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

f红望


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有些人还是古板的把农民捆在土地上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农民为什么要回村生产粮食呢?我国缺粮食吗?如果我国缺粮食为什么粮食价格这么低?其实,和农村、农业比起来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才是真的缺人。要不,怎么月嫂一个月上一万了还招不到人?

1、农民有必要全部回到农村生产粮食吗?

其实,农村需要多少农民看看美国的农业就知道了。美国农民人数只有不到300万人,却生产了超过我国粮食产量的农产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国7.5亿农民还干不过美国300万农民。是的,现实就是如此。所以,那些要把农民捆绑在土地上的人应该醒醒啦,别天天看衰农业,其实几百万农业新型主体就可以把农业包干了。

2、哪些行业更需要人?

其实,除农业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人。但,人们固执的认为农民离开农业是不务正业,是农业衰败的象征。其实,大错特错。所以,农民应该往制造业和服务业里去淘金。制造业流水线工人,技术人员;建筑业以及服务业。比如说月嫂、保洁员、快递小哥等。不必捆在土地上浪费人力资源。

3、离开了人海战术,农业才可能脱胎换骨?

其实,农业只有离开了人海战术才可能脱胎换骨。比如说,人多的时候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人工成本低,一家一户小农分割让大型机械很难有空间作业。只有农民人数减下来,至少减少百分之七八十,我国农业机械化才可能实现。农业才可能成为有前途和前景的行业。农业才可能赚到钱,成为体面的行业。

4、提高粮食价格、增加补贴可以吗?

其实,越是提高粮食价格越是增加补贴就会让传统的农业苟延残喘,最后拖延了农业改革的大好时机。所以,现阶段提高粮食价格和增加补贴都不是什么好事。最应该做的是加快新型农业主体的土地集中进度,加快土地流转。让老弱病残的留守农民拿到土地出租收益,老有所养,提高生活质量。也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以放心家里的土地。


聚焦三农热点说


在全球粮食产能过剩,粮价低迷的背景下让农民自动回村种地,这个提问是不太现实的。

要想农民回村种粮,就得大力扶持农业。踉美国一样加大对农业补贴,可美国农民少啊,农民才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而中国有几亿农民,国家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吗?提高粮价?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把粮价提高一倍,农资和其它商品也踉着往上涨,甚至提高二、三倍。种田还是赚不了钱,农民还得出外打工赚钱养家。再就是工厂停工、房产停建,城里没工打了,农民也就自然回家种粮了,可这样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就停滞了,这个办法就更不现实了。

年轻的不愿意留在村里种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入学难,看看农村,还有几所小学?你总不能为了留在家里种田而耽误孩子读书吧!

要想让农民自愿回村生产粮食,就得让农民种田有一定的收入,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还得让孩子在村里有学校上学,农民才能安下心来生产粮食,眼下要做到这些,还真不太现实。


三农新视界


怎样才能使农民自愿回农村种地?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也许好多人都记得包产到户开始。那时农民的嘴都合不拢,有一小块地也要种上收拾的干干净净。每一粒梁都舍不得丢掉,那时农民虽累但高兴。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家家杀猪宰羊的。过年也是多买几个礼炮,多放点开开心心。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对生活的忽然富有而高兴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那时的村里年轻人也有出外打工的,可那时没有在家种地的洋气。为什么收入,也许打工一年不一定抵过在家种地的收入。所以那时的农民无论怎样都会种地,只有闲时才出去。可虽着打工工资增加,粮价低迷农民心凉了也改变了打法。放弃种地而远出打工,一个甚至是全家出走。现在农村水泥路,破防危房政府补贴盖新房。房子敞亮院落大水泥路直通公路,可以说住的行的都很不错。可人们就是不在愿意种地,无论怎样说农村有发展有前景。可前景在哪发展又在哪,眼看着种地的百姓年年盼发展盼繁荣盼好日子可农民还是原来的农民。只是吃饱穿暖大房宽扩路,而农民兜里没钱是事实。农民眼看着城里人老了能享受工资安度晚年,在看看自己劳累终生而死只要能咬动豆腐能动就得干活。因为不干活不动你就吃不到嘴里,有病吃点止痛顶药坚持。有人说农民傻怎不知去医院治疗去医院看医生,可农民心里最清楚一进医院家底翻。住了院就得回到解放前,农民是真的穷怕了。因为穷和命一样,没钱就没了命。有命没钱也更难,有人说那有那么严重也许咱都看到从苦时过来的老人。他们对没钱没梁最有感想,钱宁可放着也不去花粮食一粒也要放嘴了吃了。因为他们知道来之不易,穷的可怕。说怎么叫人回农村甘心情愿种地,那就是改变农村的穷经济。农民老来不在受苦也就是到老了有个保障,安度晚年。种地就如城市上班一样,要成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假如种地和城市上班的一样收入多,到老有保障再累农民也会愿意种。说白了就是得给农民种地一个希望而不是失望。



