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久中国:资本赋能,营造产业园区复合生态!

这两年

生态,这个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在各大产业园区的宣传和实践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其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是企业成长和发展逻辑的变革。据海外媒体的报道:生物学,正成为企管商科的热门学科。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企业家和CEO们对于企业和产业”生态”的日益重视。

构建自身生态体系,或融入更大的生态系统,对企业来说,不仅是成长和发展的”技术”手段,甚至已成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命题。

也因此,作为企业&产业的载体和”容器”,产业园区要取得可持续的成功,自然要响应企业&产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除了空间+服务+资源的聚合,如何营造更好的生态体系,已成为各大园区和产业空间运营商的经营重心。

……

那么何为园区”生态”?

瑞先生认为园区生态起码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环境生态:

绿色+低碳+环保+环境友好……这在全世界和几乎整个人类工作生活中,都是一个主流和显著的趋势。

从硅谷到深圳,新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格局,也一再表明了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不仅能愉悦身心,也更能激发创造力。

其次是产业生态:

企业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产业链条的一部分,也是各种要素资源的聚合体,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办公或商务空间,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链接,以及科研、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的聚合和互动。

园区和产城的产业生态体系的营造,不仅关系到园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进驻企业也意义重大。

再者是社会生态:

企业公民意识的崛起,以及产城融合的持续进化,企业不是独立王国,而是整个社会生态的一部分,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和改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融入社会,体现在产业园区上,就是公共和开放空间越来越大,园区的社会化互动越来越频繁。无论美国亚马逊和脸书的新总部,还是国内如火如荼的产城融合进程,企业和产业园区的”社区化”,方兴未艾。

因此从”生态”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园区好坏优劣的标准,其实非常清晰:

优越的自然环境+高效的要素协同+环境和城市的协调和共生

……

当然,对于”生态”的认知和表达各有侧重,在具体的园区生态营造和实践中,环境、空间、服务、平台、资源、联合……各产业园区发展&运营商也是各显神通。

日前,瑞先生出席东久创新科技园”城市进阶·生态创新”论坛,除了业界对话和交流,对东久以”资本赋能”为驱动的生态模型,以及从空间环境到产服体系的多维生态也有更深刻的体会:

资本赋能&全球生态:

东久中国是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华平投资集团(美)旗下的产业基础设施&综合平台提供商。

华平全球投资规模超680亿美元,1994年进入中国,投资了58同城、神州租车、红星美凯龙等知名企业。而2014年创立的东久中国,目前国内持有和运营的产业基础设施(物业)面积超过200万平米。

从股权投资,到园区运营,华平和东久联合构建起1+1+X的独具特色的产业服务体系。除了强大的资本和投资实力,为企业的成长助力,依托华平的全球投资网络和庞大产业阵营,企业也可更高效更大范围的对接合作资源并融入全球产业和生态链。

东进桥头&产城生态:

东久中国落子深圳的首个产业园区---东久创新科技园位于深圳东进桥头堡的李朗科创区,与南面的笋岗&红岭金融商圈、西面的坂田科技城、北面的宝龙科技城、国际大学园共同构成深圳东进战略的产业脊柱。

作为产业东进的桥头堡和科创重心,李朗片区集中了东久、联创、中海信、康利城等上数十个大型企业总部和科技园区,正在形成一个以”四新产业”为主的产业新城。

这一片区还有众多旧改项目已经启动,包括央企华润集团等纷纷入驻。预计片区内将有180万平方米的旧改体量。千亿旧改,产城的融合和联动,区域发展前景和资产价值进阶,自然不难想象。

森林城市&空间生态:

面积约22万㎡的超低密度东久创新科技园,容积率仅2.5,绿化率高达38%,几乎每个楼层都拥有360度春意盎然的园林景观。

绿树林荫,鸟语花香,在深圳城市核心区,内部生态环境如此优越,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