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不在了或阵亡后,副团长或参谋长谁的权利大?

与你同行65302139


这应该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副团长与参谋长谁的权力大,另一个是团长没了,谁能指挥全团,实际上并不发生矛盾。

纵横今天就来好好的掰扯掰扯,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一次性刨根问底,把这个两个问题都整明明白白的。

副团长和参谋长谁的权力大

所有的参谋长都是协助部队军事主官进行指挥的,团参谋长就是协助团长进行指挥的,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整理战斗信息,提供作战计划和方案供团长参考;军事副主官也是协助军事主官工作,只是分管领域不同,副团长一般抓日常训练,甚至还可能兼任一个营的营长职务。

总体上来说,参谋长和军事副主管是一个级别的,团参谋长和副团长都是副团级军官,很多人都说副团长权力大于团参谋长,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这里面也要看团长的情况,如果团长一单挑的话,基本不会给副团长多少空间,所以,团参谋长说话就比较有力度了。

比如在民国前期也就是1928年之前,参谋长的权力更大一点,在军阀混战期间和北伐战争期间,奉系涌现出杨宇霆这样的参谋人员,北伐军涌现出白崇禧这样的参谋人员,可见参谋一职的重要性,这个时期的团长在团里面有着绝对的权威,因此,团参谋长更有发展的空间;

1928年北伐胜利,国民党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对部队的管理更加严格,部队军阀化、私有化的现象少了一点,这样的话,团长说被拿掉就被拿掉,副团长的地位自然而然就升高,因为随时可能上去顶缸。

当然,在战争中,因为特殊情况,参谋长的活跃性还是比较高的。

团长没了,副团长和团参谋长谁来指挥全团

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是有上级指挥单位在的话,肯定是上级说算,很有可能掉平级的团长,或者空降师里面的军官来指挥,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个时候要是来个副师长什么的,相比士气肯定会大震!

当然,有的时候打急眼了,很可能上级指挥单位都找不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团长有一口气的时候,还能交接一下临时指挥权,如果团长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交代,那就看团里面的情况了。

中国军人一般都有官瘾,为了升官发财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团长都被干掉了,说明情况十分凶险,这个时候顶替团长并不就是一件很好,顶替的是临时指挥权,仗打的不好,事后肯定要被追究责任,还不如不抻头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军队一般都有职务递补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副团长递补,参谋长负责对新团长的协助工作,如果是我军的话,情况会简单一点,因为我军有政委,政委比副团长好使一点。

参谋长总体上来说还是出谋划策多一点,也不负责平时的训练,不能和士兵打成一片,尤其是在隶属关系上,参谋本身就是单独一个系统,在升迁上可能跟团长副团长还不一样。

纵横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副团长接替团长比较,参谋长在协助指挥、出谋划策方面更为妥当。


史论纵横


在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里、团长没在位时或者阵亡时,取代团长候选人有:政委、参谋长、副团长、营长。

政委就是上级派来的监军,平时与团长是平起平坐相互牵制的权力,团长不在时有可能政委代理团长;

参谋长和副团长说白了就是团长的助手,团长若能力很强,几乎不大重用助手,助手成了多余的闲职,啥权力都没有,团长不在时可能不会把指挥权交给助手,除非是上级的任命。团长若不是全能,平时靠的就是左膀右臂的助手,团长不在时有可能助手取代团长;

团里几位营长都是团长手下独当一面的头领,1营是团里打硬仗最精锐的嫡系营,所以团长阵亡时大多数是1营的营长晋升为团长。


qiguo风雨不倒


这么问就不专业了,军事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并非是副团长和参谋长哪个权力大的问题,而是部队指挥权应该交给谁。这可以分为上级命令、主官指定和职务递补三种情况,所谓“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一个团只能有一个战时指挥员,但决不是靠谁权力大就可以抢来的。



平安格勒战役后李云龙躺在担架上, 嘱咐副团长邢志国带好部队,这就是主官交代,在与上级失去联络或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团长有权指定部队的临时指挥员。因为此时赵刚也负伤离队了,后来李云龙杀俘被降职谁接掌的指挥权呢?是赵政委,邢副团长和张参谋长都得靠边。

