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军里的王牌,桂系第七军为何被围歼?

2218992768


大势所趋,我军已势如破竹。正当桂系还做着划江而治的美梦时,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势如破竹之势,直捣江南,李宗仁逃到广州,白崇禧被迫放弃武汉,退守长沙。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蒋军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等人领衔发出起义通电,湖南即宣布和平解放,白崇禧率部继续退守、盘踞在湘西、湘南一带。第四野战军随即迫近衡阳,威胁湘桂间的交通,白崇禧恐被围,随即下令长官部和第三兵团于10月7日撤出衡阳,缩回广西老巢。 桂军主力第七军及四十八军之一部在撤退途中,走到黄土铺一带时,遭到了解放军的伏击。经一昼夜的激战,全军覆没,4万余人被消灭。第七军副军长凌云上,军参谋长邓达之,师长刘月鉴、张端生、李祖霖等被活捉。军长李本一只身脱逃。 白崇禧惊悉三个半师被歼,数十名战将被擒,大惊失色,忙命其余各部向广西仓惶撤退。并作出新的部署,准备死守桂林。

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华南共有19个军,55万余人,其主力将由湘粤边境人桂,吸引白主力在桂作战,而白的5个兵团,总计不过30万人,兵力和战斗力,解放军均占上风。 11月初,解放军开始进攻贵州和广东南路,以对广西采取大迂回包围态势。11月29日,解放军进攻桂北,22日,桂系老巢桂林解放。另一路解放军由贵州进入三江,长驱南下,25日,柳州、梧州同时解放。不久,张淦兵团的第四十八军在大容山周围被歼,军长张文鸿被生俘。第七军、第一二六军亦被葬身在六万大山和大容山区。兵团司令张淦、第七军军长李本一、副军长马展鸿被擒。徐启明兵团在横县、永淳和邕钦公路上被缴械,徐启明被俘后逃脱。 鲁道源兵团之第五十八军、第一二五军大部官兵向解放军投诚。黄杰兵团之第七十一军、第九十七军在凭祥、爱店地区被追歼。七十一军军长熊新民、九十七军副军长郭文灿被捉。刘嘉树的十七兵团两个军在东兰附近被消灭,刘嘉树被俘。还有一些残部约2万余人逃入越南。 白崇禧指挥的30万广西子弟兵在老家被解放军消灭后,他失声痛哭,他的老本输光了,今后他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就没有了,他怎不伤心呢?

最后他只好孤身逃往台湾。在台湾,他只担了个有职无权的“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由于原先的恩怨,蒋还派特工人员监视他,自由受到限制。1966年l2月2日,白崇禧死于台北寓所。 李宗仁,因与蒋介石长期不和,大陆解放后,他没随蒋去台湾,而是去美国定居下来。1965年7月,在我部门多次做工作的情况下,偕同夫人郭德洁女士回到祖国大陆。消息传出,轰动世界。周恩来、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去机场迎接,随后,毛主席又宴请他。1969年,李宗仁因病逝世,终年78岁。 曾是桂系二号人物的黄绍弦,在1949年李宗仁拒绝和谈签字后,一怒之下飞往香港。后与龙云等人一起发表宣言,投入人民阵营,参加了新政协。曾在人民政府、政协、人大中任职。1966年9月病逝于北京。 李品仙在大陆解放时逃到台湾,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后退出军界和政界,独自经营农庄。 曾任华中军政公署副长官的夏威,在国民政府倒台后逃往香港,并在香港定居下来。后因车祸身亡。


李三万的三万里


抗日时的李宗仁白崇禧常说:“日本如侵略广西必遭失败”,而事实上,日军在广西几无败绩,1939年桂南会战中,桂军主力“夏威集团军”在白崇禧亲自指挥下,能用别的部队打绝不会让自己人冲,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始终充当预备役,能看见敌人,但就是不打,毛都没掉一根。

1944年,日军第二进犯广西,史称桂柳会战,蒋委员长命令桂军第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守桂林,但白崇禧将主力部队调离阵地,只留二个师2万人守桂林,这么点兵哪守得住,主力又跑得远远的,桂林、柳州、南宁、梧州很快被日军占领,广西当时99个县市,日军占了75个。

桂平反攻战时,在中国处于优势时,粤军第六十军冲在前面,桂系在后面掩护,由于粤军进攻迟钝,让日军安全渡过浔江。

我知道的太少,只知道第七军军长李木一被第四野战军俘虏,全军被歼,在四野战史上,这次战斗不太引人注意,必竞在辉煌的四野战史中,能让人不忘的大概只有辽沈和平津两战役和以四野为主力的朝鲜战争。


