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熊市末期杀权重,熊市初期杀科技,你感觉这种说法对吗?

淡淡禅风


熊市末期下跌的是蓝筹,熊市的初期杀科技,这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而且也表现了股票的些本质现象,那么该如何去理解这个本质呢,下面我就来简单讲解下。



1.牛转熊的特点

在牛市中个股可谓是百花齐放,不管你业绩是好是坏,都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如果带有题材的概念的个股,特别是科技类最容易受到资金关注后大幅度拉升,因为公司是科技类公司涉及题材了么居多,市场资金热衷。

反而蓝筹权重由于市值较大,拉升相对比小盘股难,自然在牛市中上涨幅度小于科技类小盘股。而且科技类公司业绩不稳定甚至存在很多亏损类公司,科技类公司在牛市中严重被透支,泡沫相比权重大。一旦市场开始牛市转为熊市,市场开始大幅度下跌,先下跌的肯定是前期大幅度被拉升的小盘科技类公司,熊市初期自然先杀上涨幅度较大的科技类个股,典型的例子就是14年启动的那波牛市上涨幅度最大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个股,熊市初期也是被杀最为严重。



2.熊市中期的特点

第一,由于权重在牛市中上涨幅度相对较小,回落幅度自然小,再有牛市转熊市科技类公司大幅度下跌,资金选择大量出逃,而且出来有部分资金出逃后会选择买入前期上涨幅度较小的权重个股选择避险,有资金买自然下跌幅度进一步降低。

第二,等市场下跌幅度慢慢出现缓解后初期结束,由于权重下跌后,有资金会选择再次买入权重,而且这个时候还有救市,救市为了稳定市场自然也是选择买入权重个股。

所以我们发现一个规律熊市中期由于小盘股被炒作后上涨幅度过大,继续下跌,但是权重蓝筹白马会开始出现上涨,而且这是市场唯一能做的方向,所以我们发现了2017年结构性市场蓝筹白马上涨。



3.熊市末期特点

小盘股由于连续的下跌后,下跌速度和幅度自然开始缓解,但是熊市中期上涨的权重也要开始出现下跌,因为牛市是全面上涨,去过权重上涨后不补跌的,牛市自然也无法来临,牛市是小盘科技和权重全面开花的局面,所以往往熊市末期权重下跌,所以我们发现最近的银行,保险,两桶油,白酒家电医药类白马出现下跌。

总结:通过上面把熊市分为三个阶段,牛赚熊卖小盘科技,熊市中期买权重,熊市末期卖权重买小盘。



感觉写的好的点了赞呀,如果对于熊市该如何按照股市结构选择股票标的还不能理解可以加关注私聊。


道破天际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简单的说就是熊市的初期杀炒作和高价股,熊市的末期杀估值。

熊市的初期连接的就是牛市的顶部,那个时候市场经过了牛市的连续性推升,股指大幅推升,个股翻倍式的增长,这个时候,只要你进入到股市就是赚钱的。但即便在牛市运行过程中,个股涨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一般受到市场资金青睐,盘子不大不小,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个股涨幅都非常大。而科技股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股的上市公司一般的资产规模都不大,大多在100亿左右,而且一般公司的业绩和经营能力都比较活跃,这样的股票非常容易受到炒作资金的关注,所以说在牛市中他们一般都能够走出超级牛股,呈现出领先大盘很多的翻倍优势。很多个股都能够从十几元涨到近百元,成为市场中的宠儿。



因为A股市场是一个炒作氛围非常浓厚的市场,一旦出现妖股或者是龙头股,在牛市氛围下,众人群情激昂,拾柴火焰高,会不断的非理性推升股价。一旦牛熊转换,牛市见顶,熊市来临,股指大幅下挫,最先见顶的就是这些翻倍的牛股,呈现出大幅度连续下杀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躲避,会套住不少人。这也就是熊市初期杀科技的道理。

随着熊市慢慢的调整,人们从惊慌到失望到绝望,以前的牛股或者是妖股已经灰飞烟灭,市场逐渐会走向估值回归过程,而估值的重要风向标就是权重蓝筹股,所以在熊市的末期,一般会出现一波杀估值的走势,权重蓝筹股急促的下跌,进而带动股指彻底筑底,为未来的牛市行情做准备。


小散李大鹏


对于这个问题,首席投资官评论员Lee认为:问题中的这个说法看起来很简单粗暴,但是内在实际上有其原因在。当然,问题的说法并不全对,但是大体上确实概括了一定的现象。

首先说,“熊市初期杀科技”。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科技股往往有两个特点:市值不大,估值较高。市值不大,所以短期资金更多;估值高,所以一有风吹草动更加容易受到影响。科技股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市场风险偏好的带动,熊市初期市场是一个风险偏好下调的过程,资金会更加偏向于进入基本面较好的白马蓝筹。因此,中小股票占比较较高的科技股自然首当其冲。

