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蔚縣靈巖寺



蔚縣是明代大太監王振的故鄉,試想一下如果當地出了一個能手眼通天且權傾朝野的大官,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的,那肯定要造福於家鄉。蔚縣當今能夠出現這麼多明代的國保單位,我看應該與這個王振有很大關係。比如說蔚縣的靈巖寺,就是其中之一。


靈巖寺現在是蔚縣五穀文化博物館所在地


文保碑

據《大同府志》記載:“蔚州靈巖寺元末毀,國朝正統六年敕賜重建”。經有關專家確認,靈巖寺現存的天王殿為元末、明初的建築。大雄寶殿為廡殿頂、樑架結構、彩繪藻井具有明代典型的官式做法,應為大明正統六年英宗皇帝敕賜重建之物。而且是大明正統年間蔚州籍司禮監王振奏請英宗皇帝敕建的。真可謂藻井華麗、彩繪精細、殿宇輝宏、氣勢雄偉。不愧為蔚州名剎古寺之一。



王振畫像(來自互聯網)

靈巖寺位於蔚縣城內鼓樓西街,座北朝南,佔地面積6682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原寺院佈局從南至北依次為: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分佈在一條軸線上。東西為鍾、鼓樓、配殿、禪房等。但現在建築僅存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及禪房僧舍數十間。



天王殿


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

天王殿,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略呈方形。欄額與普柏枋截面呈“T”字形,簷下斗栱為單抄單下昂五鋪作,補間兩朵。內部樑架結構為六椽栿通簷用兩柱,梁栿之上繪旋子彩畫,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



轉角鋪作

簷下斗拱為單抄單昂五鋪作


樑架結構為六椽栿通搭用兩柱


轉角里轉

樑架上的彩繪之一


樑架上的彩繪之二

廡殿頂的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單簷廡殿頂,面闊五間,進深八椽,樑架結構為四椽栿前後接乳栿通簷用四柱。四周簷下斗拱為雙下昂五鋪作,補間兩朵,下昂兩側施翼型小拱,雙層耍頭。殿內置精美天花和鬥八、鬥四藻井。天花上彩繪“佛教八寶”、“飛鶴”、“花卉”等圖案。當心間和次間藻井三座,頂內繪彩龍。殿內栱眼壁內繪水墨蟠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前簷下置五抹落地隔扇。



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單簷廡殿頂斗拱齊整


轉角鋪作之一

簷下鋪作細部


轉角鋪作之二

實際上細看在櫨鬥之上還有個小拱出頭在昂下


“無上士”為佛十號之一。無上之士夫也,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故云無上士


右次間藻井


當心間藻井


左次間藻井


正中天花與藻井


天花板與拱眼壁上的彩繪


轉角鋪作裡轉、拱眼壁、梁栿上的彩繪


天花板上的彩繪為紅白牡丹花


換個角度看大殿裡的天花板


五抹落地隔扇門

東西配殿,位於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的兩側位置,單簷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簷下無斗拱。另外有禪房十餘間。



東配殿和禪房