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 焦化廠採購節奏放緩

近期,焦煤價格大幅波動,1901合約上破1400元/噸重要壓力位,多空分歧加大。筆者認為,焦煤1905合約深度貼水現貨,說明市場對於後期並不樂觀。宏觀需求走弱,原煤供應增加,焦煤下游企業利潤壓縮,導致焦煤補庫幅度下降,市場難有趨勢上漲行情。

宏觀需求走弱

焦煤作為週期性品種,受宏觀需求的影響較大。而從宏觀需求看,後期有走弱跡象。

一方面,去槓桿導致資金緊張,工業需求不足。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0月,M1和M2增速分別為2.7%和8%,今年呈現逐步下滑態勢,說明在去槓桿的大環境下,資金投放力度減弱,流動性收緊。此外,11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205萬輛,同比減少18%,10月為減少13.2%,連續6個月同比下滑。家電產銷同樣出現增速下滑跡象。1—10月,空調產量累計同比增加10.6%,而去年同期的增幅為18.5%;1—10月,冰箱產量累計同比增加2.2%,而去年同期的增幅為13.7%。房地產市場同樣不樂觀。1—10月,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僅為2.2%,相較去年同期的8.2%顯著下滑。

另一方面,中美經貿摩擦壓制了下游訂單的釋放。11月,我國出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5.4%,而前值為15.6%。在宏觀需求走弱的背景下,焦煤價格趨勢性向上的難度較大。

原煤供應增加

2016年,煤炭行業實行供給側改革,煤炭價格快速上漲。然而,持續高位的煤炭價格擠壓了下游工業企業的利潤。從去年開始,政策性的煤炭供應收縮已經基本完結。

從政策表態來看,煤炭行業276天工作日計劃結束,產出逐漸恢復正常。實際產量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原煤產量為28.98億噸,累計同比增加5.4%,而去年同期的產量同比增速為4.8%,說明去年和今年國內原煤產量在不斷增加。

今年,由於安全檢查、環保等原因,個別月份的煤炭生產受到抑制,這部分受抑制的產量有望在明年釋放,進而促使國內原煤產量繼續上升。

進口方面,1—11月,全國煤及褐煤進口量為2.7億噸,相較去年同期的2.48億噸,增幅為9.2%。進口量同樣也在增加。進口政策上,儘管有今年的進口總量與去年持平的說法,但實際執行中,並沒有市場想象得嚴格。

下游企業利潤收縮

焦煤的下游是焦化廠和鋼廠。去年以來,隨著供給側改革在鋼鐵、焦化行業的推進,焦化廠和鋼廠的利潤屢創新高。

不過,在“一刀切”政策結束後,鋼廠利潤回落明顯,特別是11月以來,鋼材價格大幅下挫,鋼廠利潤快速收縮,部分鋼廠的經營已經到了盈虧平衡線附近,所以鋼廠對焦炭壓價,焦化廠的利潤也快速壓縮。而這,導致焦化廠對焦煤的補庫更加謹慎。最新一期的數據顯示,獨立焦化廠煉焦煤庫存為880.4萬噸,低於上週的883.68萬噸,說明焦化廠對焦煤的採購放緩。

綜上所述,宏觀需求走弱、國內產量和進口量增加、焦化廠和鋼廠利潤下滑,表明焦煤市場的反彈只是暫時性的,難以轉化為趨勢性上漲行情。

(作者單位:國泰君安期貨)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