上级命令很容易理解了,首长说了算,人选可能是副团长,也可能是参谋长,更有可能是某个主力营长火线提拔,还应考虑并非一个副团长的情况。其实,做军事主官并非是个军官就合适的,它所需要的杀伐决断还真不是资历和级别足够就能胜任的,在战场上,如果出现团长阵亡的情况,主力营长更容易成为上级心目中的候选人。



一个优秀的军事幕僚(参谋长)、一个能干的副团长未必就是个好团长,这与平时的业务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保卢斯,就是位非常优秀的高级参谋军官,《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者之一,然而真的成为集团军司令带兵打仗时,优柔寡断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如果李云龙把部队交给张大彪暂时指挥,也绝对没毛病,只是因为独立团暂时没有作战任务,才按级别和惯例交给副团长。



那如果没有上级命令,团长死的突然也没有指定呢?那一定是副团长暂时接手部队,副的本来就是军事主官的候补人选。但至于事后上级能否追认,亦或是外派团长,那就不好说了。

双首长制度是我军特色,民国军队虽然没有团政委一职,在早期却有个“团附”职务,注意它不是“团副”,而是类似于“团长助理”的角色。一旦团长出事, 团附也有接过指挥权的机会,在没有上级命令或团长“遗言”的情况下,顺位接班人应该是副团长、参谋长、团附、各营长。



昨天有回答过参谋长和副职谁的级别高谁的权力大的问题,我的结论是参谋长虽然级别、军衔略低于副职,但因为是主官亲信,实际权力要大于副职。比如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赴滇组织远征军时,战区长官由孙连仲接手,抗战胜利前又换成陕军出身的孙蔚如,但第六战区的实权,始终掌握在参谋长郭忏手里。

无它,郭忏是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陈诚的绝对心腹,只要他这个参谋长在,两个孙长官都不能成为战区真正的老大。



但是参谋长的权力是依附于主官而存在的,因此微缩到一个团里,团长是否“健在”决定着参谋长的权限大小,毕竟从资历和级别上说,副职是普遍高于参谋长的,如非有特殊的情况,火线出任“代理团长”也是顺理成章。


度度狼gg


根据题目是问团长不在或阵亡的时候,副团长和团参谋长谁的权力更大?

因为对于提问的目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总的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想知道副团长和参谋长的权责谁更大一些,与团长在与不在没有什么关系。第二种情况是想知道团长不在或者牺牲以后,谁能暂时代理团长的位置。

虽然副团长跟参谋长平起平坐,同为副团级。但是副团长属于团领导,参谋长虽然属于司令部的领导。但司令部仅仅只是一个部门,只能与下面的各个部门分属在一起。虽然也是独立的一个办公室,但毕竟跟首长的级别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在部分的情况下,副团长可以领导参谋长的工作,但参谋长不可能领导副团长。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参谋长只是“负责”军事作战和训练的,实际上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参谋长都要向他汇报的。

参谋长在作战、训练方面是没有自主决定权的,他只是负责作战、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而已,具体执行还需要上级的批准。当然实际生活中有的副团长会被边缘化,参谋长会比较强势,但这不能表示参谋长级别就比副团长大。

参谋长的权力大部分是依附于军事主官而存在的,所以在一个团级建制中,参谋长职权的大小更是取决于团长。虽然副团长比团参谋长在行政级别上要高一点,但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团参谋长的实权要大于副团长。

副团长虽然是团领导,但他的职责大多与团长责职责相重合。在实际履行指挥职责的过程中,以团长为主,副团长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当然副团长也有自主履行职责的工作,他主管的工作是根据领导班子分工确定的。

所以在团长或者政委在位的情况下,副团长对工作的主导方面不会很强,还是以辅助为主要。而参谋长是司令部的领导,他的职责是法定职责。团参谋长可以主导司令部的主要事务。

因此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副团长是官大权力小,参谋长是官小权利大。而且司令部是部队各职能部门中最重要的,与作战直接相关。副团长的行政等级虽然比参谋长稍高一点。但如果在两者之间选择,许多对部队满怀热情的军官还是会选择担任参谋长。

如果这里问的是团长不在时,以上二位谁可以暂时代理团长工作?这个问题,具体分析起来会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安排。一般情况下部队的指挥权应该交给谁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来自上级的命令;第二种是部队主官临时的指定;第三种是职务依次补替。

