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德方建议卖8万,为什么上汽坚持卖18万?

美食CC


打我记事那会儿,满大街跑的还是苏联伏尔加和上海牌轿车,而越野车也就只有212而已,那时已经觉得很不错了,谁知没过几年,一款方头方脑的小车开始满大街的跑。后来通过父亲才知道那是“桑塔纳”(当时觉得很拗口),老人们还是习惯叫它上海牌轿车。再后来,政府的专车也淘汰了伏尔加,改成了大众桑塔纳......

时至今日,上海大众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领域的“一哥”,而桑塔纳这款车型却依然活跃在国内的各条道路之上。回想当年有人告诉我一台桑塔纳售价20万,啧啧~20万对那时的许多国人都没有概念,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也就三四百块。后来参加工作进入汽车行业以后才知道,第一代桑塔纳完全由德国生产组装好,再拆装运到中国。最后由工人装配成成品车,其实每台车的成本不到五万块,作为上海大众的“良师益友”,当时建议桑塔纳的售价为成本的两倍即可,也就是四乘二八万。可为什么来硬生生的买到十几二十万呢?

这还感谢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改以往的个人经商涉嫌“投机倒把”,国家开始鼓励个体户存在,一时间国内出现了个新职业——倒爷,然而倒爷之风很快刮遍了大江南北。更是刮进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汽车生产所需的钢铁行业,他们“低开高走”各个赚的盆满钵满。成为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万元户”。正是拜倒爷们“所赐”,钢材等一些造车材料被买空,造成市场价格急剧增长,所以后来,一台大众桑塔纳的售价达到了十几二十万!

如今满大街和各条道路上,依然能看到桑塔纳的“身影”。作为一款活跃在国内市场30多年的轿车,桑塔纳无疑是最成功的,有人说是赶上好时候了,也有人说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其实大家说的都对,没有哪个人哪件事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汇聚了天使、地利和人和才能促成胜利。现在新桑塔纳售价在8万元左右,时隔多年桑塔纳终于如了“老外”的愿,哈哈~


栋哥曰


1983年4月11日,一辆手工组装的轿车从上海安亭一处旧厂房里缓缓驶出,宣告中国首辆桑塔纳轿车的诞生。当时的第一批桑塔纳零部件全是由国外进口,之后再由人工在国内进行组装。

而关于桑塔纳的定价,也有一个流程得比较广的故事,就是说原本德方为桑塔纳的定价是8万块,而上汽却认为应该卖18万,而那个年代一个高级工厂职工一个月的收入也才40元,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才几百块。

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那样吗?

根据一位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友说,桑塔纳在1983年刚上市时,其实价格只有三、四万人民币而已,颜色都是现代眼光看都非常难看的杂色,但品质的确很好,毕竟都是原装进口配件的车。

而到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倒爷兴起,国内的铝材被倒爷们从三四百一吨猛涨到一两万一吨。桑塔纳也没幸免,从三四万一路飙升到十八万甚至二十三万一辆,之后就再也没有降低到原来的三四万的价格。

那时候国内三驾马车,广州标致,上海桑塔纳,武汉富康顶了大半个轿车市场,最贵的是广州标致505 SX轿车,当时,505属于高级轿车,售价高达30多万。

当时的505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法国人把他们最好的车拿了过来,标致505都是采用了前中置2.0L纵置直列四缸发动机,后轮驱动,前后配重非常完美,其优良的性能,豪华的装备,动感的外形,让国人第一次领略到了什么是豪华车!不过可惜的是标致没有抓住机会经营不善,到1997年公司累计亏损额达29亿元,之后被本田以1美元价格买断标致在广州标致的所有股份和债务,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第一个退市的合资品牌车。


