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最终会活得幸福吗?

康定全


我的父亲是一个典型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

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而且我还有一个亲生哥哥,在农村,我们这种情况,对于父亲来说应该是压力山大。

就在一个月前,我听我母亲跟我说起一件事儿,就是一件闲聊——村里人晚上吃完饭都喜欢出来逛逛,然后就开始互相攀比。

突然,有一村民那天打麻将赢了钱,喝了点酒,在那嘚瑟,指着我爸爸说,这辈子活成他这样才可悲,没享什么福。

因为我爸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唯一的兴趣爱好还是做饭,所以他们觉得人生应该享乐,而我爸一直在艰苦奋斗!

我爸听到这话并没有很生气,只是很平淡的说:“我觉得我很享福,因为我两儿子都是大学生,都在国企上班,工作稳定,有房有车,我心里快活,因为我们家第二代就脱贫了!”说完这话,当时场上鸦雀无声。

听完后,我很感慨,父母不爱花钱,每次我和我哥计划着带爸妈去旅游,他们都不愿意去,到了景点门口,看到门票价格,立马掉头走人,其实他们的人生不追求这些,只想着儿女幸福。

所以现在我也不再强迫他们旅游,但是每年都要做体检,保证身体健康,我们才安心。

所以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做儿女的也会努力让他们幸福。吃喝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山珍海味一人独食也是味同嚼蜡,众人围着吃一锅炖白菜也会津津有味,所以我觉得人生、幸福倒是不止于此!


彭彭品诗词


我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我们厂里有一个工程师,大家叫他李工。黑龙江人,哈工大毕业的。知青的后代,随父母回到了浙江。

李工很节俭,出门就一套正装,一双皮鞋。平日里基本都是工作服,不看电影不跳舞,不抽烟不喝酒,整个一五好青年。

李工吃菜更节约。早上食堂里两馒头,一碗稀饭,一碟酱菜或豆腐乳。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一小碟酱菜或豆腐乳,也是他午饭的菜。

李工的工资不低,在30岁以下的青年中,算高工资了。他告诉我们,他的节省是父母言传身教的,也是身临其境的。当时北大荒的知青很苦,饭菜都要省着吃,他也就养成了习惯。

虽然节省,但都是从自己身上省下来的。我们想学他的样子,没一天就放弃了。

98年,厂里集资房开售,李工有资格买房,100平只要十万。

集资房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的,得凭购房积分,要工龄、工种、学历、表现等综合评分。积分达到了就有资格买集资房,那时一千一平,位置绝佳,还带装修。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全额付款,两年后收房。

李工是第一个交钱的,全是现款,崭新的老人头,一大捆。

我们一帮小年轻都吓傻了,那时我们月薪还不到一千,基本月光。可李工硬是凭着节省,交了巨款。

我们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有就是深深地敬佩。

可惜的是,离收房还有小半年,李工离开了我们,胃癌晚期。他那登记过的当中学老师的媳妇,在李工去世半年后又结婚了。


阅尽人间冷暖


我认为恰恰相反,那些一辈子舍不得吃穿吃喝的人,并不见得就幸福,而且受罪的机率反而要更大一些。举两个身边的例子。

一个是我们村以前老书记的父亲,这个老父亲是全村出了名的过日子,而且还特别能干,天气好时下地干活,下雨阴天时出去捡牛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能闲住。以前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日子累,但后来儿女相继成家了,而且过的也都不错,但他仍然还是把日子过的紧出水来,全村人都劝他,该享福享福别那么干啦。

老头很能干,也没给子女们攒下什么家底,但儿子儿媳们不那么想,他们不知道老头攒下了多少钱呢,老大怀疑都给了老二,老二怀疑都给了老大,总之互相猜疑,到最后都不养老,老伴去世之后,没人做饭了,老头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后受罪折腾死了。

还有一个,老两口也是特别能干,过日子也是相当小心节俭,只能进不能出,平时都不舍得吃点好的,但对儿子很惯,后来儿子当兵嫌累跑回家,不正经干工作,到处欠钱,老两口就天天被人上门要账,老两口被折腾的没办法,一个吓出了脑梗,一个跳井自杀了。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全让不争气的儿子给祸祸啦。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说“有人挣钱就有人花,你不花总有人替你花”,有时看看现实,确实很有道理,那些辛苦勤俭了一辈子的人,到头来难得善终的很多。


元芳有看法


我讲一个真实的事!

离我家不远有个老头,是个文盲,同时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我们这以前有个窑厂,活非常非常的累,但工资高!而且管两顿饭!他在里面做了20年。窑厂倒了后又去了预制板厂,也是个累人的活,做水泥楼板的!预制板厂倒闭了就去给工地做小工,给搬家公司扛活,反正什么累干什么,只要钱多就行!我们这干小工和扛活,主家会留一顿饭,还会给包一般的烟!

他节约到什么程度,在主家喝酒能喝一瓶白酒,烟只要别人发的他都抽!回到自己家,每次去菜场买菜觉不超过5块钱,每次都会买几个油豆腐!然后做菜就不放油了,放两个油豆腐就行了!作料永远只有盐,其他啥也没有!自己在家吃饭只喝粥,从来不做干饭!主家给的烟全去小卖部换成米面!想抽烟了去捡烟屁股回来用纸卷着抽!过年了买两根火腿肠,买一斤鸡蛋,买个猪耳朵,再买瓶3块钱的酒就算过年了!