因为副职本来就是军事主官的候补人选,所以正常情况下,和平时期假如团长休假或是其它原因不在位的时候,一般是有副团长暂时代理团长职责。这种代理与完全履行团长职责有很大差别。他只是负责处理简单的日常军事工作。重大事情的解决,是要集体研究的。

因为在副团长的上面还有政治委员,他是与团长一起担任军事政治的主官。所以团长不在时,既使是副团长临时代理团长职务。遇到大事主导权在政治委员的手上。集体讨论时,也会征求正在体假的团长的意见。

以上是在平常时期,如果是在急迫的战事时期时,团长也就是部队的主要军事首长阵亡之后,接替其指挥权的人员,都会提前安排。但是如果没有充实的计划,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定接班人,同时上级也没有任命的情况下。


那么按照以往的情况,团长职位的接任,按照顺序依次由副团长、参谋长、各营长接任。如果在战时团长牺牲,现在作战指挥工作,按提前计划实施。如果没有计划,假如副团长是之前计划的接替人,现在他也阵亡了。

这时在场职务最高的可以临时安排指挥人员。通常情况下政委是职务最高的,他可以决定是自己指挥,也可以安排参谋长代行军事行驶指挥的职责。


史之策


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Bug——团长没了,还有政委啊,怎么就轮到副团长或参谋长了呢?

尽管政委平常主要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和团长属于平级,都是团级干部。团长牺牲了,政委可以直接指挥部队。别看政委平常干的都是思想生活方面的活儿,可打起仗来也不含糊。在我军历史上,有不少既擅长思想政治工作,又擅长指挥作战的政委。在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苏振华将军。

苏将军是一位从基层部队成长起来的将军,能文能武。在他的革命道路上,大多时候担任的职务都是政委,一直干到军区政委。苏振华虽然是政委,但打仗非常厉害。在红军初期便威名赫赫,反“围剿”战斗中,他多次负伤不下火线,身先士卒指挥部队与敌作战。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苏振华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我军能够打仗的将军太多了。新中国成立后,苏将军参与了海军部队的组建,担任的还是政委。1955年授勋大会上,他被授予上将军衔,由此可见其战功彪炳。

似乎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上面——“团长不在了或阵亡后,副团长和参谋长谁的权力大?”副团长和参谋长都是副团级干部,属于平级。从职务上说,副团长比参谋长要大,因为副团长是部队首长,而参谋长不是,属于司令部的首长。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参谋长的权力反而要大一点,毕竟管的事情与基层部队更加息息相关,而且更加直接。

如果发生战事,团长和政委都没了,谁来继续指挥呢?

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以上级的命令为依据。上级决定由副团长指挥,那副团长的权力最大,上级决定由参谋长指挥,那参谋长权力最大。在特殊情况下,上级甚至有可能直接从几个营长中火线提拔一个为临时的团长。

第二种情况,上级没有命令或者命令传达不到时,按照职务递补。副团长的职务排在参谋长前面,当然是副团长上,副团长权力最大。副团长牺牲了,才轮到参谋长补上去。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团长不在或阵亡后,谁的权力大,你我说了都不算,而是上级说了算,上级让谁主持工作谁的权力就大,不过上级一般会让政委主持工作,轮不到副团长或参谋长。

团长死了或者不在,在没有正式任命前,上级如果让副团长代理团长,参谋长就要听副团长的;上级如果让参谋长代理团长,副团长就要听参谋长的。

不过正常情况下,上级一般会让政委暂代团长,副团长、参谋长都捞不着。

《亮剑》里李云龙被免了团长之职,上级就命政委赵刚暂代团长一职,虽然是电视剧,却是符合事实的,鉴于政委一般不擅军事指挥,他更相信谁的指挥水平,谁就更有发言权。

下面探讨一下,部队首长的排序。

一般而言,部队有5个首长,以师为例:1号首长师长,2号首长政委,3号首长副师长,4号首长副政委,5号首长参谋长。

这其中,前4号首长是部队级首长,参谋长既是部队级首长,也是部门负责人,因为师部机关有三个部门:司令部(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部门负责人分别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但只有参谋长被称为首长,地位高于政治部和后勤部主任。

