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一夜|一園二堂三橋四季,悠然恬淡中的撩人魅力!

旅行之前,先來看旅行攻略

出發時間 :

6 月中

出行人數 :1 人

出行天數 :2 天 1 晚

上週有幸入住了隱廬·同裡別院,並參觀了隱廬別院晴瀾堂的園林風光。這兩家精品民宿位置一個處在同裡古鎮的南門入口,是古鎮上建於民國時期的“龐宅”修繕而來,另一個處在北門入口。今天小管家就帶大家從南至北,遊覽一番同裡風光。

鏡子

吳江同裡自古就是富庶之地,15條小河呈川字形,將整個古鎮分成7個小島,49座古橋又將其連為整體。而在唐代前,這裡的名字叫“富土”,聽起來有些土豪的意味,唐代後為了低調便改名“銅裡”了。

▲三元橋

從秦時的集市到現在的5A景區,不變的是同裡古鎮本身歷經時代變遷的獨特魅力。正所謂“濃墨淡描同裡畫,五湖碧水抱人家”,那小河裡搖來晃去的木舟,那河對岸白牆黛瓦的人家,那宅院裡炊煙氤氳處的姑娘,讓人駐足不前,讓人思緒翩躚。

關於我和同裡的這一日,因為有隱廬·同裡別院作媒介,而真正讓我走進真實的同裡古鎮,去感受,去體驗,去生活。

六月底已然是江南這邊的梅雨時節,很多人不愛這時節的悶熱潮溼,我卻覺“梅子黃時雨”是難得的慵懶意境,上半日是藍天綠水豔陽高照,下半日還可享受細雨飄飄雨打芭蕉。

上午十點左右抵達景區,比起之前的錦溪和甪直,這裡的遊人要多一些,熱鬧一些,但工作日人潮不算擁擠,反而襯托出古鎮的煙火氣。

▲河邊雅座

▲陽光下臨河滌衣的奶奶

南園茶社的西邊,是一條叫穿心弄的小巷,兩側是高高的白牆,地上鋪的是青石板路。入口處略寬,越是往裡走越窄,甚至只能一人穿過,很符合“穿心”二字了。

▲狹長的穿心弄

▲耕樂堂入口

最西面是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的耕樂堂,坐西朝東,臨河而築。耕樂堂與同裡另外幾個古宅(諸如崇本堂、嘉蔭堂)的不同之處,就是有個比較像樣的花園。

後花園由荷花池為中心,上架三曲橋,池周假山高低錯落,參差有致。三友亭、曲廊、鴛鴦廳、燕翼樓、古松軒、環秀閣和墨香閣圍池建之。

池西院牆處,植有白皮松一棵,樹幹虯結盤曲,樹皮斑駁,蒼勁古樸,古意盎然,它靠在假山上,倒影映在碧波上,是唯一見證了老宅四百餘年榮衰的倖存者。

▲松石悟園入口(當天未趕得及遊覽)

往北走,經過太平橋便是較為集中的幾處庭園,嘉蔭堂、王紹鏊紀念館、崇本堂、松石悟園以及珍珠塔景區。

嘉蔭堂的主建築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得名。

崇本堂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是建於民國早年的建築。堂內建築雕刻精美,古香古色,歷史厚度和人文關懷皆是撲面而來。

王紹鏊紀念館在富觀街,其宅不大,感覺就是一圈兩層樓合抱著一個天井。“螺獅殼裡做道場”,不僅陳列了王紹鏊的生平事蹟,在二樓後部還辟出一部分作了“同里名人館”。

紀念館外,其西是同裡三橋,東為古鎮遊船碼頭,還是很有“風景”的……

▲老人在家門口自產自銷的桂花糕

▲河對岸pose出奇一致的大爺

▲臨河的餐廳

▲古玩字畫鋪子

北面的珍珠塔是錫劇《珍珠塔》的陳氏舊宅原型,珍珠塔其實不是塔,而是大官的園子,此處是同裡最大的園林,園林裡有山有水有假山,還有成群的魚,據說《戲說乾隆》曾在這裡取過景。

《珍珠塔》的故事源於同裡,故事主人公方卿見姑,翠娥贈塔,陳王道嫁女的史實在同裡源遠相傳。

園子很寬敞,有各類門廳,有祠堂和後花園,有亭臺樓閣,假山瀑布。印象最深的還是擁有私人河道的後花園,賓客可以直接坐"私家遊艇"沿著運河到達此地,大概和現在自家別墅建電梯一樣奢侈。

珍珠塔的出口處,有個留長髮的爺爺在雕刻著什麼,上前觀察,原來是在製作一扇扇迷你的木門,花紋繁多,聞著是凝神的木香。

這些大大小小的木頭被刻成精緻的書籤,沒有比書更適合這樣的味道了,徵詢拍照獲得了爺爺的同意,還塞給我一條木頭的邊料,爺爺的原話是“塞在包裡可以香一年”。

去往退思園的路上路過有表演的古戲臺,聽說每天固定時間會表演不一樣的節目,讓每次前來的遊客都有新鮮感。對面的水墨同裡劇院可以選擇購票進去,聽說是四面環繞式舞臺,燈光和舞美很有看點。

▲古戲臺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因盤踞利津、營私肥已,部議革職位,任蘭生落職回鄉,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宅園,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

緊挨著退思園的,是任蘭生的二子,退思園的第二任主人——任傳薪所創辦的麗則女校。當年他只有十九歲,青春便是獻給了中國的女子教育,開創了一帶先河。

任傳薪起初把退思園作為校舍,把園內光線較好的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廳等都變成教室,同時捐贈家藏的五萬多冊書籍,開設圖書館

,另闢自然實驗室、音樂室、小工場等,並在校外建造了一個風雨操場。

後來任傳薪留學回國後,延聘包括國學大師錢基博在內的名師來校任教,一時間,麗則女校聲名鵲起。原有的花園校舍已不適應學校發展,任傳薪便在退思園的隔壁立園新建一座七開間三層高的教學大樓。

再後來,時局動盪,麗則女校陸續成為幼兒園,中華性博物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百餘年的歷史讓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染上了年輪的滄桑,蔥蘢的樹木遮蓋著整個院子,有些老房子的牆體已經斑駁了,民國的風骨卻依舊還在。

晚上可以與友人相攜,一起到麗則女學門口的觀55號酒吧喝上一杯,拋去塵事,回憶一下青蔥歲月。

走出退思園,便是明清購物街,這裡保留著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更有很多特產:雞頭米、豬油年糕、醬蹄等。

明清街石板鋪地,兩側商店毗連,一家店鋪的門楣上,是一幅大幅的磚雕同裡市井圖,太長了!街道又不寬,無法拍一個全景。

走出明清街,回到大門口的文化苑,被放大的棋盤所吸引,不起眼的角落裡如果有個穿旗袍的姑娘的話,想必會更有風味。

基本上便把古鎮給逛完了,有些犄角旮旯可能沒有走到,但也著實走得有些累了,想著等天再黑一些,再出來看不一樣的夜景。

等吃過晚餐從民宿出來,天已經黑了,但夜晚的同裡更添了嫵媚撩人的氣息,彩色的光倒映在水中,是燈火的集會。

溜達到大門口,再晃悠到天元文化苑,新奇地發現閃閃發光的圍棋盤,美哉妙哉!

三元橋下的酒吧一條街是晚上古鎮裡最熱鬧的地方,其他地方都黯淡了,這邊還燈火通明,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話雖如此,我還是踏著搖曳的暖光回了住所。

畢竟,這麼棒的別院,應該多些時間安靜地待著。

歡迎添加客服在線諮詢

同里民宿和特色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