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区原科协主席张凯:他在大爱中“永生”

牟平区原科协主席张凯(左)

水母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小娱 王海凤 陈海霞YMG记者 姜乾 摄影报道)8月15日,身盖党旗、躺在鲜花丛中的烟台牟平区原科协主席张凯安详而平静,数百名生前好友、同事和各地群众眼含热泪为他送行。随着张凯的遗体被运往滨州医学院,他成功实现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遗愿。他将继续用他那双充满爱心的眼睛来关注这个世界,用他的遗体来助推医学事业发展,他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获得了“永生”。

捐献遗体为需要的人做最后的贡献

“我想捐献遗体器官。”今年6月6日,张凯来到牟平区红十字会,在会议室火红的党旗下,张凯和妻子在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将生命燃至最后一刻,将善举进行到人生的终点。今年55岁的张凯是牟平区原科协主席、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于2011年4月不幸患上癌症。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7年之后,病情加重的张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意志消沉,开始冷静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自己的遗体器官还能发挥作用,我就捐出去,烧掉就浪费了。”性格豁达、意志刚强的张凯早就有捐献自己遗体器官的想法,“只要能用的都捐,不管是遗体、器官还是眼角膜,让我为需要的人做最后的贡献吧!”

其实家里人一开始并不同意张凯捐献遗体,劝说他只捐眼角膜。“当生命走到尽头,我还能为社会做点啥?与其化为灰,不如再做点贡献。普通老百姓都能捐遗体,领导干部更要带好头。”张凯坚决地说,他执着地坚守自己的承诺。望着日渐消瘦的张凯,家里人含着泪接受了他的选择。8月15日,张凯同志的遗愿终得实现,牟平区红十字会、科技局为他专门举行了悼念仪式。区红十字会会长王鹏飞在见证整个捐献过程中几次潸然泪下,他由衷地说道:“张凯确实令人钦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唯物至上、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伟大情怀。”

缴纳党费慰问金上交党组织

“他就像我们的大哥一样,平易近人,对我们关怀备至,工作更是兢兢业业,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急,我们都很想念他。”张凯逝世后,他生前共事过的同志深感悲痛和惋惜。张凯生前先后在牟平区政府办、文印所、宾馆、科协工作,他常说:“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每一样事情干好,不让群众戳脊梁骨,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在哪个单位,他都尽职尽责、想事干事,带头加班加点,带头冲在一线,带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从2007年12月到牟平区科协任职后,为做好数字科普扶贫工程项目,张凯积极跑镇街、跑村庄、跑农户,积极向上级部门跑资金跑项目,先后在全区建设了80多个科普终端站点,打造优质果品示范基地、食用菌养殖等科普示范基地20多个,相关基地和技术能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带头人等国家级荣誉3个,省级荣誉21个。而他自己,却从不看重什么荣誉,每当有这种机会,都主动让给了单位的年轻人。

8月5日,前去探望张凯的牟平红十字会人员送上1000元慰问金。此时的张凯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了,面对病魔他依然刚毅平静。他嘱咐妻子在他身故后,将这1000元钱作为他的最后一笔党费上交党组织,为党做最后一点贡献。

热心公益一生默默做好人

“人总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帮他们一把,虽然自己付出了一些,但也能收获快乐和幸福。”张凯生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坚强刚毅的人,内心总有着浓浓的“侠骨柔情”,他以爱心铺路,默默地做了一辈子好人。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张凯性格爽朗、古道热肠,有着极好的口碑。他对朋友如此,对素昧平生的人也是如此。同事病重,他主动掏腰包资助,并发动周围的人为他捐款;每年的爱心捐助他都带头响应,即使病重期间也不例外;谁有困难,只要找到张凯,他都会毫不犹豫一帮到底。他热心公益,先后6次无偿献血,资助过5名贫困学生,就是在爬山途中,看到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他也会顺手捡起来,带到山下垃圾箱中。

8月15日,在张凯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同事、亲朋好友、帮助过的群众自发前来送行。“张凯的这种行为弘扬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为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每一名遗体捐献者都是无语良师,相信在张凯同志的示范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这项爱心公益事业。”牟平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