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是如何成为第七兵团司令的?

1195125793


黄百韬,本是军阀李纯部下,李纯失败投靠张宗昌当了旅长。张宗昌失败,北伐军收编后投效在顾祝同门下。

注意,顾祝同是非常喜欢提拔人的。尤其皖南事变就是黄百韬的实际策划者。此后,黄百韬当然是官运亨通,41师师长,25军军长,整编25师师长。

1947年孟良崮战役是黄百韬的最大危机,也是他转运的机遇。

是役张灵甫74师全军覆没。蒋怒火中烧,公开宣布要追究各将领的责任。83师师长李天霞是黄埔老油条,有钱大钧的暗中关照,又有金条开路,最后只得了个撤职查办的处分。剩余的压力就在国防部郑州指挥所主任顾祝同、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及救援不力的25师师长黄百韬三人的头上,这三个人分别就要承担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的责任。显然官最小,又非黄埔的黄百韬似乎在劫难逃。

不过黄百韬在会场上沉静称述,先主动承担自己救援不力的结果。这责任怎么也说不掉。

以国军惯例来说,职务和军衔都相同,资历深的军官临时指挥同时行动的浅资军官。战前张灵甫向汤恩伯提出不归李天霞的指挥,临时归黄百韬指挥。而事实上,黄百韬也确实是出力救援张灵甫了。

这让顾汤二人的压力大轻。

黄百韬再郑重其事地说,张灵甫完全就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擅自行动,没有命令就上山固守,又因连续无雨而导致失败。

总之,指挥所、兵团没有任何责任,好好的一个战役计划,都毁在张灵甫身上。

这个以死赌生的计谋成功了,顾祝同汤恩伯的同党纷纷同意黄百韬的意见。既然汤恩伯都只是撤职留任处分,责任更小的黄百韬当然顺利过关,只一个记过处分。顾祝同因此更加信任黄百韬。1948年组建第七兵团,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顺利成为了兵团司令。


四川達州


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包围在孟良崮时,旁边有两支友军可以寄予希望,一是整83师李天霞部,一是整25师黄百韬部。李天霞因为当年与张灵甫竞争74军军长失败,所以心存芥蒂出工不出力,居然派两个连伪装成旅级援兵糊弄差事 ,战后差点被老蒋枪毙。



而黄百韬这个“老广”是真卖了气力的,督师猛攻华野阻击部队,连克叁山店、界碑等我军阵地,如果叶飞的一纵守不住最后一座山头天马岭,张灵甫在整25师的接应下就要逃出生天了,幸亏华野四纵援兵赶到,黄百韬功亏一篑。

之前向坦埠进军时,张灵甫就致电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坚决要求将整74师由李天霞前敌指挥划归黄百韬,看来他没看错人。



黄百韬是北伐时期投蒋的旧军人,无出身无派系,所以他很清楚,一切就得靠自己玩命打仗取得信任。在豫东战役最后阶段,黄百韬居然带队冲锋,这在当时的国军高级将领中是极为罕见的。其实孟良崮战役后华野损失也颇为惨重,在国军第三次疯狂进攻下,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基本丧失 ,黄百韬在作战中极为猖狂,一直推进到胶东根据地腹地,一度让许世友的山东兵团甚为困难。

实际上,以日式装备为主的整25师战斗力几乎可以并肩“国军五大主力”,与华野纵队级单位一对一时丝毫不落下风。豫东战役后全部换装美械后,整25师更成为中原战场蒋军主力部队,数次以黄百韬为司令配属快速纵队、交警总队等组成临时性兵团,所以黄百韬最后成为第七兵团司令并不意外。



黄百韬是在顾祝同力荐下出任25军(整25师前身)军长的,抗日战争时期是顾的第三战区参谋长,“皖南事变”元凶之一,纵观从1941到1948年期间他的表现,可以称为新四军和后来华东野战军最凶恶的敌人之一。

1948年中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方面以原属余汉谋粤军系统的63军64军和恢复成军番号的25军组建第七兵团,粤籍的黄百韬出任中将司令官,被华野包围后在乱军之中被击毙。



王耀武11万人以坚固城防只守了济南一周,黄百韬在一马平川的碾庄附近以同等兵力死抗15天,抛开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员悍将。


