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22年間11次來到涇川,國力鼎盛的大漢皇帝為何頻頻移駕涇州?

竹海飄雪


看了以上題友的回答,發現都是來源自漢武帝熱衷於追求長壽和成仙之道,而頻頻去涇川拜祭西王母的。誠然這可能也是漢武帝去涇川的原因之一,但我感覺這不是主要的原因,漢武帝經常去涇川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涇川是長安西北方向的門戶,涇川位於涇河谷地,是西北方進入長安的重要通道,西漢時期面對匈奴的頻繁入侵,這個通道的安全就直接關係著長安的安危,這一點,作為以武功成名的漢武帝不可能看不到,肯定在這裡設有重兵,建立要塞,以防匈奴。這一點在唐代在涇川東南不遠建設長武城(今長武縣)防範吐蕃就可以看出來該地的重要性了。沒準在那裡西漢時期已經築了城寨,但因年代久遠沒有遺存留下來。

地形圖中可以看到涇川一地的重要性了,長安往西往北都有高山,僅西北方向有此通道

注意:下方那個黑箭頭所指處即為涇川附近


二是涇川極有可能是霍去病進行第一次河西之戰的基地之一,雖然有記載他從隴西出發,但大軍開拔也不一定都在一地,多路大軍分別進攻不同的位置,涇川的重要位置肯定駐守著重兵,分出一部分參與河西之戰是理所應當的,漢武帝對匈奴的進攻之心大家都知道了,大戰之前他去鼓舞士氣,大戰之後要慰勞迎接有功之臣,隴西之地離長安太遠,而交通便利離長安較近的涇川是不二之選了。

涇川曾屬北地郡

三是涇川北部有為安置少數民族月氏而設的月氏道,漢武帝為了彰顯大國胸懷,安撫少數民族和國家之心,吸引更多的國家和民族來投,去這裡慰問是理所應當的。


四是涇川是絲綢之路北道的西出長安的第一重鎮,經濟發達,漢武帝經常過來視察也未嘗不可。

此圖顯示長安西去未走隴西,而是走的涇川通道

綜上所述,涇川在地理位置、戰略、民族、經濟等方面都吸引著漢武帝必須經常去巡察,未必是單是為了追求長生之道而去。


大運河時空


大家好,我是小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可以說是雄才大略的君王,一生種政績無數。一生當中大型的巡遊活動有二十多次,但是有十一次都是在涇洲,這已經不單單是他的主張,而是因為這其中有著很大的緣由。

先來具體說一下漢武帝的事蹟吧,漢武帝從年輕的時候都有著很長遠的目光,16歲即位的時候就把目光放到了遠遠超過漢帝國的領土範圍內,投向了更為邊遠的南海和西域。他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他敢愛敢恨、做什麼都是喜歡張揚;感情飽滿而充實,喜則大喜,怒則大怒,可謂是性情中人。他一生中有著很多的功績,當然也有過錯誤,但是這些都無法否定他的成就。

這樣的一位皇帝,自然認為自己的功績很大。而各朝代的統治者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都很痴迷,他也不例外。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給漢武帝帶來了希望,他就是東方朔,他經常向漢武帝渲染西王母、東王龍、燭九陰等神仙的光輝形象,更出奇的是他還和漢武帝敘說自己在天宮遨遊的事蹟,幸運的是,漢武帝竟然一直都相信他的話,可見漢武帝對於仙術還有長生不老的追求已經達到了一種痴迷的境界。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漢武帝還真的夢見了西王母。夢裡面是這樣的,漢武帝正在宮殿裡面閒遊,突然從天上來了一個穿著青色衣服的女子,她自稱是西王母的婢女,特地前來通知漢武帝西王母會在七月七日這一天來駕臨,希望漢武帝做好準備工作。


就在七月七日那一天,西王母果然帶著一眾神仙前來,還帶了七顆蟠桃,臨走的時候把四顆蟠桃送給了漢武帝。漢武帝很是高興,吃掉了蟠桃之後,還特地把蟠桃的桃核給藏了下來。西王母也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反而給他說:“這種桃子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子,凡間的土是種不活的”。這個意思很明顯,就是勸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西王母還是給他說可以找到自己。

大夢初醒之後,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一路向西去拜尋西王母。就當他們到了涇洲的時候,發現回山的山頂雲浮五色,而且和夢中的景象一樣,漢武帝認為西王母就在此處,還特地命令手下在此處建立了西王母祠。希望能夠在此求的長生不老藥,能夠長生不老,千秋萬代。



值得一提的是隻要是國家發生大事或者匈奴人前來進犯的時候,他都是前來極端之地,希望能夠跪拜神靈來解決。所以他一生當中很多次來到了涇洲,就是為了此地的“神仙”。而在歷史當中,很多的文獻都記載在涇洲有著西王母的傳說,至於文物等也表明了此處是有著西王母的信奉。

不過漢武帝到死都沒有求的長生不老藥,最終還是歸於黃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沉醉於長生不老。年老的他也是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太子也是因此而死。當然,歷史還是容不得我們去批判,漢武帝的功績的確是值得我們去肯定。

以上觀點都是個人的猜想,希望能夠有所幫助。如果有不好的地方歡迎指教,一定好好收下意見,不過不喜勿噴。如果感覺得到你的贊同,希望能夠點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