大清完颜丹


作为北伐军八个军之一。老部队了。抗战中实战成绩并不太好。在第十军,能守衡阳47天的情况下。桂林保卫战,三天就失败了。白崇禧的桂系,太自私了。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关键时刻。急需增援。由于白崇禧的私心,华中剿总。宋希濂的14兵团始终没能拉上去。白崇禧不给船,不能过江。四野南下,青树坪一仗,四野49军一个师。被桂系钢七军,48军两个军包围。而国军的野战机场只距离不到150公里。飞机一个上午都出动五六趟。只要油没耗完,挂上弹药就出击。造成共军,所有火炮无法放列,就被消灭。阵型被打散。按照钢七军军长,李本一的看法。被打散的机器早就完了。但是四野的解放军。凭着优秀的,单兵作战素质。和三三制,战斗群的做法。用轻武器,抵抗了两天。黄昏时分,在接应部队的掩护下,退出战场。虽败而不乱。后来,45军135师,奔袭过程中,深入敌后。林彪亲自指挥。钢七军一次次突围不成。部队被打散。在四野部队的包围下。军长,李本一被俘。按他自己说,青树坪一仗之前。始终觉得钢七军是最强的。青树坪一仗,集中两个军,四个师。没能消灭共军一个师,共军146师在蔓到突然袭击。建制被打乱的情况下。自动形成一个个的三三制作战力量。打成了零件,但每一个零件还在作战。是钢七军绝对比不了的。


镶红旗下


第7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广7军\

笑尝历史百态


国民党军队打败仗的口头禅是:“不是我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了。”这句话要是换到桂系第七军主力被歼的衡宝战役中,则可成为“不是我军无能,是共军太强大了”。

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南线大追歼中,林彪所指挥的部队为第四野战军的三个主力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的二个兵团,一线兵力高达54万余人;而华中国军在陈明仁和张轸两个兵团起义后,白崇禧能集结起来包括桂系家底在内的总兵力不过20万人,败局已定。


四野在东北不仅获取了大批日式装备,更消灭了包括新一军、新六军、新五军、七十一军等在内的众多美械或半美械部队,辽沈战役中被歼国军高达48万余人,四野甚至在沈阳接收了整整一个一弹未发的高射炮团。因此不仅缴获了充足的武器弹药,同时按照“即俘即补”的原则补充了相当一批有战斗经验的国军士兵,正是兵强马壮的巅峰状态,可以说是几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者。而桂系的第七军虽然也在白崇禧的照顾下全部换装美械,却不过二个师2万余人,是无力回天的,被歼只是时间问题。

1949年9月至10月发生在湖南衡阳和宝庆地区的“衡宝战役”,横跨开国大典期间,历时34天。它与西南战役和海南岛战役并称四野渡江之后的“三大战役”。林彪指挥的战斗序列是:四野第12兵团肖劲光部、第13兵团程子华部、第15兵团邓华部,同时指挥二野第4兵团陈赓部、第5兵团杨勇部,以绝对优势兵力采取大迂回的战略包抄桂系主力,直接投入衡宝战役的中路和西路军约40万大军。如果白崇禧全力逃回广西,恐怕林彪还要费些周章,第七军或可坚持更长一些时间。



然而“青树坪”战斗让白崇禧产生了强烈的战略误判,认为凭手中掌握的20万桂系精锐足可与林彪一战,结果不逃反守,在衡宝地区拉开了与解放军决战的架式,而这正是林彪求之不得的。许多答友过分解读了青树坪战斗中第七军的战力,其实这是林彪的一次火力试探和一个有意破绽,即以第49军钟伟所部的“孤军冒入”,吸引白崇禧主力反噬露形,他最担心的,反而是桂军主力不战而逃,一路撤进西南十万大山。

白崇禧以桂系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主力,未能吃掉钟伟手下的一个师,依然没有清醒。



钟伟所部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安全撤出不利战场,桂军虽然取得了局部战斗的胜利,却暴露了主力集结地域,更要命的是白崇禧自此信心爆棚,认为经此一战四野已受重创,决心不再撤退,而是死守湘桂门户,与四野一决高下,不料正中林彪下怀。

