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出家为僧为尼的想法吗?

飘逸小笛


没有过,说实话我看佛经十几年了,基本上每天都看,最早的时候,听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入的门,后来也吃过三年素,那些年做的都是形式,根本就没听懂佛经在说什么,再后来终于听明白佛经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感觉都是空,啥也没有还用学佛吗?随着时间的延长听多了终于明白了,比如啊,冰被暖化变成水,这就是冰的升华,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可以承载一切,可以洗刷一切,水净化,变成成水蒸气,这是水的升华,所有的升华都离不开阳光,那么阳光是什么?太阳是氢聚变,产生的能量,两个氢一个氧就是水,太阳内部是水吗?很可能!这也是轮回,佛讲,光是永恒不变的,你想变成光就要不断的升华,怎么能升华?出家肯定能升华吗?如果你不想轮回了才学佛,这是佛教的最终目的!跟出不出家关系不大,这世界有两样东西只要存在,你就能升华,一个是慈悲心,慈悲心可以融化冰,还可以把水变成气,另一个是放下自我的一切色相,有色的东西都是变化的,只有光是永恒不变的,比如眼耳鼻身口意,声香色味法,五蕴皆空,最难的就是,让你相信身体不是你的真身,你的本来面目和光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的,他可以包含万有,还可以创造一切,你说这和出不出家有关系吗?出家就能升华吗?


南山道人5


如果当花和尚,这个还可以考虑。



江南俗士1


沒有!皆因世上太多美女!為何忍心呢!



加鄉


我不但有过,还去寺院呆了一段时间!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那些师父,不是她们我也许还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要不早就死了!那时候我真的希望死的是我 自己死了多好 ,活着就是痛苦,免得面对自己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那时候任何人的劝解都是没有用的,我理都不想理! 不是哭就是躺在被子里面用被子把头蒙完!饭也不想吃,话也不想说,家人24小时都有人轮流陪着我,默默陪着流眼泪,有一天我真的想抓刀去把凶手家人剁了,心里只有恨,那天把衣服一穿好,还没走下楼自己就晕倒了!后来一个朋友知道了,马上叫我去寺院做一个超度,对亡人比较好,我于是二话不说就打起精神去几千里之外一个寺院,我去就给大和尚跪下,求他帮帮我,他知道事情全部 ,他让我填了超拔的表,让我去找观世音菩萨去问个明白,该哭就哭,该问就问,为啥这么不公平,为啥我做这么多善事,你不保佑我,为啥做善事还被人害,问他的眼睛没看见吗?我当时觉得这样问有点过分,老和尚说不怕,就这样问他,我也照着做了也问了我心里的所有怨言,也把心里的委屈全说出来,哭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后来都是一个学佛的女孩子把我扶会寮房!你别说,那晚我真就梦见了,让我别那么难过,好事做了也不后悔……后来在寺院跟大家一起出坡干活,早晚诵经,心就没那么难过了,有空就去听师父开示,原来这世上不幸的人不是我一个,有些比我还惨!后来慢慢就想开了,再有没有放弃自己的念头了!希望有这种念头的人多出去走走,会想明白的……



川江贾姐姐


我觉得我早晚都是要出家的 早点晚点而已



糖169810316


曾经有过,不想再提了,珍惜当下就可以了,思想简单点,心情就会好,0K!





美丽人生83044823


落下三千烦丝

不恋红尘俗梦

借佛一杯清茶

洗逐名利之苦

化得一碗斋饭

填补无道空虚

悟道参禅静坐

渡我人神归一

以上是我对佛门有过的憧憬,毕竟面对生活种种压力和困惑,佛门又是修身立德,净化心灵理想之地,相信不经意间,很多人都有过这个念头。

但是现实毕竟还是现实,有太多藕断丝连的事我们不得不去面对,换句话说我们大多人还没有勇气放下一切,所以见这问题便只能算作遐想一下了。阿弥陀佛🙏!


轻装简心


有此念,但是一闪而过。作为一个人先不说为国家考虑,仅仅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就必须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更上层楼望


有啊!我老妈信奉藏传佛教,我自幼受影响,经常抄《心经》《金刚经》和《大悲咒》等,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痴迷之感,有了想要出家的愿望。我估计弘一法师当年也是经常抄经,因此接触佛学,然后出家的。。。

有诗为证:冬写经.彭曦

清幽斋室静,

画笔去纤尘。

钟鼓迎初月,

佛经浸殿人。

尘俗诸懊悔,

行此一香焚。

如沐净瓶水,

濯心复洗魂。

(我写的与佛有关的书法篆刻作品)











四官殿人书画


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想过出家为僧为尼,尤其是看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的时候,觉得做个和尚尼姑挺好的,可以远离世俗的喧嚣,并且还有武功,能够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亲人不受欺负。

长大了之后,同学中的信佛人士居多,就一起去寺庙参加义务劳动,近距离接触佛家子弟,体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后,就再也没有皈依佛门的想法了!

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父母也含辛茹苦竭尽全力的把我养大,现在我却选择逃离现实,去吃斋念佛,是多么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当然,佛家以慈悲为怀,也不会惩罚我什么!

如果寻找心灵的慰籍,解脱自己,建议读读庄子老子,还有内经,黄帝内经,还有二十四史,换一种思维,看问题的广度和角度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