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有如果21829099


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认识到洋人军队的威力和洋枪洋炮的厉害,传统的刀枪剑戟面对西方势力毫无战斗力,便着手建立新军,这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六镇,而各省也开始组建新军。

北洋6镇与袁世凯称帝

清廷计划在全国建立36镇,约50万正规军。由于庚子赔款已显囊中羞涩,拿不出钱来支持各地建立新军,只得由各省自行办理,自筹、自招、自练,这样可以减少中央财政负担,但清廷没有多少控制权,埋下了各地分裂的隐患。

袁世凯就任北洋大臣和练兵大臣后,北洋6镇迅速扩张,约有七八万人的兵力,这对满清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御史上疏弹劾袁世凯。1906年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7年袁被调离北洋,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反而成为中枢重臣。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病死,溥仪继位,其父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恨之入骨,立马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袁就称疾返回河南安阳,过上“烟蓑雨笠一渔舟”的隐居生活。

辛亥革命爆发时,北洋6镇接到清廷命令讨伐革命力量,但没有任何动作,清廷又不得不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而其余30镇根本不理睬袁世凯,十几镇的南方新军选择了孙中山,这就是最早的南北对峙。

1912年2月袁世凯逼溥仪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他镇压二次革命,成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1915年12月他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做了83天皇帝。

军阀割据

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结束了北洋集团大致统一的局面,开始了军阀割据年代。

袁世凯死后手下5大将军轮流做总统,出现三大军阀:直系冯国璋,占领直隶、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皖系段琪瑞,占领北京、甘肃、陕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奉系张作霖,不是北洋嫡系出身,地盘为东北三省及热河、察哈尔等。

接着又上来一批: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后又上来一批:桂系李宗仁、晋系阎锡山、蒋介石。还有唐继尧的滇系占据云南、贵州,陆荣廷的桂系占据广西、广东,湘系军阀占据湖南,四川军阀占据四川,杨增新占据新疆,还有冯玉祥的西北军,加上各地大大小小十几个军阀无不割据一方。

国民党新军阀

以北伐战争为分界线,蒋介石的新军阀替代了北洋军阀,张学良易帜后,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北洋军阀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民党新军阀主要有4个:蒋介石的中央军占据着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又有江浙财团做后盾,实力最雄厚;阎锡山的晋系,占据山西、绥远、河北及平津地区;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在中原大战前占据着广西、湖南、安徽等;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前占据着甘肃、陕西、宁夏、河南等地。

其余各省仍存在许多军阀,如占据新疆的盛世才,占据云南的龙云,占据贵州的王家烈,占据青海的马步芳,占据东北三省及热河省的张学良。

蒋介石的新军阀对内武力,对外苟合,所谓共同抗日仅限于1937年后的几年。1940年的皖南事件表明蒋介石的军阀本质暴露无遗,仅仅以本集团的利益为重。1945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短短4年便去了弹丸之地,这是民国新军阀的结局。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民国的军阀的根源,准确来说,在咸丰下令,允许各地团练的时候,地方武装割据的局面就已经开始了。

如大家熟悉的湘军、淮军、滇军等等,都是这个时候成立的。(晚清四大名臣)

而各路地方军队的首领,如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淮军创始人李鸿章等等,其实是有实力跟中央政府对抗的,但因为这些首领,一直忠于清朝皇室,所以一直未能反叛中央政府,形成真正利益上的军阀。

随着时局的发展,地方武装割据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北洋军队集团,这是军阀割据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

北洋军队,是由袁世凯一手带起来的,从最初的天津小站练兵,到各省的新式军队,基本都是出自袁世凯掌控的北洋系统。(袁世凯剧照)

而袁世凯所训练的北洋军队,大力培植个人力量,如最为著名的北洋三杰,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都是手握重兵的北洋将领,另外还有曹锟、徐世昌等人。这些都是实权派人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领导,袁世凯。