自9月下旬起,林彪指示中路军按兵不动,却急令第13兵团组成的西路军、第15兵团和陈赓兵团组成的东路军迅速出动,分别占领湘西芷江、粤北韶关一线,彻底切断了桂军可能撤往贵州和云南的道路。1949年10月5日,开始行动的中路军先头部队韩先楚40军第135师袭占湘桂咽喉灵官殿地区,完成了对桂军主力的战术合围。




(被俘的桂系第七军军长李本一)

“小诸葛”如梦初醒,下令各部全速撤往广西老巢,但四野135师犹如钉子一般定在灵官殿,有力遏阻了桂系第七军的疯狂突围,10月9日,四野中路军主力第12兵团等共五个军追至,压缩包围了桂系王牌第七军军部及171、172两个主力师,同时被围的还有划归第七军临时指挥的四十八军138、176两个师,战至10月11日,桂军四个主力师基本被歼,毙伤俘者为47000余人。

虽然桂军暂时逃脱了全军覆灭的命运,但精锐丧失殆尽,所谓的“钢七军”在广西重建时,都是用保安团、民团拼凑的,再不复往日之强悍,1949年12月在广西博白战役中再次被歼,军长李本一被俘,这一次则是灰飞烟灭了。


度度狼gg


桂系第七军就是大名鼎鼎的“钢七军”,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比起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也毫不逊色,甚至比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组建更早,从北伐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可谓是战功赫赫,后来被我人民解放军消灭。



而这桂七军,在国民革命时期便是主力军,在北伐时期的贺胜桥战役中,桂七军联合叶挺独立团大败北洋直系大将吴佩孚的精锐,使得这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枭雄走下了人生的巅峰,结束了这位常胜将军的政治生涯。而在与另一个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桂七军以少胜多,杀的孙馨帅六万大将尸横遍野,这足以说明其强悍的战斗力。



而在抗战中,桂七军在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等重大战役,也正是在这些血战中,流传出了这么一句话:“川军滇军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头狼,桂军是虎又是狼”,因而桂七军又被誉为虎狼之师。



在解放战争中,桂七军组成了第三兵团,其一直被我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视为心腹大患,而桂系在大别山区给刘邓大军造成了不少伤亡,之后在“青树坪战役”中使得四野损失惨重,这也是四野打入南方首次遭受失利,也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一次重大失利。后来在衡宝战役中,桂军被解放军四野十三个师围困,最后被歼灭。

桂七军是中国军人的典范,他们在北伐和抗日中的英勇我们不能忘记,但是为了国民党的独裁而战注定会失败。


绝笔历史


提起地方军里的王牌,大家第一反应恐怕是北伐的两支王牌军——铁军第4军和钢军第7军。

第7军是广西军队,也是第一支从两广出兵北伐的军队。当年,唐生智被吴佩孚暴打,抵抗不住,向广东国民政府求援。李宗仁当机立断,派出第7军钟祖培旅率先开赴湖南战场,成为第一支出兵北伐的英雄部队。在北伐战场上,第7军鏖战德安,击毙孙传芳部下第一悍将谢鸿勋。浴血龙潭,挡住了孙传芳部企图偷袭南京的计划。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亲自写诗赞美第7军打的这场战役:“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从此辞。”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也写了一副对联,既赞此次战役的前敌总指挥桂系大将白崇禧,也赞第7军:“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其名。”

抗战期间,第7军更是战功赫赫。淞沪血战,第7军虽然不是最早赶到战场的,但却是战斗意志最坚决的部队之一。广西子弟兵冒着日军的漫天炮火,喊着“丢他妈”的口号,对日军发起一次又一次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也令日军为之胆寒。第171师511旅旅长秦霖阵亡,第170师510旅少将旅长庞汉祯阵亡,牺牲兵员达三分之二。在之后的撤退中,第7军转战吴兴,第172师副师长夏国璋于吴兴阻击战中阵亡,1043团长韦健森阵亡,1016团代团长谢志恒阵亡,第7军的广西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广西人的骄傲。整个八年抗战期间,第7军作为地方军中的王牌,从来没有丢过中国人和广西人的脸面。

回到我们的问题——桂系第7军为何会被围歼?

