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郁气滞”?

用户5361646156


肝郁又称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简单地说,肝郁多是由于气机不顺、长期精神不舒畅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又发泄不出来造成的。如一个经常生闷气的女性,常常出现月经不调、偏头痛、胸胁胀痛、胃部不适、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状况,往往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

而肝气郁久则化瘀,使肝的解毒、排毒、藏血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内浊毒停蓄、湿邪难去、血不养颜、面多痿黄之色。故而在治疗之时,当以疏肝解郁之药为主,辅以清肝解毒、活血化瘀、养肝保肝、利湿退黄之药,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讲述。下面,就让我们从肝的主要功能和特性说起。

肝的主要功能

肝主“疏泄”

“疏泄”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顺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但会引起情志、消化、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还会出现肝郁、肝火、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

肝可调节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减退时,会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胀痛、情绪抑郁等状况,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如疏泄功能太过,则易导致情志亢奋,肝火亢盛,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高血压等症状。

肝可帮助消化

肝与胆相表里,可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若疏泄失职,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可导致黄疸、口苦、呕吐黄水、胁肋胀痛、食欲减退等症。肝还可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而气机不调时会导致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出现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逆、嗳气、便秘、眩晕等症。

肝可促进气血、水液的正常运行

肝可调畅气血运行,如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会导致气滞血瘀,出现胸胁、乳房胀痛、结节肿块、月经不调等。肝还可保证人体水道通畅,排除水湿,此功能失调时,水湿痰饮会滞于体内,而出现淋巴结节、胸腹积水、黄痘等症。

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肝,所谓“肝藏血”,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所以又有“肝为血海”的说法。

如果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血液和血流方面的改变,还会影响到机体其他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如果肝血亏虚,会产生疲倦萎靡、肌肤失养、肢体麻木、月经量少、闭经、惊悸多梦、夜寐不安等问题;如果肝不藏血、血热妄行,则可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肝脏最喜舒畅通达,最怕抑郁。

积极向上、心平气和、乐观开朗的情绪是肝脏正常运作的前提,而长期的情志不遂、抑郁、怨怒都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伤及肝的疏泄功能。所以说,调节情志对养肝特别重要。

肝为刚脏

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称之为“刚脏”。正由于肝的刚躁,肝阳易亢,肝气主动主升,与怒密切相关,所以,大怒可伤肝,使肝的阳气升发太过而致病。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阳气偏亢,则稍有刺激,便易发怒。刚躁易怒最需要柔润来化解,因此,滋养阴血也是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关键。

调节情绪疏肝郁

由于情志不舒、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阻碍气机的升发,进而造成气滞血瘀,从而导致胸胁胀痛、脾胃失和、月经不调、神经衰弱、咽喉异物感等肝郁病症,所以,积极调解不良情绪是疏解肝郁的首选方法。

当情绪特别激动或闷闷不乐时,可通过理性思考、心理调整、转移注意力、找人倾诉、适度发泄等方法来平息怒气,通过改变负面思维的习惯,使亢奋或低落的心情得以平复。而平时,注意提高个人修养、避免身心过度紧张疲劳也是疏肝养肝的良方。

如果对长期肝火旺盛或肝气郁结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再配合一些有疏肝理气、清肝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材进行调养,效果更加显著。

屠医生 中医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胃肠病、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领域,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关注 屠医生 头条号 更新更专业健康养生知识


屠医生


肝郁气滞又称肝气郁结,肝郁气滞的形成多因为精神刺激、情志抑郁、郁怒伤肝所致。 病理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

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部位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肋疼痛。如在经络,则为瘿瘤、梅核气、两乳房胀痛或结块。在下则少腹疼痛或睾丸坠胀、女子痛经、甚至闭经。如肝气横逆犯胃则胸胁胀痛、脘腹满闷、食欲不振。

肝郁气滞时间过长不恢复的话看导致胃炎、咽炎、胆囊炎等疾病,一旦出现肝郁气滞的症状最好及时进行相应的调理,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使人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避免出现肝脏方面的功能失调的症状。

肝郁气滞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关于肝郁气滞的治疗一般是需要吃些疏肝和胃的中药的,常用的经典方案是柴胡疏肝散,中成药看选择逍遥丸、舒肝丸等治疗。

肝郁气滞体质的人平时应该注意情志方面的调理,应该保持心情舒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好营养的平衡,注意生活规律等等。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答:肝郁气滞,用俗话说就是肝被生气伤到啦,生的气又没及时排泄出来,使得生气的人肝周围痛,连累两肋胀痛,怒气冲天(气往上体走,不往下走),这种毛病很常见,尤其是爱发火,生气的人容易患上。对这种毛病,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不惹事生非,不无中生有,不发火,不上火,不生气”。

