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书法中所说的“字如其人”?

写字那些事儿


我认为字如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书写过程是书者心境的外化和情绪的表达,《书法雅言》中有言:“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的构思布局,疾徐进退都随书者的情感意念而动,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有“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这样一段话,说的是张旭在各种不同情绪下都借书法来抒发情感,所以在张旭的书法作品中才凝聚着复杂的心绪,多重的感情色彩。

但有人认为从一个人写的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我不敢苟同这样来理解“字如其人”的观点。北宋的奸臣蔡京的书法造诣相当深厚,卖国贼秦桧是大书法家,汉奸汪精卫也写得一手好字;乡间老农大字不识一箩筐,更有甚者或许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却不妨碍其淳朴善良。可见,人的品性与书写之间着实无必然联系。


文傑寫字


(字因人貴,文因人顯)





翁齐清


所谓“字如其人“即书法作品的风格就像书者本人的性情,品性,性格一样,体现了书者的精、气、神。

首先说精。一幅书法作品,无论从单独的字还是通篇看来,都有它的精神,书者是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了什么样的字。中正不阿的人,写出的楷书一定方方正正;潇洒的人写出的行书,一定是飘逸俊朗;狂放不羁的人,写出的草书一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其次说气。一幅字,有时不是从单独的字看,通篇上下或左右相互呼应,首尾相接,有一种气贯全篇。书者是气宇轩昂的人,写出的字一定是气贯长虹,心性沉稳的人,写出字一定是力透纸背,看字如看人。

再说神。一幅书法作品,离不开神采,就像人一样,呆若木鸡的人写出的字也木讷,豪情奔放的人,点撇之间也透着灵气,一泻千里。一个个字立着,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神之所在。站立坐卧栩栩如生。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果不其然。“字如龙负出,韵是凤衔来“。


快乐的段子手ytm888


字如其人是一种识人的智慧,当今社会基本上没人懂得这门学问了。

粗略的知道一点点,简单的说一下吧。

古代有一门测字的学问,就是通过一个字来预测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本事精的还是很准的,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等都比较擅长这一门学问。张良就更厉害了。他的后人创立了天师道,天师道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天师道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就是写字的符书,天师道就是后来的道教。

通俗的说,符书就是现在的书法。书法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笔迹。一个人的笔迹就是一个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绝无第二个可以重复和模仿。学书法的临摹就是一摸一样也是有区别的。

区别这个的唯一要素就是"气”。在书法上就叫做气息,气韵,气象。一个人的气息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就自然的留下来了。这么说还是难以理,简单的说几个词吧。铜臭,就是说一个人有商人气,腐败,就是枯枝烂叶,死鱼烂虾的腐气味,鲜活,就是勃勃向上的生气。

哎,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很费脑筋,要死很多脑细胞,要码好多好多的字。长话短说吧。

字如其人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一个要成为伟大子孙的一门独门绝学,一般人是不懂的,就是教也教不会的,除非他有能够成为伟大子孙的潜质。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被定义为华夏子孙败类的字千万不能收藏,也不能挂在家里。比如秦桧,蔡京,田英章等等。

可能很难以理解,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吧,都说字以人贵,每个省基本上都有很多大官,在他没有被打倒之前,以拥有他的字为荣耀,被打倒之后,花的几万或者几10万就打了水漂了,甚至还会有不好的后果。

字如其人,是一个人独有的DNA,只有人格高尚的,才会有符书的力量,给你带来福气!


guihuxuan1


只是会体现某种性格或者心境



眼眸渲染680


这么说吧:从你写的字,可以看到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和你爱过的人....



我是余生请多关照


你练字时字炼你!你认为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70258a362fd200740085d4396b51361\

隶书系佳顺书法网校


书法作品的创意和风格、主要取决于作者本人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所要表达的意境!比如毛泽东主席的书法作品,整体风格雄浑、磅礴大气、洋洋洒洒!和主席胸怀天下的豪迈品格完全契合!再如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通篇笔势舒缓、如行云流水、清雅至极!真如启功先生的宠辱不惊、智者若愚的性格和处事之道!


Mrcs周


“字如其人”也就是经验之谈,这里说的是字所反映出的人的性格特征及当时情绪的表达。与能力无关,甚至与人品也不能充分挂钩。但那些集大成者一定是具有开阔视眼及胸襟的人,这样其书法造诣才不会被品行所圉。总之,既然是经验之谈,并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普遍通行是说的过去的。

(附图:文革旗手康生左手书,能看出什么?)



有温度的娱乐


人的生命,由精神,气质,形体三部分组成。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与个人修养,精神状态,生存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书法,诞生于中华民族先祖。作为记载国家重要活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历来受到人们普遍的、高度的重视。在物质文明矇昧的人类文明初始阶段,留下的每一个文字符号被人们发现,都是如获至宝。通过这些珍贵的文字符号,人们神追古人,研究人类远古文明、习俗,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那个时候的文字充分呈现了人类天人合一,质朴天真的风格,比如,中国的甲骨文、金文等。人们在临摹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那个人与自然无限接近的年代,质朴无华,天真独露。随之而后的篆书、体现了人们生活逐渐安稳,特别是作为知识阶层,可以比较从容的讲究笔画的起承转合,看起来像是在雕琢一件工艺品。到了汉隶流行的年代,书法更加普及,甚至平民化,更多的是体现了实用性与方便书写。到了唐代,生于大唐盛世的人们,充分体现了泱泱大国,文明礼仪之邦的风范,书法表现瑰丽多姿,行草篆隶大家辈出。

以此观之,书法是由人创造的,人的身心状态,决定了书法作品的特点。王羲之书法艺术之飘逸,颜真卿楷书之瑰丽,柳宗元作品之清逸,莫不与书法创作者,精神气质修养有莫大关系。所以,书法作品的创作,不仅仅是肢体重复训练,不仅仅是笔墨技巧熟练的问题,一定也与在此两者之外的精神气质修养有莫大关系。这也就是古往今来书法作品无数,能成为大家的人稀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