在袁世凯的领导下,北洋军队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而袁世凯自以为北洋军队,铁板一块,不顾心腹段祺瑞的反对,执意称帝,最后导致北洋集团出现分裂。

但此时,袁世凯依然活着,北洋军队的分裂,暂不明显,只是袁世凯没有以前那么得心应手控制了。(冯国璋剧照)

为了挽回北洋军队分裂的局面,袁世凯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宣布退位,让冯国璋筹备南京会议,意图让全国各省区军事将领集合开会,再次团结北洋军队,但此时已晚,各地将领都不参加会议。

最后,袁世凯面对北洋军队的分裂局面,忧心发病,不久去世。

失去老大控制的北洋集团,就像脱缰的野马,立刻四分五裂,自此民国军阀,彻底形成,各地军队武装开始割据,对抗中央政府。(军阀混战)

后来,接替袁世凯位子的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人,都自成一派,奉系军阀、皖系军阀、直系军阀等,难以继续控制北洋集团。倘若袁世凯再多活几年,解决好北洋集团的内部矛盾,或许民国军阀割据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军阀割据问题一直延续,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瓦解民国军阀。


岁七夸父


民国军阀形成来自于清朝末年的混乱局面。清政府面对列强各国的洋枪洋炮瓜分中国束手无策,因此想通过军队改革来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下令了成立的新军但新军。但中央政府对地方新军的权利失去有效掌控慢慢形成了军阀混战的不利局面。

其实民国的军阀形成跟与三国的军阀形成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汉朝末年面对黄巾军起义,朝廷无能力剿灭,只好下令让各地地方政府自行招练兵团。黄巾军被剿灭后,地方政府拥兵自重,不听政府号令与节制,慢慢形成了军阀相互混战。

接着我们来说说民国军阀形成的详细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受到重创。不得不说自清政府入关以来第一次败的这么惨。又过了9年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再一次给了清政府当头一棒。面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清政府依然束手无策。因为八旗子弟兵和绿营的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特别是八旗子弟兵,早已失去了战斗力,根本派不上用场。

面对大清的半壁江山落入贼手,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汉臣,因此汉臣慢慢走上了历史舞台。汉臣中特别有名的是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李鸿章组建的淮军,还有左宗棠的楚军;依靠汉臣势利消灭了太平天国,清政府眼看着汉臣势利逐渐做大,就解散了地方军队,但地方势利依旧存在。

甲午战争失败后,紧接着义和团事件导致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经过一系列赔款后意识到传统军队已经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就开始主导建立新军。但筹办新军的经费是一个大问题,自庚子赔款后清政府已经入不敷出,除了北洋六镇的新军以外,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了,于是操练新军的经费由各省政府自行解决。

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负担,但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地方政府所招练的新军势利一步步扩大,逐渐脱离了中央政府的掌控。原来的北洋六镇的新军忠诚问题也成了清政府极大的隐忧,北洋六镇的新军架构的核心人物的袁世凯,他们都是袁世凯栽培的部下,比较忠于袁世凯。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死后,为了削弱袁世凯的势利,袁世凯被迫辞官回家。辛亥革命爆发后,各路新军已经拥兵自重不听清政府调令。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来带领新兵镇压革命力量,但谁知袁世凯重新掌权后不但没有效忠清政府,反而成功劝末代皇帝退位。

袁世凯称帝,爆发了护国战争。护国战争结束后民国各地军阀形成。




白云之语折纸大全


我来回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多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



民国军阀割据原因,多来自于清朝末期中央政府在面对社会发生动乱,没有威信和管理权利,只能任之放之,失去了控制权,从而导致各地拥有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权,最后拥兵自重。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自发的革命,也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中国太大,与沙俄相当。但是中国没有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旧的传统势力并没有完全打败,清廷的退位只是“民族解放”象征意义。



虽然,推翻了满清,但是隐患没有消除。各地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最后形成了各地的军阀割据和最终形成。



最后,在看一张图片你就知道当时的军阀!


以史说实


清朝末年的新军北洋军队,各地割据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