敖汉人的生活


首先明确一点,这个问题提的有点大,不准确!现在不种粮食的农民毕竟是少数,不是所有的农民都不种粮食了。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有的农民不愿意在村里种粮食了。

第一个是因为投入大,收入低。现在农民种粮食,什么人工、籽种、化肥、农药、田间管理等等都是成本,投入了这么多,但是收获后粮价却很低。有时候再遇到刮风下雨、旱涝灾害,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不亏本就不错了,还能指望着挣钱?

第二个是因为种地太苦了。小焦是90后,相信很多跟我年纪一样大或者比我年长一点的朋友很多都种过田,那叫一个辛苦啊。不仅白天在田里劳作,回到家还得翻晒粮食,劳动强度是相当的大。很多农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因为种粮食而得了一身病。

第三个是因为城市比农村繁华、发达。很多到城市里发展的好的农村人,回到农村之后就感觉农村实在太荒凉了,方便、繁华、发达等等什么都比不上城市的。所以他们就愿意就在城市里,不会想着回去种地了。

很多人不愿意在农村里种粮食大概主要就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人回到村里去种粮食呢?

第一个是要让种粮食能挣到钱。现在很多农民就是因为种地不挣钱才到城市里去发展,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农民种地的投入成本,同时能够让农民卖粮食再多挣一点,我想留在农村里种地的农村人会多一点。



第二个就是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种地那么累那么苦,很多农民都觉得这是个干不了的活儿。所以,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让种粮食变得不再那么辛苦,我想种粮食的农民会多一些的。

第三个,就是要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村子人越来越少,村子显得越来越荒凉,就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不到位,要水泥路没水泥路,要网络没网络,自然是留不住人的。如果基础设施能跟上,种粮的农民会多一些的。

第四,要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多农民不是不愿种粮食,而是种的粮食不能有效对接市场,导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上价。所以如果能多打通几条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的出去、卖得上价钱,我想回到村里种种粮食的农民会多一些的。

综合来讲,要让农民回村里种粮食,那么就要让粮食能卖得出去、卖得上价钱,还得让种粮食成为一种轻松的职业,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回到农村继续种粮食。但是我们国家的农业目前还不能达到这种程度,所以更多的农民离开了农村。而且,国家现在也是鼓励农民进城,将土地流转给农业大户进行种植,所以短期内是不会出现大量农民返回农村种粮食的情况(农民工除外!)。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怎样才能让农民自动回农村种地,咋了,为什么想让农民自动回农村种粮,当今社会,回农村种地的不一定是纯粹农民,是利益的驱使让部分人来到农村,当然想让农民自然回农村种地,也是要让农民看到农村的美好前景,让农民的农产品有利可图,能够让农民的土地养活了一家老小,不是画饼充饥,真正让农民感受到种粮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想让农民回到农村种粮,不是用低价打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是要用国家保护价格让农民放心种地种粮,没有让农民看到能养活自己的价格,谁能自动回家种粮,金钱社会,都认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包括粮食,可到关键时刻,粮食也不是用金钱能解决的问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都慌。

想让农民回农村种粮,其实更应该是让有农民情结,懂农民的人,真正愿意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回到农村,实行农村工厂化模式生产,让真正的农民享受工厂作业一样的待遇去种粮。有休息,有节假日,有社保,种粮归国家所有,免除回到农村农民的后顾之忧。粮食的稳定是国家的基石,粮农的稳定是粮食的保障的基础。粮价补贴再多,不如补贴到真正种粮人的职业上,让种粮人过上体面生活更直接。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一种工作,不是现代意义的职业人。


东72607259


为什么非要想办法让农民回村种粮食呢?既然农民认为在城市、在工厂做一点苦力活,甚至做一个保母都比当农民强,收入都比种粮食强,说明在城市、在工厂最辛苦的工作,最低的待遇都要远比当农民种粮食强,那何必非要想法让他们回去种粮食呢?既然要想法让他们还去当农民,那就也别把他们当农民看待,在心里也把他们当城市人、当职工人看待。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确保他们的晚年不用再靠劳动才能活命,增强他们的抗灾抗病能力,让他具备培育下代的经济能力。让他们除了劳动,也能享受那些非农民之人的那些待遇。如果农民种粮食,也能象上班人那样可以适应现在社会的生存,还有谁愿意抛妻弃儿,背井离乡到他乡去打工度日呢?


