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个月,为什么这位硕士只能佩戴“列兵”军衔?

“训练、站岗、帮厨、学习……这些基层官兵每天都在经历的事物看似繁琐,但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像‘老槐树’一样扎根在三尺讲台上为强军奉献的信心信念。”这是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教研室教员杨洋结束了在某旅“训练生产先进连”5个月当兵锻炼后,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的一段话。



“热血儿男,手握钢枪,我们是祖国的坚强力量;训练争第一,生产扛红旗,我们是训练生产先进连……”嘹亮雄壮的连歌声中,杨洋卸下了中校军衔,戴上列兵肩章,并在“训练生产先进连”的连旗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从此,他正式成为该连一名战士。作为陆军第二批院校和科研机构见习干部的一员,杨洋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地处彭城郊外的“训练生产先进连”当兵锻炼和见习代职。可没想到,刚刚参加完连队为他组织的下连仪式后,本以为可以很顺利融入集体的他,便立马遇到了“拦路虎”。



“军被就应该像军人的性格一样,有棱有角,刚正不阿。”下连第二天早上,正赶上连队检查内务,班长许超在点名时说了这句话,低头看看自己像“面包”一般的被子,再看看其他战友的被子,虽然班长没有指出是谁,但杨洋心里却很清楚。熄灯后,杨洋主动找到许班长,向他请教基层的情况,从一日生活制度,到官兵每天的工作要求,两个人在俱乐部一直聊到了深夜。



“今天是星期天,班长,让我去炊事班帮厨吧!”为了让战友们能在星期天中好好休息,杨洋主动请缨要去炊事班帮厨,面对盛情,许班长只得点头答应。午饭时间到了,部队带到了饭堂,可大家都傻了眼,本应乘满美食的分餐台却空空如也。许班长找到了炊事班长,原来,面对这个“中校列兵”来帮厨,炊事员们都不好意思让他帮忙切菜洗碗,只让他干一些轻松的活,所以这才耽误了开饭的时间。当天晚上,杨洋在床上转辗反侧,“难道真的就融不进这个集体了吗?”



第二天,杨洋找到了连队指导员,指导员告诉他,要想真正融进集体,肯定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份放下去,和战士练在一起、训在一起,让他们信任自己。听了指导员的话,杨洋好像明白了什么,虽然自己一心想融入集体,但自己的行为和作风还与基层官兵相差不少,得先扑下身子真正当好普通一兵。



从此以后,连队只要带到训练场,主动请教问题最多、主动要求练习最多的便是杨洋这名“列兵”。“虽然自己是一名技术军官,但到坦克连队当兵锻炼,他面对陌生的专业却和官兵抢着练、争着学,自己在提升的同时也把连队官兵的训练热情带动了起来。”教导员常兴涛提到杨洋时对笔者说到。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杨洋也从一名“陌生人”变成了连队官兵心中的“好战友”。在正常参加连队工作的同时,杨洋也在琢磨着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为连队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与连队官兵沟通中,杨洋逐渐感到,基层官兵都是渴望学习、渴望进步的,作为一名军校教员,为什么不能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学习小课堂”,把自己在军校工作十几年的所学都传授给战友们呢?



于是,在支部的帮助下,由杨洋筹划的第一堂小课堂便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召开,而这堂以“联合作战体系”为主题的授课一召开便迎得了“满堂彩”。课后,官兵们都对杨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看似死板枯燥的内容讲活讲实津津乐道。“没想到会如此成功。”此后,每到周六下午,连队俱乐部内便挤满了人,慕名而来的官兵也越来越多,营里也找到了杨洋,请他不要“吝啬”,直接给全营官兵上一堂“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