市群中,中三角城市群以规模见长,包括三个省会城市,以及多达十几二十个地级市,面积超过了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数千万。以面积来算,在我国城市群中,中三角仅次于长三角。


在这个城市群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这些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武汉至长沙、长沙至南昌、南昌至武汉都已经形成环形高铁网络,互联互通已经到位。

但这个城市群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横跨了三个省,并且每个省构成中三角城市群的地域面积都不大。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西北部共同组成了中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并不像长三角和珠三角那样拥有一个绝对的龙头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有上海作为龙头,珠三角城市群有深圳和广州构成双龙头。武汉虽然是中三角城市群的最大城市,但没有像上海和广深那样实力超群,有绝对的话语权。

成渝城市群特点和中三角城市群迥异。它规模小,地形崎岖,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人口也不如珠三角多。这是这个城市群发展的不利条件。但在这个城市群内有两大龙头城市,即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实力最强、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两座城市。


这两个城市群,个人更看好中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太严重了。巴山蜀水把这个城市群切成了孤零零的小点,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整片整片的城市聚集在一起。城市群聚集效应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中三角城市群,现在看起来虽然像一盘散沙,只有武汉、长沙、南昌独立的带动附近的小城市在发展,没有形成大区域。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三个城市还没有完全做大。等将来做大了,三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起来了,能构成一个整体。


红谷新视界


中部城市群怎么能与成渝城市群比!不是一个量级的,成渝各城市都是要靠近三百家国际五百强企业,领事管共三十家,国家发展这样多年!一直发展疲软的主要是专家照搬西方湾区发展!西方国家人口少,只发展沿海湾区必然!我们是人口大国,内陆国家,不能还是那三个湾区为第一梯队发展!去照搬模试,我们比西方国家有先进科学的一带一路发展优势!早该把成渝提到第一梯队的国际陆地大湾区发展是必然!东南北有大湾区,西更该有国际陆地大湾区,不但内陆区域大,需要更强复射带动,还有东盟中亚欧在复射中,要有自创科学发展观,沿海成本都飞到天上去了,现在正是超速发展西的国际陆地湾区,四方发展中国才是发展硬道理,宿短贫富差距才是硬道理!学习特安不要百万就业!保住千万就业才是王道,创造公平竟争,反垄断,不正场的干扰市场策序的垄断活动,影响正常经营的实体行为!创造合法正常公平商业份围。恢复实体走向正常繁荣轨道。扶正祛邪是很有必要。


彭刚32


看看成渝之间距离与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地位就知道了,中部有国家级新区吗?


ZHANGJUN认真对袋


目前来说,只有北上广深是凸型城市,可以向周边辐射资源;其他发展不错的大城市都是凹型城市,吸引周边资源。成汉尤其明显,这两个地方还是把自己发展起来先把,辐射周边还早着呢。


用户54808837


让成都的和重庆的一天打嘴仗你们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