度度狼gg


因为他排行老七,老蒋特别派发总统府第七号通行证…黄七爷。开个玩笑,回到上面问题,很多人认为黄7兵团,很大程度是顶替区7兵团的空缺。 当时黄25军来救区,救不了,考虑到驻地相同,也就就地用了黄接替了区的第7兵团。



但是其实从来就没有区7兵团,大家看下区兵团的覆没时间,以及黄任7兵团司令官的时间就知道问题所在了。(黄被任命7兵团司令官在前,区寿年兵团覆没在后,所以不存在区7兵团)区是绥靖区副司令官,战时临时调拨部队组成一个临时野战兵团,称之为“区兵团”。大家可以查看一下区兵团覆没时间以及黄百韬被任命为7兵团司令官的时间,一切变清楚。(2个第7兵团,基本同时组建,都是48年6月;所以很多人叫区兵团和七兵团用于区分,如下图)



还有很多人说黄是三无人员(无派系无家底靠山,不是黄埔毕业,也不是浙江人)。但严格来讲,黄百韬不能说是“三无”人员,恰恰是多重角色,给了他一些与人合作的机会:正统北洋军出身,直鲁联军也干过,所以和徐源泉、上官云相等能够合作;无派,正好用于收罗各色杂牌军;广东人,把63、64交给他指挥,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抵触。



黄百韬是我军华野最凶猛的敌人,整25师虽然不是五大主力之一,(74,5,1,18,6军)但是战斗力非常强悍,黄能当中将兵团司令是有这个能力的。黄能在平原地带与我军在碾庄血战二周,实在不得不说其凶狠异常。


李三万的三万里


张学良曾经评价蒋介石用人“不唯贤,只唯亲”。他的部队分为嫡系军与杂牌军。嫡系军一般是黄埔将领带领的中央军,嫡系军装备好,训练水平高,后勤保障也能跟上,战斗力一般都强于杂牌军。而杂牌军就是嫡系军以外的地方部队。黄百韬带领的25军就属于杂牌军。



虽然是杂牌军,黄百韬的25军战斗力却是一点不输嫡系军,被称为杂牌军中的王牌部队。25军位列国民党的十大王牌部队,部队能攻善守,火力凶猛,黄百韬也就是当然的王牌将领。

黄百韬本是奉系军阀张宗昌的人,后来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他就成了蒋介石的人。蒋介石对他还算器重,1944年任命他为25军军长。黄百韬也挺争气,在他带领下,25军战斗力大幅提升。


解放战争开始后,黄百韬进入胶东战场,真是威风凛凛,所向披靡。1947年更是多次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解放军军神刘伯承交火,丝毫不落下风。黄百韬巅峰战役是豫东战役。粟裕带领下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大败国民党军队。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国民党第七军团即将被围歼的关键时刻,黄百韬大发神威,和邱清泉一道救出第七兵团残部,还击退粟裕,俘虏几千名战士,立下大功。

此战后,蒋介石对他大加褒赏,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任命他为第七兵团中将司令。

然而大厦将倾,黄百韬也是无力回天。在淮海战役中被老对手围歼。死前长叹:“非天灭蒋,蒋自灭也。”


沧海历史春秋


黄百韬,先在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后投降张宗昌,又随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可谓“三姓家奴”。

升任师长时,蒋送其进陆大特别班第3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第六战区、冀察战区担任参谋长职务。

偶然的机会,黄百韬到顾祝同第3战区任参谋长,励精图治,任劳任怨,奉公守法,时刻勤谨 ,惩治贪污腐败。

1940年,为顾祝同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获得顾祝同的信任,后被顾外放出任第25军军长。
国军中,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像新1军、第5军、整编74师等5大主力,黄百韬并非黄埔系,也非蒋介石的同乡,在军中地位不稳,深知唯有战绩才能站稳脚跟,所以战则争先,获得了顾祝同和蒋介石的信任。

整编74师,在孟良崮陷入重围,黄百韬率整编25师不顾伤亡拼死增援,打到天马岭时,倘若不是4纵1个营恰巧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使黄功亏一篑,整74师全军覆没。