而在熊市后期,市场一片悲观。前期的中小盘股下跌已经很明显,之前资金抱团取暖的白马蓝筹相比之下反而贵了起来。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基本面的担忧,或者是性价比的分析,所谓权重股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自然会迎来另一波下杀。


首席投资官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牛市中,涨得最快最猛的往往是科技股。因为科技股通常流通盘小,题材概念多,容易炒作,主力动用的资金量相对较少。这类个股, 牛市中累计涨幅巨大,往往是翻倍甚至几倍十几倍的涨幅。对它们的估值,最初是用市盈率,后来发现市盈率太高,没有说服力了,就改成市盈率增长率,把末未描绘得天花乱坠,再后来这也不行了,干脆就用市梦率。主力在高位一般都会释放大量利好消息,但股价却上涨乏力,甚至顶部震荡,其实是主力在利用利好消息在出货。直到主力在牛市末期,筹码出得差不多了,就再也不遮遮掩掩,而是在进入熊市初期时,大幅度杀跌出货。

而大盘权重股,因为流通市值大,主力手中筹码多,出货时间比较长。熊市初期,如果主力大量出货,很容易把自己套在高位。因此,熊市初期权重股往往在主位横盘,甚至有时还有诱多拉升,一方面是稳住指数,掩护科技股等小盘股出货,二来是给人一种“价值投资”假象,诱使散户接盘权重股。

熊市过程中,大盘股一般都是一波三折,缓慢下跌,这也是因为权重流通盘大造成的,除了顶部出货外,下跌过程一般都在逐步出货。而真正快到底部时,主力要利用大盘权重股杀跌,形成恐慌盘出逃,才可以在更底的价位吸收到廉价筹码。近期上证50杀出新低,大概率也是大盘见底前的标志。

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张图一张图画出来,也不容易,请给个赞!有需要可以关注后私信我,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投资悟道


分析市场即分析人性。主力行为分析,市场博弈研究,我是实名头条号:张贵杰

熊市所经历的阶段大约有三个阶段,熊头,熊腰和熊尾。在熊头的时候。所有的股票都是杀跌的。也就是题主说到的熊市初期。所有的资金都很恐慌。

大家所熟悉的贵州茅台也是如此。从236下跌到了最低的140元左右,也就是下跌了接近40%。同时期来说,并不比别的股票强太多。

但是,当熊市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资金开始从对于流动性的恐慌,转向对于抱团取暖的偏好。并且希望能靠着这样的抱团取暖扛过熊市。

而往往真正的熊市超出大家的想象。流动性的故事也讲不下去了。抱团取暖的机构总容易,有那么几个“叛徒”出现的。而往往蓝筹股本身的流动性并不充分,换手率不高。于是同盟就瓦解了。

再过一段时间,该跌的都跌了。流动性重新充裕,牛市就又回来了。

我是张贵杰,专注研究主力行为,机构博弈,散户心理。原创文字,心血书写,请您关注,转发,点赞。盘中最新解读,主力行为分析,市场机构博弈,趋势热点研判,尽在掌握!


张贵杰


当股市进入调整尾期,往往是其他板块下跌缩水,跌无可跌,这时机构为了砸出散户手中的筹码,必须对权重股进行打压。制造恐慌情绪,让散户在绝望中,丢掉手中带血的筹码。

当一个市场出现熊市初期,一般都会聪上涨幅度大的股票开始的,科技股往往是市场种,最容易被拉升的板块,同时也是涨幅大的板块。这样机构已经从科技股板块中获利匪浅。这时是需要把获利得筹码得到抛售,这种抛售往往是拉高出货,并且是越是拉高就越是出货的机会。同时在拉高的同时,也会借助打压或者再继续拉升,制造各种假象,最后套住散户,成为接盘侠。同时机构也会借助市场舆论导向与制造虚假信息等,迷惑投资者。最终目的是把获利筹码顺利出来。

当主力机构从科技股等出货时稳定市场是保障获利筹码能够出货的有力保障。这时候机构一定会以权重股稳定为代价,千方百计维护权重股。当机构出货目的完成后,最后一定会再制造恐慌,从聪权重股种出来。这时才是股市周期的全过程,最后股市往往是周而复始,重复一样的获利,又是不一样的故事和版本,但是故事的情节,一定是割韭菜与筹码得兑现。



陈文霞88


不全对,也不远。

熊市是一个整体的资产缩水的过程,熊市里出现抛售资产过冬再正常不过了。想想战争年代,刚开始大部分人家里还有点钱,至少大户人家家里还算富裕,不至于为了一口吃的抛售手里值钱的资产。

但是随着战争的时间越来越长,贫穷的人越来越多,且不说那些卖儿卖女换一袋小米的事情了,有钱人家里没有吃的了,总不能卖儿卖女吧,衣服棉袄肯定也是不值钱了,那么值钱的古董字画也开始甩卖。到了最后,如果地主家也没余粮了,那就只能抛祖宅,卖田地,杀鸡取卵了。

股市也一样,熊市的时候,刚开始被扔掉的,必然是垃圾股,慢慢的市场上整体缺钱,过年的时候要还银行贷款,要发工资过年,这个时候垃圾股已经不值什么钱了,没有必要,可抛可不抛的时候到了。一来,垃圾也没人要了,想卖也卖不出去,二来,卖再多垃圾也不足以填补亏空。这时候就只能去甩卖值钱的东西换钱了。

到了这个时候什么东西值钱?值钱的只有那些蓝筹,它们流动性好,卖出去能换来一时温饱,那何乐而不为?于是末期往往会出现一轮杀蓝筹权重的过程。

但是是不是杀了权重,其它的就不杀了?不一定,很多时候,垃圾杀的更低,只是没前面那么迅速了。这个时候就是慢慢往下滑,反正也没人要了,滑到哪里是哪里!