一生好人2262


一、把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0%。

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种子、汽柴油、电费、抽水费、机械工作费用下降50%,土地流转租金下降50%,让农民有利可图。


二、加大粮食及三农补贴。

把农业、农民、农业综合补贴标准提高100%,采取“多予少取”的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粮食,调动农民留乡从事农业积极性。让农民敢于在农业方面投资、投入扩大再生产。对农民购买农机补偿,继续加大补贴。


三、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种植,引导农民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种植,搞机械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落后,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人均几分地根本不赚钱。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有的还是五十年前兴修清淤、疏浚的,必须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抗旱排涝设施能发挥作用。让农民旱涝保收。


长江老农


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这个确实是现在非常难的一道题,归根到底,还是种田不赚钱,才导致的必然后果,所以要想广大农民重新回农村生产粮食,必然先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保障各项制度开始。


一、增加种粮人的收入,可以体现在粮食收购价及种地补贴上,让回农村人能活的下去,并且能有出路,重回种地能致富的信心。

二、增加农民的各项福利,就近能上学、就医,出行交通方便。切实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让种地能成为一个光荣的职业。

三、在农村每个地区,都有特色产业,要保证农民的最低收入水平。种出来的东西,卖的出去,也能卖个好价钱。



以上三点就是小编的愿景,但愿我们的后辈不会向我辈样,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打工,夫妻分居。能够在居住地农村,踏心的干着农活,不愁吃穿用,享受家庭的温暖。农村再没有留守的老人及儿童,农村欣欣向荣,为了建设更漂亮的家乡,个个卯足了劲,干头十足。家家都有顶梁柱,家家都奔上了小康。希望这样的农村生活,早一天到来吧!这样我们的农民才算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坏男人2576


怎样才能使农民自动回村生产粮食?

为什么非得让所以的农民工回村种地?如果农民工在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转赚的更多的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什么非得回家耕种自家的几亩薄田呢?

说句实在话可能不好听,对于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只要在城市好好发展,根本没有必要回家种地!中国农村现在不缺种地的农民,未来,中国的农村也不缺种地的人!

中国不缺种地人口!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展示一组数据:

截止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还有6亿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一半是常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也就是说,我国现在还有3亿人在农村,刨除老弱病残以外,真正的农业从业者人数要超过了1.5亿。可是,大家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耕地么?

我国坚守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还在种地的人,人均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不过是十亩多一点,这十来亩土地能够为这些农民带来多少种植收益呢?

我们就以每亩的年纯收益达到1000元来算,这些土地一年带来的收益也不过是1万元多一点,和进城打工的年收入相比,劣势很明显。

虽然我知道土地在中国农民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钟情三农也是农村出身,甚至这一点!可是,实事求是的讲,未来的中国农业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员来从事,简单来说,未来中国的土地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去耕种!

所以说,用越来越少的人去种植我国目前的耕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大家要认清楚这一点。

指望几亩薄田就能够养家糊口的年代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


钟情三农


两方面:收益和福利。

世代农民(除开过去的地主和现在的农民企业家)的实际情况是:种得粮食解决了口粮问题,没有其它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改善生活,农民没有五险一金的福利,养老主要是传统型的养儿防老。农民和农村成为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老一代农民的希望是:要让孩子们走出农村,成为一个工人,成为公务员,成为教师......让他们的孩子也能每月有工资领,退休后有养老金,就是不要成为农民。

依前面说收益和福利,目前的情况是不符合实际的。年轻的农民们都要出外务工,增加收入。单靠几亩薄田产的粮食养活老人妻儿也不现实。那么农村寻找新的出路,增加农民从事土地种植的收入,需要更多从政策和农民本身来下功夫。

现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采取措施使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引导农村向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让农村为之焕然一新。同时促进智能农业大力发展,培养新一代专业型、职能型年轻农民,让农业、农村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相信农民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也为时不远,相信广阔无垠绿水蓝天的乡村在将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