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啦!章丘有個群山環抱綠水環繞的美麗山村—黃沙埠

在濟南市章丘區的南部山區垛莊鎮,有一個群山環抱、綠水環繞、風景如畫的小山村——黃沙埠。黃沙埠村地處蓮花山南麓,蓮花山的主峰磨二起雄峙村北,垛莊水庫、百丈崖水庫、龍王嶺水庫環繞在小村的東、西、南三面,清澈的巴漏河上游蜿蜒曲折、穿村而過。這裡山青水秀、林木蔥蘢、風景秀麗,是著名的五彩山村景區的組成部分,是鄉村休閒旅遊的極佳去處。

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永樂(1403~1424)年間,畢家坡(今屬聖井街道)一戶姓畢的遷來立村。因附近土地是黃沙土質,取村名黃沙坡。後來回畢家坡路經埠村,受到啟發,回來改村名為黃沙埠。沿用至今。距今已有600年曆史。

黃沙埠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落,遠遠望去,白牆紅瓦,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初雪過後,村舍的紅色屋面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白雪,將美麗的小山村妝點的猶如仙境。

村內大街小巷,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的百年滄桑老樹與嶄新的彩繪牆面、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相映成趣,別具韻味。

黃沙埠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除了黃沙埠本身外,還有香石臺和龍王嶺兩個自然村。

“香石臺”自然村位於該村的西南方向,巴漏河的南岸,百丈崖水庫的下游。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萬曆(1573~1619)年間,萊蕪市寨裡唐姓遷此建村。因附近有一塊巨石像香臺,以此得名香石臺。

香石臺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石頭平臺,高約2一3米,檯面大概有幾十平方米,形狀酷似農家用來祭祀上香的香臺。香石臺背山面水,是一個極好的觀景平臺。登臨臺上,可仰望藍天白雲,遠眺層巒疊嶂,左觀小橋流水,右瞰碧波盪漾。

香石臺的上游是秀麗的百丈崖水庫,青山環繞、碧水嫋嫋,一派恬靜的山水風光,如詩如畫。

據說在香石臺南面的山裡有一株野生的千年板栗樹,至今還年年結果,樹下有書本樣的巨石,被稱為無字天書。

香石臺附近的河段,正在利用冬季枯水季節進行整修。

新建的木棧道像一條黃色的飄帶沿著小河南岸起伏飄動,從香石臺下一隻延伸到黃沙埠村南。

藍天白雲、雄偉的蓮花山、紅瓦白牆都在清澈明淨的河面留下了美麗的倒影。

機靈的水鳥不等你靠近就撲稜著翅膀飛向遠處,在河面上留下串串漣漪。

河岸邊,初雪和流水形成了晶瑩剔透的冰雪美景。

黃沙埠村的北面是著名的蓮花山景區。景區中有勝水禪寺及勝水泉、浩賢禪師靈塔等景點。景區內松柏參天 , 樹木蓊鬱 , 自然風光優美 , 名勝古蹟眾多 , 既是重要的佛教勝地,又是深秋觀賞紅葉景觀的絕佳景區。

龍王嶺位於黃沙埠的東南面,是一個純回族的小村落。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洪武(1368~1398)年間,丁姓建村於一座有龍王廟的山嶺上,故取村名龍王嶺。

世事滄桑,當初的龍王廟早已不存遺蹟。40多戶回族村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安居樂業。遊客到此,可以品嚐到的是正宗的手抓羊肉和油炸香餅,感受回漢兩族人民一家親的民族情結。

龍王嶺村的東面是龍王嶺水庫,也叫躍進水庫。該水庫自1959年與杜張、大站、杏林等水庫一起開工建設,是當年章丘縣十大工程之一。1966年6月建成。總庫容142萬立方米。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相傳龍王嶺水庫為龍王爺的行宮,附近村民遇到難事有求必應,護佑著一方百姓在此安居樂業。

站在龍王嶺水庫的壩堤上,南面的長城嶺群峰,西面的大寨小寨(雙日山)盡收眼底。

龍王嶺水庫的下游,黃沙埠村的東北面即是著名的垛莊水庫,與龍王嶺水庫僅僅是一堤之隔。垛莊水庫於1966年11月12日開工建設工, 1967年10月基本竣工。總庫容1277萬立方米。

垛莊水庫又叫海山湖,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山青水秀,景色優美。西北靠海山,上有聖泉古寺。東北為架子山,雄峻挺拔,巍然靈秀。

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黃沙埠村,是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山村。假日閒暇,可以來體驗體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