解放军战争末期,国军在各个战场接连失利,已经处于大势已去的边缘。同年8月,国民党元老程潜和黄埔一期生陈明仁将军在长沙发动起义。由于在准备工作上的不太充分,导致陈明仁指挥的第1兵团出现了大规模哗变,大批哗变的士兵企图从湖南逃往两广。这种情况下,先期赶到的我四野部队对这些叛军展开了追击,特别是第49军不待友邻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就一路穷追下去。第49军这么干并没有实现请示上级,而上级的态度不同。第13兵团默许了,而林总得知后,考虑到当面之敌是桂系主力第3兵团(下辖两个军,即第7军和48军),战斗力强悍,便下令第49军切实查清情况,不得盲目前进。不过,这一命令传到第49军时,该军的先头师第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

果然,白崇禧第一时间发现了孤军深入的146师,于是调集第7军的第171、172师,配合正面第46军,从两翼包抄第146师。此时已经,处于危险之中的第146师居然对自己的困境一无所知,还在勇敢往前再往前,终于彻底掉进白崇禧设下的圈套,被团团围住。更要命的是,第146师的电台也成了问题。第49军军部和第13兵团兵团部几乎每半小时呼叫一次第146师,想提醒他们情况危急,但所有的呼叫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好在第146师总算发现情况不对,积极展开自救,抢占了几个制高点,边打边撤。最终在接应的第145师的配合下,在付出巨大伤亡的情况下,撤出了包围圈,代价是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可谓元气大伤。前来接应的第145师也付出了极大伤亡。这场战役是我军渡过长江以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教训深刻。

那边厢,这场战役让白崇禧信心倍增,觉得横扫天下的四野也不过如此。因此,他放弃了原来制定的全部撤入广西的计划,打算在湖南和我军打一场大仗,更好地鼓舞士气。他甚至对美国记者吹牛说:我也许打不过林的主力,但是斩断他的一根小指头,还是有把握的。在发现我军南下后,他急忙由耒阳、乐昌等地调兵加强衡宝沿线,企图迟滞我军南进。林总判断白崇禧有决战企图,遂令中路军停止前进,同时令西路军由芷江东进至宝庚、祁阳地区。

当白崇禧发现正面扑过来的兵力极其强大,不是四野的先头部队,而是四野的主力部队后,知道大事不妙,匆忙指挥部队后撤。这回,上次因为接应第146师而付出不小代价的第145师立下了头功,他们在灵官殿挡住了桂系军队5个师的狂攻,死死钉在自己的阵地上,让桂系军队动弹不得。最终,四野主力把包括第7军军部和第7军171、172师,以及第48军138、176师合围于祁阳以北白地市、黄土铺地区,激战一天,把他们彻底歼灭,第7军末任军长李本一被俘。桂系两大王牌主力至此被消灭,曾经威名赫赫的第7军也走到了末路。

总体来说,第7军确实是一支劲旅,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他们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当他们战到人民的对立面时,曾经的辉煌就不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兵败如山倒。第7军的经历,还是验证了那句名言: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民心。

1.《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史》

2.唐德刚 :《李宗仁口述历史》

3程思远:《白崇禧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如果把桂系第七军视为杂牌军里的王牌,我认为还是比较恰当的。众所周知,因为军阀割据的原因,国民党军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嫡系也是待遇最好的,当然是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再其次就是桂军、晋绥军等大军阀麾下的部队,最惨的,就是随波逐流的小军阀或干脆失去首领的军阀部队,如川军、西北军等等。


国民党数百万的军队中,除了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其他军队都可称为杂牌军。但是,虽然都叫杂牌军,但是彼此之间战斗力却天差地别。桂系起家的第七军,就是杂牌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革命意志坚定、士气高涨的北伐军,仅靠10万大军,以少胜多,迅速击败了总兵力高达40万的吴佩孚和孙传芳,饮马长江,取得极为辉煌的胜利。北伐军中也涌现出无数支英雄部队,除了最著名的“铁军”第四军之外,还有一支军队表现丝毫也不逊色,那就是有“钢军”之称的桂系第七军。



第七军的前身是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率领的定桂讨贼联军。1926年3月26日,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唐继尧等部,一统广西,成为广西的统治者后,李宗仁、黄绍竑等人的定桂讨贼联军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下辖九个旅。李宗仁担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则是参谋长。


同年7月份,北伐战争爆发后,第七军第一、第二、第七、第八旅随李宗仁参加北伐,剩下的五个旅则由党代表黄绍竑指挥,留守广西。李宗仁率四个旅组成的第七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克强敌,战功显赫。1927年,第七军被整编为四个师,而后,第二师被扩变成了第19军。1928年11月,第七军编号被撤销,原第七军被缩编为第四集团军第二师。