验诸我军历史,参谋长的地位、权力和发展前景,始终在军事副主官之下。

八路军

八路军时期军队设置比较复杂,政委、政训部(政治部)等政治主官在各个师、旅、团的设置都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参谋长,其位置必定在军事副主官之后。

比如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下辖的115师、120师,129师的参谋长也都排在副师长之后。当时的军事副主官如彭德怀、聂荣臻、杨勇、肖克、王震、徐向前、陈再道、王近山等,他们今后的军事生涯和最终成就,普遍高于同时期的参谋长。

解放军

有人举出东北野战军的例子,说东北野战军的1号首长司令员林彪,2号首长政委罗荣桓,3号首长参谋长刘亚楼,说毛主席给东北野战军发电称呼“林、罗、刘”,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向下发电也称“林、罗、刘”,说明刘亚楼是3号首长,地位比副司令、副政委高。

这无疑是凭主观印象得出的错误认识。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刚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实际上是一个领导机关,挂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个牌子,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个排序很明显,参谋长刘亚楼排在司令员、政委、第一副司令员、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副政委后面,但排在政治部主任前面。

后来为了便于作战指挥,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独立出来,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未设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就是3号首长。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萧克任参谋长,还是未设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仍然是3号首长。

1949年5月12日,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萧克任第一参谋长,参谋长萧克又排到第二政委也就是副政委后面了。

第四野战军部分下辖的兵团、军,一般都设司令员(军长)、政委、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兵团),参谋长地位和排序都在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之后。

和平年代

和平年代的军队干部培养模式有一个趋势,即参谋长成为培养军事主官的重要岗位,不少军区或军队的军事主官都是由参谋长,而非军事副主官提任,不过一旦到战争时期,时任军事副主官显然比参谋长更具影响力,因为他们具备参谋长没有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先把团长改成师长】

先说一下师长等指挥官与参谋长在职责上的区别。

师长的职责是指挥军队作战。参谋长的职责是制定作战计划,参谋长的权力就是管几个参谋,一起出谋划策。参谋长集思广益,制定作战计划。

一个优秀的参谋长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有几种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应急预案。

参谋长把几种方案提交给指挥官后,指挥官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这个最优的作战方案中,会有很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还需要说一点。

如果A军队作战,连战连胜。但作战时遇到的情况,都在作战计划之中。不能说明军队的指挥官优秀。只能说明参谋长优秀。

如果B军队作战。连战连捷。作战中遇到多次突发应急情况,都在作战计划之外。指挥官沉着冷静,改变战术,果断处置,化险为夷。这才说明指挥官优秀。

讲到这里,如果师长阵亡了,显然军队的作战,由副师长负责指挥。参谋长只能管几个作战参谋。


杨朱学派


团长阵亡了,谁的权利更大与团长阵亡了,谁将会顶替团长的职务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四野战军给中央发报请示时,总是署名林罗刘,这意味着什么?权力的排位。但是假设林不在了,谁顶?罗不可能,罗是政工干部,不擅长军事决策。一般是选剩下的干部中军事决策能力最强的那个,而不一定是职务最高的那个。因此,在八路军115师时期,林彪遭阎锡山哨兵误伤赴苏后,顶替师长职务的不是副师长,也不是政委,而是主力旅343旅旅长陈光,担任了115师代师长职务。


雪山飞糊


其实这个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军队,或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军队,副团长和参谋长的权利是并不一样的。以抗战时期我军八路军部队为例,虽然一个团的部队团长是军事主官,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实行的一直是政委负责制。

也就是说,在重大关键时刻,政委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政委的权力,实际上大于团长。因此,在团长不在或阵亡时,如果政委仍在,那么毫无疑问的,肯定是政委接掌这个团,根本就没有副团长或参谋长的什么事儿。



但是,如果排除政委的因素,或者说政委如团长一样不在或阵亡,那么,这个建制仍在的团级部队,副团长或参谋长,谁的权力更大呢?应该由谁接任呢?这个问题,依然需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上级指认。这种情况发生在该部队并未失联,仍与上级有联系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军事主官不在或阵亡,那么,副团长或参谋长会第一时间向上级指示,上级也会指认某一个人暂时带领指挥部队,或直接直接提拔提拔某个人为正团长。



