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俗话说“官向官,民向民,包公向着陈州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话


农村老俗话说“官向官,民向民,包公向着陈州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官官相护”的认知,官员之间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团体利益,会互相袒护,而不顾百姓的百姓的需求,老百姓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来。



“官向官,民向民”

说的就是官员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则别的官员会连带自己的利益,二则官员长期生活脱离群众,所以就不能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官员就会只向着官员说话,只有同样的群众才会深切体会到群众的难处,感同身受,真正为群众说话。



包公向着陈州人

那出著名的《陈州放粮》应该大家都不陌生,陈州天早大灾三年,却有贪官不顾灾民死活,从中渔利,包公包大人微服私访为民除害,用铡刀铡了安乐候庞国舅,老百姓拍手称快,口呼包青天,好一个痛快!

所以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包青天是个做官的例外,他没有畏惧权势,没有狼狈为奸,没有官官相护,却能体会民间疾苦,为民请命,为命除害。



其实 按照史料的推测,这出戏是编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故事,包青天包拯只在开封任过职,并没有在陈州(今天的河南淮阳)任过职。但老百姓就是为了表达对这种清官 的爱戴和渴求才编出这样的戏来。

可见,包青天这样的清官形象,才是真正老百姓渴求的官员形象。

综上,“官向官,民向民,包公向着陈州人”,这句话饱含了老百姓对于封建官场 的基本认知和心中渴求。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见证,也时刻提醒我们要不忘初心,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