不过,在蒋桂战争爆发后,失败的李宗仁重回广西,并将留守广西的残部整编为第八路军,下辖的唯一一个军,就是第七军第七军再次出现在桂军序列,此后,第七军就再未被撤销。第七军先后参与了中原大战、两广事变、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场对日作战。一直是桂系战斗力最强劲和精锐的部队。



解放战争爆发后,配合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第七军,一直在山东、江苏等地作战,并曾参与了孟良崮战役。1949年,不甘心失败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试图阻挡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而他们的底气,就是包括第七军在内的几十万桂系大军。然而,此时已经彻底失去民心的国民党败局已定,纵使第七军如何精锐,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后,第七军在浙赣战役被击败,随即,在衡宝战役中被第四野战军大部全歼。虽然第七军残部在广西再次重组第七军。但是,毫不意外的,该军依然在广西战役中被彻底歼灭。桂系第七军随着桂系,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


鸢飞九天2018


桂系的第7军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钢7军”,也是李宗仁与白崇禧的看家部队。在被国民党中央军称为杂牌的桂军之中,特别擅长山地战和夜间战的桂系第7军无疑是杂牌中的王牌。这支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又转战南北,被蒋介石贯以“钢军”的名号。然而,正是这样一支顽强的地方部队最终也落得个被围剿的命运。那么,第7军的兴衰史是怎样的呢?


李宗仁、白崇禧三人于1925年统一了广西省政过后,随即与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协商北伐事宜。当时,才新组建不久的桂系第7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7军的序列,编制为9个旅、18个团、2个独立团、1个新兵团。1926年的7月,第7军抽调了12个团进入湖南作战,只留下8个团守卫广西本土。


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4军、第8军作为北伐军主力,先后消灭了吴佩孚的20万主力与孙传芳布防的10万大军,为国民政府占领江西、湖南、江苏等地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在“贺胜桥战役”中,第7军与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击杀了吴佩孚的副官。在“龙潭战役”中,也是第7军拼死冲锋,攻占栖霞山,最终击溃孙传芳的数万大军。



在解放战争初期,早已“声名鹊起”的第7军也曾经让解放军战士吃到了苦头。在1946年的泗县战役中,山东野战军联合华中野战军向国民党第7军的172师发起猛攻。战斗虽足足打了二天,但由于桂军表现出的惊人战斗意志,山东野战军在付出了伤亡7000余人的代价后也未能攻克泗县,最后只能执行战略撤退。

1949年初,由于国共和谈再次破灭。解放军的200万大军随即发动渡江战役,如树风扫落叶之势扑向南方。眼见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但老奸巨猾的蒋介石仍想放手一搏。为此,蒋介石把扼守湖南的重要任务交给了桂系的白崇禧。



当年的9月,解放军4野与桂系主力在湖南衡阳和宝庆一带展开激战。战前,白崇禧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掌握的20万桂系精锐足可与林彪的四野一战。殊不知这正中林彪的下怀,林彪指挥肖劲光、程子华、邓华、陈赓、杨勇分兵进军,准备以优势兵力包抄桂系。

战斗进行到9月11日时,四野已经将桂系第7军的171师、172师和第48军的138师、176师共4个师全部歼灭于祁阳以北地区,缴获了大炮了400余门,轻重机枪1200余挺,长短枪1.5万余支、战马1100余匹、汽车270余辆,各种枪弹、炮弹140余万发,并且解放了新宁、宝庆、隆回等广大地区。





在整个衡宝战役中,解放军动用了2.5倍于敌的优势兵力进行迂回包抄,并利用白崇禧盲目自大的缺点,最终歼灭桂系近5万人,其中的第7军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曾经声名鹊起的桂系第7军经过此次打击以后,名存实亡,一蹶不振。同时,解放军也通过此战基本上完成了解放湖南的目标,并打开了进军广西的门户。


历史的荒野


国民党西南地方实力派“新桂系”麾下的第七军素有“钢七军”之美誉。

桂系第七军之所以被称为“钢七军”,主要是该部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是国民党地方“杂牌部队” 中不可多得的一支铁血精锐,堪称“杂牌”中的王牌。

七军自成立后就几无停歇的东征西讨,战绩骄人,特别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号称从无败绩,李宗仁、夏威、杨腾辉、廖磊、周祖晃、李品仙、张淦、李本一等桂系悍将大多出自七军,有些还先后担任过军长。