他不认识钱,从不去银行,有了前就放在被子底下!别人都不知道,他家边上有一个小子,有回进他家就留意上了!趁他不在家就用卡片给他家开了门,老式480锁,无防盗门!那小子进去也不敢多拿,只拿了两千多块,出去花天酒地了!过几天一看啥事没有,因为他不识数!接着拿,接着拿,拿了一年多!还是好好的,没发现!

那小子有回喝酒喝多了,在他朋友面前吹牛,他朋友都不信,他就带他们去,这回人多了,要多拿点钱,一下拿了七万多!那老头不识数,但人不傻,回家放钱就发现少了一大堆!就报警了!警察问你丢了多少钱啊?他就说就这么厚一堆,具体多少不知道!警察一看半尺厚一堆,那是大案啊!就立案了!那小子在边上一看,不得了,赶紧逃!结果第二天就给逮住了,那几个朋友一个没落,都抓住了!

问他们一共拿了多少钱,那小子说最后一次拿了七万三,以前每次拿都是两三千的拿,具体几次确实记不清了!结果那小子主犯判了12年,其他的都是两三年!

那老头过没多久得了癌症,说没钱看,死了!他侄子给他料理后事,把那老床拆了一看,里面都是钱!上面的都还好,下面都潮了,烂了!后来完整的数了有三十多万,烂的差不多去银行换了一半不到,换了十七万多!他就一个大哥,他大哥就一个儿子,所以全都便宜他侄子了!

所以我认为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不然受苦受累一辈子,还不知道便宜了谁!


苏州风云149357767


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最终能活得幸福吗?

其它人不知道,就说一说我所知道的四个人吧:

我的亲姑母去世以前,总爱讲说她的婆母娘。解放前,她家算是富裕中农户。方圆几里都是她家的佃户。每年收的租子是大仓满小仓流,按条件她们家的生活该是不错的。可是。她的公公婆婆都是吝啬鬼,舍不吃舍不得喝。卖掉粮食买良田。一家人吃饭定食定量,谁也不能吃饱。每到过年,蒸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白面馍,只有正月初一的这一天每人分一个。杂面馍也不能随便吃。

那个时候没有大盐,只有自治苦小盐。每顿饭都没有下饭菜,只有苦小盐放一点棉花籽油醮馍吃。他们老两口的长远菜就是家制酱豆。用个小碟子盛上一羹勺,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拢拢酱豆点点嘴,一点酱豆能吃好几天。她有四个儿子,农忙季节可以吃点豆腐豆芽,儿媳妇们可以用莱汤子泡馍吃。农闲时想都别想。更有甚者是晚上不准点灯怕熬油。儿媳妇儿们纺棉花只能摸着纺,谁要是敢点灯,她就连打帶骂,说是不会过日子。有了病不能看医生,都是干熬,好了就好,死了就算。后来老俩都是病饿而死,没有享过一天福。

再说我的爷爷奶奶,他们领着我父亲和叔父们靠给地主种地过生活,一辈子该吃吃该喝喝当然不是肥吃大喝而是有较好荤素搭配。他们除非累了点,生活上从来不受苦,他们都活到了九十五岁才寿终正寝,比起那两个省吃俭用的人幸福多了。我奶常说:想让驴拉套,喂饱草和料。好马吃不饱照样不愿跑。从中悟到省吃俭用的人也不一定会幸福。


以书为家


人!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穿的穿,人生几十岁何苦为难自己……。我身边就是有一个真实的人,也可以讲是个故事,件事得从十二年前说起,这个人是也就是我大伯,他人非常老实,平时不舍得花,不舍得吃的一个人,也许因为他觉得挣钱不容易吧,一生勤劳,连自己有病也不舍得花钱去看医生,省吃俭用究竟是为什么?难道钱比命更重要吗?我大伯在十几年是因为吃了一点骨头而不小点被卡住喉咙里面的,当时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也不跟我们大家说,他自己一直睡在床上,自己总以为是小事,不用看医生,其实他是怕花钱,后来发现自己发烧了,挺不住了,才告诉我们的实况,当时马上送去医院己变成破伤风了,住了九天医院,人财两空,连死也是个饿鬼!,他死了还一了百了,可是丢下了一个6岁的小孩给我,自从那一刻开始就让我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人生,唉……


爱如指间沙200588048


我一个同事,工资和我差不多,一个月辛苦下来也就八九千块钱,他家有两儿子,老婆在家带娃,我呢就一个孩子,我们都在这一个地方干了六七年,他有存款四五十万,而我没有存款,他一个月一百块就够零花了,吃饭就吃饭堂,买一个菜就是一顿,平时想改善一下伙食就去老乡那厚着脸皮蹭吃蹭喝,连感冒了不舍得买药都拿别人的,老婆在家带两娃,一月就给五百,自己得了咽喉炎也不去看,成天到晚就是吐啖,他妈脑梗住院还纠结要不要回家看望?现在老婆闹离婚,婚没离,但是不怎么理会他了。他老乡说他这样的人挣钱再多也白搭,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是典型守财奴!他还曾经对我说他这辈子不好吃不好玩不好女人就好钱!河南人,真实情况。