在这种情况下,副团长或参谋长的机会均等,都有被上级指认为军事主官的可能,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实上,如果发生了上述情况,副团长和参谋长也并非是绝对人选。上级也有可能并不从副团长和参谋长中选举新的军事主官,而是在其他营级或副团级干部中火线提拔,例如,经验丰富的主力营营长,也是竞争的有力人选。


第二种情况,团长离开或阵亡前指定人选。这种情况下,也依然没有什么好争的,如果团长指定了副团长接手,那么就没有参谋长什么事儿,反之亦然。作为一个团级部队,团参谋长是高级幕僚人员,通常来说也是团长最为信任的助手。就信任度而言,团参谋长与团长的关系通常比副团长更近。因此这种情况下,参谋长被指定接手的概率要高于副团长。

第三种情况,团长突然阵亡,未指定人手,同时又与上级失联。这种情况下只能由仍然存活的干部自行指定。由于副团长和参谋长并没有直接统属关系,一般来说,由仍然存活的团级干部中军衔最高的人接手。如果军衔一致,那么也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部队,副职干部的权力和地位,显然要高于参谋长。例如在朱德司令员返回陕甘宁边区后,抗战期间几乎八路军的所有军事行动和领导,都是由副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的。而且,从1955年的授衔中也可以看出,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副师长,通常为元帅或大将军衔,而参谋长只有上将或大将军衔,明显低一级。


鸢飞九天2018


团长在与不在,副团长权力都比参谋长大,接任代团长或者直接当团长的机会也远超过参谋长。

通常来说,团职干部的排序是这样的:

团长>政委>副团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

这里面不难发现,团级干部就是团长和政委,副团长和参谋长以后都是副团级,对各营各连有领导职权。

当然,也有聪明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谁大?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嘛?

这么说也对!

具体举出例子来可能更有说服力。

1,八路军。

八路军也就是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集团军这个层次的,朱德留守延安总部,彭德怀在前方山西麻田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驻重庆开展外联工作,副参谋长左权和彭德怀在一起。这里看不出什么。

在师这一级建制中,你会发现,提师长和副师长,政委和参谋长都没提。政委没提因为这是我党特色,参谋长没提,是因为没必要提。

八路军的三个师,基本上就是红军的三大主力改编而成,115师是主要来自于红一方面军就是中央红军,120师就是来自于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129师主要来自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以及后来的西路军。因为西路军西征损失太大,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担任了129师师长。

注意,刘伯承长期担任红军总参谋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毛主席红军总政委,朱德红军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现在刘伯承做了非主战部队129师师长,也不能算是贬官吧?

2,新四军。

新四军的情况更明显了,新四军一开始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

这个体系中,项英是政委兼副军长,风头直接盖过了张云逸这个参谋长。毫无疑问副军长这个职位更重要。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一死一被抓,谁来做新四军的新军长呢?是不是原新四军第三号人物张云逸呢?

不是!

新四军重建后,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同时,新四军各部整编为7个师,任命粟裕为第1师师长,刘炎为政委;张云逸为第2师师长,郑位三为政治委员;黄克诚为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为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鼎丞为第7师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新的军长陈毅,来自于主战部队第一支队司令;原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张云逸,担任副军长的同时继续担任第二师师长。在这里,原参谋长,还不如下一级的军事主官来的实在。

3,陕甘支队。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为了缩小目标,短暂整编为陕甘支队,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为五人团领导集体。(当时朱德在红四方面军)

司令员 彭德怀,政治委员 毛泽东 ,副司令员 林 彪,参谋长 叶剑英。

第一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参谋长 左 权。

第二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彭雪枫, 政治委员 李富春 ,副司令员 刘亚楼, 参谋长 肖劲光。

第三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叶剑英,政治委员 邓 发。

参谋长叶剑英,在纵队的兼职是三纵司令,而且不是五人团成员,而副司令林彪,则兼职一纵司令,很明显参谋长不如军事副官。

在举更多例子也是这样的。况且现在团级的参谋长都取消“长”字了,只能叫作战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不带响”,比起副团长,差的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