南麻临朐战役中,黄百韬率部增援,冒死血战先后解了南麻、临朐之围,在这两次决定性的战役中,由于整编25师拼死作战增援,才获得最后胜利。

1948年6月,著名的豫东战役爆发,黄百韬以基本日式装备为主,武器装备并不先进的整编25师重创中野11纵,救出整编72师,大破华野于帝丘店,在战役中立下头功,蒋介石亲自为黄伯韬佩带青天白日勋章。

豫东战役之后,因黄百韬的卓越功勋,以及顾祝同的极力推荐,并为安扶杂牌军,将余汉谋系统的广东63、64军与同样具有广东背景的25军合编为第7兵团,黄百韬担任兵团司令员。

淮海战役爆发前,黄百韬部7万人在碾庄被华野重兵集团包围,率部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坚守了15天,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2日于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内容推送,欢迎关注本文作者。


国平军史


黄百韬将军是顾祝同的老部下,长期驻节扬州一带,顾祝同老家江苏涟水,距离扬州也很近。因为这些渊源,黄百韬与顾祝同关系很好,他后来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有顾祝同提携的因素在内。

顾祝同

但这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因为黄百韬能征善战,是国民党内的一员虎将。众所周知,国民党内的高级将领,大多有三个明显符号:日本士官、浙江人、黄埔系。但黄百韬却与这几个都不沾边,他是标准的杂牌军出身,先在江苏地方部队任职,后来又到张宗昌手下,张宗昌下台后被国民党收编。

黄百韬

黄百韬出名是在国共内战时期,当时他担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鲁中南、胶东、豫东一带与解放军屡屡交手,表现不俗。在豫东战役中,中共悍将粟裕设计将国民党军团团包围,这是黄百韬率部突然杀出,他亲自带队冲锋,与邱清泉部夹击粟裕,粟裕最后只好撤退,国民党反败为胜。据了解黄百韬的人透露,他作战极为凶猛,所以一些划归他指挥的部队都想尽一切办法,脱离他的指挥序列。

豫东之战让黄百韬一举成名,蒋介石也破例安排这位非嫡系出身的将领担任了第七兵团司令官。不久,黄百韬部在淮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报复性强攻,黄本人最后战死战场。

最后再讲一个关于黄的小花絮。据台湾美食家唐鲁孙介绍,他与黄百韬是好朋友,黄驻节扬州期间,经常找唐鲁孙吃熬鱼贴饼子。唐鲁孙有一朋友,善烧猪头,所烧猪头肉嫩如豆腐,酥而不腻,烂而不糜,闻名淮扬一带。黄百韬听说后,约期来吃,尽饱而归,此事被唐鲁孙记于《冰糖煨猪头》一文,得以流传后世——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黄百韬也是个性情中人。


民国年间那些事


蒋介石用人有三个原则:一是江浙人;二是黄埔生;三是陆军大学毕业。很不凑巧,黄百韬这三个条件都不符合。


黄百韬是广东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黄百韬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能够立足,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和战功得来的。

黄百韬是杂牌军出身,后来在蒋介石的恩典之下,去了陆军大学。毕业之后去了西北军。黄百韬亲手策划了皖南事变。此事之后得到顾祝同的赏识,让他当上了25军军长。25军是杂牌部队,战斗力弱。黄百韬上任后,让25军成为不亚于国民党五大主力的部队。

黄百韬正是凭借自己的战功和忠于蒋介石,才能由杂牌军变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的。

解放战争的时候,黄百韬的25军让解放军损失惨重。47年该军整编为25师,黄任师长。孟良崮战役时,他是增援张灵甫最积极的人。豫东战役时更是立下了头功,蒋介石亲自为其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第七兵团是以黄的整编25师组建,其余都是粤军。黄百韬是广东人,加之他有战功,当上第七兵团司令是理所当然的。


历史军魂


很简单,就两点。第一,一次次打硬仗,战场上打出来的。第二,忠诚度高。

1、不是黄埔的黄埔精神

蒋介石的口头禅除了“娘希匹”之外,还有一句就是“黄埔精神”。经常看到忠勇军官出现,都会脱口而出黄埔精神。

所以在蒋介石的眼里,作战勇猛、忠诚就是黄埔精神。

显然黄百韬具备这一点,虽然不是黄埔嫡系,但在随徐源泉归蒋后,团长、旅长、师长慢慢往上走。到了抗战时期,在陆军大学毕业后,先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