对症状较轻者,可以适当早和晚饭后,到空气和场所良好地方散步,多做深呼吸运动,想放屁时,千万别不好意思憋着不放出来,让心情愉快,做到这些了,对疏肝理气有帮助。除此外,在吃上尽量少食,不食辛辣等刺激食物,少喝或不喝酒,少抽或不抽烟,多食些不上火,清淡饮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西红柿,罗卜,橙子,柑橘,柚子等等尽量多吃点,从吃上疏肝解郁。

对症状较重者,得去询医问药。一般吃上些疏肝理气和中之类的中药进行药物治疗。总之,一句话别没事找气生就好!


老虎79087931


”肝郁气滞”的正解:慢性应激反应中的消化系统病变。

一,中医创造了”肝郁气滞”概念和这个名词。意思是因情志不畅导致经络淤滞,气结不通。症状有脘胀壅塞、两肋疼痛、小腹胀满等。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

二,无论用多少语文辞藻或情形想象,我们都无法清晰地明白”肝郁气滞”到底是什么生理、病理规律。

”郁””滞””经络””壅塞”等语词和肝脏、气体联系,不能不说中医祖先们的描述能力是富有想象的。

然而,也是太多的想象限制了概念内涵的清晰传达,导致意旨不明。

这是中医术语通病。

三,根据有限解释,结合症状描述,我们可以对”肝郁气滞”做现代化解读:它是由于慢性应激反应导致的消化系统病变。

应激就是”急速而剧烈”的机体应对刺激的反应,何以有”慢性应激”?

各种应激,就是机体针对各种伤害刺激的即时动作,当应激原消除,应激反应结束。无论刺激大小,机体都是度过了一次”急性”应激反应。

如果应激原持续存在,反复作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机体总是处于应激状态。

第二,应激不太剧烈。

比如,听说敌人正在侵犯自己的路上,我们会立马警觉,立马行动起来准备战斗或逃跑,这就是典型的剧烈应激。

如果有消息说敌人正准备侵犯,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一个有所恐惧,有所准备当中,且不能松懈,这就是”慢性应激状态”。

人的慢性应激状态,就是某种伤害挥之不去,持续存在。

和平时代,日常生活,什么样的伤害能”挥之不去”?

污染、中毒、紫外线辐射…我们都可以简单躲避。这就是”轻松阻断”。

唯有负面情绪困扰,符合这样的特点。

某个我们认定的与个体有关的重要影响事件,迟迟不能解决,让我们吃不香睡不好,时刻牵挂,这就是”负面情绪困扰”,就是”慢性应激反应状态”!

四,慢性应激反应,最受伤的是胃肠道消化系统

道理很简单,任何”应激”都要启动相应生理反应,包括应激时相蛋白加速合成等。而应激能力的提升,依靠的是血液供应增加。而血液供应增加,靠的是血液重新分配!

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非专业人士意料。实际上,心跳加速等只是加快了血液循环,不会增加身体血液总量。应激系统需要的更多血液供应,是靠减少非应激系统血液供应实现的。

非应激系统的首选,就是胃肠道为主的消化系统!

这已经为现代医学证实:在应激反应中,胃肠道供血动脉收缩,消化系统血供大量降低。

好了,任何部位供血减少,都是严重事件!长期供血减少,必然病变!

胃肠道遭遇供血不足后,开始出现

第一,胃胀,这是由于蠕动减慢导致排空延迟。这样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食欲障碍。

第二,腹胀。本质是肠道气体处理能力下降,产气集结,不能及时吸收、排空。

第三,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整个胃肠道工作能力下降导致。

第四,肝脏负担加重。应激时相蛋白几乎完全依靠肝脏合成,肝脏不得不超负荷工作。

除此之外,应激反应带来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紊乱,各种代谢异常。

这就是”胃脘胀满,小腹难受,两肋疼痛,情志低落,面容憔悴”为主的”肝郁气滞”!

我们没有见过心情快乐的”肝郁气滞”者,我们也没有见过不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而有的”肝郁气滞”者!