淡然爱淡定


如果幸福是指晚年生活有保障的话,我觉得还是会比一般人幸福的。

我有个婶子,是中学老师,有两个儿子,叔叔是村里的会计,俩人的收入在农村里算是比较可观的,可是婶婶真是一生节俭,就是题主说的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不舍得穿的人,记得八九年前,我结婚,婶婶穿的是八十年代大扣子的衣服来参加我的婚礼,很是另类。据叔叔说,婶婶的袜子如果破了洞,都会缝补好几次,实在是穿不了了才舍得扔。


当别人家娶媳妇儿都为彩礼发愁的时候,婶婶早就在县城全款给哥俩买了两套房,他们家老大没有考上学,娶亲早,媳妇儿也就是村里的,老二读的大学,有正式工作,媳妇儿也是上班的,但是能像婶子这样做到不偏不义的少见。

再后来,又给俩儿子填了车,现在自己退休了,帮忙照顾孩子,母慈子孝,真是羡煞旁人。


如此看来,我觉得婶子比那些年轻时不劳作,还不好好过日子,不知道攒钱,年老后没有能力给孩子娶媳妇儿的人要幸福很多。


秘语相传


我年轻时,单位领导是个老革命,工资是我的三倍。老伴没工作,儿子上学。省吃俭用习惯了,舍不得穿和吃,都存着。老伴养的鸡下蛋也舍不得吃,全拿出去卖了。后来他病了,想吃鸡。老伴钻进鸡窝,扣扣这个有蛋那个也有蛋,舍不得杀。最后挑了一只老鸡杀了。可惜吃了下了,只喝了几口汤。没几天去世了。老伴嚎啕大哭:你一辈子吃没吃上喝没喝上,最后连口鸡肉都没吃上。我听了挺心酸的。最后,单位给买了很多衣服,从里到外,全套新衣服。老伴笑了。从那以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该吃吃该穿穿。免得死时后悔都来不及。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日子越过越好。回想一下,不会后悔了。


散淡山人丁德芳


我就是一辈子都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而我过得性福和幸福。

为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呢?因为能力和个性的原因,我的工薪收入一直处于基层,在消费(指吃喝以外的社交开销,人情往来)上却总是靠向中等收入之人的开支。

比如我兄弟月入N万,我月薪几千,我娘九旬,兄弟每人每年付给老娘5000元养老费,我也拼着付5000元养老费,这样,我拿着基层收入,却拼着中层消费,又无其他经济来源,就只好在嘴巴上做文章,设关卡,少吃少喝,省下钱来做面子工程。

我单位有职工食堂,属于福利性质,自助餐形式,菜品自取,然后按重量算钱,所有荤菜素菜都是一个价格。饭不算钱,尽管吃。还有,汤也是免费,汤料每天不一样,鸡蛋汤,豆腐汤,鱼头汤。

会算计的人,中午在食堂尽量吃鸡鸭鱼肉,少取蔬菜,下班回家做晚餐,才补吃蔬菜。

打汤时,反复捞沉在汤桶底里的干货,或满满一碗鸡蛋,或满满一碗豆腐,却不必花钱。

我一般三素两荤,每餐15元左右,吃得很好很饱。我不喝汤,为了控盐。同样份量及品种的菜到外面餐馆去买,至少得30元钱。

食堂菜品每天不一样,我坐享其成,感觉像过神仙日子。因为中午在食堂吃饭,是我的主餐。晚餐我不点火用燃气灶炒菜,一个人用电饭煲煮一个人的饭,在蒸层里蒸点儿萝卜莴苣芋头和香肠,就是一顿晚餐。当然蒸菜菜品经常更换。有时蒸咸鱼块加南瓜片,有时蒸盐水鸭肉加胡萝卜等等。我老婆在快餐店工作,她在店里吃饭。

我的一些收入比我高,家庭条件比我好的同事,每天与我同桌共进午餐,他们都很羡慕我胃口好,因为我每餐都是风卷残云,把盘子吃得一干二净,而且吃的过程津津有味,格外沉醉享受,他们却像吃药一样,强制自己吃菜吃饭,之后盘子里至少还剩三分之一就倒进了厨余垃圾桶。

有一次逛盒马鲜生超市,看到一只龙虾一百多元,还有一种记不得名字的海鲜居然卖五六百元一市斤,我是舍不得吃的,那些成千上万一瓶的国酒洋酒我更是舍不得喝了。

要知道,就是因为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攒钱在武汉市比较中心的城区买了一套二居室房子,十几年前30万元买的,现在市值两三百万了。而且凭着这套房子,与前妻分手后,年近半百的我还娶到了一位在武汉土生土长,比我年轻许多,从事营业员工作的老婆,你说我性福不幸福?

简直享齐人之福(一网友恭维语)!

好了,一日一答问完成。如你喜欢,请转发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