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加勒比,那些曾经的殖民地小国

《重访加勒比》是一本游记,在没看这本书前,一提起加勒比,原来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这样的:碧海蓝天,浪静沙白。


可是,其实这片美丽的土地已被几个世纪的罪恶所污染,欧洲殖民者曾经纷沓而至,贩卖黑奴至此,掠夺当地资源。

这本《重访加勒比》是英国著名作家奈保尔,在1960年受到家乡政府提供的奖学金重回特立尼达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后写下的,除了自己的家乡,他还去了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注意,年份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这个曾经获取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出生于加勒比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开始写作生涯。

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作家笔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期的加勒比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奈保尔用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加勒比的殖民地小国的人民只是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借用他书中的话说就是:“这个移民殖民社会没有自己的标准,多年来受制于二流报纸、广播和电影,人们的头脑早已僵化封闭。”

奈保尔更加直指这些殖民地的人民:“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没有自己的语言,迄今也没有接受哪种语言...他们没有国家观念,没有种族自豪感。他们没有自己的宗教,而作为一个民族,几乎还说不上接受了什么宗教。”

他更加直言,那些被贩卖到加勒比的黑人,说他们的主要问题缺乏印度人所具备的家族观念,这是他们任人欺凌的根源。三百年的奴隶制度教给他们的只是:他是孤立个体,人生苦短。

看完这本书,感慨最深的是:作者描绘的那些殖民小国,距今其实只有六十年,读着已经感觉恍如隔世。

人类迈出的每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需要一拨一拨人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是牺牲流血。

幸福和平不是必然的。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