在做事上尽心尽力,坚定的追随着蒋家王朝。

2、战功就是第一位的

业务能力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乱世。黄百韬显然具备这一点。

练兵,把杂牌训练成了精锐。25军有川军、中央军、西北军背景,黄百韬大刀阔斧训练部队,在短期内即焕然一新,且强于夜战和近战,射击搏斗均明显优于普通国军。

作战,屡屡取得战果。

孟良崮战役,一度攻下天马山,给华野的阻击形成很大的压力。

南麻战役,层层突破,最后迫使华野解除对胡琏的围困。当时粟裕就说“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甚至在敌我相等的兵力下还堵不住他”。(《粟裕军事文集》)


(南麻战役得益于黄的救援)

在胶东战场,在范汉杰指挥下,与64师给解放军造成很大压力。

1948年豫东会战,亲自指挥部队反击,避免区寿年命运,在援军救援下,击退解放军。因功,其部与64师都装备美式装备,成为国军主力部队。

靠着这些战功,黄百韬当上了七兵团司令。

决战,超出所有人认识

黄百韬在渡过运河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个军被歼灭。其在碾庄也就七万多人,面临华野近20万部队的攻击,坚守12日,远远超出蒋介石、杜聿明的想象。而且此战中,战斗中,华野部队伤亡49000余人。华野七个纵队损失惨重。可见其战斗力。

(碾庄)

总结:

黄百韬虽然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但从一名职业军人的角度上看,作战勇猛,防御严密,擅长打硬仗,作战灵活,攻守兼备,是难得的将才。

其作为一个非黄埔将军,成为国军主力兵团司令。其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努力作战,奋勇冲杀,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胡石. 江南行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赖继年. 浙赣会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夏德辉.淮海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军事原因剖析[J].军事历史研究,1996(01):89-99+72.

张程《解放战争史事要略》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黄百韬成为第七兵团司令,完全是一场战役,这就是豫东战役,黄伯韬率领25军去增援区寿年兵团,经过这一场战役后黄百韬升任为第七兵团,兵团长!

黄百韬这个人被称为杂牌军之王,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不是黄埔体系的,也不是保定军校体系的,更加不是浙江人,但是最后蒋介石竟然把他提拔到了兵团长,这样一个地位,要知道在蒋介石手底下掌握着兵团长这个职务的就那几个黄埔子弟!蒋介石为什么要把一个第七兵团交给黄百韬呢?

首先我们得看豫东战役,这一场战役里面当时蒋介石的得意子弟邱青泉在干啥?邱清泉号称邱疯子是抗战时期杜聿明手底下的一员猛将,是蒋介石的黄埔子弟,当时他指挥着自己的兵团像区寿年兵团增援的过程中!拖拖拉拉止步不前,原因就是邱清泉跟区寿年当时两个人产生了争执,所以邱清泉对区寿年兵团的负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蒋介石亲自乘着飞机在战场上面看这个时候,看到这一幕,感觉脑子有点冲血!当时蒋介石就想这场战争结束以后赶紧把这邱清泉给处理一下!但是账还在这儿打,(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赶紧多把一些国军部的一个就出来才是当务之急。这个时候顾祝同找到了黄百韬向蒋介石推荐黄百韬率领第25军过去增援。

黄百韬一听这个战斗命令,二话没说,直接就上,而且率领部队亲自在前面冲锋,自己还身受重伤!

要问为什么黄百韬会受到顾祝同的举荐,首先二者关系就很好黄百韬之所以能够步步提升,跟顾祝同一直在提拔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另外一件事儿,就是整编74师张灵甫覆灭的时候,当时蒋介石想杀人,黄百韬自己站了出来,把所有的罪责全部大包大揽,全部揽在自己身上,顾祝同对他是感恩戴德,所以一般在这个时候出了事情,顾祝同先想到的就是黄百韬!

