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参、鹿茸齐名的冬虫夏草被食药监踢出保健圈:不能作为保健品原料

提到冬虫夏草,你听说过吗?如此奇怪名字的药草可是一味“功同人参鹿茸”的珍贵中草药。

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随着西南边陲的开发,使深居内地的人眼界为之-开,冬虫复草的幻人耳肖、秘不可测的生活习性,尤疑更加引起了人们谈论的兴趣。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采集生物标本时,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带回巴黎,以后又由英国人利维当做世外珍奇带往伦敦。直到1842年,经过真菌学家伯克利的研究,才发现所谓“冬虫复草”,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于蝙蝠蛾的幼虫上所形成的,这才初步弄清虫草菌的庐山真面目。

每年四五月

是新鲜冬虫夏草的采摘、销售旺季

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很多“虫草”的衍生产品

只要傍上“虫草”这两个字,马上就身价倍增

一些新鲜冬虫夏草的售价

甚至每千克超过了10万元

干品价格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然而你可知道

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可致重金属砷超标

食用不仅不保健连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专家提醒:冬虫夏草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消息,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

那么,为什么这次突然要停止冬虫夏草试点工作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局长毕井泉这样解释:冬虫夏草属中药材,并不是药食两用,因此不能作为保健品原料。

01 冬虫夏草,重金属含量超标

早在16年,CFDA就发布过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的监测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砷含量为4.4~9.9 mg/kg。

而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mg/kg,冬虫夏草类产品砷含量超标4-10倍!

说起砷可能有些读者不熟悉,它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大名鼎鼎的砒霜,也是各类江湖传说中多次出现的最强毒药鹤顶红。

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慢性砷中毒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尚可出现贫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障碍,脱发,口炎,鼻炎等。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

CFDA官方|samr.cfda.gov.cn/WS01/CL1986/144020.html

02 冬虫夏草已被踢出保健品

CFDA已经将冬虫夏草踢出了保健品圈子。

去年三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冬虫夏草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长期服用会危害人体,不能以保健品方式销售。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CFDA官方|samr.cfda.gov.cn/WS01/CL0847/146100.html

冬虫夏草的市场四十年来飞涨了近万倍,导致了保健品市场不少的乱象,有不法商家假冒谋取暴力的,更是有一些商家夸大宣传,冬虫夏草一度被捧上神坛,变成了中华神药。

根据以上条文的规定,现在无论是保健品还是食品,都不能可能出现一丁点冬虫夏草的成分了!

而且在目前对冬虫夏草的科学文献中,大多数都是国内人员发表的,研究水平处于“成分识别”的层次,这是业内的共识。

没有什么高质量研究能证明冬虫夏草对健康有奇效。

03 如何面对保健品

明确保健品不是万能的

许多保健品的研发得到了科研支持。其研究多是提取动植物中的某种成分,经过处理,发现细胞中某些与免疫力有关的生物信号增强,或是实验动物对于某种外界刺激的反应增强。但这种实验往往缺乏与服用某些食品效果的比较,

对不同的人未必都有效果。

擦亮眼睛

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很容易花大价钱购买到低品质产品。

在国内选择要注意瓶子上的小蓝帽标志。保健品多数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以及保健用品等。这些产品通过认证后在外包装上都有小蓝帽标识,购买时应多加以注意。

合理规劝家中老人正确认识保健品

据调查,购买保健品的群体中,80%是老年人,许多老年人舍不得吃与穿,却舍得花几千甚至上万元购买各种保健品。

去年是保健品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针对老年人的亲情式推销层出不穷,很难不陷入保健品的陷阱。吃点保健品不是不好,就怕黑心商家卖给老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反而吃坏了身体。除了要规劝家里的老人正确认识保健品,

更多的是要多给他们一点关心,每天多与他们交流,哪怕只有五分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