1926年初,广东国民革命政府与李、白、黄进行谈判,就两广统一交换意见,并于3·15日达成了两省军、政、财统一的三项决议,24日,桂军被孙中山大元帅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全军共9个旅37500余人,李宗仁任军长,白崇禧为参谋长兼二旅旅长,黄绍竑为党代表。两广实现统一,为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国民革命军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桂系第七军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绝对主力,先后参加过通湖南、克武昌、攻南昌、取杭州、定上海的历次战役,一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兵锋所指,最远竟抵达山海关。

武昌外围汀泗桥、贺胜桥之战,李宗仁、白崇禧亲自指挥北伐军主力七军 、四军与吴佩孚的北洋军连续恶战。汀泗桥之战打响后,经4天激战,七军主力配合叶挺独立团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北伐军终于打通了鄂南通往武昌第一道门户。贺胜桥一战空前惨烈,双方尽遣精锐,七军更是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一举攻破由吴佩孚亲自督战的北洋军,并攻占贺胜桥,沿铁路线直捣武汉。从此,“钢七军” 的名头逐渐响亮。

新桂系从北伐出师以来短短两年,转战两湖,驰骋京津,实力增长很快,已扩编为8个军2个独立师,桂系兵强马壮,控制了广西——武汉——唐山三个重要据点,年仅33岁的白崇禧身兼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成为与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平起平坐的风云人物。“桂系三巨头”配合默契,黄绍竑打理广西;李宗仁盘踞武汉;白崇禧镇守唐山。以七军为核心的新桂系能攻善守,声威赫赫,不过却犯了兵家大忌:战线拉得过长,兵力过于分散。

桂系将兵力分散部署在南北数千里的一字长蛇阵上,只要被敌拦腰截断,就首尾不能相顾,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桂系数度起兵反蒋均以失败告终。

1934年10月,红军路过桂北,白崇禧亲自坐镇桂林,派廖磊率赫赫有名的“钢七军”到全州、兴安一带布防。白崇禧顾虑蒋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会尾随红军进入广西,于是叮嘱廖磊对路过广西的红军只追击,不堵截,不硬拼,既可应付蒋,又可防止红军深入广西腹地,并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在红军由湘南进入广西的10多天时间里,七军只是尾随并监视,并未与红军发生过实质性的战斗。

当然,红军主力渡湘江时,还是遭到了桂军、湘军、粤军以及中央军的联手攻击,损失惨重,血流成河......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正式打响,白崇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协助总长何应钦筹划抗战大计。在空前惨烈的凇沪会战中,白是组织指挥该战役的主要负责人之一。8年抗战中,桂系军队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津浦路会战、徐州(含台儿庄作战)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等一系列战役。“钢七军”果然名不虚传,该军官兵们殊死奋战,在安徽、湖北等地重创日寇,以极大的代价取得了诸多赫赫战功。在8年抗战中,桂系的英勇表现有目共睹。

白崇禧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在这些战役后,总结了日军战术的优点与缺点,并针对敌强我弱的事实,制定了一套颇有科学性并行之有效的破敌战术对策。1945年5月,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也是)。

1948年底,桂系王牌七军的171、172师在南逃途中参加了青树坪伏击战,桂军与孤军深入的四野49军下辖之146师展开了数日血战 。事后统计,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前来增援接应的145师也伤亡470余人。其伤亡之惨重为四野渡江以来之最。七军的凶悍能战,由此可见一斑。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唐生智投诚,湖南和平解放。

10月初,白崇禧发现其两翼已被解放军迂回包围,于是急忙命大军南撤广西,就在此刻,著名的衡宝战役打响,桂军王牌七军、四十八军被四野分割包围,遭遇重创,阵亡多达3万多人,以剽悍著称的七军几乎损失殆尽,白崇禧率残军退回广西。

12月初,桂系张淦的第三兵团被四野围歼于茂明,这位威风一时的“罗盘将军”被俘虏 ;刘嘉树的第十七兵团在桂西北的东兰一带灰飞烟灭,刘司令被生擒 ;徐启明的第十兵团在横县全军覆没,徐司令被俘后侥幸逃走。黄杰第一兵团(蒋嫡系)、鲁道源第十一兵团(滇军)在中越边境被解放军击溃,黄、鲁率残部遁入越南,被法军缴械后辗转遣送台湾。12月4日,南宁解放。7日,钦州被解放,桂系残军南逃的唯一出海口被封死。12日,广西全境解放,纵横民国20余年的新桂系军阀彻底覆灭。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