后来战争还是输了,但是蒋介石这个时候是下定狠心想要整顿一下军队里面派系成风的那种现象,一怒之下想找邱清泉的麻烦,先把这邱清泉给处理了再说,出清泉。当时也是吓了一大跳啊,赶紧去拖爷爷告奶奶把自己小命儿先给宝下来,至少先把这个兵团长的职务给保下来,这样才能捞钱,因此选择去贿赂同僚,最后在一帮人的劝说之下,老蒋算是收了一下自己的沙星,没有把邱清泉给处理了,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场战争总得有人负责吧,出清泉去救区寿年兵团的时候,举步不前,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事实,你也照顾天下了,你总得给出点说法吧,你不给说法的话,其他人怎么服众呢?那大家以后出了事情都别去救了。

所以这个时候蒋介石把目光投向的黄百韬,黄百韬作战勇猛啊,而且这次去就人是二话没说,直接就上打的很好,我不能去惩罚某个人,我就去奖励一个人,奖励他让他成为这一次事件的关注点的中心,这样的话好把自己的好学生邱清泉给择出去!所以不仅给黄伯韬青天白日勋章,而且还把最新组建的第七兵团直接交给了黄百韬,这就是奖励!通过宣扬黄百韬作战勇猛,拯救同僚这件事情代替掉邱清泉就兄弟部队的时候那种不积极性,然后使得大家都认为以后去就自家部队,有奖励!这就是蒋介石打的主意,这也就是为什么蒋介石破格的将一个有实力的大兵团交给一个非滴系,而且不是自家人的黄百韬去指挥!

但是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是针对自己这个最忠心,最愿意打仗的部下开展的!黄百韬你不是作战积极吗?黄百韬你不是喜欢支援人吗?我先把你这个点儿给打没了,我看你以后怎么打出配合,怎么打出积极性!所以说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包围黄百韬兵团,消灭黄百韬兵团这一手玩的实在是漂亮!


漩涡鸣人yy


老蒋用人讲究亲疏有别,嫡系杂牌,他这个人对于手下的出身是极其看重的,尤其喜欢任用浙江人和黄埔生,而这一类人也被称为“蒋氏爱将”,这也就限制了很多有能力的国军将领,但此人却是个例外,他从一个军阀势力改投入老蒋的门下,历经数年的奔走效劳,终于得到了一个美誉,被称为:“老蒋杂牌中的王牌”,此人便是黄百韬。



其实黄百韬这个人是很有能力,他自知自己为杂牌部队出身,在国民党系统中没有靠山,所以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非常勤奋努力。他这个人在生活上廉洁自律,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在工作中奉公守法兢兢业业,算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职业军人,这就与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没有机遇的话,他黄百韬在老蒋眼里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杂牌出身的将领,而黄百韬的一生中两次机遇,一次便是他出任二十五军军长之时。



当时的二十五军存在贪腐非常严重、军纪散漫、部队一触即溃等严重问题,但是在黄百韬上任后,他大刀阔斧地对二十五军进行整顿,不但严肃了军纪,而且调和了官兵关系,使他的声望在二十五军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之后他又亲自训练部队,打造出了一支不差于国军五大主力的王牌部队也就是日后的整编二十五师。而他的第二次机遇便是国共内战,也是黄百韬的成名之路,他开始成为了我军的劲敌和国军中的虎将,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25军整编为第25师,黄百韬担任师长,他首先率部进入山东战场,开展胶东扫荡,战绩堪比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而我军部队一时无人能挡,任由其闯进闯出。



在1947年的时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而蒋介石紧急调动二十五师前往中原战场,25师与刘伯承、邓小平部队多次接触,竟然不落下风。在之后的豫东战役时,第七兵团面临被全歼之际,其率部突然增援,在邱清泉的配合下,黄百韬成功救出第七兵团残部,还击退华东野战军,一直追到黄河边上,而且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战后,黄百韬经顾祝同大力推荐成为了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老蒋为其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赠与其总统府特别通行证,他终于以杂牌的身份成为了老蒋的心腹爱将。

此时的黄百韬事业达到了巅峰,而在他成功的路上,他确实没有走捷径也没有捷径让他走,他完全是依靠他的努力而换来的成功。而之后淮海战役的爆发,却让其殒命碾庄,其实纵观他的一生,堪称职业军人的典范,但抗战结束后为了老蒋的独裁而“舍生忘死”,最终只会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