现在讨论这个未免早了点,到了市场都开始恐慌的时候,自然见分晓,还是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瞌睡虫的窝


熊市初期杀科技,末期杀权重,这是历史和市场内在博弈的必然和过程。

任何一个熊市,当确立熊市之后,市场对高估值的行业,属于第一个下刀动手杀的行业。

因为任何一个确立了熊市的,最优先杀的就是高估值,所谓涨看势,跌看质。任何高估,都是在未来预期上市场对科技股予以很好的预期和期待,如果是正常市和牛市,高预期可以容忍,也可以给予高估值之上的更好,因为市场的信心没有收缩或者资金流动性没有收缩。相反,如果确立熊市,那么放弃抵抗波动和抵抗熊市能力弱的是大资金和长线资金的第一首要策略,其次是放弃高预期的以防止不如预期或者无法超越预期,哪怕是符合预期都杀,何况是低于和不如预期。第三,确立熊市之后高估值和科技股往往是大资金最缺乏交易流动性对手盘的方向,因此也不得不早杀,杀迟了市场预期形成共识之后还会有欧一段无量加速和空跌阶段出现,这是每一个熊市都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而末期杀权重,则是因为权重往往是大型和超大型机构的主要配置,或者长线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当到了熊市末期,因为市场在逐步失去交易流动性基础之上,如果遇到持续赎回压力,已经没有别的品种具备交易流动性,即使自杀性杀跌,也没有足够的对手盘出现,很难出清,这时候如果要继续降低仓位或者应对赎回,就只能杀权重或者叫低估蓝筹了,因为任何时候蓝筹和权重的流动性一定是最好的。

叠加了在熊市末期,市场信心丧失和恐慌的蔓延不会萎缩只会扩大,这就导致了最后的龙头来自于坚定的价值和长线资金出现杀跌,这也就导致了权重和蓝筹会在最后阶段出现杀跌。

所以所熊市初期杀科技或者高估品种,末期杀权重,是市场的以往历史经验和逻辑上有其必然性的,研究每一轮的牛熊市的走势阶段特征和总体轮动特征是非常具有案例研究和图谱研究的价值的。


龙哥fei0598


但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在股市快二十的经验来看,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个人得出这个结论基于两点:

(1)在熊市的初期也可以认为是牛市的末期,往往科技股、题材股等徒有虚名的股票,前期经过牛市的大幅炒作甚至恶意炒作,已经具备了大幅下跌的基础,只是缺少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一但熊市来临这种股票往往提前反应、最早下跌,并且跌幅巨大!

(2)大盘权重股则一般业绩稳定、流通盘大、基金众多、操作稳健,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异常的暴涨或暴跌,往往随着熊市的发展及时间的长短慢慢的下跌,最终跌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这个时间往往比科技股等题材股要滞后、要长的很多!

股市有句话叫“多头不死,熊市不止”!个人认为股市里往往大盘股是最后一个多头,因为股市里大盘股就相当于正规军,科技股就是杂牌军!正规军消灭了,股市的多头也就彻底没有了!

以上只是个人一己之见,炒股靠个人,好则听不好则弃!



股海悟禅


这个说法,看起来逻辑很清晰,实际上有点片面。剧烈暴跌是杀,缓缓阴跌,也是一种杀的方式。

什么原因决定了趋势的改变,是主力机构成千上万的卖单造成的,在主力机构巨大卖单的压力下,任何支撑都不起作用,只能眼看着熊市趋势形成。

而主力机构持有股票,以大盘蓝筹为主,卖出的股票也以蓝筹为主。趋势形成后,其他小机构或者大户,纷纷跟风卖出手中持有的蓝筹或者科技股。

由于科技股以小盘股居多,而且散户占多数。小机构或者大户手中持有的科技股票,相比较散户来说,占绝对优势,他们的卖盘,散户没有能力接,造成科技股剧烈下跌,跌幅相比较蓝筹要大。

从以上分析看,科技股和权重股下跌的逻辑关系应该是,权重股下跌,给了市场走熊信号,科技股根据提示,做出下跌反应。只不过,科技股以小盘股居多,反应比权重股剧烈和明显,才给人感觉先杀的科技股。实际上,在科技股下跌的同时,权重股也在下跌。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希望能对朋友们有帮助,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