车里VS车外


那时候百姓年收入也就400元左右,不可能买车,只有国营企业才买得起车【国家的钱】那时候汽油①元一升【工人工资也是壹元一天】

换句话说,就是和现在的新能源一样,骗国家的钱,榨干纳税人的钱~



天下v常熟


国人坑国人真的有一套。以前很多外企的福利待遇非常好,被国人的管理层一点一点取消,后来干脆也和国内接轨了……


用户178537856


刚上市的八几年时,桑塔纳售价只有三四万,弄清楚,是人民币!这时的车基本上都是全国外进口配件的组装车,颜色都是现代眼光看都非常难看的杂色,但品质的确很好,毕竟基本上都是原装进口配件的车。后来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倒爷兴起,国内的各种物资价格暴涨,铝材被倒爷们从三四百一吨猛涨到一两万一吨。桑塔纳也没幸免,从三四万一路飙升到十八万甚至二十三万一辆,反正是国家掏钱购买,谁也不在乎,但是之后就再也没有降低到原来的三四万的价格。那时候国内三驾马车,广州标致,上海桑塔纳,武汉富康顶了大半个轿车市场,最贵的是广州标致,约15万,桑塔纳13万,富康12万,连天津老夏利都11万。后来九几年时本地一行政单位的一辆土黄色的桑塔纳车改颜色后卖给了私人,当年买车花了三万五,开了十年卖了尽然还赚了五六万,成为当时的一大奇事。


1862至1873


坑害国人的永远都是我们自己!没有美国,我们怎么能一周休两天?怎么知道2.5?怎么会降税?


天涯若比邻53973


当年一个邻居是大众总部管售后中心的 说起过 我记得他说大众认为九万利润已经很好了 但是国家要求卖18万


土豆7455552


我看了所有人的回答,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解释,都没说到点子上。其实,真正的答案是:上汽的中国人才是汉奸。


PhenSheng


这和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环境有关。

1985年国内首家合资品牌上海大众第一辆合资车型——桑塔纳上市。

彼时,国内汽车市场刚刚兴起,而街头跑的绝大部分还是微面,一汽夏利轿车几乎就相当于高端车型了。同期,丰田皇冠作为唯一的豪华商务汽车在国内风头无俩。

城市的一头是自主低端车,另一头则是让许多人艳羡的进口豪华车,中间则一片空白。上汽的眼光盯住了这片空白,桑塔纳应运而生。

与自主品牌相比,源自德国的技术生产的合资汽车无疑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德国人诚实的八万预估价与夏利处于同等水平,让充分了解国内消费文化的本土合作方上汽难以接受,因此,大胆地在十位数位置自上而下划了一下,18万。

从8万到18万的变迁非但没有影响桑塔纳的销量,反而深化了桑塔纳高端品牌的有利形象,一时间,桑塔纳火遍神州大地。

这种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国人人傻钱多,只能说明当时国内的汽车市场缺乏竞争,同时,国人对先进技术的渴求尤其旺盛。


平门知事


桑塔纳八十年代初刚上市时价格并非象问答所说的那么离谱,但那时生产轿车生产出来基本是单位购买,私人轿车是绝大多数人想到不敢想的,拥有私人轿车是什么身份的人暂且先不去说,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八十年代初期万元户的称呼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土豪了,普通人的工薪阶层的工资大多是三、五十元,上百的只有中层以上干部和总工程师之类。一个家庭夫妻俩人的工资养一大家子人正常不过的,小到火柴、肥皂大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全部都凭票供应,没票有钱你也买不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导致人们急于把手里的钱变为商品才会安心,一夜之间价格可能大涨。并不是当时人们有多有钱了,而是手里的钱不买就不值钱了,对于有储蓄习惯的国人来说那个时期就是灾难。一句话供不应求,奇货可居,毕竟那是商品匮乏的时代。

了解当时的背景之后,我们再谈桑塔纳涨价的问题就简单了,不是桑塔纳而是当年所有商品都在非理性的狂涨,确实有卖到二十多万的时候。以当年的货币的购买力而言无疑是天价了。

桑塔纳当年的狂涨是全民皆倒,加上通货膨胀的状况所导致,不是简单的铝涨价导致。当时倒买倒卖成风,甚至只要你手有紧俏商品、物质的提货单就有人加价来买,层层倒卖,层层加价,物价能不离谱?

关于桑塔纳的定价的民间传说有所耳闻,但真假不明,想来有演绎加工之嫌。当年的出厂价由国家定,市价场就随行就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