肝郁气滞,就是负面情绪困扰下的机体病变。

短时间内消除,可以没有任何健康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发生的就是血糖血脂调节障碍,胃炎肠炎,乙肝病毒感染者疾病快速进展,抑郁发作,…等具体病症。

所以,梳理情志,打开心结,敞亮心情,是解决”肝郁气滞”的要点。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

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

气机

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临床表现[1]】情志抑郁,胸胁或

少腹

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

月经

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
  【机理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见乳房作胀或痛,

痛经

,月经不调;若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气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肿块结于胁下;苔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本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
  

肝气郁结

证的临床表现,以心情

抑郁

和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为主。如胸胁、少

腹胀

闷窜痛,善叹息,妇女

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循腿内后侧上行,绕阴器,至少腹,布胁肋,上连目系,会于巅顶。肝气郁结,经气阻痹,则胸胁、乳房、少

腹胀

闷疼痛或攻窜作痛;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心情抑郁;气病及血,

气滞血瘀

,冲任不调,则

痛经

,月经不调,甚至

闭经

。  气机郁滞,疏泄失常,影响水谷精微及水湿输布,久则聚湿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喉,可出现咽喉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的梅核气;痰积于颈项,可发为瘿、瘤。气滞血结,可酿成癥瘕。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影响胃的和降,可兼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胸闷嗳气等症(见肝气犯胃证)。肝病及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引起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等症
  肝郁气滞型乙肝
  急

慢性肝炎

或肝炎后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常诉两胁或右肋肝区胀痛,痛无定处,常呈间歇性,急燥生气后加重,时时叹息,欲出长气,伴有胸闷腹胀,咽喉部似有物梗塞。舌质略红,苔薄白,

脉弦

可诊为肝郁气滞。
  [2]中医认为肝郁气滞型乙肝治宜舒肝解郁,解毒活血。常用

逍遥散

,方剂中

柴胡

舒肝解郁,

当归

白芍

养血柔肝,

白术

茯苓

甘草

健脾益气,使肝气条达、脾得健运;加

板蓝根

金银花

夏枯草

丹参

以活血解毒;胁痛重者可加

川楝子

(用量不可超过10克)、

元胡

舒肝止痛;食少腹胀加

焦三仙

鸡内金

,可消食除胀;失眠多梦加

酸枣仁

夜交藤

百合

,可清心安神。

肝郁气滞也是造成痰湿体质的原因。心情抑郁、精神紧张的人,久思伤脾,久郁气结,再加上暴饮暴食,体内就运转不灵了,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气血了,都变成“痰”了,也就是脂肪。失恋的人,性格暴躁、职业压力大的人,或者操持家务、考虑事情过多的中年妇女,她们往往会慢慢变得肥胖。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困惑的“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累,还是长胖”的原因。

  

  【调体原则】化痰祛湿。主要药物:苍术、白术、荷叶、生山楂、泽泻、茯苓。

肝郁失眠:因郁而失眠者方

百合15克、麦冬20克、合欢花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川楝子10克。放保温杯里,沸水泡8小时,温服。睡觉前一小时喝一罐酸奶,要很稠的那种酸奶。不要吃辛辣食品、忌茶和咖啡。这个方对没有对安眠药形成依赖性的人效果很好。以上用方仅供参考,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乱用药。


刘天大夫


肝郁气滞,通俗的讲就是由于心情方面的抑郁而引发的症状。肝脉分布于胸胁的位置,所以肝郁一般会有这些部位的不舒服,有压痛,心情烦躁时这些情况加重。肝属木,木克土,土就是脾连于胃,肝郁后会引起胃气的胀痛,所以说吃饭时千万不要生气,开心吃饭消化好。有此类病症可以吃中成药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


药食同源


肝脏与情绪有关系,情绪不好,使肝气郁结,肝脏的正常功能下降,那么就不怎么调畅气机,使人有郁闷感,于是唉声叹气,肋下有发胀疼痛,脾气火爆……的症状。会产生乳腺增生,乳腺癌,胃病之类,: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食欲减退……


元宝155414214


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恶抑郁。如果肝失疏泄情绪抑郁不舒,就会引起肝郁。会表现为闷闷不乐,胸胁胀痛,心情烦躁易怒。会导致气滞血瘀,失眠,女性月经不调,容易长肝斑黄褐斑。应保持乐观心态,可以泡些玫瑰花茶,薄荷茶,茉莉花茶,枸杞菊花等调理。


妹妹新


肝郁简单来说是肝组织淤堵,造成内外压不平衡。肝郁的特征有失眠,脱发,恶心大便不正常(便秘,大便无力),易怒还有淋巴系统的疾病。治疗不能单从调节肝脏功能着手,应着眼于调节周围脏器的恢复。


道家中医学


现代人肝郁者十之八,九。因为现代人熬夜多,目得血而能视,熬夜,电脑,手机看得多则血耗多,肝藏血而用阳,藏血不足则郁。肝郁有二型,寒能生湿则脾伤,即生血不足而肝郁。阴虚生内热,热灼阴津则肝阴受损而郁。寒主收紧则瘀则不通则痛,热灼伤阴津则干则渴。治当辩证寻根,辩证施治则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